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章 認清自己是什么體質,把養生養到實處——辨清體質好養生(1)

第一節 《黃帝內經》中秘藏體質養生的智慧

《黃帝內經》最早涉及體質養生

近年來,伴隨著中醫體質學研究的不斷深入,體質養生也逐漸成為眾多養生愛好的追捧的熱點。然而,在關于體質養生的認識上,人們卻普遍存在著一種錯誤的認識。在大多數人看來,體質養生是中醫理論新興的一種養生觀念,在古代中醫里是不存在的。事實上,早在《黃帝內經》中便已經有了體質養生,并且在后世不斷發展,而現代意義上的體質養生學只不過是把前人的經驗進行了總結并重新細化分類罷了。

在《黃帝內經》中,雖然沒有出現“體質”這個名詞,但其中有關體質的論述、介紹和養生方法卻已經相當廣泛了。我們翻開《黃帝內經》,無論是從體質的形成、體質的分類,還是從不同人群體質差異等方面,都能找到相關的論述。

比如,在《黃帝內經·靈樞·陰陽二十五人》中便根據人的形體、膚色、認識能力、情感反映、意志強弱、性格靜躁以及對季節氣候的適應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將人的體質分為了木、火、土、金、水五大類型,可以說,這是傳統醫學對人體體質的最早分類。具體來說,這五大類型的體質分別具有以下特征:

1.木形體質人

《黃帝內經》中把這類人同五音中的上角相比類,與天上的東方蒼帝相似。他們一般蒼色,小頭,長面,大肩,平背,直身,手足小,有才氣,好勞心,力氣小,常為各種事務憂心勞神。他們耐春夏,不耐秋冬,感受了秋冬的不正之氣就會生病。這一類型的人,屬于足厥陰肝經,他們的體態是優美的。另外,木形體質的人還可以分為“太角”、“左角”、“鈦角”、“判角”四種類型,各自有各自的特點。

2.火形體質人

《黃帝內經》把這類人同五音中的上徵相比類,與天上的南方赤帝相似。他們一般赤色、齒本寬,尖臉,小頭,肩、背、胸、腹各部發育都好,手足小,腳步穩,走路快而且搖晃肩膀,背部肌肉豐滿,好使氣,輕錢財,不輕易相信他人,多疑慮,見事明白,容顏美好,心急,不能長壽,往往暴亡。耐春夏,不耐秋冬,秋冬時容易感受不正之氣而得病。這一類型的人,屬于手少陰心經,其情態為誠實可信的樣子。另外,火形體質的人也可以分成“質徵”、“少徵”、“右徵”、“判徵”四種類型,各自有各自的特點。

3.土形體質人

《黃帝內經》把土形體質的人同五音中的上宮相比類,與天上中央一方的黃帝相似,他們一般黃色,圓臉,大頭,肩背發育好,大腹,大腿、小腿長得好,手足小,身體多肉,上下勻稱,走路腳步穩,舉足輕,安心,愛做對別人有利的事,不喜好權勢。耐秋冬,不耐春夏,春夏時常感受不正之氣而得病。這一類的人,屬于足太陰脾經,其表現是誠實厚道。另外,土形體質的人還可以分為“太宮”、“加宮”、“少宮”、“左宮”四種類型,各自有各自的特點。

4.金形體質人

《黃帝內經》把金形體質的人同五音中的上商相比類,與天上的西方白帝相似。他們一般方臉,白色,頭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小,足跟處骨頭像是要露出來,骨輕,為人清廉,辦事不拖沓,外表柔靜而內實悍勇。耐秋冬,不耐春夏,春夏時常感受不正之氣而得病。這一類的人,屬于手太陰肺經,其特點是自帶果決敢斷。另外,金形體質的人還可以分為“右商”、“鈦商”、“左商”、“少商”四種類型,各自有不同的特點。

5.水形體質人

《黃帝內經》把水形體質的人同五音中的上羽相比類,與天上的北方黑帝相似。他們一般黑色,面部不平整,大頭,面頰寬,肩小,腹大,手足小,行走時身體搖擺,自腰至尻距離較長,背部也比較長。耐秋冬,不耐春夏,春夏時常感受不正之氣而得病。這一類的人,屬于足少陰腎經,他們的身上常常是汗津津的。另外,水形體質的人還可以分為“大羽”、“少羽”、“桎羽”、“眾羽”四種類型,各自有各自的特點。

總之,五種類型的人有二十五種變化,彼此各有長短。由此可見,《黃帝內經》關于體質的分類是非常嚴謹的,這就為現代體質專家進行體質劃分提供了很好的依據。誠然,現代體質養生學已經發展比較完善了,并且也適應現代人的體質現狀,但是想一想在數千年前《黃帝內經》中便已經有如此完備的體質理論了,我們也就沒有什么值得驕傲的了。

事實不僅如此,在《黃帝內經·靈樞·通天》篇中,還根據人的個性品質及人體的陰陽偏重,將人分為“太陰之人,少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陰陽平和之人”五大類型。這也是當代體質養生學的重要理論基礎。在此,我們便不再贅述。總之,只要我們認真閱讀《黃帝內經》,就能從中找到很多有關體質養生智慧的論述。

體質受先天、后天因素共同制約

薯條、麻辣燙、羊肉串、狗肉煲……在某些人口中是美味佳肴,可在另一些人口中卻如同“砒霜”,會給身體帶來諸多不適。《傷寒賦》中也有這樣的記載:“桂枝下咽,陽盛則斃。承氣入胃,陰盛則亡。”意思是說陽盛之人如果誤服了桂枝這樣的熱藥,就有可能造成危險;而陰盛之人如果誤服了大承氣這樣的寒藥,也可能導致惡果出現。

同樣的食物或藥材緣何在不同人身上有如此大的反差?追根溯源是因為體質有差異。那么,到底什么是“體質”呢?所謂“體質”,就是指機體素質,是指人體秉承先天(指父母)遺傳、受后天多種因素影響,所形成的與自然、社會環境相適應的功能和形態上相對穩定的固有特性。它反映機體內陰陽運動形式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由臟腑盛衰所決定,并以氣血為基礎。

體質的形成是機體內外環境多種復雜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關系到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兩個方面,并與性別、年齡、地理等因素有關。

1.先天因素

在體質形成過程中,先天因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先天因素,又稱稟賦,是指小兒出生以前在母體內所稟受的一切特征。中醫學所說的先天因素,既包括父母雙方所賦予的遺傳性,又包括子代在母體內發育過程中的營養狀態,以及母體在此期間所給予的種種影響。同時,父方的元氣盛衰、營養狀況、生活方式、精神因素等都直接影響著“父精”的質量,從而也會影響到子代稟賦的強弱。

但是,先天因素、遺傳性狀只對體質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而體質強弱的現實性,則有賴于后天環境、營養和身體鍛煉等。

2.后天因素

人的體質在一生中并非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后天各種因素的影響下變化著的。良好的生活環境,合理的飲食、起居,穩定的心理情緒,可以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健康。反之則會使體質衰弱,甚至導致疾病。隨著人類物質生活及文化生活的不斷改善,人們對于健康與長壽的要求變得日益迫切。因此,如何保養一生的體質越來越成為人們關心的課題。改善后天體質形成的條件,可以彌補先天稟賦之不足,從而達到以后天養先天,使弱者變強而強者更強的目的。

(1)飲食營養:飲食營養是決定體質強弱的重要因素。合理的膳食結構,科學的飲食習慣,保持適當的營養水平,對維護和增強體質有很大影響。由于人的體質不同,其對營養物質的新陳代謝功能也不一樣。因此,科學、合理的飲食營養應包含必需和適當兩層含義。長期營養不良或低下,或營養不當,以及偏食、偏嗜等都會使體內某些成分發生變化,從而影響體質,乃至于引起疾病。《內經》中曾多次談到飲食偏嗜對機體的危害。諸如“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膏粱之變,足生大丁”,以及五味偏嗜會引起人體臟氣偏盛偏衰而產生病變等。

(2)勞動和運動:勞動的性質和條件,對人們的體質強弱有著深刻的影響。勞動一般分為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兩大類。在現代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關系也越來越密不可分。勞逸適度,勞而不倦,可增強體質。一般來說,適當的體力勞動對體質的增強有積極的作用。但是,過于繁重的體力勞動,在嚴重污染環境下的體力勞動,精神情緒經常處于緊張狀態下的勞動,操作分工過細,促使身體局部片面發展的勞動,等等,對人的體質都將產生不利影響。反之,過度安逸又可使機體氣血運行遲緩,氣機阻滯,臟腑功能減弱,正氣不足,而致體質虛弱多病。故當有勞有逸,勞逸適度。

(3)年齡:年齡也是影響體質的重要因素之一。人體的結構、機能與代謝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規律性的變化。

這里應當強調兩個環節,一是青春期,二是更年期。以性成熟過程為特征的青春期是人體內機能、代謝與結構急劇變化的時期,是人生中第一個轉折時期,體內各種生理活動進行著整體性的調整。更年期則是從成年期轉入老年期時,全身各系統的功能與結構漸進性衰退的過渡階段,是一生中第二個轉折時期。若能處理好這兩個時期,則可達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的目的。

(4)性別:男為陽,女為陰。男性多稟陽剛之氣,體魄健壯魁梧,女性多具陰柔之質,體形小巧苗條。

除此之外,影響人們體制的還有地理環境和心理等因素,這部分內容我們會在后面的章節專門講解。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環境造成體質差異

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大致分為“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造成東西南北的口味的差距原因是什么呢?還是跟氣候和環境有關的。各地氣候不同,人們只有調整日常飲食中來對應不利于身體健康的氣候。如,廣東人的靚湯很出名,因為廣東有夏無冬,一年四季人們就像常綠植物一樣,只有足夠的營養,才能維持生命的平衡。事實上,這正是由于不同的環境造成了不同的體質。

所謂“一方水土產一方物,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你在什么地方住著,就要吃什么地方的食物,按照這個地方的基本環境和氣候去調養身體,這樣才能達到體質的平衡。大家都知道,四川、湖南一帶的人愛吃辣子,那么他們為什么愛吃辣呢?其實這跟他們的生活環境有很大關系。我們知道四川、湖南一帶多雨,氣候比較潮濕,而寒、濕屬于六淫,是致病的一個因素,所以得想辦法把體內的寒濕排出來。辣椒味辛性熱,能除寒濕、逐冷痹,為了適應多寒多濕這種自然環境,身體就會產生一種祛寒濕的欲望,于人表現出來的就是愛吃辣椒。

而北方氣候寒冷,降水少,比較干燥,所以北方人就不如南方人那樣愛吃辣,而且也不能吃太多的辣椒,否則就會上火長痘。雖然是這樣,但是很多人還是沒有辣椒吃不下飯,這在中醫上是怎么解釋的呢?一般有兩個原因:一是人的脾胃功能越來越弱了,對味道的感覺越來越弱,所以要用濃的東西來調自己的腎經出來,用味道厚重的東西幫助自己調元氣上來,來幫助運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現在人壓力太大,心情太郁悶了,因為厚重的東西有通竄力,而吃辣椒就能讓人胸里的預知散開一些。這也正說明了,只要特別想吃濃的東西,就說明你的身體虛了。

另外,每個地區因氣候、地理位置的不同會長著不同的食物,最明顯的就是炎熱之地多盛產寒冷性質的水果,如香蕉、甘蔗等,而寒冷地區多生長洋蔥、大蒜、大蔥等性平溫的食物,這是老天爺給人們準備好了的,是完全適合身體本身的東西,那么我們就要接受自然界給我們的這份禮物,因時、因地的選擇食物,這樣我們才能不生病或者少生病。

體質影響疾病的產生與發展

我們注意到,在同樣的環境和條件下,猝然遇到外邪,有的人生病,有的人則不生病,這是為什么呢?《黃帝內經》認為,這種現象與體質的強弱有關。在《靈樞·壽夭剛柔》中曾講道:“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意思是說,人生在世,由于各人稟賦不同,性格有剛強、柔弱之分,體質有強壯、瘦弱之別,身形有長、短之分,體質及生理功能活動有偏陰、偏陽之別。

我們可以這樣描述體質與疾病的關系:病是一張畫面上的特異性圖像,或稱“花樣”,而體質是畫面后的“底色”。換句話,病是“前景”,體質是“背景”。各種特異性病變這個“前景”的“時空花樣”,是在體質因素這個背景的基礎上發生的,兩者相互影響。

體質對疾病發生的根本影響有兩個方面,一是影響到疾病是否發生,一是影響到所發生疾病的性質(證候)。因為體質是機體固有的一種特性,它在發病前就已存在,它直接導致了疾病的發生,在所發生的疾病狀態中體質的影響就像影子一樣時刻跟隨著疾病,并滲透在整個疾病中,所以體質是疾病發生所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是一切疾病發生的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烟台市| 广州市| 大港区| 玉溪市| 汾西县| 湖州市| 邯郸县| 磴口县| 米泉市| 尚义县| 锦州市| 民丰县| 湖州市| 藁城市| 台山市| 安仁县| 大方县| 中江县| 资中县| 金乡县| 垦利县| 淮北市| 赤壁市| 乌拉特后旗| 从江县| 通江县| 梓潼县| 保定市| 红原县| 昔阳县| 古丈县| 莱西市| 通榆县| 儋州市| 辽宁省| 南岸区| 阿拉尔市| 瑞丽市| 秭归县| 黔南| 嘉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