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哲學禪思,百家爭鳴

哲學家和道士的思想觀點是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讓我們在秉承前人思想觀點的基礎上,進入這個深邃的思想領域,感受社會、人生。

搶答第一關

1.成語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出自:( )

A.《論語》 B.《莊子》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A。語出《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意思是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少的人請教,也不感到羞恥。

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句話是誰最早提出的?( )

A.孔子 B.孟子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B。這是孟子評論墨家的“兼愛非攻”時說的。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系的老人。在撫養教育自己的小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小孩。”

3.“名不正則言不順”是哪家的思想? ( )

A.儒家 B.法家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A。此語出自《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痹冈诿稚嫌迷~不當,言語就不能順理成章。后多指說話要與自己的地位相稱,否則道理上就講不通。

4.“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笔钦l的作品?( )

A.蔣捷 B.辛棄疾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A。此詞是蔣捷所寫的《虞美人·聽雨》,作者從“聽雨”這一獨特視角,表現了少年、壯年、晚年三個人生階段的不同境遇、不同況味的不同感受。通過時空的跳躍,依次推出了三幅“聽雨”的畫面,而將一生的悲歡歌滲透、融匯其中,極有韻味,獨特深刻。

5.“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是一句很有哲思的詩句,是誰寫的? ( )

A.蘇東坡 B.元稹 C.白居易 D.李商隱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B。這兩句取自唐代詩人元稹為亡妻韋叢寫的《離思》中的一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全詩的內容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前兩句的意思就是說,滄海無比深廣,因而使別處之水相形見絀;巫山之云為神女瑤姬所化,所以其余地方的云與之相比就顯得遜色了。

對決第二關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哪一本古代典籍? ( )

A.《左傳》 B.《戰國策》 C.《孟子》 D.《莊子》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C?!暗玫勒叨嘀?,失道者寡助”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意思是 站在正義一方,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持幫助;違背正義,必陷于孤立。

2.“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是誰說的? ( )

A.《孟子》 B.《莊子》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A。語出《孟子·公孫丑上》。公孫丑問道:“請問,先生擅長哪一方面?”孟子說:“我善于知悉別人的言辭,也善于培養我的浩然之氣?!?公孫丑又問道:“請問什么是浩然之氣?” 孟子說:“難以說清楚的呀。它作為一種氣,最廣大最剛強,用正義去培養它,而不去傷害它,它就會充滿天地四方之間。這種氣必須與義與道相配合;沒有義與道,它就會軟弱無力了。這種氣是正義的日積月累所產生的,不是一時的正義行為就能得到的。行為有一點虧心之處,氣就軟弱無力了。”這里孟子強調的是人內心修養,即以倫理道德為內涵的思想修養,是“配義與道”而獲得的“浩然之氣”。

3.“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出自:( )

A.《論語》 B.《孟子》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A。這句話出自《論語·顏淵》,意思是不合于禮的不要看,不合于禮的不要聽,不合于禮的不要說,不合于禮的不要做。

4.提出“天人交相勝”、“還相用”思想的是誰?( )

A.王充 B.劉禹錫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B 。劉禹錫認為天人之間不僅存在“交相勝”而且存在“還相用”的關系,萬物之間都存在彼此相互取勝、相互利用的關系,正是這種關系構成了無窮的變化。

5.提出矛盾辯證學說的哲學思想家是:( )

A.韓非子 B.韓愈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A 。韓非子是戰國晚期的著名哲學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首先提出了矛盾的學說,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說明“不可陷之盾與不可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

巧闖第三關

1.“終南捷徑”中的主人公以哪種方式做了官?( )

A.隱居 B.出家 C.占卜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A。唐朝的盧藏希望做官,便隱居在離京城只有咫尺之遙的終南山,后來果然以“高士”的名義被招做官。當時人們認為隱居是通向做官的途徑,也就是“終南捷徑”。

2.人們把女子垂在前額的整齊短發稱之為“劉海兒”,那么最初它指的是:( )

A.孩子的名字 B.小孩前額的頭發 C.小孩兒腦后的小辮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B。這來源于一個傳說。傳說中的叫劉海的仙童,前額垂著短發,模樣童稚可愛。此后畫家畫仙童肖像,便以劉海為樣,是美好的象征。而后孩子婦女額上留的短發,便稱“劉海”。

3.“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是我國古代的哪位思想家的言論?( )

A.老子 B.墨子 C.荀子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C。這句話出自戰國末年著名思想家荀況的著作《荀子》。

4.下列哪一位先哲首先提出了“無為而治”的主張?(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C。最早提出“無為而治”這一思想的是老子的《道德經》,“為無為,則無不治”。意思是以順其自然的態度做事,沒有什么管理不好的。

加油第四關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逼渲小笆耪摺敝傅氖鞘裁??( )

A.失去的人 B.消逝的時光 C.流淌的水 D.消逝的友情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B 。時間就像這奔流的河水一樣,不論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2.先秦諸子中主張“有教無類”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莊子 D.荀子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A?!坝薪虩o類”出自《論語·衛靈公》,這句話的意思是:對待教育對象,要一視同仁,不能按照人為標準把他們分成三六九等。這是我國較早的教育平等思想的萌芽。

3.“黃粱一夢”的故事發生在今天的:( )

A.開封 B.邯鄲 C.濮陽 D.安陽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B。相傳唐代有一位叫盧生的考生。在邯鄲一個旅店遇見一位道士,盧生對道士流露出了對榮華富貴的向往,對貧困生活的哀嘆,于是道士對給了他一瓷枕對他說:“你晚上睡覺的時候枕著它,保證你會如愿以償?!边@時天已晚,店主已經開始煮黃米飯。盧生便枕道士給的瓷枕睡覺。睡夢中他回到了家,幾個月后還娶了一個漂亮的妻子。不久他又做了官,取得了功名,后又子孫滿堂,擁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然而到了80多歲時,他得了重病,十分痛苦,眼看就 死了,突然驚醒,才知是一場夢。

這時店主黃米飯還沒做好,盧生感到奇怪說:“這難道是一場夢”。道士聽后說:“人生的歸向不也是這樣嗎?”

經過這一夢,盧生大徹大悟。后來比喻要實現的好事落得一場空。

4.中國古代道士、煉丹家用木炭、硫黃和硝石沒有煉出長生不老之藥,卻發明了火藥。今天看來這些人都可以成為( )

A.化學家 B.物理學家 C.藥物學家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A。硝石是就是化學上的硝酸甲,是黑色火藥的氧化劑。硫黃、硝石、木炭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可制成火藥。

5.“業精于勤而荒于嬉”是中國哪位古人提出來的思想? ( )

A.孔子 B.孟子 C.柳宗元 D.韓愈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D?!皹I精于勤而荒于嬉”出自韓愈的《進學解》,意思是說:學業由于勤奮而精通,但卻地在嬉戲玩樂中荒廢,事情由于反復思考而成功,但它卻能毀滅于隨隨便便。

6.曾被列寧譽為“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的是:( )

A.王安石 B.范仲淹 C.歐陽修 D.蘇軾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A。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實施了變法,相繼頒布了農田、水利、青苗、募役、保甲等一系列的法令。這些新法以富國強兵為目的,對于加強和鞏固宋朝的統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7.陶淵明《飲酒》中,最富有哲理意味的詩句是:( )

A.飛鳥相與還 B.心遠地自偏 C.結廬在人境 D.悠然見南山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B?!讹嬀啤啡姷膬热菔牵骸敖Y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這首詩的意境表現了作者自得其樂的隱居生活和悠然、恬靜的心情。“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一語把這種心境的原因道破。陶潛對禪機悟透頗深,乃至使這首詩的藝術境界產生空靈之感,使人身臨其境,若在仙界上,不在五行中。

8.青松蒼郁枝虬,剛毅挺拔,千姿百態,奇松有迎客松、送客松、黑虎松、接引松、蒲團松等,這座以松聞名的山是:( )

A.華山 B.雁蕩山 C.黃山 D.廬山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C。傳說黃帝在此修身煉丹故名為黃山。在安徽省黃山市,尤以黃山松馳名天下。

9.主張人性本善的是孟子,那么,主張性惡說的是誰?( )

A.老子 B.孔子 C.孫子 D.荀子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D。荀子在《性惡篇》開頭就說:“人之性惡,其善偽也。”這里“偽”即“為”字之意。就是說:人性本是惡的,但其所以善是人為的。他對“性”“偽”劃分很清楚,認為人順本性去做,一定鬧出亂子來,必須靠教育禮法來裁制及誘導才不致為惡。

10.中國道教的第一宮上清宮在哪個城市?( )

A.西安 B.洛陽 C.邯鄲 D.大同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B。上清宮位于河南洛陽城北邙山翠云峰。相傳為太上老君煉丹之處。這座道觀始建于唐玄宗開元年間,是一座青磚廟院,很多道士都曾在這里修煉。

智贏第五關

1.“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出自誰之口?( )

A.荀子 B.老子 C.孫子 D.孟子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D。此語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原文是:“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

2.歷史上的“約法三章”是由誰先提出的?( )

A.劉備 B.諸葛亮 C.劉邦 D.朱元璋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C。出自《史記·高祖本紀》。據記載,沛公(即劉邦)首先攻進秦國都城咸陽,他悉召諸縣父老、豪杰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諸吏民皆案堵如故。”

3.“兼愛”是:( )

A.孔子的中心思想 B.墨子的中心思想

C.孟子的中心思想 D.莊子的中心思想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B。墨子,戰國思想家、政治家,提出“兼愛”“非攻”等觀點,創立墨家學說,并有《墨子》一書傳世。墨學在當時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顯學”。

4.提出“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這一名言的詩人是:( )

A.韓愈 B.白居易 C.杜甫 D.蘇軾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B。此句出自白居易的《與元九書》。詩者,感情是它的根本,語言是它的苗葉,聲音是它的花朵,思想是它的果實。這里用樹來比喻詩中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

5.“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 )

A.《天問》 B.《九歌》 C.《離騷》 D.《九章》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C。該句出自《離騷》,表達了作者對理想不懈的追求和堅持。意思是不管路途是多么漫長曲折,我都要堅持上天入地去求索。

6.“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是誰寫的贊頌梅花的詩句?( )

A.王安石 B.林和靖 C.裴休 D.許渾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C。這兩句詩是出自于唐朝裴休的《宛陵錄》,意思的如果不是這寒冷的氣候,又怎能夠激發出梅花的清艷與芬芳呢?比喻困境和磨難于人生來說,其中蘊含著無限轉機。全詩的內容是: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7.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在“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之后感嘆人事變遷的詩句是:( )

A.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C.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D.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C?!兜墙鹆犋P凰臺》全詩的內容是: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從“鳳去臺空”的變化時空入手,繼續深入開掘其中的啟示意義,引人深思。

沖刺第六關

1.“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誰對誰的評論?( )

A.鐘嶸對陶淵明 B.蘇軾對王維 C.歐陽修對李白 D.王國維對蘇軾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B。王維是唐代具有多方面藝術才能的杰出詩人,他工詩善畫,又精通音樂,以畫、樂之理融會于詩中。蘇軾在《書摩詰藍田煙雨詩》中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2.中國古代哪個學派的主張,與綠色和平組織的思想相近?( )

A.儒家 B.道家 C.佛家 D.法家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A。綠色和平指的就是環保的觀念,這和儒家的思想相接近。儒家看重的是“尊天敬祖”,歷代儒學大師們對自然界充滿了關愛和尊重,也反映了中華民族對祖先留下的基業的看重,對子孫后來充滿責任心是環保的根基。其中儒家的“生生不息”和“履中蹈和”觀念最能突出綠色和平的思想。

3.誰是“西昆派”的代表詞人?( )

A.馮延巳 B.牛希濟 C.和凝 D.楊億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D。西昆,指秘閣藏書之所,因《山海經》言昆侖山之西有群玉山,為先王藏書冊府。北宋詩人楊億將在皇家藏書秘閣參與編纂《冊府元龜》諸人“更迭唱和”的詩作編為《西昆酬唱集》,西昆詩體和詩派便由此而得名。《西昆酬唱集》共收錄楊億等十七人的詩作二百五十首,全部為近體律詩。西昆派作家均是身居清要的館閣之士,代表作家為楊億、劉筠、錢惟演。

4.提出“不平則鳴”這一著名觀點的作家是:( )

A.李白 B.杜甫 C.韓愈 D.白居易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C。不平則鳴,一種文論觀點,是韓愈在《送孟東野序》中提出的觀點,也是“古文運動”的創作口號。不平則鳴,既是對中國古代“詩可以怨”傳統的繼承,同時又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展。

5. 2001年正式更名為香格里拉縣的是:( )

A.碧江縣 B.中甸縣 C.元謀縣 D.德欽縣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B。中甸縣是迪州的首府,2001年12月17日正式更名為香格里拉縣?!跋愀窭锢痹醋杂诓亟浿械南惆屠鯂?,在藏傳佛教的發展史上,一直作為“凈土”的最高境界而被廣泛提及。它在現代詞匯中與“伊甸園、理想國、烏托邦、世外桃源”為同義詞。

6.道教起源地是哪里?( )

A.齊云山 B.武當山 C.龍虎山 D.鶴鳴山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D。相傳漢順帝時,張陵入蜀,居于鶴鳴山中,以太上老君口諭之名作道書,廣泛吸收川西地區少數民族的原始信仰,創立五斗米道,后人視為道教正式形成。

7.蘇東坡在文章中經常引用一些宗教的道理,《前赤壁賦》中所說的是哪家之理?( )

A.儒 B.佛 C.道 D.法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C。《前赤壁賦》寫于蘇軾被貶謫黃州期間。全文無不暗示自己的仕途之苦,欲效道家“羽化成仙”而追求不得的痛苦。

晉級樂翻天

1.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中,在文學史上最有影響的是儒、道、墨、法四家,請你說出各家的代表人物。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儒:孔子、孟子;道:老子、莊子;墨:墨子;法:韓非子。

2.“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由趙普而來嗎?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是的。典出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宋初宰相趙普,人言所讀僅只《論語》而已。太宗趙匡義因此問他。他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意思是強調學習儒家經典的重要性。

3.“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是誰的觀點?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荀子。出自荀子的《勸學》。

4.傳說中的八仙分別是哪幾位仙家?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八仙都是道教神話人物,他們的傳說從漢朝就開始流傳。分別是:鐵拐李、漢鐘離(鐘離權)、何仙姑、韓湘子、呂洞賓、張果老、藍采和、曹國舅。

5.“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養生觀念是嵇康提出來的嗎?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是。嵇康是“竹林七賢”的領軍人物之一,他在《養生論》中否認人能成仙,認為如果在形、神方面善自保養,可以長壽,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養生觀念。

6.出家道士每日要上殿奉誦經文,這一制度是王重陽開創的嗎?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是。王重陽開創全真道,建立叢林制度以后確定下來,誦經對于道士來講,又稱為“玄門功課”、“日誦功課”。日誦功課通常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約一個小時左右。

7.中庸之道的意思就是做事情要采用折中主義嗎?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不是。中庸是儒家思想中的一個主要內容,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自我監督、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成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圣、至道、至德合外內之道的理想人物。

8.“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是張儀的觀點嗎?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是。這是《戰國策》中記錄的張儀的話。張儀是連橫派的代表。他主張以強國吞并小國。這句話是他說給君王聽的,他有志于朝政,希望得到君主的重用。

9.“天不變,道亦不變”是董仲舒的名言嗎?

快樂解答與積累:

答案:是的。出自《漢書·董仲舒傳》:“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碧焓遣蛔兊?,道也是不變的。這里的“道”指的是規律和道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尔滨市| 淮北市| 乌兰浩特市| 增城市| 兴隆县| 柘城县| 曲松县| 三河市| 沧源| 高尔夫| 美姑县| 苍溪县| 定南县| 紫云| 麦盖提县| 阿克陶县| 旺苍县| 宣恩县| 双柏县| 洞头县| 灵丘县| 乌鲁木齐市| 合水县| 界首市| 台北县| 鹤岗市| 武宣县| 滦平县| 马鞍山市| 桂平市| 栾城县| 湖口县| 三原县| 绥江县| 论坛| 广河县| 秦安县| 靖州| 乐安县| 彭州市| 吴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