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明天是個不可逃避的東西 (2)
- 畢業這幾年決定人的一生
- 徐娜 曹博
- 4805字
- 2016-02-26 17:12:52
做事情時也要計算好你的時間成本凡是勞而無功或得不償失的事盡量不去做。計算時間的單位不要用小時,而要用分鐘。越小越有助于督促自己珍惜時間,抓緊時間,充分利用時間。因為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對自己的工作要分輕重緩急。工作一般分三類:急件,必須馬上辦;優先件,盡量去辦;普通件,有空去辦。應把主要時間花在重要的事情上去,抓住了關鍵性的工作,才能有效地提高時間的利用率。此外要利用最佳狀態去辦最難和最重要的工作。一個人在一天的不同時間里,精力狀況是不一樣的。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揭示,人和其他生物的生理活動都有明顯的時間規律。人的智力、體力和情感都顯現出一種周期性的變化,也就是人體內“生物鐘”的作用。管理者應該找出自己在一天中什么時間工作效率最高,要充分利用自己效率最高的工作時間,來處理最重要和最難辦的工作,而把精力稍差的時間,用來處理例行公事。同時還要學會有效地利用零碎時間,所謂零碎時間是指不構成連續時段,在兩件事之間的空余時間。有效地利用零碎時間,可以增加工作密度,加快工作節奏。還要學會提高單位時間的利用率。做任何事情,都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以便縮短時間。有成效的主管并不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壓得喘不過氣來,自信自己的時間是充分的,總認為自己還可以擠出更多的時間來。
盡快改掉大學時代的壞習慣
畢業這幾年,如果沒有改掉你一身的學生氣,總不免會讓人對你產生懷疑。“嘴上無毛,辦事不牢”,你的懶惰和貪玩總會讓領導對你多一份擔心,所以進入社會以后,首先就是審視一下自己身上有哪些臭毛病,然后改掉它。當然就像讓野草不再生長的好方法是種上莊稼一樣,改掉壞毛病的最好方法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要知道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如果你讓壞習慣比如易沖動懶惰等主宰你,你的人生幸福就會離你遠遠的。如此說來,想要擁有一個幸福和快樂的人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就成了前提。從學習到工作,從為人到處世,從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你會發現良好的習慣,會讓你受益終生。
拿破侖·希爾說:“習慣能成就一個人,也能夠摧毀一個人。”一個人如果養成良好的習慣,就等于事業成功了一半;反之,就會離失敗不遠了。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不是因為他們有著多么高的天賦和超常的才能,而是因為他們有著良好的習慣,并善于用良好的習慣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進而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他們發現,好習慣能改變命運,使自己過上富足的生活;好習慣能使身心健康,鄰里和睦,家庭幸福美滿。這一切都來源于好習慣的力量。
那么,我們應該養成哪些良好的習慣呢?
1制定目標的習慣
夢想是現實之母,世界上的一切無不是夢想成真的結果。而目標是通向夢想的基礎,沒有目標,你就會無的放矢,失去人生的方向。“設定目標,是所有成就的出發點,那些98%的人之所以失敗,就在于他們從來都沒有明確的目標,并且也從來沒有踏出他們的第一步。”拿破侖·希爾如是說。所以要想成功必須確定目標,并向著目標努力,直到成功。
2善于思考的習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古人說的是“思”與“學”要有機結合的重要性。現實生活中思考同樣重要,學會在思考中生活,這是通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
3善于合作的習慣
“合作能產生生產力。”在人生的奮斗過程中,沒有合作精神,很難成就偉業;而合作需要方法和技巧。良好的合作方法會加速事業的成功,反之,則會阻礙事業的發展。
4保持身心健康的習慣
“圓滿的成功依賴你健全的精神,而健全的精神寓于你健康的身體。”拿破侖·希爾的這句話為眾多成功人士所驗證。的確,健康是生命之源,失去了健康就失去了一切;失去了健康,生活就會變得黑暗與悲慘。有多少人由于健康的羈絆而終生壯志未酬,又有多少人由于心理不健全而致心態失常、行為變異,終釀悲劇。保持身心健康,是你走向成功必備的習慣之一。
5善于學習的習慣
“學習使人進步。”“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尤其在當今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知識爆炸,一日千里,學習顯得更加重要。富蘭克林說:“具有較高投資報酬率的就是知識。”
6馬上行動的習慣
“一萬個空想家不如一個行動家。”英國前首相笛斯瑞利曾指出:“行動不一定能給你帶來滿意的效果,但不采取行動是一定沒有任何效果可言的。”“真正偉大的人,由行動使他人見識其不凡。”湯瑪斯?史丹利如是說。行動如此重要,馬上行動更為重要,它能使你快速成功,實現你的人生價值。
當你了解了習慣,并且善加利用,或許就能改變你的一生。
或許在大學里,你習慣了懶懶散散、心灰意冷地過日子;或許你對抽煙、酗酒、拖延、懶惰等這些壞習慣熟視無睹,那么你就不要再慨嘆生活對你的不公,你就不要說夢想很難實現。歸根結底,這一切都是你的壞習慣在作祟。如果你永遠抱著這些壞習慣不放,卻還在想著成功,那真是難于上青天。如果想要成功,那還等什么,趕緊培養良好習慣吧。
浮躁讓你找不著北
浮躁似乎是年輕人的通病,做一些比較“正經”的事情都不容易持久。如果不學習心里總會覺得不踏實,可是一坐到圖書館心就飛到了外面;下了班本來覺得要看會兒書充下電,結果回到家里就想還是打會兒游戲好。本來有養成良好習慣的想法,可是總是不夠沉穩,總像個跳蚤一樣,如果沒人按著,就會跳來跳去。
心情浮躁就像水溫不夠,水溫夠了茶香自會飄散而出,人只有沉穩下來才能體會到生活的樂趣。
一個年輕人,覺得自己的工作特別沒前途,但是他又不知道什么工作適合自己,于是他在自己的崗位上混日子,想辭職,卻又覺得不知道干什么好,繼續待下去,又覺得自己做不出什么成績,為此他煩躁不已。于是他千里迢迢來到普濟寺,慕名尋到老僧釋圓,沮喪地對釋圓說:“人生總不如意,活著也是茍且,有什么意思呢?”
釋圓靜靜聽著年輕人的嘆息和絮叨,末了才吩咐小和尚說:“施主遠道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
不一會兒,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釋圓抓了茶葉放進杯子,然后用溫水沏了,放在茶幾上,微笑著請年輕人喝茶。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葉靜靜浮著。年輕人不解地詢問:“寶剎怎么是溫茶?”
釋圓笑而不語。年輕人喝一口細品,不由搖搖頭:“一點茶香都沒有呢。”釋圓說:“這可是閩地名茶鐵觀音啊。”
年輕人又端起杯子品嘗,然后肯定地說:“真的沒有一絲茶香。”釋圓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燒一壺沸水送過來。”
又過了一會兒,小和尚提著一壺冒著濃濃白汽的沸水進來。釋圓起身,又取過一個杯子,放茶葉,倒沸水,再放在茶幾上。年輕人俯首看去,茶葉在杯子里上下沉浮,絲絲清香不絕如縷,令人望而生津。
年輕人欲去端杯,釋圓作勢擋開,又提起水壺注入一線沸水。茶葉翻騰得更厲害了,一縷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裊裊升騰,在禪房彌漫開來。釋圓這樣注了五次水,杯子終于滿了。那綠綠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撲鼻,入口沁人心脾。
釋圓笑著問:“施主可知道,同是鐵觀音,為什么茶味迥異嗎?”年輕人思忖著說:“一杯用溫水,一杯用沸水,沖沏的水不同。”
釋圓點頭:“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一樣。溫水沏茶,茶葉輕浮水上,怎會散發清香?沸水沏茶,反復幾次,茶葉沉沉浮浮,釋放出四季的風韻:既有春的幽靜和夏的熾熱,又有秋的豐盈和冬的清冽。世間蕓蕓眾生,也和沏茶是同一個道理。沏茶的水溫度不夠,想要沏出散發誘人香味的茶水不可能;你自己的能力不足,要想處處得力、事事順心自然很難。要想擺脫失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苦練內功,提高自己的能力。”
年輕人茅塞頓開,原來不是自己的工作沒前途,而是自己沒把它當成一個有前途的工作去做,所以他回去后刻苦學習,虛心向人求教,工作越來越努力,也越來越有成績,不久就引起了單位領導的重視。
泡一杯好茶,一定要用沸水,只有沸水才能夠將茶的味道全部浸出來。人也一樣,做事要沉穩。如果心情浮躁,那么就像用溫水泡茶,總也不到火候,此時要想處處得力、事事順心也是很困難的。
畢業這幾年的人生,別在浮躁中度過,要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別天天買醉、唱歌、打麻將,不要讓浮躁的心態主宰了你的生活。
畢業這幾年的積累是為了破繭成蝶
一條毛毛蟲要到河對岸去,可是沒有橋,也沒有船,毛毛蟲怎么樣才能過去呢?答案其實很簡單:毛毛蟲在河這邊慢慢等待,等待自己變成了蝴蝶,它就能飛過河去了。
有時候同一種動物,在一個狀態的時候絕對不能做到的事情,轉化成另一個狀態時,就能輕易實現。
畢業這幾年的年輕人,有時候也像毛毛蟲一樣,在積累自己的能量然后破繭成蝶。
積累能力,是在積累什么?學校里的知識就是你的積累。知識永遠也學不完,你的積累也停不下來。如果沒有知識的儲備和積累,一切可能的機會都會在你的眼皮底下被你放走。
有人問上帝:“我年輕聰明,壯志凌云。我不想庸庸碌碌地了此一生,而是渴望聲名、財富和權力。可那個著名的蘋果為什么不是掉在你我頭上?那只藏著‘老子珠’的巨貝怎么就產在巴拉旺而不是在你常去游泳的海灣?拿破侖偏能碰上約瑟芬,而英俊高大的我總沒有人垂青?”
上帝說:“悲哀啊,我成全你很多次了。先是照樣給你掉下一個蘋果,結果你把它吃了。我決定換一個方法,在你閑逛時將碩大的卡里南鉆石偷偷放在你的腳邊,將你絆倒,可你爬起后,怒氣沖天地將它一腳踢下陰溝。最后,我干脆就讓你做拿破侖,不過像對待他一樣,先將你抓進監獄,撤掉將軍官職,趕出軍隊,然后將身無分文的你拋到塞納河邊。就在我催促約瑟芬駕著馬車匆匆趕到河邊時,遠遠地聽到‘撲通’一聲,你投河自盡了。唉!你錯過的僅僅是機會嗎?”
不,絕對不是,你錯過的是積累和準備。機會從來只給有準備的人。因此,我們失去的往往不是機會,而是準備。諺語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緣’,實質就是‘準備’。沒有準備的人,絕對與‘人’無緣,與‘事’無緣。
在競爭加劇的今天,還沒等到過招,勝負早已定了。就像“華山論劍”,最終是靠內功,靠武學的修為和領悟(即學習與創新)而定勝負。因此競爭早就開始,比的就是“準備”,比的是日積月累,比的是“功夫在詩外”。要擊敗對手,最終的辦法就是比對方準備更充分,積累更多。
這種積累和準備,從廣義上說,就是知識的積累和準備;從狹義上說,就是心態的準備、目標的準備和行動的準備(調整心態、明確目標、采取行動,都是求知的一部分)。愛迪生說得好:“知識僅次于美德,它可以使人真正地、實實在在地勝過他人。”
要想成功,就必須牢記:“知識就是力量。”成就大事業,一定要記住:年輕時,究竟懂得多少并不重要,只有懂得學習,才會獲得足夠的知識。
只有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新東西,才能保持思維的靈動;也只有這樣,才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不致落伍。如果我們不繼續學習,我們就無法取得生活和工作需要的知識,無法使自己適應急速變化的時代,不僅不能搞好本職工作,反而有被時代淘汰的危險。
自強不息,永遠學習新東西,隨時求進步的精神,是一個人卓越的標志,更是一個人成功的征兆。
林語堂先生曾經說過:“若非一鳴驚天下的英才,都得靠窗前燈下數十年的玩摩思索,然后才可以著述。”每個人并非天生就是奇才,他所知道的東西比起整個宇宙來,實在是少得可憐,這一切只有通過學習來彌補。
許多人最大的弱點就是想在頃刻之間成就豐功偉績,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其實,任何事情都是漸變的,只有持之以恒,每天堅持學一點東西,才能獲得成功。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盡管他們的資質很好,卻一生平庸,原因是他們不求進步,在工作中唯一能看到的就是薪水。因此,他們前途暗淡,毫無希望。
無論薪水多么微薄,你如果能時時注意去讀一些書籍,去獲取一些有價值的知識,這必將對你的事業有很大的助益。一些商店里的學徒和公司里的小職員,盡管薪水微薄,但他們工作很努力,尤其可貴的是,他們能趁著每天空閑的時候,如晚上和周末,到補習學校里去讀書,或是自己買了書來自修,以增加自己的知識。
一個人的知識儲備愈多,內心才會愈豐富,生活才會愈充實。所以,永遠也別忽略自身知識的積累,要知道,學校里習得的知識也并不夠你應用一生。
畢業這幾年,你要懂得這個道理,即便當你畢業十幾年,幾十年以后,也別停止蛻變自己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