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人性的弱點(4)
- 羊皮卷
- 戴爾·卡耐基 拿破侖·西爾
- 4770字
- 2016-03-15 15:20:00
“年輕人的態度已經緩和下來,知道這些資料并非僅為銀行而留,而是為了他個人的利益。所以,最后他不僅填下了所有資料,而且在我的建議下,開了一個信托賬戶,指定他母親為法定受益人。當然,他也回答了所有與他母親有關的資料?!?
“由于一開始就讓他回答‘是,是的’,這樣反而使他忘了原本存在的問題,而高高興興地去做我建議的所有事情。”
中國有句格言最能反映東方人的智慧,以柔克剛。所以,如果你要說服他人,就要請記住這個原則:設法使對方開口是。
情理勸誡
在溝通中,能夠有效地勸誡別人也是一種說服技巧。勸誡的基本方式分兩種以情勸誡以理勸誡。
以情勸人,重的就是一個情字,要講情,就要從對方的心理出發,發現對方心理所需,才能做到動之以情。
以情勸誡要以對方的某種感情關系為切入點,然后再進一步擴展思路,向對方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進行勸說,以感情感化對方,從而達到勸誡的目的。
有一位叫諾瑞絲的鋼琴教師在教一個叫貝貝蒂的學和練鋼琴時,發現貝貝蒂的手指甲特長。很顯然,長指甲對彈鋼琴肯定有妨礙,所以諾瑞絲便得想辦法首先“解除”貝貝蒂的長指甲??墒?,貝貝蒂對自己的長指甲卻非常珍愛,要想說服她剪掉指甲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于是諾瑞絲想了一下,對貝貝蒂說:“蒂絲(貝貝蒂的愛稱),你有一雙很漂亮的手和美麗的指甲,真讓人羨慕?!必愗惖俚靡獾乜粗约旱闹讣??!安贿^蒂絲,如果你要想把鋼琴彈得如你所期望的那么好,你的長指甲可能會搗蛋。你要是能把它修得短一些,你就會發現彈鋼琴對你來說真是太容易了。好好想一想,好嗎?”貝貝蒂聽了這幾句話,當時并沒往心里去,反而給了諾瑞絲一個鬼臉兒,意思是她不可能把指甲修短。但是諾瑞絲知道貝貝蒂會考慮她的話的,所以她并不著急,說完之后便與貝貝蒂告別了。果然,第二個星期貝貝蒂來上鋼琴課的時候,她的長指甲不見了。
諾瑞絲想叫貝貝蒂剪指甲,卻不直接提出,而是先表揚,再以建議的口氣,從對方的角度提出自己的建議,想得如此周到,豈有勸不成之理?
而以理勸誡則必須先具有充足的理由,然后以的語言循循善誘,以理導人,再以理結尾,最后達到使人茅塞頓開的效果。
著名相聲演員馬季發現他的學生昆寫相聲段子時,一寫就是寫唱的,他感到這固然是因為姜昆嗓子好,想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但是只寫唱段,不利于全面發展、提高技藝。為此,馬季總想找個機會向姜昆指出這一點。
一天晚上,姜昆來到馬季家,見馬季正在做晚飯,便問道:“你在做什么飯吃呀?”馬季答:“炒餅?!苯枺骸霸缟铣缘氖裁??”馬季答:“炒餅?!苯ビ謫枺骸爸形缒兀俊瘪R季答:“還是炒餅?!苯ズ苡懈杏|地說:“呵!你怎么搞的,一天三頓都吃炒餅?!瘪R季朝姜昆一笑,說道:“其實吃飯和你那聊話(即相聲段子)一樣,總吃一樣飯就讓人膩,只有隔三差五五的變變花樣才有新鮮感,再說,要想把飯做好了,就得練就蒸花卷、燜米飯的本領……”
這句話聽似尋常,但從中引發出來的深刻含義給了姜昆一定的啟示,從此他不僅豐富完善了唱段的寫作,也不斷開拓新的表現手法,從而使自己的相聲技藝得到了很大提高。
用講道理來勸說別人,遠比你用高壓態度命令別人做事有效得多,在這方面,我們都應該向馬季先生學習。
情理勸誡是一種很有效的說服別人的技巧,因此你要想提高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就必須掌握這一技巧。
正確對待自己的工作
正確對待自己現有的工作
我們的社會中現在還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對待自己的工作不是認真、負責的,而是抱著一種“混”的態度。他們認為,只要每個月將工作“混”過去,將薪水“混”到腰包里,就將單位的上司或者公司的老板騙了:瞧瞧,我并沒有好好上班,可工資一分錢也沒少拿。
為了不認真地工作,他們費盡了心血,找各式各樣的借口,所花費的精力和“聰明才智”,很可能比真正的工作還要多。
這些人,可能都自以為是聰明人,因為他將別人騙了還將工資騙到了手。如果這些人真以為自己是聰明人,那我們真該為這些人惋惜:因為他們實在算不上是聰明人。他們以為自己占了多大的便宜似,其實他們騙的不光是別人的薪水,而有還騙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到最后他們就會發現,原來吃虧最大的是自己,而不是上司或老板,更不會是那些認真工作的人。因為,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在很大程度上能顯示出他是否有擔負更大的責任的可能,這同時也決定了他在事業上的成就。
因此,我們應該樹立一種積極的工作觀,以積極、認真的態度去對待自己的工作。只要你這么做了,你就會發現,你從這種觀念中受益匪淺。
與其絞盡腦汁地想著自己怎樣能夠“混”下去,還不如簡單一點,將這些精力放在工作上,說不定你因此在工作中取得非凡的成績!
一個對工作熱忱、積極的人,無論他眼下是在挖土方,或者是在經營著一家大公司,都會認為自己的工作是神圣的,并對此懷著深切的興趣。對自己的工作熱忱的人,不論他在工作中遇到多少困難,或者需要多少努力,他都會用不急不躁的態度去進行。只要你抱著這種態度,你就一定會成功,就一定會達到你人生的目標。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熱愛我們的工作,對工作態度熱心,認真,其實就是對我們的生命熱心、認真,是一種熱愛生命、熱愛人生的體現。
所以,對于我們現代人來說,與其頻繁地改變自己的工作,還不如改變一下自己的工作態度。因為改變工作需要一定的外界條件,而改變工作態度,用一種熱心、認真的態度去對待工作,完全取決于我們自己。
保持積極的工作態度
積極的工作態度可以祝你順利地完成工作任務,并且可以使你獲得成功。有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三個砌磚人”的故事,故事內容是這樣的:
有人問三個正在砌磚的工人:“你們在干什么?”第一個工人說:“砌磚?!钡诙€工人則說:“我正在做一件每小時工資九美元的工作?!钡谌齻€工人卻說:“我正在建造一座世界上最美麗的大廈。”
過了一些年后,前兩個人繼續砌磚,因為他們沒有遠見,不重視自己的工作,不會去追求更大的成就。而第三個則成了小有名氣的建筑師。為什么他會取得如此驕人的成就呢?因為他的工作態度使他不斷更上一層樓,最后取得成功。
一個人的工作態度確實能顯示出他是否有擔負更大責任的可能。有一個經營“職業介紹所”的人曾指出:“我們在分析應聘者能不能適合某個工作時,經常要考慮他對目前工作的態度如何。如果他認為自己的工作很重要,我們就會留下很深的印象,即使他對目前的工作不滿也沒有關系。為什么呢?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他認為他目前的工作很重要,他對下一個工作也可能抱著‘我以工作成就為榮’的態度。我們發現,一個人的工作態度跟他的工作效率確實有很密切的關系。”
就像你的儀表一樣,你的工作態度也會向你的上司、同事、部屬以及你所接觸的每一個人展現你的內在。
你必須時刻保持積極的工作態度,因為它可以幫助你提高工作效率,改進工作質量。
在工作中享受快樂
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快的工作節奏,打破了我們原有的生活規律,甚至,也漸漸奪走了生活本身應有的幸福與舒適。因此,要在現代社會這樣快節奏的工作縫隙中找尋生活固有的快樂,就需要我們在工作與生活之間認真地權衡把握,改變我們舊有的對待工作的觀念,因為我們的工作畢竟是為了我們更好的生活。
如果我們只是將自己的工作當作一種謀生的手段,當作是混一碗飯吃的差事,那么我們肯定不會去重視它、喜歡它,進而熱愛它。但如果我們能夠在自己的心靈深處將它看作是一種深化、拓寬我們自身閱歷的途徑,一種使我們的生存價值能夠充分體現的方式的話,那么我們肯定會從心底里重視它、喜歡它、熱愛它,從工作本身尋找到許多的樂趣和快樂。因為這樣的工作給我們所帶來的,已經遠遠超出了工作本身的內涵。也就是說,工作已經不僅僅是工作,它已經成為我們的一種生存方式,是我們對生活的一種英明選擇;它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為我們構筑起豐富而有意義的人生。
的確,關于工作觀念的改變,給我們提供了新的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戰,適應變化并捕捉變化中的機會,你就能立于不敗之地。
以不變應萬變不是一種積極的態度。因為,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永恒的東西。世界上的一切都在不停地變化著。物質的東西在變化,精神的東西也在變化。是變化產生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過去的、現在的、將來的。
只有懦夫才會害怕變化,只有故步自封的人面對變化才會退縮,成功者就是要在變化中尋找成功的機會。尋找到了機會,你也可能使世界發生變化,而且,在改變世界的過程中改變自己,使自己朝著一個更高的人生境界邁進。
所以,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應該改變自己原來對工作的觀念,不再僅把工作看作是一種謀生的手段,而是將其視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那么,工作對于我們來說,就會成為最為愉快的事情之一。
克服不良的工作習慣
卡耐基認為,人并非生來就具有某些惡習和不良習慣,都是后天慢慢養成的,對于我們的生活和事業來講,有些習慣雖然不好,但它們可能無礙大事,不會產生直接的沖突和嚴重危害:而有些則是我們獲得幸福與成功的大敵。對于后者,我們應該努力改正,并堅決摒棄,否則,這些惡習會影響我們終生。下面是卡耐基建議我們在工作中應克服的幾種不良習慣:
(1)忌辦公桌上亂七八糟
如果你到華盛頓的國會圖書館的參觀,就會看到天花板上有幾個醒目的大字,那是詩人波曾所寫的:
“秩是天國的第一要律?!?
秩序也應是商界和生活的第一要律。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只要我們稍加留心就會發現,很多人的桌上老是堆滿了文件和資料,可有些東西一連幾個星期也不曾看一眼。一位新奧爾良的報刊發行人說,他的秘書有一天為他清理辦公桌的時候,終于找到了失蹤兩年的打字機。
卡耐基認為,當你的辦公桌上亂七八糟、堆滿了待復信件、報告和備忘錄時,就會導致你慌亂、緊張、憂慮和煩惱。更為嚴重的是,一個時常擔憂萬事待辦卻無暇辦理的人,不僅會感到緊張勞累,而且會引發高血壓、心臟病和胃潰瘍。
(2)忌做事不分輕重緩急
白手起家的查理·魯克曼經過12年的努力后,被提升為派索公司總裁一職,年薪10萬,另有上百萬其他收入。他把自己的成功歸于兩種能力。魯克曼說:“我每天早晨5點起床,因為這一時刻我的思考力最好;我計劃當天要做的事,并按事情的輕重緩急做好安排。”
全美最成功的保險推銷員之一弗蘭克·貝特格,每天早晨還不到5點鐘,便把當天要做的事安排好了——是在前一個晚上預備的——他定下每天要做的保險數額,如果沒有完成,便加到第二天的數額,以后依此推算。
長期的經驗告訴我們,沒有人能永遠按照事情的輕重程度去做事。但如果你事先制定好計劃,然后按部就班地做事,總比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要好得多。
(3)忌將問題擱置一旁,而不是馬上解決或做出決定
赫威爾是卡耐基的學生,后來成為美國鋼鐵公司董事會的董事之一。他告訴卡耐基鋼鐵公司董事會開會時常拖拖拉拉,許多問題被提出來討論,卻很少作什么決定,以致大家得把一大堆報告帶回家研究。
后來,赫威爾說服董事長作出一個規定:一次只提一個問題,直到解決為止,決不拖延。表決之前或許需要研究其他資料,但為了讓問題真正得以解決,除非前一個問題得到處置,否則不討論第二個問題。這種辦法果然奏效:備忘錄上有待處理的事項解決了,行事表上再也不是排滿預定處理的進度。大家不必再抱一大堆資料回家,也不用被尚未解決的問題弄得惴惴不安。
這不僅是美國鋼鐵公司董事會的好方法,也是我們每個人在工作中都適用的有效原則。
(4)不會組織、授權與督導的缺憾
在日常工作中,許多人常因不懂得授權他人,因而提早進入失敗的墳墓。這些人事必躬親,結果被那些煩瑣細節所淹沒,難怪他們常常感到匆忙、憂煩、急躁和緊張。
有關研究表明:一個大企業的高級主管,如果不懂得組織、授權與督導,通常在五六十歲時即死于心臟疾病——這是長期緊張憂煩的結果。
所以,要使你不至于過度勞累與憂煩,那你就應該從現在開始就應該學會組織、授權與督導,讓你的同事或部下幫你完成工作。
卡耐基告誡我們,如果你想獲得平安快樂,就一定要克服不良的工作習慣,進而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