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大腦就愛找借口(11)

殺手說:很多圈中人“每次去殺人吧,像回到了家”。他們在游戲中達成默契,結下友誼。這些互為“老朋友”的人,也許不會主動詢問你的職業、你的手機號,甚至對你的姓名和年齡都一無所知,但是需要的時候,會給予熱情的幫助。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學教授陳成文指出,這類游戲屬于心理暗示游戲,游戲者追求游戲的快感和刺激程度往往容易沉迷其中,這對培養一個健康的心態是非常不利,過分沉迷此類游戲必將對身心帶來損害。

殺手說:一位從事警察工作的玩家對其體會是三個字:可信度。他說,就是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可它卻成為如今人與人之間最難以把握和捉摸的一種情愫。而“殺人”游戲雖然明里是一個人騙人的游戲,而實則是在教我們如何學會信任。

“和朋友,可以喝酒,可以旅行,可以逛街,可以結死黨,可以相互吹吹牛,拍拍馬……但就是不能一起玩‘殺人游戲’。因為,‘殺人游戲’就是一個兇險江湖縮影,一不小心,就暴露了你隱藏很深的底牌,得不償失?!边@是很多人都信奉的一句話。

殺手說:殺手們通常絲豪不掩飾自己對殺人吧的狂熱,大部分人都是“一玩就愛上了。這種感覺可能就像吸鴉片?!睔⑹謪切抡f:“我知道這樣對工作和身體都不好,但就是欲罷不能?!?

社會學家仇立平認為,在殺人游戲的過程中,玩家需要根據不同角色或自我辯白或誣陷他人,它讓人們有機會在虛擬的游戲世界里扮演“殺手”,過上一把壞人的癮。

游戲是一個客觀的東西,關鍵在于游戲者的自控能力。“殺人”意味著剝奪人的性命,以此為游戲將模糊現實的犯罪與游戲的界限,造成犯罪游戲化,從而威脅到他人的生命安全;此外,“如何在犯罪后不被抓住”是這個游戲獲勝的關鍵,人們在現實中真正犯罪后,很有可能會模擬游戲的情況,想盡一切辦法逃避法律的制裁;而“殺人游戲”將最嚴重的犯罪當成游戲,玩家上癮后,對“殺人”的敏感度也會不斷降低,因此也有人擔心“這樣一來,在現實生活中一旦遇到棘手的問題無法解決,就很有可能真的殺人了?!?

當然有人也認為,愛玩殺人的大部分都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很強的邏輯推理能力和自控能力,對社會危害性并不大,、存在也有合理性,但是也不能排除游戲過度會產生的心理問題,大腦長期處于興奮狀態,容易造成失衡。

“殺人游戲”的參與者面對的是一個信息殘缺,虛實難辨的局面,敵友與將來都存在不可預知性,由此,參與者人性的本質和弱點也會不自覺的暴露出來。人的行為模式表現為金字塔形,而塔底則是主導行為的心理動機。據此我們可以把參與游戲者分為這幾種類型:

權力型:力圖保持權威,充當意見領袖者;

協作型,缺乏主見,追隨意見領袖;

控制型:無論成功與否,只求游戲繼續,樂于操盤;

成就型,把游戲當做工作,苛求成功,從中獲得成就感。

當然還有一種,不善言辭,容易緊張,往往慘遭錯殺者,我們稱之“無辜型”。

所以,風靡大眾的“殺人游戲”背后其實有著許多神秘的心理動機。

巧用“從眾心理”擴大影響范圍

如果你是一個善于觀察自己的人,你會發現自己的內心深處常會有如下活動: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你在做事情,有很多人支持你,你會有種安全感,進而大膽地去做;無論你說的觀點正確與否,只要多數人同意你的觀點,你便有膽量大聲地說出來;無論你多么討厭的人,如果周圍的人都喜歡她,你也不會輕易地說出討厭她的想法……告訴你,這種心理活動不僅你有,周圍的人也都曾有過。身為酒吧侍者的安陽就曾有過如下經歷:

安陽在一個酒吧里做侍者。剛做侍者的時候,盡管他做得很用心,但是從沒人給他小費。每次看到其他人獲得小費時他都會羨慕不已,用盡自己的心思,熱情的問候、周到的服務、話語的引導……偶爾還會有顧客贊賞他工作認真,服務態度好,但仍然沒有顧客給他小費。

幾個月后,安陽發現并不是他的服務不好,他發現了一個獲得小費的秘密,即在每次酒吧正式開門營業之前,他先主動地在自己的托盤中放上幾張鈔票,這會讓后面進來的顧客認為該錢是前面客人留給他的小費,還能使其認為,給小費是酒吧中應有的行為,這時每個他招待的顧客,都會在結賬時,合情合理地向盤子中放一些小費。

《影響力》一書中曾介紹過銷售顧問卡福特·羅伯特說過的一句話:“由于只有5%的人是原創者,而其他95%的人都是模仿者,所以其他人的行為比人們提供的證據更具說服力?!钡拇_如此,安陽能夠有效地影響顧客給自己小費,正是巧妙地利用了人們這種模仿性質的從眾心理。因為在特定的條件下,當受眾沒有足夠或者準確的信息時,他們常常會通過模仿他人的行為來選擇策略。因為這種模仿似的從眾行為,可以有效地避免風險以及意外,進而寧愿隨大流走。

中國有句俗話:“一人膽小如鼠,二人氣壯如牛,三人膽大包天?!边@句看似庸俗簡單的話,形象且精辟地說明了人們的從眾心理。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這樣,首先不論好壞,只要有人敢做,其他人便會蜂擁而至。因為很多時候,當眾人都參與到其中的時候,便會被少數人理解為是合情合理的行為,進而引發更多的人參與其中。譬如隨意跨欄,隨意橫穿馬路,隨意踐踏草坪,流行某一顏色的服飾,說某句經典的臺詞……正是人們習慣于從眾,所以常被人們利用為影響他人為自己服務的有利工具。對于這一點,有“財務分析之父”之稱的格雷厄姆曾有過這樣的經歷。

格雷厄姆曾參加了一次名為“十字軍”的考察,在考察之前相關人員曾做過如下準備工作:安排6000人的隊伍守候在格雷厄姆進城后將要站的圣壇前,并且每隔一段時間這些人中的部分人,便會自發地向該壇走去,當格雷厄姆出現并發言的時候,會有更多的人走向圣壇。

相關人員為什么要造這樣的聲勢?答案很簡單,他們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給人造成一種群眾正自發地涌向那里的印象。為什么要造這樣的聲勢?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相關人員正是利用了人們的從眾心理,為了影響更多的人參與到該件事情或者該項行為中,他們制造了一個“從眾”的聲勢,即“隨大流”。

心理學家指出,當人們看到一種行為有很多人進行時,心理總會自覺或者不自覺地以多數人的意見為準則,并作出判斷,進而采取與其相符的同一種行為。因為在多數情況下,眾人都去做的事情往往是正確的,人們參與到這樣的行為中,可以使其獲得更好的評價以及利益,甚至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所以人們習慣性地受周圍人做法的影響,也便不足為怪了。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獨雁南飛,險必隨之。與眾不同是要承受很大心理壓力的,人們正是畏懼這樣的心理壓力,所以,多數情況才會選擇從眾的思想以及行為。而且,在特定的條件下,當受眾沒有足夠或者準確的信息時,他們也常常會進行模仿他人的從眾行為。追隨者越強大,越容易對他人施加影響。當人們看到別人尤其是那些強大者,在某種場合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便會斷定這樣做是有道理的,進而跟隨效仿,產生從眾效應。從影響人的角度而言,便可以利用他人“隨大流”的心理,為自己造聲勢,讓其在你的聲勢中心甘情愿地為你服務。

為什么我們“欲得寸”,就需要“先進尺”

心理學家認為,在提出自己真正的要求之前,先向對方提出一個大要求,遭到拒絕以后,再提出自己真正的要求,對方答應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這便是心理學上所說的“留面子效應”,又被稱作“欲得寸先進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浪县| 海南省| 池州市| 西乌| 浮梁县| 仁寿县| 城市| 开封市| 嵊州市| 绍兴市| 枞阳县| 岳阳市| 上思县| 呈贡县| 富平县| 筠连县| 光泽县| 互助| 将乐县| 绥滨县| 大同市| 高要市| 西平县| 清徐县| 茶陵县| 阿拉善右旗| 武山县| 曲阜市| 沙河市| 洞口县| 乡宁县| 桂平市| 锦屏县| 重庆市| 城步| 婺源县| 宝兴县| 康乐县| 商都县| 泰顺县| 吴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