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8章 年輕人要知道的場景口才常識(4)

攻擊型提問的不友好態度,決定了它不能在談判中任意使用。只有在談判對方瞻前顧后、猶豫不決的情況下,如果態度強硬,倒可以促使他下定決心。

8.要讓對方同意你,盡量用協商型提問方式

如果你要對方同意你的觀點,應盡量用商量的口吻向對方提問,如:“你看這樣寫是否妥當?”這種提問,對方比較容易接受。而且,即使對方沒有接受你的條件,但是談判的氣氛仍能保持融洽,雙方仍有合作的可能。

9.盡可能以提問方式操縱對方思維

直接性提問:“誰能解決這個問題?”這種提問具有限制性,回答是可以控制的。

一般性提問:“你認為如何?”“你為什么這樣做?”這種提問沒有限制,回答難以控制。誘導性提問:“這不就是事實嗎?”這種回答也是可以控制的。

發現事實的提問:“何處”、“何人”、“何時”、“何故”。

探詢觀點的提問:“是不是?”“你認為如何?”

描述性提問:“看來你很高興,是不是遇上什么好事?”“我知道你為難,能想想辦法嗎?”理解性提問:“是這個意思嗎?……”

求同式提問:“你怎么看?”“有什么想法?”

鼓勵性提問:“能再講一點嗎?”“你怎么能肯定?”

持續性提問:“后來呢?”“那怎么辦?”

追蹤性提問:“為什么?”

冷場或僵局的提問:“你看,要不然這樣好不好?”“只要你同意,其他都好商量,你說呢?”

10.提問時,可選擇在自己發言前后

談判中,當輪到自己發言時,可以在談自己的觀點之前,對對方的發言提出設問。

此時并不一定要求對方回答,而是自問自答。這樣可以爭取主動,防止對方接過話頭,影響自己發言。例如:“你剛才的發言要說明什么問題呢?我的理解是……對這個問題,我談幾點看法。”

“價格問題您講得很清楚,但質量怎樣呢?我先談談我們的要求,然后請您答復。”

在自己充分闡述了己方的觀點之后,為了使談判沿著自己的思路發展,牽著對方的鼻子走,往往要進一步提出要求,讓對方回答。

例如:“我們的基本立場和觀點就是這樣,您對此有何看法呢?”

“我們對產品的質量要求就是這樣,請問貴公司能否達到我們的要求呢?”

11.提問時,可選擇在對方發言完畢之后

在對方發言的過程中,不要急于提問。因為打斷別人的發言是不禮貌的,容易引起別人反感。

對方發言時,你要積極傾聽。即使你發現了對方的問題,想急于提問,也不要打斷對方,可先把想要問的問題記下來,等對方發言完畢再提問。這樣,不僅顯示了自己的修養,而且能全面地、完整地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避免操之過急,曲解或誤解了對方的意圖。

12.提問時,可選擇在對方發言停頓、間歇時

如果談判中,對方發言冗長,或不得要領,或糾纏細節,或離題太遠,影響談判過程,那么,你可以借他停頓、間歇時提問。

例如:當對方停頓時,你可以借機提問:“您的意思是……”

“細節問題以后再談,請談談您的主要觀點好嗎?”

13.提問時,可選擇在對方情緒好時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有些人高興起來一擲千金,反之,則一毛不拔。顯然,人情緒的不同,對同一件事可以做出完全不同的反應。

談判者受情緒的影響在所難免。談判中,要隨時留心對手的心境,在你認為適當的時候提出相應的問題。

例如,對手心境好時,常常會輕易地滿足你所提出的要求。并且還會變得粗心大意,很容易露出口氣。此時,你抓住機會,提出問題,通常會有所收獲。

有些談判者在提問時往往操之過急,對所提問題本身沒有進行充分的思考,憑一時沖動脫口而出。這種提問常常不是顯得冒失,就是提問者自己前言不搭后語,讓對方弄不清楚你所問的問題。結果,問題沒有提成,反而留下笑柄,使自己難堪。

14.提問時,可選擇在議程規定的辯論時間

大型談判一般要事先雙方議定談判議程,設定辯論的時間。在雙方各自介紹情況、闡述觀點的時間里一般不進行辯論,也不向對方提問。

只有在辯論時間里,雙方才可自由地提出問題,進行辯論。

在這種情況下提問,要事先做好準備。“不打無把握之戰”。可以設想對方的幾種答案,針對這些答案考慮好己方的對策,然后再提問。

在辯論前的幾輪談判中,要做好記錄,歸納出談判桌上的分歧,準備好提問的“石頭”,以便看準對方的弱點,投擲出去,擊中對方要害。

在談判休會時,要多思考一些新的問題,利用和對方談判人員閑談之機,探求有關情報,摸清對方的真實意圖,為辯論時的提問做好充分的準備。

15.將問話者范圍縮小,不要徹底回答所提的問題

答話者要將問話者的范圍縮小,或者對回答的前提加以修飾和說明。比如,對方對某種產品的價格表示出關心,發問者直接詢問這種產品的價格。如果徹底回答對方,把價錢一說了之,那么在進一步談判過程中,回答的一方可能就比較被動了。倘若這樣回答:“我相信產品的價格會令你們滿意的,請先讓我把這種產品的幾種性能做一個說明好嗎?我相信你們會對這種產品感興趣的……”這樣回答,就明顯地避免了一下子把對方的注意力吸引到價格問題的焦點上來。

16.給自己留有余地,不要確切回答對方的提問

回答問題,要給自己留有一定的余地。在回答時,不要過早地暴露你的實力。通常可用先說明一件類似的情況,再拉回正題,或者利用反問把重點轉移。例如:“是的,我猜想你會這樣問,我可以給你滿意的答復。不過,在我回答之前,請先允許我問一個問題。”若是對方還不滿意,可以這樣回答:“也許,你的想法很對,不過,你的理由是什么?”“那么,你希望我怎么解釋呢?”等等。

17.依發問人的心理假設回答

問答的過程中,有兩種不同的心理假設:一是問話人的,一是答話人的。答話人應依照問話人的心理假設回答,而不要考慮自己的心理假設。

一個美國陸軍上尉在軍隊中擔任財務官,多年來他已經私下挪用了不少公款。有一天,他在美軍專用市場買東西,有兩個憲兵走過來拍拍他的肩膀,說:“上尉,請你跟我們到外面一下好嗎?”上尉說,他要先去洗手間,麻煩那二位憲兵等一下。上尉進了洗手間以后,就開槍自殺了。那兩個憲兵大吃一驚。他們只是看到他的車停在門外消防水龍頭旁邊,要他把車子倒退一點而已。

這便是那位上尉以自己的心理假設行動的結果,他以為自己挪用公款被發覺了。撇開是非不談,如果那位上尉是以憲兵的心理假設反問一句:“什么事?”跟著出去看一看的話,說不定還活得好好的。

18.找借口拖延答復

有時可以用資料不全或需要請示等借口來拖延答復。比如,你可以這么回答:“對你所提的問題,我沒有第一手的資料來做答復,我想,你是希望我為你做詳盡并圓滿的答復的,但這需要時間,你說對嗎?”

當然,拖延時間只是緩兵之計,它并不意味著可以拒絕回答對方提出的問題。因此,談判者要進一步思考如何來回答問題。

19.有些問題不值得回答

在談判中,對方提出問題或是想了解我方的觀點、立場和態度,或是想確認某些事情。對此,我們應視情況而定。對于應該讓對方了解,或者需要表明己方態度的問題,要認真回答;而對于那些可能會有損己方形象、或泄密、或近于無聊的問題,談判者也不必為難,不予理睬是最好的回答。當然,用外交辭令中的“無可奉告”一語來拒絕,也是回答這類問題的好辦法。

20.回答對方的問題,有時可以將錯就錯

談判中,由于雙方在表述與理解上的不一致,錯誤理解對方講話意思的事情是經常發生的。

一般情況下,這會增加談判雙方信息交流與溝通上的困難,因而有必要予以更正、解釋。但是,當談判對手對你的答復做了錯誤的理解,而這種理解又有利于你時,你不必去更正對方的理解,而應該將錯就錯,因勢利導。

比如,當買方詢問某種商品的供應條件時,賣方答復買方可以享受優惠價格。而買方把賣方的答復理解為,如果他想享受優惠價格就必須成批購買。而實際上賣方只是希望買方多購買一些,并非買方享受優惠價格的先決條件。如果買方做了這樣的理解后,仍表示出購買的意向,賣方當然不必再把自己的原意解釋一番。

總之,談判中的應答技巧不在于回答對方的“對”或“錯”,而在于應該說什么、不應該說什么和如何說,這樣才能產生最佳效應。

21.對于一些問話,不要馬上回答

對于一些問話,不一定要馬上回答。特別是對一些可能會暴露自己意圖、目的的話題,更要慎重。例如,對方問:“你們準備開價多少?”如果時機還不成熟,就不要馬上回答。可以找一些其他借口談別的,或是閃爍其詞,所答非所問,如談一談產品質量、交貨期限等,等時機成熟再攤牌,這樣效果會更理想。

22.不輕易做答

談判者回答問題,應該具有針對性,有的放矢,因此有必要了解問題的真實含義。同時,有些談判者會提出一些模棱兩可或旁敲側擊的問題,意在以此摸對方的底。對這一類問題更要清楚地了解對方的用意。否則,輕易、隨意做答,會造成己方的被動。

23.找些借口,避開對己方不利的回答

在許多場合下,提問者會采取連珠炮的形式提問,這對回答者很不利。特別是當對方有準備時,會誘使答話者落入其圈套。因此,要盡量使問話者找不到繼續追問的話題和借口。比較好的方法是,在回答時,可以說明許多客觀理由,但卻避開自己的原因,例如:“我們交貨延期,是由于鐵路運輸……”“許可證辦理……”等,但不說自己公司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

有時,可以借口無法回答或資料不在,來回避難以回答的問題,沖淡回答的氣氛。此外,當對方的問題不能予以清晰、有條理地回答時,可以降低問題的意義,如:“我們考慮過,情況沒有你想得那樣嚴重。”

24.談判中的投石問路技巧

投石問路是一種向對方的試探,它在談判中常常借助提問的方式,來摸索、了解對方的意圖以及某些實際情況。

當你作為買主,在討價還價時,可以提出下列問題:

“假如我們訂貨的數量加倍,或者,減半呢?”

“假如我們和你們簽訂一年的合同,或者更長時間的合同呢?”

“如果我們減少保證,你有何想法?”

“假如我們自己提供材料呢?”

“假如我們要求改變產品的規格呢?”

“假如我們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呢?”

“假如我們自己解決運輸問題呢?”

當你想取得對方的情報,獲取所需要的信息時,可以提出下列問題:

“請您告訴我,為什么半個月后才可以發貨?”

“請問這批貨物的出廠價是多少?”

“請問,提貨地點在哪里?”

“究竟什么時候才能到貨?”

當你想引起對方的注意,并引導他的談話方向時,可以這樣提出問題:

“您能否說明一下,這種類型的商品的修理方法?”

“如果我們大批訂貨,你們公司能不能充分供應?”

“您有沒有想過要增加生產,擴大一些交易額?”

“請您考慮簽訂一份三年的合同,好嗎?”

當你希望對方做出結論時,可以這樣提問:

“您想訂多少貨?”

“您對這種產品的樣式感到滿意嗎?”

“這個問題解決了,我們可以簽訂協議了吧?”

當你想表達己方的某種情緒或思想時,可使用這類問話:

“我們的價格如此低廉,您一定會感到吃驚吧(表達炫耀的情緒)?”

“您是否調查過本公司的財務狀況和信用(表達自信和自豪的情緒)?”

“對于那個建議,您的反應如何(引起他人注意,為他人思考指引方向)?”

“請原諒,您是否知道這是達成協議的唯一途徑(引起對方注意,引導對方自己做結論)?”總之,每一個提問都是一粒探路的“石子”,你可以通過對產品質量、購買數量、付款方式、交貨時間等問題來了解對方的虛實。

25.談判中常用的解圍用語

當談判出現困難,無法達成協議時,為了突破困境,給自己解圍,可以運用解圍用語。 例如:

“真遺憾,只差一步就成功了!”

“就快要達到目標了,真可惜!”

“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階段是最難的啊!”

“這樣做,肯定對雙方都不利。”

“再這樣拖延下去,只怕最后結果不妙。”

“既然事情已經到這個地步了,懊惱也沒有用,還是讓我們再做一次努力吧!”

這些解圍用語,有時能產生較好的效果。只要雙方都有談判的誠意,對方就可能會接受你的意見,促成談判的成功。

26.談判中常用的轉折用語

談判中如遇到問題難以解決,或者有話不得不說,或者接過對方的話題轉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都要使用轉折用語。

例如:

“可是……”

“但是……”

“雖然如此……”

“不過……”

“然而……”

這種用語具有緩沖作用,可以防止氣氛僵化。既不致使對方感到太難堪,又可以使問題向有利于己方的方向轉化。

27.談判中常用的彈性用語

對不同的談判者,應“看人下菜碟”。如果對方很有修養,語言文雅,己方也要采取相似語言,談吐不凡;如果對方語言樸實無華,那么己方用語也不必過多修飾;如果對方語言爽快、耿直,那么己方就無需迂回曲折,可以打開天窗說亮話,干脆利索地攤牌。總之,在談判中要根據對方的學識、氣度、修養,隨時調整己方的說話語氣、用詞。這是雙方溝通思想、交流感情的有效方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陈巴尔虎旗| 正蓝旗| 广宁县| 襄樊市| 临江市| 铜鼓县| 内黄县| 潮安县| 新和县| 清徐县| 乌海市| 宜黄县| 建德市| 湘潭县| 霍山县| 东山县| 吕梁市| 沙田区| 平度市| 象山县| 徐州市| 平山县| 临高县| 嘉黎县| 乌拉特前旗| 剑川县| 扬州市| 台南县| 晋宁县| 吕梁市| 开化县| 措美县| 武宁县| 竹溪县| 措勤县| 门头沟区| 江西省| 仲巴县| 宝应县| 邻水| 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