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黃帝內經》藏大藥,體健壽延從中求(3)
- 大國醫2:30位“國醫大師”的養生秘術與治病絕學
- 王耀堂 焦亮
- 2794字
- 2016-02-26 10:43:55
大師手記
《內經》詳細論述了衰老的變化過程及衰老表現,并指出情志、起居、飲食、縱欲、過勞等方面調節失當,是導致早衰的重要原因,并提出要“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素問·上古天真論》),初步建立了抗老防衰及老年病防治的理論基礎。
——王玉川摘自《中醫養生學》
養生館
作為“《內經》研究領軍人”,王玉川教授對《黃帝內經》中的很多問題都有獨到見解。在此,我們管中窺豹,為大家介紹一下王老對《內經》防衰老思想的研究。
王老認為,《內經》詳細論述了衰老的變化過程及衰老表現,指出情志、起居、飲食、縱欲、過勞等方面調節失當,是導致早衰的重要原因,并提出要“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初步建立了抗老防衰的理論基礎。具體來說,可包括以下幾點:
1.作息要規律
《內經》告誡人們,如果“起居無節”,便將“半百而衰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中,若起居作息毫無規律,恣意妄行,逆于生樂,以酒為漿,以妄為常,就會引起早衰以致損傷壽命。因此,起臥休息只有與自然界陰陽消長的變化規律相適應,才能有益健康。例如,清晨陽氣從陰始生,到日中則陽氣最盛,黃昏時分陽氣漸虛而陰氣漸長,深夜時則陰氣最盛。人們應在白晝陽氣隆盛之時從事日?;顒?,而到夜晚陽氣衰微時安臥休息,也就是古人所說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2.精神要保養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本裼淇欤瑒t能煥發青春,臟腑功能正常,氣血通暢,正氣旺盛,邪氣難侵入人體。如七情過極,精神上長期受到不良的刺激,或長期憂郁不樂,都足以引起內臟功能的紊亂,氣血不和,陰陽失調,以致早衰減壽。
3.體質要鍛煉
《內經》認為,正常的體力勞動和鍛煉,能增強體力,防御疾病,所以它提出既要“和于術數”,進行氣功、導引等鍛煉,又要“夜臥早起,廣步于庭”,進行一般的體育鍛煉。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更應注意鍛煉,所謂“去菀陳莝,微動四極”(《素問·湯液醪醴論》),就是既要治療,又要活動四肢。然而,這種鍛煉必須“形勞而不倦”,適可而止,做到勞逸結合,因為過勞或過逸都會傷形耗氣,損害健康,即“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素問·宣明五氣》)。
4.飲食要調節
《內經》強調“飲食有節”,不要“以酒為漿”,因為“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素問·痹論》,尤其對食物的偏嗜喜愛,更容易引起氣血陰陽的偏盛偏衰,導致各種病變的發生?!岸嗍诚蹋瑒t脈凝泣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皺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保ā端貑枴の迮K生成》)因此,在飲食上必須“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適中”(《靈樞·師傳》)。此外,還要調節品種,做到不偏不嗜,不辛不熱,不燥不膩,粗細結合。
5.性欲要節制
《素問·金匱真言》曰:“夫精者,身之本也?!蹦I精的盈虧,決定人的生長發育以至衰老死亡。如果善于節制性欲,則腎精經常盈滿,年雖老而不衰。反之,“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素問·上古天真論》),就會未老先衰,此時外邪極易乘虛而入,故而百病叢生,乃至死亡。
6.病邪要防避
《內經》對于防避病邪的論述,有“未病先防”與“已病防變”之分。所謂“未病先防”,就是除了經常采取有效措施,保護正氣之外,還要防止邪氣的侵犯。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注意防避,“虛邪賊風,避之有時”(《素問·上古天真論》);二是利用藥物、針灸的作用,如常灸足三里,能促進胃腸消化,有利于身體健康。所謂“已病防變”,是根據疾病傳變的規律,進行有效的早期治療?!靶帮L之至,疾如風雨,故善治者治皮毛”,當病邪還很輕淺的時候,就要及時治療,這樣既易祛邪又不傷正。如果等到病邪深入內臟,形成正虛邪實的局面后再治療,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7.四時氣候、地理環境要適應
《素問·四氣調神論》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比松钤谧匀唤缰?,外界氣候的變化對人體有一定的影響。例如,春溫夏熱是陽氣旺盛之時,人體陽氣趨于外而虛于內,所以要“春夏養陽”,不使宣泄太過;秋涼冬寒,是陰氣旺盛之時,人體的陰氣外盛而內虛,因此要“秋冬養陰”,保護好陰精,不使耗散太過。同時,還要根據各個不同地區氣候的差異以及地理環境和生活習慣的不同,采取適當的保養方法。例如,西北地高多寒燥,穿宜厚衣而食宜辛熱清潤;東南地低多濕熱,穿宜薄衣而食宜辛涼芳化,這樣才能保持正氣充沛,身體健康。
健康錦囊
我國古人流傳下來一種六字訣養生法,能夠誘發和調動臟腑的潛在能力,抵抗疾病的侵襲,從而延緩衰老。具體方法如下:
預備式:頭頂如懸,雙目凝神,舌抵上腭,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腰坐胯,雙膝微屈,雙腳分開,周身放松,大腦入靜,順其自然,切忌用力。
1.“噓”字功平肝氣
兩手相疊于丹田,男左手在下,女相反;兩瞳著力,足大拇指稍用力,提肛縮腎。當念“噓”字時,上下唇微合,舌向前伸而內抽,牙齒橫著用力。呼吸勿令耳聞。當用口向外噴氣時,橫膈膜上升,小腹后收,逼出臟腑濁氣;輕閉口唇,用鼻吸入新鮮空氣。吸氣盡后,稍事休息,再念“噓”字,連做六次。
2.“呵”字功補心氣
兩臂隨吸氣抬起,呼氣時兩臂由胸前向下按,隨手勢之導引直入心經,沿心經運行,使中指與小指尖都有熱脹之感。應注意念“呵”字的口形為:口半張,腮用力,舌平放于口內,舌尖輕頂下齒。連做六次。
3.“呼”字功補脾氣
撮口如管狀,唇圓如筒,舌放平,向上微卷,用力前伸。當念“呼”字時,手勢未動之先,足大趾稍用力,則脈氣由腿內側入腹里,循脾入心,進而到小指尖端。右手高舉,手心向上,左手心向下按的同時呼氣;再換左手高舉、手心向上,右手心下按。呼氣盡則閉口用鼻吸氣,吸氣盡稍休息做一個自然短呼吸,再念“呼”字,連續六次。
4.“呬”字功補肺氣
兩唇微向后收,上下齒相對,舌尖微出,由齒縫向外發音。意念由足大趾之尖端領氣上升,兩臂循肺經之道路由中焦健起,向左右展開,沿肺的經脈直達拇指端的少商穴內。當呼氣盡時,即閉口用鼻吸氣。自然呼吸一次,再念“呬”字,連續六次。
5.“吹”字功補腎氣
舌向里,微上翹,氣由兩邊出。足跟著力,足心之涌泉穴隨上行之脈氣提起,兩足如行泥濘中。同時,兩臂撐圓如抱重物,軀干下蹲,并虛抱兩膝。呼氣盡,吸氣之時,橫膈膜下降,小腹鼓起,如上述四字吸氣動作,連做六次。
6.“嘻”字功理三焦
兩唇微啟,稍向里扣,上下唇相對不閉合。舌平伸而微有縮意,舌尖向下,用力向外呼氣。兩手心向上經由膻中向上托,過頭頂,一邊托一邊呼氣后,再由面前順勢下降至丹田。當念“嘻”字之時,四肢稍用力,少陽之氣隨呼氣而上升,與沖脈并而懸通上下。重復六次,調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