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兒童的綜合能力及培養(1)

嬰兒的語言天賦及語言的形成

在此,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些有關嬰兒語言的話題——語言機制。大家都知道,中樞神經系統為生物提供了適應外部世界的器官,各種感覺器官、神經和神經中樞以及運動肌肉器官都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起作用。在某種意義上,語言機制不單純是物質因素。上19世紀末期的研究表明,語言同大腦皮質的神經細胞區或“中樞”有關,其中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感覺中樞,管接受語言;另一個是運動中樞,管語言的產生。很明顯,語言機制包含許多器官,而且同樣可以進行支解。聽覺器官中樞接受言語的聲音,嘴、喉、鼻等的器官中樞發出言語的聲音。兩種中樞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獨立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講,聽覺器官同神秘的內心世界是相聯系的。兒童的語言在其內心世界中不知不覺地發展。而運動器官的活動又同異常復雜和準確的說話的動作相聯系。

顯然,運動器官比聽覺器官發展得緩慢,表現得晚。對此只有一個解釋——兒童發出聲音所不可缺少的微妙運動是由兒童聽到的聲音所激起的。這種設想有其邏輯上的合理性。因為如果兒童不是幸好有已經形成的語言,那么,他們在學習別人發聲之前定然已經聽到過這種聲音。因此,復述別人的話的動作必須以記在心里的聲音為基礎。因為,將要做出的動作取決于聽到的,而且是記在心里的聲音。這很容易理解。但我們還得記住,言語是通過自然機制產生的,而不是通過邏輯推理。只有真正的自然才是合乎邏輯的。在研究自然時,我們首先注意到的是一些事實。當我們理解了這些事實之后,就會認為它們是合乎邏輯的。我們自然會認為,“肯定有某種導引它們的智慧力量,”這一智力導引創造性地活動,它對心理現象的影響比對純粹的生理現象更加明顯。不過,即使是對生理現象,它的影響也足以引人注目。人們想到花,就會想到那斑斕的顏色和美麗的形狀。顯而易見的是,兒童出生時,既沒有聽力,也沒有言語。那有什么呢?什么也沒有,但一切都將出現。

就某一特定的語言來講,運動中樞和感覺中樞同聲音和遺傳影響關系不大。但是,它們具有利用語言、激起說話運動的能力。它們是自然用來發展言語的機制的一部分。作更深入的探討就會發現,除了這兩種神經中樞外,肯定還存在著特殊的敏感性和動作的預備期。因此,兒童的活動服從于他的聽覺。一切都安排得天衣無縫,兒童一生下來,就能開始適應環境和為說話作準備。

只要細心觀察,我們就會發現一些有趣的事情,語言器官的形成也很神奇。耳朵結構其實非常精密,簡直是一部無與倫比的作品。耳朵的中心部分就像一個豎琴。豎琴上的弦能夠根據各種聲音的長度發出振動,從而重新發出這些聲音。我們耳朵的豎琴有64根弦,由于空間狹小,它們按不同的長度被置放成類似貝殼的形狀。盡管只有這個有限的空間,自然還是巧妙地提供了接收音樂旋律所需的一切。但什么使這些弦發生振動呢?因為,如果沒有什么振動琴弦,它們就猶如一架不用的鋼琴,長期沉默。豎琴的前面有一層像鼓面似的振膜,聲音一旦振動鼓膜,豎膜的弦就發生振動。由此,我們的聽覺就捕捉到了語言那悅耳的音樂。由于耳朵里只有64根弦,不能將宇宙間所有的聲音都接收邀去,但卻可以在上面彈奏出相當復雜的音樂。語言雖然有各種音調和重音的細致變化,但還是可以由它來傳送。還在神秘的胎兒期,耳朵就產生了。如果嬰兒在第七個月降生,他的耳朵就已經完全形成,只等發生作用。耳朵是怎樣沿著細微的神經纖維把它得到的聲音傳送到大腦中的聲音接收特別中樞的呢?我們又一次面對自然的一大奧秘。

那么,語言是如何在嬰兒大腦中成形的呢?不少兒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聽覺的發展是最遲的。由于聽覺在這時還很麻木,因而很多人認為嬰兒生來是聾子。嬰兒對于不理解的各種嘈雜的聲音沒有反應。在我看來,這可能含有某種神秘的意義。我并不懷疑感覺遲鈍,但我認為,它更是聲音的聚集,是言語中樞,特別是詞匯積累中樞里感覺的集中。因此可以推斷,這些中樞是專門捕捉語言和詞匯的。聽覺機制也許只對口語作出反應。結果,兒童聽到的詞開動了復雜的機制,產生了運動機能,從而重演出接收到的聲音。假如這些中樞的特殊機能沒有建立,由它們隨意接收任何聲音,兒童就會發出怪異的嘈雜聲音。他每到一地,就會模仿那個地方特有的聲音,甚至還會模仿非人類的聲音。正是由于自然為人類語言建造了感覺和運動中樞,并且分離了二者,兒童才能學會說話。由于某種原因被拋棄在叢林中的“狼孩”經過某種方式保留了生命,這樣的兒童的周圍盡管有鳥獸的怪叫,淙淙的流水聲和樹葉的瑟瑟聲,但他們仍然是啞巴。他們什么聲音也發不出來,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聽到過唯一能刺激言語機制的人類語言。

我想跟大家一起分享的是,語言機制的確是才存在的,這點毋庸置疑。人類不是天生就有了語言,而是具有創造語言的機制,這也是區別人類的標志。由于兒童的器官任憑他開動,因而語言是兒童創造的。在剛剛出生后的神秘時期,兒童是一個具有特殊感覺形式的心理統一體,處于自我睡眠狀態。但他突然間醒來,聽到了優美的音樂,所有神經纖維都開始振動。嬰兒可能認為,他沒有聽到其他的聲音,但事實上是因為他對其他的聲音不作出反應,只有人類的言語才能鼓動他。

如果想到創造和保存生命的巨大強制力量,我們就能理解這一音樂引起的神經纖維的振動必須永存的道理,就會理解為什么不斷降生于世的新生命就是保持語言的延續性的手段。這時,在兒童的記憶中,無論形成了什么都能成為永恒。富有節奏的歌曲和舞蹈也是這樣。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音樂,歌曲和舞蹈也是如此。這就好比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一樣,他們都創造了自己的音樂,并通過身體的運動對其音樂作出反應,還賦予相應的詞。人的聲音就是一種音樂,詞就是它的音符。它們本身沒有什么意義,但每一民族都賦予了它們某種特殊的意義。在印度,成百種語言把它分成眾多民族,但音樂卻把它們都聯系起來——這又一次證明了童年的保持力。我們試想想這意味著什么。沒有哪種動物有音樂和舞蹈,而整個人類都知道并創作了歌曲和舞蹈。言語的聲音在無意識中固定下來。我們不知道生物內部所發生的事情,但其外部表現給我們提供了導引。首先固定于嬰兒無意識中的是單音,這是母語的基礎部分,我們可以稱它為字母。接著是音節,然后是詞。但嬰兒并不理解它們的意思,正如有時兒童大聲朗讀識字課本一樣。然而,一切都進行得多么巧妙啊!在兒童內部有一個小老師,她像古時候的老師那樣,經常先讓兒童背誦字母,然后拼音節,再朗讀單詞。然而古時候的教師不能適時施教,他們是在兒童自己已經能夠說話并完全掌握了言語之后才施教。兒童內部的老師卻不同,她是在恰當的時候教兒童學習語言的。

兒童首先掌握單音,然后是音節,循序漸進,正如語言本身一樣合乎邏輯,接著是單詞,最后是語法。在兒童學習語言過程中,最先掌握的是事物的名稱。自然的教育方式與我們預期的相同,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師。在它的指導之下,即便是再枯燥乏味的語言,兒童也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種興趣可以持續到兒童發展的下一個階段——3歲到5歲。她有條不紊地教兒童名詞和形容詞、連詞和副詞、動詞不定式,然后教會兒童使用動詞的各種變化形式和名詞變格、前綴和后綴以及所有不規則形式。正像在學校里,學期結束時我們要對兒童進行考試,兒童以實踐表明他能運用每一種詞類。只有在這時,我們才意識到他有一個多么好的老師,他是一個多么勤奮的學生,他是多么聰明能干,完全掌握了所有詞類。然而,沒有人羨慕這一優異的工作,而且只有當兒童開始上學讀書時,我們才真正對他所學的發生興趣;對他的成績感到自豪。如果我們年長的人對兒童有著真誠的愛的話,就應該看重他們的成功,而不是所謂的缺陷。

兒童確實是非凡的,教育工作者應該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只在兩年時間內,兒童什么都學會了。在這兩年中,兒童內心的意識逐漸覺醒,節奏逐漸加快。直到突然間,它好像被一股順風沖擊,從此意識便開始支配一切。嬰兒大約在4個月時,就察覺到在他周圍并深深觸動他的這一“神秘”的音樂是出自人的口,是由嘴和唇的動作產生的。人們很少注意到嬰兒在觀察說話人的嘴唇時是多么仔細。他全神貫注地盯著說話人的嘴唇,還試著模仿嘴唇的運動。

然后,兒童的意識在活動中起積極作用。當然,嬰兒已在無意識中準備好了運動的機能,但產生口語所需要的全部細微肌肉纖維并沒有完全協調起來。不過,有意識興趣被激起了,從而加強了他的注意,他便開始有意識地做一些生動而機智的嘗試。

嬰兒通過兩個月的細致觀察,說出了一些簡單的音節。這時他才6個月。在這以前,他一個字也不會說。一天早晨,嬰兒醒來時,他說:“爸……爸……,媽……媽……”他已經會說爸爸和媽媽這兩個詞了。以后的一段時間,他仍然只說這兩個詞。這時我們就會說:“嬰兒只會說爸爸和媽媽。”但我們必須記住,他是在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之后才達到這個水平的,它是嬰兒自我發現的結果,嬰兒已意識到他自己的能力。現在,我們有了一個兒童,有了一個可以自如地開動自己器官的人,而不再是一臺機器。

嬰兒10個月左右的時候,開始意識到聲音的意義。當父母對他們說話時,他們知道這些話所表達的含義,并且努力去理解其中的意思。到l歲時,兒童發生了兩件事:他在無意識中理解了語言,并進而達到了有意識階段;兒童創造了語言——雖然只是咿咿呀呀、簡單地重復和聲音的組合。

當兒童到1周歲左右時,就可以說出第一個代表一定意義的單詞。雖然跟以前一樣咿咿呀呀,但他的咿咿呀呀有了一定的意思。這就是有意識智力的證明。兒童內部又是如何呢?細致的研究表明,嬰兒內部的能力遠遠大于外部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兒童進一步意識到語言的產生依賴于他的環境,兒童有意識掌握語言的愿望也變得更加強烈。這時,嬰兒內部也出現了重大沖突,即意識反抗生理器官的斗爭。這是在人的內部出現的第一次沖突,是人的各部位之間的第一次交戰。讓我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明這個問題。假如我有很多想法要說出來,為了打動聽眾,我想用另外一種語言來表達我的思想。但我用外語說話無異于無用的咿呀學語。我知道我的聽眾是很聰明的,希望同他們互相交流,但由于缺乏表達的手段而失去了這個機會。

嬰兒的大腦里其實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想法,卻像是茶壺煮餃子一般尷尬,有口說不出來。這時,兒童正處于一個戲劇性變化的時期,有生以來,他第一次感到失望。于是,他下意識地努力學習,獨立探索,便取得了驚人的成功。一個試圖表達自己思想的人,迫切需要一個發音非常清晰的教師。為什么家庭不能做到這一點呢?因為我們通常不是幫助兒童,而只是模仿他們的咿呀學語。如果兒童沒有他自己的內部教師,他就不可能學會說話。正是其內部教師讓他聽成年人的相互交談,即使沒有談論他時,兒童也要聽他們的談話。這促使兒童準確地掌握其語言,我們對此并沒起什么作用。

有時我們看到有些人跟一歲的小孩子咿咿呀呀地對話,總覺得這個人童心未泯,非常好玩兒。但我們并沒有充分認識到兒童的困難,沒有意識到給兒童提供良好的學習機會的重要性。我們必須明白,兒童是通過自己掌握語法知識的,但決不因為這樣,我們就放棄對兒童講規范的語言,或者根本不幫助他遣詞造句。

1~2歲的兒童處于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兒童監護人需要具備語言發展的科學知識。通過對兒童的幫助,我們成了兒童的服務員和創造兒童的自然的協同者。而且,我們還發現兒童的整個學習計劃都已制定妥當。

再回到原來的問題上。如果我想用外語談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但說起外語來又只是咿咿呀呀的,那我該怎么辦呢?我很可能會發脾氣,生氣,甚至會大聲嚷嚷。一兩歲的兒童也是如此。當他盡力用一個單詞告訴我們某件事的時候,我們聽不懂,他就會大發雷霆,沉溺在對我們好像是毫無意義的狂怒之中。事實上,我們常說:“瞧!現在你可以親自看一看與生俱來的人類天性的墮落。”

然而,他是一個被人誤解而又正在爭取獨立的幼兒。由于還不會說話,他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發怒。但是,他有創造語言的能力。他的惱怒在于,盡管他盡了最大努力,還是沒有找到恰當的詞匯。不管怎樣,無論是失望還是誤解,都不會終止兒童的探索,他使用的相類似的詞匯也逐漸增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东县| 图木舒克市| 东港市| 湘阴县| 开鲁县| 天柱县| 鸡泽县| 鹰潭市| 衡东县| 湟源县| 繁峙县| 崇文区| 布尔津县| 通州区| 观塘区| 简阳市| 璧山县| 武隆县| 邵武市| 榆树市| 宜阳县| 淮阳县| 邓州市| 宜都市| 昌江| 万山特区| 万载县| 桐柏县| 南投市| 绥阳县| 张家港市| 高雄县| 七台河市| 商洛市| 合川市| 东阳市| 腾冲县| 公主岭市| 寿阳县| 郸城县| 宣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