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一編 你喝咖啡誰賺錢:消費中的經濟學詭計(4)
- 經濟學的詭計大全集
- 邢隊 歐俊 周成龍編著
- 4927字
- 2016-03-15 15:37:00
正因為天價商品有市場價值,還成了收藏愛好者的寶貝。有一個收藏愛好者從事吉祥號碼收藏已兩三年,一共收藏了20多個吉祥號。其中多數號碼都是花錢買來的,像尾數為7個“8”的號碼,2年前的收購價就超過10萬元。此外,尾數為5個“8”或“6”的號碼,他的手頭還有好幾個。
“吉祥號碼”又稱為“個性號碼”,是指由于人們的傳統觀念和個人喜好而產生的對某個或某組數字的崇拜。有人認為這些數字能夠給自己帶來好運,于是這些數字就像我們通常所說的“圖騰崇拜”一樣,受到人們的青睞。
對這些數字的崇拜往往是由于諧音或傳統的思維習慣形成的。就像圖騰崇拜一樣,不同的部落和民族,往往有各自不同的崇拜對象。不同地方的人由于有不同的觀念和生活習慣,即使是對同一個號碼,也會產生不同的吉祥觀念。比如說,我國許多地方都有人認為“8”字能給自己帶來好運,主要是因為8與“發”諧音,常讓人聯想到“發財”。何人不希望發財呢?于是“8”就受到人們的喜愛。還有“168”作“一路發”解釋,“888”是“發發發”的意思,“666”意為“六六大順”,等等。
正是出于對“吉祥號碼”的崇拜,我國普遍存在著吉祥號碼拍賣的現象。吉祥日子、吉祥時辰早已成為人們迎新嫁娶、開張慶典、簽約剪彩等經濟活動的首選日子。許多地方也曾經在這些所謂的吉祥日子里出現了交通擁擠異常、喜慶氣氛非凡等現象。相反,一些數字則被人們所厭棄,比如帶有4的手機號碼,往往可以免費贈送,有些樓盤甚至不設13、14層,迎合了一些業戶的喜好。
在2009年新版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中,卡塔爾電信運營商Qtel被認定拍出了全球最昂貴的手機號碼。一個6666666的手機號是于2006年5月23日被拍賣的,最終成交價格為1000萬卡塔爾里亞爾,根據當時匯率水平計算約合275萬美元。吉尼斯世界紀錄此前記載的最昂貴的手機號碼是中國四川航空以48萬美元拍得的88888888手機號。
為了吸引高端用戶,中國聯通于2008年開放了156號段的吉祥號碼網上申請。如尾號“88888、6666、2008、6699”等號碼,用戶可在網上競拍獲得,不同“靚號”需預存話費,從1200元到24萬元不等。
用戶只要登錄中國聯通網址,就可以申請中意的吉祥號碼。而該網站上顯示,價格最貴的尾號6位相同數字(如尾號AAAAAA),用戶需要預存24萬元人民幣,月最低消費額2萬元;而尾號88888、66666等較受歡迎的號碼,則需預存3萬元,月承諾話費2500元;不含6、8、9等號碼的2連號尾號(如55、77),則只需預存1200元和承諾每月最低100元話費就可以申請。這樣的手機號碼可謂“天價”。
但是這些號碼畢竟是有限的,有限的資源不可能使每個人得到滿足。因此,在資源稀缺的前提下,對于這些吉祥號碼,就必須以高價才能獲得。稀缺是經濟物品的顯著特征之一。
“稀缺”二字,代表著兩種不同的含義,一個是稀有的,另一個是緊缺的。在經濟學里,稀缺被用來描述資源的有限可獲得性,人的欲望是無限的,但資源是有限的,相對于無限的欲望,有限的資源就是稀缺。資源的稀缺性是人類社會永恒的問題,經濟學產生于稀缺性的存在。
資源的稀缺性,有些是天生的,如金子、鉆石等。有些是衍生的,如耕地,隨著人口的增多,人均耕地越來越少。因為稀缺才能更顯其價值,這也是人們選擇天價吉祥號碼的最大動因。假使每個人都能用尾號為“888”的號碼,手機號碼自然不會有“天價”之說。因為存在資源稀缺這一特性,才使得人們在選擇手機號的時候,要么多花錢選擇吉祥號碼,要么少花錢選擇普通號碼。
盡管天價吉祥號碼的出現遭到了不少人的詬病,但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選擇天價吉祥號碼是符合經濟規律的。
為什么小城市白領的職業裝比大城市白領要便宜?
衣服是需要花錢的,最便宜的一件衣服也比簡單的一頓飯貴出很多,所以,這方面如果不注意,會出大漏洞的。因為白領是體面的身份,一兩件合體昂貴的服裝是必備的,衣服能給人增加自信,這點毋庸置疑。
愛荷華市,一位白領人士所“必需”的職業裝,價錢只相當于曼哈頓或洛杉磯同類人士所需的一半。石家莊市,一位職業人士所“必需”的職業裝,價錢只相當于北京或上海同類人士所需的三分之一。
要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穿著干凈的補丁衣服可不行。我們必須穿得比大多數人要好。這就使得人人都有動機在衣服上多花錢、少儉省。可要是人人都在衣服上多花了錢,外觀的相對標準也就提高了。
人們掙的錢越多,越愿意在大多數消費品上花錢。汽車和衣服也不例外。鄭州市城調隊一項調查結果顯示,2006年,鄭州市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了13.6%,達到10977元,市民在花錢上也大方起來,其中的7398元都用于消費。2005年居民家庭人均衣著類支出844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0.8%。其中購買服裝支出為621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5.4%,購買服裝占衣著類支出的73.6%。居民購買服裝的單價比去年同期高23.9%,服裝檔次提高。
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李書福的穿戴最為著名的是他的那雙鞋。在接受中央電視臺采訪時,李書福曾當場把鞋脫下來展示給觀眾。他坦然地說,這是浙江一家企業生產的皮鞋,物美價廉,結實耐用?!敖裉焯?,沒來得及擦亮,擦亮是很好看的?!彼苌畹恼f,“鞋子作為行走的工具,結實耐用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去刻意追求什么?!?
讓人們津津樂道的還有李書福的衣著。平常在公司的時候,李書福常常身著工作服、頭戴安全帽出現在工廠車間里。有外事活動時,包括隨國家領導人出訪、與國外合作伙伴簽約、出席“兩會”等等,總是那身藏青色的西裝。一次,李書福在接受采訪時指著自己身上的衣服,說:“這是我最貴的西裝,也只是和其他高管一樣的工作服?!彼f,我從來沒穿過上千元的西裝。
李書福雖然是有錢人中的一個例外,但毫無異議,富人在衣服和汽車上花的錢都比窮人多。但收入并不是此類支出的唯一決定因素。比方說,假設收入和品味都類似,可律師花在衣服和汽車上的錢就比大學教授多。為什么會存在這一差異呢?
我有一個朋友,剛剛上班就買了一套很名貴的西裝,我們都笑話他很奢華,他卻無奈地說,沒有辦法,我們要長時間出去和客戶打交道。在人們的眼中,人們掙錢多少和花錢多少成正比關系。人們的能力高低,和他們在競爭性勞動力市場上所得到的薪水,也成正比關系。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可以根據一個人穿什么樣的衣服,或者開哪種車子,粗略地猜測一個人的才能高低。而這些白領也會更加注重自己的穿衣以及出行的工具。
這種說法,用在某些職業上比另一些職業更準確。比方說,有才能的律師,需求量大,收費高;而最有才能的教授,也往往比其他能力稍差的同事收入要高些。而根據對方穿什么衣服、開什么車來利斷其潛在能力的高低,用在律師身上比用在教授身上更準確。倘若客戶想聘用業務純熟的律師,必然會拒絕一個開著銹跡斑斑、車齡10年的雪弗蘭的家伙、反之,倘若一位化學教授開著同樣的車,學生毫無理由懷疑他的能力。
對潛在客戶來說,律師開什么樣的車,能暗示出其能力的高下,那么,律師肯定會在汽車上多花錢,充分利用這一信號的暗示含義。只要律師們在這一支出競賽上較上了勁,從平均的角度來看,最有能力的律師還是會開著最昂貴的車??梢灿胁簧偃藭虼嗽谄嚿匣ǖ舫鲱A計的錢。簡而言之,律師在汽車和服裝上面臨更大的壓力,因為對他們來說,要是客戶由于這些信號誤會了他們的能力,代價未免太大。沒能跟同事保持同等支出水平的律師,會顯得比真實能力要差些,正如沒能在打架時豎毛的狗,會顯得比實際體格小一些。
反之,教授們最重視的專業成就,并不因為他們在衣服或汽車上花更多錢就更容易實現。教授希望自己的論文發表在頂尖學術期刊上,希望自己正在研究的課題能得到資金贊助??韶撠熥錾鲜鰶Q策的人,一般并不在乎教授穿什么衣服開什么車。
為什么吃豆沙糕而不是巧克力薄餅
陽光明媚的午后,好容易處理完公司的財務報告,喝杯下午茶休息一下吧,來點甜點怎么樣,豆沙糕還是巧克力薄餅?
“豆沙糕還是巧克力薄餅”類似于古老的“魚還是熊掌”,被這個問題難住的人里面你不會是第一個,也可能不會是最后一個。甚至有許多數學家都為此苦惱不已。當羅素·克勞(電影《美麗心靈》的男主角)會見約翰·納什(納什均衡的創立者,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時,納什是花了15分鐘的時間來決定是喝茶還是喝咖啡這個問題的。
豆沙糕還是巧克力薄餅、茶還是咖啡、魚還是熊掌,需要我們仔細地加以考慮。要想圓滿的回答好這個問題,我們先得了解一個經濟學概念:機會成本。
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說的成本一般是會計成本,是可以用來做加減乘除的,其特點是現實存在的、已經發生的、我們可以加以利用的,和生產和消費有直接的關聯。而在經濟學上,如果沒有特殊說明,成本就是指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指除了現在的行動外的最佳選擇能實現的價值。用現有資源做一件事就不能作其他事了,這些資源就是機會舍棄。就是我們說的“有得必有失”。
比如一個農民有一塊土地,他可以用來種小麥、種蔬菜、養豬。假設這塊地種小麥的收益是100元,種蔬菜的收益是150元,養豬的收益是200元。如果農民拿這塊地用來種蔬菜了,相應的他就沒法去種小麥或養豬,那么他種蔬菜的成本是多少呢?是150元嗎?不是,150元只是會計成本,真正的成本是200元,即他舍棄的另外兩個項目中價值最大的那一個項目的價值!
此外,機會必須是你可選擇的項目。若不是你可選擇的項目便不屬于你的機會。比如農民只會種小麥、種蔬菜和養豬,搞房地產就不是農民的機會;又比如你只想吃豆沙糕或者巧克力薄餅,那么油條就永遠成不了你的機會。
二是機會成本必須是指放棄的機會中收益最高的項目。放棄的機會中收益最高的項目才是機會成本,即機會成本不是放棄項目的收益總和。例如農民只能在種小麥、種蔬菜和養豬中選擇一個,三者的收益關系為養豬>種蔬菜>種小麥,則種小麥和種蔬菜的機會成本都是養豬,而養豬的機會成本僅為種蔬菜。
同理,經濟學上的利潤跟會計利潤也不相同。會計利潤是全部收入減去會計成本。經濟利潤是全部收入減去經濟成本,即減去機會成本。
可見,如果農民把地用來種蔬菜或種小麥,他的經濟利潤是負的,只有他把地用來養豬,他才能獲得利潤。
這里高明之處在于,在一般人看來,干什么都可以掙錢,都對自己有好處;而在經濟學家看來,在一定的時期內,只有做一件事情才有利潤,做其他任何事情都虧損。
機會成本又是和時間約束這個概念緊密相關的。時間是一種珍貴的資源。但糟糕的是,時間是一種供給固定的資源。我們不能在同一時間出現在兩個地方,我們的選擇總會受到限制。這意味著,我們要選擇能使自己最充分利用那個時刻的行動。
如果我喜歡吃豆沙糕,但我更喜歡吃巧克力薄餅。你讓我在兩者之間選擇,我就會選擇巧克力薄餅;假如巧克力薄餅恰好沒了,那么來點豆沙糕也無妨。因此,接受豆沙糕的機會成本是放棄巧克力薄餅。不妨給食用這兩種食物的收益設個數:吃豆沙糕的收益是5,那么吃巧克力薄餅的收益是10。因為吃豆沙糕的經濟利潤是負的,所以我只能選擇吃巧克力薄餅,而放棄豆沙糕。
當然,我選擇巧克力薄餅的同時就要面對放棄享受豆沙糕這個機會成本。但我愿意這么做,因為只有這一種選擇是對我有益的。機會成本是對選擇行為的一個不可避免的約束,因為你總得需要決定哪一個選擇是最好的,并且放棄最好的替代物。
吃豆沙糕還是巧克力薄餅?以上是經濟學教給我們如何選擇??蓡栴}似乎還遠沒有結束,因為我們還會關心一下今天這兩種食物的口味,所用的材料是不是過期了,還有醫生是不是囑咐我了不能吃甜的等等。
為什么強吃剩飯是更大的浪費
一位李姓老夫人,年近70,體態臃腫,每次逛街買衣服都非常不易,耗去很多時間和金錢不說,還時常受到別人的“注目禮”。對此她非??鄲溃宜捎诜逝?,健康每況愈下。想想自己年輕時都很苗條,怎么到老了卻長出這么多的脂肪呢?
原來,李老夫人生性節儉,幼時的苦日子讓她每每看到剩菜剩飯就不能安心,舍不得丟掉,結果就勉強多吃。時間長了,身形也就變了樣子。這樣節儉的事例在我們生活中再常見不過了,特別是上了年紀的父輩、祖輩們,他們更是忍受不了我們一絲一毫的浪費?!罢l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思想在他們的頭腦中根深蒂固,因此才有了類似李老夫人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