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表達出你的認同心理
在推銷中,無論從事何種交易,表達出你的認同心理,都將有助于交易的順利進行。
表達同理心和贊美一樣,是推銷溝通中的“潤滑劑”,而這一點也是在推銷中聽到最少的,即推銷人員說得最少的。一位推銷方面的專家經常會問他的學員:“如果你的一個朋友來你們家串門,向你哭訴,說他的小孩子不聽話,天天爬上爬下的,這不,又從樓上摔下來了,摔得臉都青了。這時,你會對你的朋友說什么?”而他大部分的學生都會說:“現在的小孩子都是這樣的。”這就是表達同理心。這說明不是推銷人員不知道如何表達,而是還沒有在推銷中形成意識,理解和關心客戶。例如,如果你是某電信運營商的推銷人員,客戶對你說:“我的手機丟了。”這時,你首先不是問那些原來已經設計好的問題,而是先關注客戶:“啊,手機丟了,應該立即辦理停機。”這樣,客戶才會真正感覺被關注。
在推銷中,銷售人員應學會使用同理心,以促進交易成功。
28.利用“從眾”心理進行推銷
“從眾”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是社會認可作用的一個表現。“從眾”應用到銷售中,是推銷員影響潛在客戶的又一個訣竅,利用人們的從眾心理,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汽車推銷員小汪,他就使用了這個方法成功銷售了一輛價格不菲的汽車。
小汪在公司銷售記錄中搜尋了一些有影響力的客戶,把客戶姓名和購買的車型都記錄下來,并隨身攜帶,以備查用。
當潛在客戶劉總來看車時,小汪通過分析,把握了客戶的心理,并想好了對策。
先是贊美客戶,獲得客戶的好感,為最后的成交奠定基礎;然后,使出“撒手锏”:“對了,劉總,××貿易公司的林總裁您認識嗎?半年前他也在這兒買了一輛跟您一模一樣的車,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呀。”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其實是充分利用了潛在客戶的從眾心理,通過他人認同影響潛在客戶,促使潛在客戶作出購買決定。
結果正如小汪預料的那樣,劉總非常痛快地簽了單。
可見,在銷售中,遇到類似的客戶時,推銷員不妨采取類似的辦法,相信比直接介紹產品的優越性能的效果要好得多。
29.利用最后期限成交策略
心理學有一個觀點:“得不到的東西才是最好的。”所以當客戶在最后關頭還是表現出猶豫不決時,推銷人員可以運用最后期限成交法,讓客戶知道如果他不盡快做決定的話,可能會失去這次機會。
在使用這種方法的時候,推銷人員要做到下面幾點:
1.告訴客戶優惠期限是多久;
2.告訴客戶為什么優惠;
3.分析優惠期內購買帶來的好處;
4.分析非優惠期內購買帶來的損失。
這樣,給客戶限定了一個日期,就會給客戶帶來一種緊迫感,情急之下就會和你成交的。
為了能使成交的“限期完成”發揮其應有的效果,對于成交截止前可能發生的一切,銷售員都必須負起責任來,這就是“設限”所應具備的前提條件。只有在有新的狀況發生或理由充足的情況下,才能“延長期限”。如果對方認為你是個不遵守既定期限的人,那么,所謂“設限”,對你的客戶就發揮不了什么作用。
30.不能直接回答和直接問的問題
雖然成交要等客戶的同意,但是最后的關鍵時刻,推銷人員的話卻至關重要,它可以使客戶堅定最后的決心,促進成交,也可以使客戶動搖購買的決心,放棄交易。
在客戶發出成交信號時,要注意下面幾種情況。
1.有的問題別直接回答
假設,當你正在對產品進行解說時,一位客戶發問:“這種產品的售價是多少?”
A.直接回答:“150元。”
B.反問:“您真的想要買嗎?”
C.不正面回答價格問題,而是向客戶提出:“您要多少?”
如果你用第一種方法回答,客戶的反應很可能是:“讓我再考慮考慮。”如果以第二種方式回答,客戶的反應往往是:“不,我隨便問問。”
2.有的問題別直接問
客戶常常有這樣的心理:“輕易改變生意,顯得自己很沒主見!”所以,要注意給客戶一個“臺階”。你不要生硬地問客戶這樣的問題:“您下定決心了嗎?”“您是買還是不買?”
盡管客戶已經覺得這商品值得一買,但你如果這么一問,出于自我保護,他很有可能一下子又退回到原來的立場上去了。
31.許下的承諾必須信守
承諾是一種約定,推銷人員對客戶的承諾是推銷人員表現的大好機會。兌現你的承諾,你就會贏得客戶的信任和支持。如果你不能兌現已經說出口的承諾,你就會永遠失去客戶。因此,推銷人員不要輕易許諾。
推銷人員常常通過向顧客許諾來打消顧客的顧慮,如許諾承擔質量風險,保證商品優質,保證賠償顧客的損失;答應在購買時間、數量、價格、交貨期、服務等方面給顧客提供優惠。但要記住,不要做過多的承諾,同時要考慮自己的諾言是否符合公司的方針政策,不能開空頭支票。推銷人員一旦許下諾言,就要不折不扣地實現諾言。為了贏得交易而胡亂許諾,其結果必定是失去客戶的信賴。
遵守諾言是一個人最可貴的品性,要想銷售更多的產品,推銷人員必須信守承諾。
32.如何應對從容不迫型的客戶
這類客戶嚴肅冷靜,遇事沉著,不易被外界事物和廣告宣傳所影響。他們對銷售人員的建議認真聆聽,有時還會提出問題和自己的看法,但不會輕易做出購買決定。他們對于第一印象惡劣的銷售人員絕不會給予第二次銷售機會,而總是與之保持距離。
對此類客戶,銷售人員必須從熟悉產品特點著手,謹慎地應用層層推進引導的辦法,多方分析、比較、舉證、提示,使客戶全面了解利益所在,以期獲得對方理性的支持。
33.如何應對優柔寡斷型的客戶
優柔寡斷型客戶經常被新出現的問題所左右,雖然也覺得產品不錯,對自己有利,但最后卻不做出購買決定。這類型的客戶具有這樣的特點:不能做出決定,不能直截了當地處理問題,如果面對面交談,無法保持目光接觸;敷衍、拖延,在電話里不會承諾什么;做決定前總要和別人談,這樣他就可以不用承擔責任。
對于這類客戶,銷售人員首先要做到不受對方影響,商談時切忌急于成交,要冷靜地誘導客戶表達出所疑慮的問題,然后根據問題做出說明,以消除客戶的猶豫心理。等到對方確已產生購買欲望后,銷售人員不妨采取直接行動,促使對方做出決定。可以這樣說:“好吧,交貨時間就定在下周三上午。”或者:“那么,什么時候送貨,您比較方便呢?”
34.如何應對吹毛求疵型的客戶
這類客戶疑心重,一向不信任銷售人員,片面認為銷售人員只會夸張地介紹產品的優點,而盡可能地掩飾缺點不足,如果相信銷售人員的甜言蜜語,可能會上當受騙。
例如:
客戶:“你的態度太差了吧!”
營銷員:“對不起,真的很抱歉讓您遇到這樣的服務,今后我一定改進。”
客戶:“你居然把我訂購的商品弄錯。”
營銷員:“對不起,我立刻給您更換。”
客戶:“不要把我當作傻瓜。”
營銷員:“我絕對沒有這個意思。如果讓您有這種感覺的話,我鄭重向您道歉。”
客戶:“你說話能不能再客氣一點?”
營銷員:“冒犯您了,真是對不起。”
客戶:“你懂不懂通話禮節?”
營銷員:“真對不起,以后我一定注意。”
與這類客戶打交道,銷售人員要采取迂回戰術,先與他交鋒幾個回合,但必須適可而止,最后故作宣布“投降”,假裝戰敗而退下陣來,宣稱對方高見,讓其吹毛求疵的心態發泄之后,再轉入銷售的論題。
35.如何應對爽快干脆型的客戶
爽快干脆型客戶做事爽快,決策果斷,以事實為中心。他們講求高效率,但是往往在上次電話里答應得很爽快,一到行動階段,馬上又改變主意。
與這類客戶交涉時,不要太相信他們所說的“下次再談”,他們是在爭取時間或是找借口推托。一定要爭取一次搞定,對他“窮追不舍”,不再給他出爾反爾的機會,讓其立即拍板。
36.如何應對沉默寡言型的客戶
這類客戶老成持重,穩健不迫,對銷售人員的宣傳勸說之詞雖然認真傾聽,但反應冷淡,不輕易談出自己的想法、內心感受和評價,令外人難以揣測。對于這類客戶,銷售人員應該避免講得過多,盡量使對方有講話的機會和體驗的時間,著重以邏輯啟發的方式勸說客戶,詳細說明產品的使用價值和銷售利益所在,加強客戶的購買信心,引起對方的購買欲望。
37.如何應對冷淡傲慢型的客戶
此類客戶多半高傲自視,不通情理,自尊心強,不善與他人交往。他們的最大特征就是具有堅持到底的精神,比較頑固,不易接近,而一旦建立起業務關系,便能夠持續較長時間。由于這種類型的客戶個性嚴肅而靈活性不夠,對銷售商品和交易條件會逐項檢查審問,商談時需要花費較長時間,銷售人員在給他們打電話時由熟人介紹效果最好。
對這類客戶,有時候銷售人員用盡各種宣傳技巧之后,所得到的依然是一副冷淡、傲慢的臉孔,甚至是刻薄的拒絕。因此,銷售人員必須事先做好思想準備。碰到這種情況,有時可以采取激將法,給予適當的反擊,例如:
“別人老是說你最好商量,今天你卻讓我大失所望,到底是怎么回事?”
“早知道你沒有這個能力,我當初真不該對你浪費時間和口舌!”
如此這般以引起對方辯解表白,刺激對方的購買興趣和欲望,有時反而更容易達成電話銷售交易。
客戶的類型還有許多種,以上只是列舉了其中的幾種。當然,人與人都是不同的,這就要求營銷人員有敏銳的判斷能力以及決策能力,針對不同類型的客戶選擇相應的對策。
第二節 談判口才常識
1.通過從客觀角度關注利益的方式打破僵局
從客觀的角度來關注利益。有效地克服困難,打破僵局,首先要做到從客觀的角度來關注利益。不能盲目地堅持自己的主觀立場而脫離了客觀實際。在談判中,要盡量照顧到雙方的共同利益。如果處理不當,談判雙方都固執己見不肯讓步,就會由此引發矛盾陷入僵局。此時就需要找到一項平衡雙方利益的方案,建立一套客觀的辦事原則、程序或衡量事物的標準,來打破這種僵局,將談判進行下去。
2.通過據理力爭的方式打破僵局
對原則問題要寸步不讓,據理力爭。如果業務洽談陷入僵局完全是由于對方提出的不合理要求造成的,特別是在一些原則問題上表現得蠻橫無理時,要做出明確而又堅決的反應。因為這時任何其他替代性方案都將意味著無原則的妥協。一味地讓步往往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只會增加對方更多的欲望和要求。因此,要據理力爭,讓對方自知觀點難立,能夠更為清醒地權衡得失,做出相應的讓步,從而打破僵局。
3.通過從對方角度觀察問題的方式打破僵局
設身處地,從對方的角度來觀察問題。這是談判雙方實現有效溝通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樣也是打破僵局的好辦法。實踐證明,如果善于用對方思考問題的方式進行分析,會獲得更多打破僵局的思路。當談判陷入僵局時,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或設計使得對方站到己方的立場上來思考問題,就能夠多一些彼此之間的理解,消除誤解與分歧,找到更多的共同點,積極地推動談判的進程。
4.通過抓對方漏洞借題發揮的方式打破僵局
抓住對方的漏洞借題發揮。在一些特定的形勢下,抓住對方的漏洞,小題大做,會令對方措手不及,對于打破談判僵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談判中對方某些人采取了不合作的態度或試圖恃強欺弱的做法,運用從對方的漏洞中借題發揮的方法做出反擊,往往可以有效地使對方有所收斂。
5.通過換方案的方式打破僵局
換一種雙方更容易接受的方案。不論是國際業務洽談,還是國內業務磋商,都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雙方之間磕磕碰碰是很正常的事情。這時,誰能夠創造性地提出可供選擇的方案,誰就能掌握談判中的主動。當然這種替代方案一定既能有效地維護自身的利益,又能兼顧對方的利益要求。
對于談判,雙方都做出努力,已經進行的談判也耗費了很多人的精力和心血,任何一方都不愿輕易放棄,因此,暗示對方談判已經進行了大部分,借助已經協商好的事項作為跳板同樣可以打破僵局。
6.沒有摸清對方的實力時,可用婉轉型提問方式
這種提問是用婉轉的方法和語氣,在適宜的場所向對方發問。
這種提問是沒有摸清對方虛實,先虛問,投一顆“問題的石子”,避免對方拒絕而出現難堪局面,又能探出對方的虛實,達到提問的目的。
例如,談判一方想把自己的產品推銷出去,但并不知道對方是否會接受,又不好直接問對方要不要,于是他試探地問:“這種產品的功能還不錯吧?你能評價一下嗎?”
如果對方有意,他會接受;如果對方不滿意,他的拒絕也不會使自己難堪。
7.要激起對方情緒時,可用攻擊型提問方式
當談判雙方發生分歧時,有時出于某種策略,要顯示己方的強硬態度,或者要故意激起對方的某種情緒,就可以使用攻擊型提問。其結果多會造成雙方情緒對抗與語言沖突,如:“我倒是想問你一句,你這么說到底是什么用意?”“如果我們不想接受你們的建議,你們會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