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怎樣對待初離母體的嬰兒(2)

有人說,難道要對孩子不聞不問、聽之任之嗎?不,絕對不是這樣的。對孩子好是一回事,但不能忽略了孩子所犯的每一個錯誤。應該盡可能讓孩子自然地成活與成長,提供給他成長所需要的,找出避免他犯錯誤的方法。當你給孩子們提供了屬于他們自己的環境之后,就可以在一旁靜靜地觀察了,什么都不需要你做。你會發現孩子們為了把事情做好,總是顯得非常沉靜,非常認真,自得其樂。在蒙臺梭利教育學校,老師已經成為了一個觀察者的角色,不像一般的學校那樣常常占據主動角色。事實上,好的教師就應該讓孩子自己成長或者發展,教師僅僅在旁邊觀察。

我記得我們學校曾發生過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有一次,校工忘記了把學校大門的鎖打開,孩子們因此不能進入學校,心情自然不太好。最后教師對他們說:“你們可以從窗戶爬進去,但是我進不去?!庇谑牵⒆觽円粋€一個地從窗戶爬進了教室,教師則心甘情愿地守在門外看著孩子們在里面玩耍。所以,我們應該建立一個能夠引導孩子并提供他們鍛煉能力的適當環境,允許教師暫時離開。這樣一個環境的設立就是教育上的一大進步。

了解孩子出生的秘密

有一種說法,文明是人類逐漸適應自身生存環境的最有效方法。這個說法如果成立的話,沒有誰比嬰兒更能敏銳地感受到環境的變化了。我們成年人想要在瞬間適應環境,那一定感到相當困難,但是嬰兒卻可以從一個世界降臨到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適應能力實在驚人。通過以往的試驗我們知道了這樣一個可怕的事實,那就是一個人在嬰兒期受到的不良影響將會影響到他的整整一生,這一觀點已經得到了世界各地專家學者的認可。不但如此,胎兒時期和兒童階段的成長變化,會對他成年后的健康狀況產生決定性影響。大家都知道分娩對產婦來說十分危險,其實對嬰兒來說那更是至關重要的一刻。

這其實并不難理解,從嬰兒誕生的那一刻起,他就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再依附于母體而生存,需要獨自抵抗外界病毒的侵襲和天氣冷暖的變化。一個在母親肚子里的小生命,突然遭遇了這么大的變故,這本來就讓人難以想象??墒俏覀內藗兊木Ω嗟胤旁诹水a婦身上了,誰會在意嬰兒此時的感受?即便是護士小姐,也只是粗略地檢查一下,確定母子平安就算是大功告成了。而當了父母的小夫妻此時肯定在忙著向親戚朋友報喜,彼此互相慶賀,他們沒有太多精力關心這個剛剛經歷生死瞬間的小家伙是否適應房間里的光線、溫度,誰也不會注意這個小家伙剛剛也經歷了一場艱苦的磨難。

我們甚至見到過動物非常警惕地將自己的孩子藏起來,使他們避開強光,還用身體給他們的幼獸保暖。不讓其他動物碰觸自己的孩子,連看一眼都不行??墒俏覀內祟悓Υ龐雰旱姆绞娇慑漠惖煤?,嬰兒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就馬上被厚厚的包裹給包上,可憐他們柔弱的四肢,如何才能擺脫這種束縛呢?

你當然可以說,健康的孩子完全有抵御外界侵害的能力,自然界萬物都是如此,沒必要大驚小怪。既然人類有這么強的適應能力,干嗎冬天還要穿著厚厚的棉衣呢?為什么整天圍在溫暖的火爐或者暖氣前足不出戶呢?別告訴大人比嬰兒還脆弱!其實,整個人類社會都有一個盲點,就是對人類生命的理解。我們必須徹底了解嬰兒的出生,從他生下來那一刻起就悉心照料,這樣才能穩穩跨出生命中的第一步。沒有豐富的嬰兒養護知識,你很難滿足嬰兒自身的需求。好比一個剛剛做父親的男人,即使對孩子百般呵護,卻因為沒有掌握正確抱孩子的姿勢而使得孩子哇哇大哭。

此外,我們最好能夠在孩子出生到滿月這段時間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環境。在保證室溫的情況下別給孩子穿衣服,也不要包裹,讓嬰兒在室溫下自然調節。因為穿衣服對嬰兒來說沒有實質性幫助。有人可能對這一論點有非議,認為我忽略了各個國家已經存在的傳統育嬰方式。我其實對各國的育嬰方式都一定的了解,雖不敢說到了專家的程度,不過確實做過一些深入的研究。這些傳統的育嬰方式存在心靈上的缺憾。也就是說,他們沒有為孩子的降生做好心理上的準備。這讓他們在養育嬰兒方面看起來十分狼狽,常常扮演“救火隊員”的角色。他們生怕孩子打亂自己的生活秩序,生怕孩子把房間搞得臟亂不堪,隨時搶救那些可能被孩子破壞的東西。大人們千方百計地想讓孩子變乖,成為一個有教養的紳士,這樣一來就對孩子束手束腳,抑制了孩子們隨心所欲的性情。

有時候我們會把孩子隨心所欲的特性當做是任性的表現。其實,孩子一點也不任性,只不過我們對他的了解太少了,我們常常因為不太了解孩子的性情,而在教育過程中犯下一些錯誤。舉例說吧,孩子從一歲到兩歲的時候特別容易有一種傾向,就是希望看到每樣東西都擺在他所熟悉的位置上,并且他對每一樣東西都有特定的使用方法。如果有人打破了這種習以為常的生活秩序,他會感到非常沮喪,甚至會想盡辦法把東西放回原來的地方,然后他的心情才會平靜下來。

每個孩子都有那種“物歸原主”的要求,即使他年齡再小也不例外。蒙臺梭利學校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有一次,一個孩子呆呆地站在那兒,低頭看地上的沙子,他媽媽發現了,隨手抓起一把沙子揚掉了。沒想到孩子當時就大哭起來,他邊哭邊把散落的沙子集中起來,捧回原地。這時,媽媽才明白孩子為什么突然哭起來,遺憾的是她還把孩子的這種需要當成“不乖”的表現。

還有一件令人捧腹大笑的事情,是一個孩子的媽媽告訴我的。有一次,因為天氣暖和,她把外套脫下來挽在手上,這時她的孩子卻哭鬧起來,沒有人知道孩子為什么會如此傷心,直到他媽媽把外套穿上了,孩子才安靜下來,大家這才恍然大悟。

看到了嗎?是孩子不乖還是我們沒有徹底了解孩子呢?影響孩子情緒的原因無非就是那個物品已經不在他所熟悉的位置了。這幾乎不是什么缺點,完全沒有必要因此處罰孩子,隨著他年齡的慢慢長大,這些缺點也會跟著消失的。

最后再告訴大家一個例子:我的鄰居有一個兩歲的孩子,保姆每次都在同一個浴缸里,用同一種方式幫他洗澡。有一天,這個保姆有事必須離開了陣子,另一個保姆代替她照顧孩子。當新保姆幫孩子洗澡時,孩子就哭鬧不停,大人們搞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直到原來的保姆回來后問孩子:“為什么一洗澡你就哭呢?那個阿姨不是很好嗎?”孩子回答說:“她是個好阿姨,可是她每次幫我洗澡都倒著來?!痹瓉?,這個保姆每次洗澡都是先給孩子洗頭,而新保姆是從孩子的腳丫子開始洗。洗澡的先后次序對孩子來說,是不可以改變的生活規則,他在盡力維護著這個規則。然而,孩子這樣的表現,卻常常被大人看做是“不乖”。

兒童成長的不同階段

許多心理學家都認為,一個人從出生到大學畢業這段時間,他的心理變化也可以分為不同的幾個階段。先前人們普遍認為新生嬰兒階段沒什么研究價值,現在發現那種觀念有些過時,也不盡科學。人在不同的成長階段,其心理階段也都一樣,并且每個階段都有明顯的界限,與身體的成長發育密切相關。一個階段的結束,即意味著另一個階段的到來,是一個不斷再生的過程。

第一個心理發展階段是從出生到6歲,這個時期的心理類型基本一致。這個階段又可以分為0~3歲和3~6歲兩個不同的時期。第一個時期是0~3歲,這個階段的兒童心理我們無法了解,也不能直接對他施加影響。這個年齡的兒童不能上學,事實上,也沒有會接受0~3歲兒童的學校。

第二個時期是3~6歲,這個時期兒童的心理類型沒有發生多大變化。不過,兒童的人格已經出現了很大變化,非常容易受到成人的影響。也許父母感覺不到這種變化,不過,只要把6歲的孩子與新生嬰兒對比一下,就會發現變化是驚人的。我們先不談這種變化是怎樣發生的,只需要承認一個事實,就是6歲的孩子可以到學校接受教育了。

心理成長的第二個階段是6~12歲。這個階段相對平穩,兒童處于一個穩定的發展期,表現得健康、強壯、快樂。對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心理學家羅斯有如下描述:“這種在精神上和身體上表現出來的穩定,是兒童階段后期的一個明顯特征。這種穩定與成年時期非常相似。不難想象,假如一個外星人初次來到地球,在沒有碰到成人之前,很可能以為這些10歲左右的孩子就是成人。”

這個階段不僅在心理上與第一階段明顯不同,而且身體上的變化也很明顯,最明顯的就是兒童換牙齒。

心理成長的第三個階段是12~18歲,在這段時間內,孩子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這個階段也可以分為兩個時期:一個是12~15歲,一個是15~18歲。

通常情況下,人的身體到了18歲之后就完成了發育,身體不會隨著年齡發生明顯的變化。一般學校的教育對此已經有一定的認識,可惜做得還遠遠不夠。

他們很顯然是認同0~6歲這個階段的,因為孩子到5~6歲的時候就可以去學校上學了。因為這時他們已經懂事了,否則他們聽不懂老師的話,不會走路就無法跟其他同學在一起生活。這個變化是被大家所認可的。

第二個階段可以說也得到了一定的認可,這是因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兒童12~13歲就進入了中學,這也意味著人們普遍認識到,6~12歲是適合接受基礎教育的最佳年齡。這顯然不是什么巧合,而是基于大家對于兒童心理發育的普遍認知。這個年齡的兒童在心理上非常適合上小學,不僅能夠接受教育,而且還會影響他們身體發育。因此,這是一個接受文化教育的絕好時期。

12歲之后,孩子就要接受一種新的學校教育,這說明各國的官方教育也認識到了,兒童的心理發展已經進入一種不同的類型。這個時期也可以分為兩個小階段。與此相對應的是,中學教育也分成初中和高中。通常,初中為三年,高中是三年或四年。對我們來說,這樣劃分是否合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一事實,即12~18歲這六年的教育通常分成兩個階段。青少年教育受到心理學家的一致關注,因為12~18歲這個年齡段與0~6歲相似,心理變化更加顯著。這個階段不像前一個階段那樣簡單,而且也不再平靜。這個時期,青少年的性格很不穩定,而且有一種反叛傾向。在身體發育方面,也沒有前一個階段穩定。

讓人不安的是,很多學校往往對這些漠不關心,他們似乎更喜歡以強制的形式來實施教育。早已經給你安排好了課程表,從來不過問有多少人是喜歡這樣的安排,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必須接受這樣的安排。學生們不得不長時間地在教室里聽老師喋喋不休地講課。按說大學教育是整個教育的最高級別,但事實上和中小學教育并無太大區別。依舊是老師們在課堂上講,學生端坐在下面聽講。他們雖然已經長大成人,可依舊被當作小孩一樣對待,不能隨意上街、不能抽煙喝酒,考試一旦沒考好,一樣會受到老師或父母的責罵。

誰來開發他們的智慧?社會需要的是有頭腦和社會經驗的人才,他們或許只是考試機器,卻并非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這些大學生將來可能是醫生、律師或工程師,他們能夠在社會上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嗎?他們能夠養活自己嗎?還是看看紐約街頭那些失業的大學生吧!沒有哪個企業愿意將一個大項目交給這個年輕的工程師來做,也不會輕易找個年輕的律師來幫著打官司。為什么會這樣?這是因為他們多年來都是在聽別人講,而不是自己真正去干,沒有任何實戰經驗。所以不難理解,一個醫學院畢業生要通過幾年的實習期,年輕的律師要通過向老律師學習辦案經驗。事情遠沒有這么簡單,他們可能還需要別人的推薦或者幫助,畢業生就業問題一直都很尷尬。我們的教育雖然認識到這些基本的階段,卻沒能給我們帶來質的改變,我們依然無法擺脫傳統習慣的束縛。

我們甚至無法理解,為什么教育從幼兒園起就已經開始,大學卻還是老樣子,沒什么實質性的變化。大學生可都是智力出眾的一群人,否則還不一定能夠上大學。許多心理學家開始了這個問題的研究,得出的結論和我一樣,我們都相信教育的最重要階段不在大學,恰恰相反,是在0~6歲這個階段。這個階段是智慧的形成時期,并且人的心理也是在這個時期定型。這個時期對人格的形成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科學家通過對嬰兒的研究,發現新生嬰兒身上有著無限的潛能,這是人類過去完全不了解的。我們都知道,嬰兒期一種創造性的潛能一直在發揮作用。這是很明顯的,剛出生的嬰兒沒有任何知識,什么都不知道,可是一年之后,就什么都知道了。而動物就有著不同與人類的本能,比如小貓一生下來就會“喵喵”叫,牛犢和剛孵出來的小鳥一落地就發出和它們父母一樣的叫聲。初生的嬰兒沒有這種能力,他們只能發出哇哇的哭聲。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蒲城县| 明水县| 中西区| 大同市| 伊宁市| 本溪| 织金县| 江西省| 哈巴河县| 苍溪县| 横山县| 盐津县| 兰坪| 文安县| 开原市| 建德市| 合江县| 宾川县| 江口县| 乐至县| 洛南县| 萨迦县| 高雄市| 赤水市| 子洲县| 桃江县| 田林县| 咸宁市| 南康市| 兴隆县| 姚安县| 湖口县| 泽州县| 镇安县| 聊城市| 集贤县| 元朗区| 古交市| 江永县| 金平| 双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