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補足真陽百病消——陽氣是人體最好的治病良藥(7)

4.臍腹部

臍腹部主要是指上腹部,它是上到胸骨劍突、下至臍孔下三指的一片廣大區域,這也是時髦的年輕女性穿著露臍裝所暴露的部位。這個部位一旦受寒,極容易發生胃痛、消化不良、腹瀉等疾病。這個部位面積較大,皮膚血管分布較密,體表散熱迅速。在寒冷的天氣里暴露這個部位,腹腔內的血管會立即收縮,甚至還會引起胃的強烈收縮而發生劇痛,持續時間稍久,就可能會引發不同的疾病,因此,不管是穿衣還是夜晚睡覺,都要注意臍腹部的保暖。

5.足部

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對頭而言屬陰,陽氣偏少。而且雙腳遠離心臟,血液供應不足,長時間下垂,血液回流循環不暢;皮下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很差,容易發冷。腳部一旦受涼,便會通過神經的反射作用,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縮,使人體的血流量減少,抗病能力下降,以致隱藏在鼻咽部的病毒、病菌乘機大量繁殖,使人發生感冒,或使氣管炎、哮喘、腸病、關節炎、痛經、腰腿痛等舊病復發。

因此,在冬季人們應該保持鞋襪溫暖干燥,并經常洗曬。平時要多走動以促進足部血液循環。臨睡前用熱水洗腳后以手掌按摩足心涌泉穴5分鐘。在夏季,要改掉貪圖一時涼快而用涼水沖腳的不良習慣。

讓身體遠離寒濕的養生要則

通過前面的講述我們已經知道,“病從寒中來”,但是在生活中,我們很難完全避免身體受到寒氣的侵襲,這就要求我們應該建立起正確的養生原則,盡量減少寒氣的侵入。

1.洗頭時不做按摩

許多人到理發店洗頭時都喜歡叫理發師為自己按摩一下頭部,但是這種按摩會使頭部的皮膚松弛、毛孔開放,并加速血液循環,而此時我們的頭上全是冰涼的化學洗發水,按摩的直接的后果就是吸收化學洗發水的時間大大延長,張開的毛孔也使頭皮吸收化學洗發水的能力大大增強,同時寒氣、濕氣也會通過大開的毛孔和快速的血液循環進入頭部。

2.順天而行,不吃反季節食物

有的人愛吃一些反季節的食物,例如在冬季的時候吃西瓜,而中醫認為,溫熱為陽,寒涼為陰,只有將食物的溫熱寒涼因時因地地運用,才能讓人體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到陰陽平衡,不會生病。如果逆天而行,在寒冷的冬季吃性寒的西瓜,怎么會不生病呢?

3.好好休息

要排泄寒氣,休息是最好的策略。休息可以省下身體的所有能量,讓身體用來對付寒氣。這時如果強迫身體把更大的能量用在其他地方,例如耗費大量體力的運動,也能使癥狀消失,不過這并不代表著已經把寒氣清理完畢,而是因為身體沒有足夠的能量繼續驅趕寒氣。只有等身體經過適當的休息有了足夠的能量之后,才會繼續祛除寒氣。

4.避免淋雨

經常淋雨的人,頭頂多半會生成一層厚厚軟軟的“脂肪”,這些就是寒氣物質。等身體哪一天休息夠了,血氣上升,就會開始排泄這些寒氣。由于長時間積累了大量的寒氣,身體需要借助不斷地打噴嚏、流鼻水的方式將之排除,這時又會因為頻繁打噴嚏、流鼻水而被醫生認定為是過敏性鼻炎。所以,要切忌淋雨。

5.睡覺時蓋好被子

夏天因為天熱,有些人為了貪圖涼快,睡覺時喜歡把肩膀露在外邊,殊不知,寒氣很容易從背部入侵,一個背部總是受涼的人,身體狀態一定不是很好,所以在睡覺時一定要蓋好被子。

6.家中常備暖飲

除了按時的休息之外,人們也可以適當服用中藥,加速寒氣的驅出。比較簡單的方法是服用市場上很容易買到的一些傳統的配方。當確定是肺里的寒氣時,可以服用姜茶;如果確定是膀胱經的寒氣,則可以服用桂圓紅棗茶來協助身體祛除寒氣。

慢性腹瀉多纏綿,驅除胃寒是關鍵

由于不健康的飲食習慣,腸胃疾病成為了現代人的常見病癥之一。有些人長年累月大便不成形,每日大便次數在3次以上,有的還伴有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或不適,這就是慢性腹瀉。是消化系統疾病的常見癥狀,以糞便稀薄、次數增加、病程超過2個月為診斷要點。由于慢性腹瀉往往拖沓纏綿,治療起來比較麻煩,成為了腸胃疾病中最頑固的一種。

治病要治本,細究慢性腹瀉的具體原因,主要有胃源性、腸源性腹瀉,內分泌失調性和功能性腹瀉之分。中醫認為,脾胃虛寒是慢性腹瀉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徹底治愈還要從驅除脾胃寒氣上下手。

驅除脾胃寒氣有個最簡便的方法,那就是喝面粉白糖水。

原料:面粉50克,白糖少許。

用法:將面粉炒焦,加適量白糖,用開水調勻。每日飯前服用,一日2次,2~3天即可見效。

此外,還可以用經穴療法來對付慢性腹瀉。人體的神闕穴是寒氣入侵人體的主要通道之一。驅除寒氣也可以從神闕穴下手。神闕穴也就是人體的肚臍眼。取獨頭蒜1個,生姜3片,搗爛后外敷于肚臍上,用膠布固定住,每晚更換,3~4日即可見效,簡單又快捷。

除了了解這些治療慢性腹瀉的方法外,還要從日常生活入手,養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如多吃熱食,少喝冷飲,少吃反季節水果等,從根本上阻止寒氣侵入脾胃。

風寒風熱易感冒,及時祛邪別拖延

從小到大,感冒是我們常患的疾病,在西醫的眼中,人的感冒是由人體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細菌等微生物引起的炎癥。而中醫卻不這樣認為,中醫并不從病毒、細菌的角度立論,而是認為人之所以感冒是由人體感受外界風寒或風熱等邪氣而引起的。

風寒感冒是最常見的一種,當寒氣侵入到我們體內時,我們會通過打噴嚏、流鼻涕等方式來排除體內寒氣,但我們卻時常服用藥物來抑制身體的這種行為,導致體內的寒氣越積越多,最終誘發嚴重的疾病。

其實,在對付風寒感冒時,有一個非常簡單而實用的方法,比吃任何藥都管用,而且還可起到預防作用,這就是“取嚏法”,也就是人為地誘發打噴嚏這一排寒氣的過程。

只需用平常的衛生紙縱向撕15厘米,用手搓成兩個紙捻,要稍有點硬度;同時插入鼻孔,紙捻尖要貼著鼻內上壁,這樣刺激性會較強。如果你已感受風寒,自然就會打噴嚏,噴嚏的多少取決于你感受風寒的程度。打了幾個噴嚏后,頭會略微出汗,這時風寒已經除去了,你的感冒癥狀也會得一好轉。

還有些人有過敏癥,如鼻敏感或花粉癥之類,都是以往處理寒氣不當、體內積壓過多寒氣所導致的,用“取嚏法”同樣可以排出體內寒氣,然后再根據再由個人不同體質配些增強免疫力的中成小藥,諸如六味地黃丸等,就可以完全去除病根。

此外,通過飲食調節也可以對付風寒感冒,一般來講,風寒感冒者不宜多吃雞鴨魚肉等葷食,飲食應偏清淡,宜多吃發汗散寒食品,如辣椒、蔥、生姜、大蒜、豆腐、鮮生姜加紅糖水,等等。而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兩樣食物對預防和治療感冒效果極佳:

1.生姜。性溫,味辛,具有散寒發汗、解表祛風作用,適宜風寒感冒者食用。民間常以生姜3片、紅糖適量,開水沖泡,俗稱生姜紅糖茶,頻頻飲用,汗出即愈。

2.蔥白。性溫,味辛,具有調節體溫,使汗腺的排汗工作正常的作用,并可減少和預防傷風感冒的發生,適宜風寒型傷風感冒者食用。在民間,初起感冒時,常用蔥白連同蔥頭與豆豉煎水喝。也可用細蔥2~3莖,與生姜1片煎水代茶飲。身體虛弱或年老體弱之人,受涼感冒后,最適宜用蔥白3~5莖,同大米煮成稀薄粥,頻頻食用。

第五節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平衡才健康

世界萬物孤陽不生,獨陰不長

《黃帝內經》中說:世界萬物孤陽不生,獨陰不長。陰陽之道,乃天地之常理,知道術數的人才能做到養生長壽,那么陰陽之間的術數是怎樣的呢?具體來說,可以包括以下幾點:

1.陰陽是對立制約的。

對立,就是說兩家性質相反,是死對頭,如天為陽、地為陰;白天為陽、黑夜為陰;上為陽、下為陰;熱為陽、寒為陰等。任何事物,都是對立存在宇宙間的,但是,事物的陰陽屬性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必須根據互相比較的條件而定。就人體而言體表為陽,內臟為陰;就內臟而言,六腑屬陽,五臟為陰;就五臟而言,心肺在上屬陽、肝腎在下屬陰;就腎而言,腎所藏之“精”為陰,腎的“命門之火”屬陽。由此可見,事物的陰陽屬性是相對的。

制約,就是說由于兩方對立,就可以牽制、約束對方。就像草原上的兔子,如果沒有狼來制約,那么兔子無限繁殖下去,遲早要把草原給吃光的,沒有兔子,狼也就不能活下來。

2.陰陽存在消長和平衡

陰陽雙方是在永恒地運動變化著,不可能是雙方的力量每時每刻都完全對等,會不斷出現“陰消陽長”與“陽消陰長”的現象,這是一切事物運動發展和變化的過程。例如:四季氣候變化,從冬至春至夏,由寒逐漸變熱,是一個“陰消陽長”的過程;由夏至秋至冬,由熱逐漸變寒,又是一個“陽消陰長”的過程。由于四季氣候陰陽消長,所以才有寒熱溫涼的變化。萬物才能生長收藏。如果氣候失去了常度,出現了反常變化,就會產生災害。

平衡,是說以上的這種你消我長,在全過程來看,總體上是力量平衡的。比如一天晝夜,在正午時分,太陽當空,是光明(陽)的成分最多而黑暗(陰)的成分最少的時候,但正午一過,黑暗的成分就開始慢慢增長,而光明的成分慢慢減少,等到黃昏太陽西斜,則黑暗和光明的成分基本相當了,再往后夜晚降臨,黑暗處于優勢,到子夜黑暗的成分到達頂點,而光明的成分降到最低;但隨后,光明的成分開始增長而黑暗的成分開始減退,到早晨光明又超過了黑暗:一整天,光明和黑暗就是在這樣一種你消我長的過程中,但總體來看,二者的力量是基本相當的,也就是說是平衡的。

3.陰陽是“互根”和可以轉化的

中醫認為“陽根于陰,陰根于陽”,這就像老子說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也如再黑的夜也有星光,太陽當空也會有陰影,再寒冷的冬天也有陽光下的一些暖意,再炎熱的夏天也有風吹過的清涼一樣,陰陽是互根的,沒有陰,也就談不上有陽。如果單獨的有陰無陽,或者有陽無陰,則一切都歸于靜止寂滅了。

由于陰陽互根,在條件轉變時,事物總體的陰陽屬性就可以互相轉化。《素問》所謂“重陰必陽,重陽必陰”、“寒極生熱”,“熱極生寒”,正如夏天炎熱到了極點,就會開始涼爽,向秋天過渡;冬天三九嚴寒之后,春天就將來到。樂極生悲,否極泰來。可見,陰陽互根與轉化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陰陽的消長平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滨县| 蒙城县| 白玉县| 昭通市| 明溪县| 祁连县| 汶上县| 建阳市| 乌恰县| 紫阳县| 吐鲁番市| 扎赉特旗| 苏尼特右旗| 章丘市| 武宣县| 河池市| 象州县| 普宁市| 滨州市| 莱芜市| 广昌县| 玉田县| 古浪县| 开阳县| 桃源县| 南安市| 同心县| 蓝山县| 磐石市| 太白县| 吴旗县| 金堂县| 丰城市| 宁安市| 沾化县| 林周县| 衡阳县| 吕梁市| 长武县| 内丘县| 平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