第6章 心懷感恩,牢記使命(1)
- 感恩、敬業、執行
- 黃曉林
- 4988字
- 2016-02-29 10:02:09
心懷感恩,快樂工作
卡爾·普蘭斯到南威爾士地區波斯考爾海邊度假勝地度假時,與母親、一個弟弟和3個姐妹購買一張彩票,幸運獲中690萬英鎊大獎。
暴富后,普蘭斯和妻子吉莉恩把他倆位于威爾士首府加的夫的一套三臥室住房送給19歲女兒莎拉,并為兩個兒子還清住房抵押貸款。
普蘭斯自己辭去在鐵路企業ArrivaTrains的火車司機工作,在“福地”波斯考爾海邊的度假勝地買下一處價格6.4萬英鎊的活動住房,實現兒時夢想。同時,他開始出國度假旅行。
一段時間后,普蘭斯意識到自己多么懷念先前的工作。“中獎后,我去了國外度假,但我不能忍受自己下半輩子都做這個,”普蘭斯說,“我們去過希臘、大加那利島、特內里費和西班牙,但我開始渴望回到工作崗位。”
“一些人可能認為我有這么多錢(還想工作)是瘋狂之舉,但火車已經融入我的血液,”普蘭斯說,“我父親和祖父都在鐵路上干了一輩子。我不能把余生花在度假上。”
普蘭斯申請回到ArrivaTrains公司,得到許可。不過,由于沒有通過一個體檢,普蘭斯無法重當司機,改行當上“資源經理”,負責為火車司機和鐵路保安制定執勤時間表。“我當時失望地獲悉,由于聽力損傷,我無法回到司機崗位,”普蘭斯說,“但當他們向我提供一份辦公室工作時,我倍感歡喜,因為它意味著我將再度同火車和我的老同事打交道。”
如今,普蘭斯已重返心愛的鐵路,做回每天清晨5點起床、周薪600英鎊的工薪族。
公司對普蘭斯的回歸感到欣慰。公司發言人說:“我們知道,一旦鐵路工作融入員工們的血液,他們會甘愿為我們‘留在正確的軌道上’。”
即使再富有,普蘭斯也無法舍棄工作、離開火車公司。生命之中能讓一個人感覺到最牽掛、最留戀、最不舍、最珍貴的就是工作,每個人都大抵如此。正如這位ArrivaTrains公司發言人所說,一旦工作融入血液,每個人都甘愿留在正確的軌道上,甘愿工作。
工作跟溫馨的親情、美麗的愛情以及壯麗的河山、明媚的陽光一樣,都是上天的一種恩典。工作對于每個人來說,都具有極大的價值與意義。我們從工作中所獲得的一切、所享受到的一切,都不是平白無故的,而是許多人共同創造、奉獻給我們的,這其中便包括我們的老板。老板給了我們一個機會,給了我們一個平臺,給我們提供了工作環境、辦公設備和各種福利。我們賴以成就了自己的事業與夢想,也成就了自己的價值與人生。
在一家酒店里,有一位保潔員,她是一個快樂地工作的人。不論什么時候,在她的臉上總是掛著燦爛的笑容,讓人如沐春風,也讓她顯得舉止高貴、氣質優雅。雖然她的身份只是一個保潔員,人們也對她肅然起敬。
一天,在她下班的途中,一個外國客人攔住了她,打聽另一家酒店的位置。她耐心地把路線解釋給對方聽,外國客人非常感激,向她道謝,她微笑著回答說:“不客氣,我相信那家酒店的服務會讓你非常滿意,因為我的徒弟在那里做保潔員。”
“我沒有想到你還有徒弟,這太好了!”
“我做保潔員的工作已經快20年了,我培養了很多徒弟。我可以向你保證,我的每一個徒弟都是最棒的保潔員。”
外國客人疑惑地問她:“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你這么喜歡自己的工作,這么快樂呢?”
這位保潔員仍然是面帶笑容,“因為這份工作,我有了生活的保障,也讓我體驗到工作的樂趣。所以,我很感激這份工作,這就是我的動力。”
既能給你生活以保障,又能給你工作以樂趣,工作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禮物。工作是生命中最珍貴的,也是最好的禮物。唯有感恩、唯有懂得珍惜,我們才對得起這份生命中的大禮。
因此,無論我們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身處什么樣的地位,都應該對工作心懷感激,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工作。
也許員工可能會在身體不適,心情不好的時候討厭過自己的工作:工作壓力大,感覺到都快喘不過來氣;工作時間長,披星戴月,沒日沒夜的工作;工作太累,回家了就像一攤爛泥;工作環境不好,沒有自由空間,而且還要不停與他人溝通。一句話,工作累、煩、雜、亂。
也許你有理由厭倦,但沒有借口拋棄工作。一旦你待崗在家、一旦工作沒有著落,你一定會深深的懷念起工作的日子,覺得上班就是生活中最幸福的一件事。
懷念工作,懷念工作給你帶來的快樂,工作給你帶來成就感讓你心中充滿了深深的甜蜜,曾經因為解決了一個工作難題而留下了開心的淚水。懷念有工作的日子,你可以把生活安排得很充實,每天忙完工作,你可以放松的舒展一下筋骨,一種徹底的輕松漫上心頭,可以在夜晚踏實的睡一個好覺。懷念工作的日子可以和同事一起解決問題,你在收獲事業的同時還收獲了友誼……
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工作的人是幸福的、工作是最珍貴的。它是生命中最珍貴的一份禮物!工作是一個魔盒,里面有七彩人生,一旦你失去工作,你就會頃刻間失去這個寶貴的魔盒。
工作是一種珍貴的人生閱歷,是一副美好的人生畫卷,所以已經擁有的人一定要學會感恩,以快樂的心情投入工作。
知足惜福,珍惜工作
“感恩”的意思是真誠懇切地對別人的幫助表示感謝,但又不止于此。當一個人經常“感恩”的時候,他的生活便少了一份報怨,多了份珍惜;當一個社會經常說“感恩”時,他的世界便少了份紛爭,多了份和諧。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它是一種知足,一種珍惜,一種前進。
但是我們卻經常在抱怨,總是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不知足。結果讓我們丟掉了許多寶貴的東西。
明代劉元卿寫過一篇《王婆釀酒》的寓言。王婆以釀酒為生,有個道士常到她家借宿,喝了幾百壺酒也沒給錢,王婆卻沒計較。一天,道士說,我喝你那么多酒也沒錢給你,就給你挖一口井吧。井挖好以后,涌出的全是好酒,王婆自然發財了。以后道士又來問王婆酒好不好,王婆說,酒倒是好,就是沒有用來喂豬的酒糟。道士聽后,笑著在墻上題了一首打油詩:“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井水做酒賣,還道無酒糟。”寫完走了,以后這個井也不出酒了。
伊索說得好:“許多人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擁有的也失去了。”實際上,我們往往都是生活中的“王婆”,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卻不懂得感恩,更不懂得珍惜。比如,總有人認為自己的工作不夠好,他們對身邊的一切從未懷有感恩之心,更談不上珍惜了。
曾經有位老師告誡就要走上工作崗位的學生:“假如第一份工作就有很好的薪水,那算你的運氣好,要努力工作以感恩惜福;萬一薪水不理想,就要懂得在工作中磨煉自己。”
事實上,只有珍惜工作的人,才不會被工作拋棄。只有懂得珍惜工作,我們才會自動自發地努力工作;只有珍惜工作,我們才會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到最好。原一平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就在于他懂得珍惜,全力以赴。
原一平是日本最著名的推銷員,在剛走上推銷崗位時,曾飽嘗失敗之苦。他干的是以業績拿收入的活兒,沒有業績,一分錢薪水也拿不到。
為了省錢,他只好上班不坐電車,中午不吃飯,更苦的是,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公園的長凳就是他的床。
然而他并沒有因此而失掉信心。每天清晨5點左右,他就從長凳上爬起,迅速地梳洗之后,就從這個“家”徒步去上班。一路走得很有精神,有時還吹吹口哨,遇到別人,還熱情地打打招呼。
一天早晨,他朝公司走去,又遇到一個很體面的紳士。可能是每天清晨都碰面的緣故,日子一久,彼此間很自然地打個招呼,道聲早安。這天,他們照例打過招呼之后,那紳士叫住原一平聊了起來。
“我看你笑嘻嘻的,全身充滿干勁,日子一定過得很痛快啦!”
“托您的福,還好。”他回答說。
“我看你每天起得很早,是個難得的年輕人。我想請你吃早餐,有空嗎?”
“謝謝您!我已經用過了。”他很大度地說。
“哦!那就改天吧。請問你在哪里高就啊?”
“我在明治保險公司當推銷員。”
“是嗎?既然你沒空吃早餐,那我就投你的保險好啦!”
聽了這句話,原一平一下子愣住了。整整7個月時間,他沒有拉到一分錢保險。那一剎那,他深深地感受到了“喜從天降”這句話的滋味。
原來,這位體面的紳士是附近一家大酒樓的老板,也是三業聯合公會的理事長。經過他的介紹,原一平很快地就與三業聯合公會的許多公司搭上了線,獲得許多的潛在客戶。于是,否極泰來,經歷了最窮困潦倒、落魄到睡公園的生活后,原一平從這一天起徹底“轉運”了。
有位哲學家說過,世界上最大的悲劇或不幸,就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沒有人給我任何東西。”事實上,當我們擁有幸福的時候,我們往往并沒有感到他的存在;只有當他離我們遠去時,我們才會感受到它的珍貴。
對待工作,我們要學會感恩,懂得珍惜,立足自己的崗位,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企業的發展多出一分力,多獻一分熱。更大的成功和更高的薪水需要我們從珍惜自己的崗位做起,企業的發展和壯大需要我們從珍惜個人的崗位做起。
不抱怨,工作就是解決問題
一個年輕人來拜訪蘇格拉底。
“我該怎么辦?”年輕人抱怨道,“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接踵而至,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啊。睿智的蘇格拉底先生,我該怎樣擺脫這種困境呢?”
蘇格拉底笑笑道:“跟我來。”
年輕人滿懷希望地跟在蘇格拉底身后,七轉八轉,穿過一條出城的小道,來到了一處墓地。
“到這里來做什么?”年輕人滿腹狐疑。
“你不是要擺脫困境嗎?”蘇格拉底指著面前的墳墓說,“你看看吧,只有在這里的人是不會被問題困擾的。”
年輕人恍然大悟。
現實生活中總有些人不清楚自己工作是來做什么的,他們將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看成是工作的附加物或者影響工作的外在原因,于是抱怨迭起,工作效率低下。這樣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在無形中夸大問題、加大問題的難度。
松下幸之助說過這樣一句話:“工作就是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的一個過程——晉升之門將永遠為那些隨時解決問題的人敞開著。”
他的話道出了工作的本質,工作就是解決問題。其實,無論人生還是工作,都是一個不斷碰到各種問題,不斷解決各種問題的過程。在一個企業中,上至老板,下至最基層的職員,不論他的工作是簡單還是復雜,問題總是避免不了的。設法解決這些問題,正是工作的核心內容。
問題其實并不可怕,只是被我們內心的恐懼、抱怨夸大,如果下決心去解決,問題就能解決。有問題是工作的常態,沒有問題才不正常。多數人不能成功的原因,是他們抱怨問題,習慣了逃避問題。優秀的員工,是解決問題的高手。成功之門,永遠為那些能夠解決問題的人敞開著。
某公司各方面基礎條件都不錯,很有發展潛力和優勢。但由于原來的主要領導對工作中出現的實際問題消極應對,抱怨問題,找借口回避問題,導致該公司原地踏步,停滯不前。新領導上任后,敢于正視問題,凝聚人心,迎難而上。一一解決了遺留地“困難”,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打開了發展新局面。面對一片贊揚聲,這位領導道出了肺腑之言:“推動工作其實就是解決問題,這是領導的職責。”
雖然該公司的條件很好,但前任領導卻抱怨問題,害怕困難,逃避問題;而后一任領導卻直面問題,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公司的發展不可同日而語。解決問題不僅是領導的職責,也是員工的職責。一位專家說:“無論任何類型的工作,有一點是相通的,這也是所有工作的共同點,就是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工作,就是憑借人的能力、經驗、智慧,憑借人的干勁、韌勁、鉆勁去克服困難,解決那些妨礙我們實現目標的問題。這就是工作的實質。”
工作不是消極被動地“打工”,也不是表面上的“完成任務”。工作的實質,就是解決那些妨礙我們實現目標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每一位員工,也許每天都要面對層出不窮的問題,而問題永遠不會自動消失。最好的辦法,就是對問題負責,勇敢地面對問題,開動腦筋解決問題。
1992年初,摩托羅拉剛在中國起步。崔潔毅然放棄一份高薪工作,去了一個月拿700元的摩托羅拉。在與黑人上司的共事中漸漸明白了一件事。
“他交給我們任務的時候,不會告訴你怎么做,只說他要達到一個什么目的。然后你可能尋找了一個方案給他,這時他卻又會提出,你有沒有給我另外一個選擇呢?”崔潔傻眼了,因為以前很少這樣想過。
“不要到我面前說我有一個問題,而要說對于這個問題,我的解決方案有1、2、3,這是你要做的工作。”上司的一番提醒使崔潔覺悟了,原來工作應該是這樣做的。
通過一次次出色的解決問題,最終將她推向了摩托羅拉中國電子有限公司市場推廣部經理的位子上。
黑人上司有兩個要求:第一,員工只能提供答案不能給領導提問題;第二是要給領導提供多種解決方案,且不容商量。也許崔潔在去摩托羅拉之前,她不僅可以不提供多種解決方案甚至有可能在遭遇麻煩后把問題推給領導,但是問題也是機遇,是困難降臨的時候也是挑戰的機會,崔潔轉變對待問題的態度,積極解決問題,自己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