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經部五

春秋類

春秋經傳集解三十卷(宋刊本)

首題“《春秋》序,”次題“唐國子博士兼太子中允贈徐州刺史吳縣開國男陸德明釋文附?!狈志硗短剖洝?。首行題“《春秋經傳集解隱公》第一”,下接《釋文》,至三行止。四行低八格,題“杜氏”,越二格,題“盡十一年”。每半葉十行,行十八字。注文雙行,行廿二字。卷末有墨圍《識語》八行云:“謹依監本,寫作大字,附以《釋文》,三復校正刊行,如履通衢,了亡室(疑”窒“之誤。)礙處,誠可嘉矣。兼列圖表于卷首,跡夫唐虞三代之本末源流,雖千歲之久,豁然如一日矣。其明經之指南歟。以是衍傳,愿垂清鑒。淳熙柔兆涒灘中夏初吉閩山阮仲猷種德堂刊。”案:柔兆涒灘為丙申,乃宋孝宗淳熙三年也。與阮氏《??庇洝匪d淳熙小字本正同。惟是本前序後載有《春秋圖說》,首,春秋諸國地里圖;次,三皇五帝世系;又次,周及各國世次,凡二十國。視岳本所載年表,多燕、虞二國,少小邾一國。又次,《春秋名號歸一圖》二卷;又次,《諸侯興廢》;又次,《春秋總例》;又次,《春秋始終》;而以公羊、穀梁、左氏三家傳授終焉。阮本止有《名號歸一圖》二卷,且附於末,與《識語》所稱“兼列圖表于卷首”者不合,似不若是本為完整矣。是本佳處,黃琴六丈廷鑒嘗為之跋,其略曰:書中莊六“後君噬齊”作“噬臍”;僖廿三“懷與安”作“懷其安”;宣十二“楚軍討鄭”,“軍”作“君”:“屈蕩尸之”,“尸”作“戶”;襄廿八“武王有亂臣十人”,無“臣”字;昭八“臣必致死以息楚”,“楚”下有“國”字;定八“晉師將盟衛侯于鄟澤”,“鄟”作“剸”:皆足正明監本及坊本之矣。阮氏定為宋刻善本,有以也。(卷首末有“董其昌印”朱記。)

春秋經傳集解二十三卷(宋刊殘本)

此宋槧小字不全本。每卷首行題“《春秋經傳集解》某公第幾”,次行下八格,題“杜氏”,越四格,題“盡某年”。分卷同《唐石經》,卷首《序》殘闕。經文四葉以前闕。其闕卷自十四至十八及廿五廿六共七卷。每半葉十四行,行大小皆廿三字。卷末杜氏《後序》殘闕。遇高宗以上諸帝諱皆闕筆,而“慎”字不闕,蓋南渡初所刻也。不附《釋文》,字無俗體。其昭二十年《傳》“而以齊氏之墓予之”,注,“皆死而賜謚及墓田,《傳》終言之”,與相臺本異。段氏懋堂云:杜曰“終言之”,則其上文為死而賜謚無可疑者。若添“未”字,則下不當云“終言之”矣,其辨甚明。又如隱元年《傳》“其是之謂乎”,注,“皆不與今說詩者同”,此作“不皆”。十年《經》“翬帥師會齊人、鄭人伐宋”,注“明翬專行,非鄭之謀也”,此作“非鄧”?;甘迥辍督洝贰班嵅怀霰疾獭?,注“例在昭五年”,此作“三年”。十八年《傳》“齊侯師於首止”,注“陳留襄邑縣東南有首卿”,此作“首鄉”。僖二十八年《傳》“晉侯在外十九年矣”注“凡二十六年”,此作“三十六年”。三十一年《傳》“相奪子享”,此作“予享”。宣二年《傳》“寘諸畚”,注“莒屬”,此作“筥”。成五年《傳》“許靈公愬鄭伯于楚”,注“前此年鄭伐許故”,此作“比年”。九年《經》“城中城”,注“在東海廩邱縣西南”,各本皆同。阮氏據《晉志》、劉昭《續漢書志注》、《水經注》,證“廩”為“厚”字之誤,此正作“厚邱”。十五年《傳》“楚將北師”注“鄭侵衛”,此作“侵鄭、衛”。十六年《傳》“蓐食申囗〈禾壽〉”,此作“禱”。十七年《傳》“施氏卜宰”,注“卜立冢宰”,此作“家宰”。昭七年《傳》“傳序相授,於今四王矣”,注“四王,共、康、郟敖及靈主”,此作“靈王”。二十年《傳》“濟其不及,以泄其過”,注“泄、滅也”,此作“減也”。哀十六年《傳》“方天之休”,注“言天方受爾以休”,此作“授爾”。二十六年《傳》“為夷儀之盟而君入”,注“在僖二十六年”,此作“在襄”。凡此,皆似此本為長。以倦翁之殫力校讎,猶有未及,他本更無論矣。舊藏黃氏百宋一廛。錢氏《潛研堂集》云:“所見黃氏宋刻《左傳》二種,小字本尤精鈔?!奔创吮疽病#烤碛小皬┫取?、“顧仁效印”二朱記。)

附釋音春秋左傳注疏六十卷(宋刊本)

此書為南宋時刻本。首題:“國子祭酒上護軍曲阜縣開國子臣孔穎達等奉敕撰?!贝晤}:“國子博士兼太子中允贈齊州刺史吳縣開國男臣陸德明釋文。”馀卷止題“杜氏注,孔穎達疏”,即阮氏所稱注疏中六十卷之最善者也。前有《正義序》。每半葉十行,行十七字。注、疏皆雙行,行廿三字。行行頂格?!督泜鳌废螺d注,不標“注”字?!墩x》上則冠一墨圍大“疏”字。自閩本始增“注”字於上,監本、毛本仍之,注皆不作雙行,而宋版舊式無存矣。是本全書無書代修補字,紙墨如新,毫無缺損。凡遇有模糊處,其筆跡尚可推尋,而修版本已為墨丁或徑臆改,可知是本所模糊者,至正德時已更不可識,其為元時印本無疑。嘗以阮氏《校勘記》所載慶元間沈中賓刊本核之,往往相符,用是知阮氏所據,乃屢經修改之本,故多訛脫;而間據宋本訂補,則無不與是本暗合也。南昌府學重刊本,雖據阮校多所改正,惜其不知十行原本與宋本本自相同,其未經改正者猶不少。且有一二句中訛字疊見,而或改或否,致使文義更有難明。至於補脫,阮校并據宋本,而重刊本翻從閩、監、毛三本,即阮氏所明斥其誤者亦有不顧,遂與所附《??庇洝范嗖幌鄳?。其意蓋以閩、監、毛皆出十行本,而不知閩本已仍修版之訛,非出原本也。舊以此本與阮校所據本、重刊本、家藏正德修版本參檢,其異字為《校??庇洝罚澱浉结?,俾讀者得見十行本之舊。其已經重刊本改正而與是本不異者,則不復出焉。

《春秋序》《春秋序》疏“先儒錯謬之意”?!爸嚒贝瞬蛔鳌翱姟保乜菊`“終”?!坝浭隆敝痢爱愐病笔琛耙阅┻B本之辭”。(“末”此不誤“未”。)

隱公

《傳》注“隱公至位”傳疏“其父娶之”。(“娶”此不作“愛”。又)“但為桓尚少”。(“尚”此不誤“年”。)

《經》元年“夏五月”至“于鄢”疏“友徙其民於虢鄶?!保ā坝厌恪贝瞬徽`“方遷”。)

《傳》元年“不書即位攝也”疏“潁氏說以為魯十二公”?!皾}”此不誤“顏?!薄叭缍试豢恕笔琛叭缢贫??!八啤贝瞬蛔鳌笆恰薄!皭燮淠浮惫澴ⅰ八苑麓恕薄!八贝瞬蛔鳌搬帷?。“始通也”注“故《傳》直言其歸趣而已”。“趣”此不誤“宿”。注“禮卿”至“書曰”疏“且《傳》無其事”。“且”此不誤“經”。

《經》二年“莒人人向”疏“從己氏”?!皬摹贝瞬徽`“須”。

《經》三年注“日行”至“七年”疏“襄二十一年”。“一”此不誤“二”。又“當陽盛之月”。“盛”此不誤“量”。又“歷紀全廢”。“廢”此不誤“差”。又“故漢初以來”?!俺酢贝瞬徽`“朝”。又“則日有頻食之理”?!叭铡贝瞬徽`“自”。

《傳》三年注“谿亦”至“毛草”疏“小陼者曰沚”?!瓣曊摺贝瞬蛔鳌颁尽?。注“蘋大”至“聚藻也”疏“可糝烝為姑”?!盁A”此不作“蒸”。又“許慎《說文》云,囗〈艸漅〉,水草。從艸,從水,巢聲”。“艸”此不作“月”。又“或作藻,從澡”。“澡”此不作“藻”。又“莖大如箸”。“箸”此不誤“著”。又“米面糝烝為茹”?!盁A”此不作“蒸”?!翱鸸_”節注“圓曰筥”。“圓”此不作“員”。注“方曰”至“曰锜”疏“此皆《詩毛傳鄭箋》之文也”?!霸娒贝瞬徽`“毛詩”。“商頌”至“謂乎”疏“言殷湯武丁”?!耙蟆贝瞬徽`“成”。注“既盟”至“日誤”疏“溢為滎”。“滎”此不誤“榮”,重刊本改“榮”,亦非?!靶l莊公”節注“大子不敢居上位”。“大”上此不衍“此”字,“大”此不作“太”?!靶l莊”至“莊姜”疏“案:《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二”下此不衍“年”字。

《經》四年注“書取”至“婁鄉”疏“雖然淳于為杞所并”?!半m”此不誤“若”。

《傳》四年“阻兵而安忍”疏“阻,訓恃也,恃兵以求勝”。此不誤作“阻恃諸國之兵以求勝”。

《經》五年注“大夫”至“所及”疏“吊喪問疾,人君之?!?。“君”此不誤“道”。

《經》六年“秋七月”注“具四時以成歲也”?!耙病弊?,此不脫。又“他皆放此”。“他”此不誤“也”。

《經》十一年注“實弒”至“諱也”疏“造膝詭辭”?!霸帯贝瞬徽`“跪”。

《傳》十一年注“庶姓”至“同姓”疏“異姓昬姻者也”。“姓”字此不脫?!皶e”此不作“婚”。

桓公

《經》二年注“稱督”至“其君”疏“禮必鄣蔽其面”。“鄣”此不作“擁”。

《傳》二年“鄂侯生哀侯”注“鄂侯以隱五年奔隨”。“侯”此不誤“國”。

《傳》五年注“旝旃”至“號令”疏“發以機以追敵”。上“以”字此不誤“其”。

《傳》六年注“父義”至“子孝”疏“但兄弟相於”。“於”此不誤“敬”。

《傳》七年注“辟陋”至“書夏”疏“今辟陋之語”?!氨佟贝瞬蛔鳌捌А?。

莊公

《經》八年注“治兵”至“圍郕”疏“杜云,治兵於庿”。“庿”此不誤“廣”。案:“庿”,古“廟”字。

《經》九年注“二公”至“無位”疏“故杜言各自有黨以排之”?!芭拧贝瞬徽`“規”。重刊本從閩本改“解”,亦非。

《傳》十四年“莊公之子”釋文“莊公之子”至“《記傳》無文”。案此卅四字,首冠以“”,附釋音之例甚明?!队洝分^誤入《正義》,非。

《經》十八年“秋有蜮”注“蜮,短弧也”。“弧”此不誤“狐”。

《傳》二十二年“猶有觀焉”注“因觀文以博占”。“博”此不誤“傳”?!墩x》亦作“博”。

《經》三十二年“城小穀”注“濟北穀城縣,城中有管仲井”。“北”此不誤“地”。

閔公

《傳》元年“戎狄”至“簡書”疏“善為小兒啼聲以誘人”?!疤洹贝瞬徽`“喑”。

僖公

《傳》五年“士蒍稽首”疏“乃復申頭以至地”。“申”此不誤“叩”。正德十二年修版誤“中”亦不誤“叩”。案:《尚書太甲正義》文與此同,則作“叩”非也。

《傳》七年注“列奸用子華”疏“齊史無所可隱”?!翱伞贝瞬徽`“不”。

《傳》二十三年“男女”至“不蕃”疏“譬違禮而取”。“譬”此不作“辟”,正德十二年修版亦作“譬”?!秱鳌贰岸觳痪笗x國?!薄安弧鄙洗藷o“下”字。

《傳》二十四年注“吊傷”至“兄弟”疏“彼叔世謂三代之末世”?!爸^”,此不誤“為”。《傳》“鄂不囗〈華韋〉囗〈華韋〉?!薄班怼慈A韋〉”此不誤“囗〈革韋〉”,下并同。

《經》二十八年注“公子”至“其罪”疏“於此訊之也”。“於”,此不誤“如”。

《傳》二十八年《傳》“及而玄孫”?!岸贝瞬徽`“其”。

《傳》三十三年《傳》“猶秦之有具圃也”。“圃”,此不作“囿”。案:各本皆作“囿”,惟此與盧氏《鍾山札記》所考合。注“詩國至善”節疏“此二菜其根有惡時,故云,上善下惡,食之者,取善節也”?!皶r”此不誤“詩”?!队洝芬蚤}本作“時”為誤字,謂“詩故”,即詩之“訓故”,其說非也。案:《詩毛傳》無此解?!豆{》云,此二菜者,皆上下可食,然而其根有美時,有惡時。是此疏自據鄭《箋》,“時”字當屬上讀,下文“上善下惡”二句,乃述杜注耳,安得謂詩故邪?注“文公”至“倒錯”疏“乙巳非十月”。“十”下此不衍“二”字。

文公

《傳》十六年《傳》“使廬戢梨侵庸”。“梨”此不誤“黎”,注同。

宣公

《傳》二年《傳》“乃宦卿之適而為之田”?!斑m”下此不衍“子”字。

《傳》十一年《傳》“反之,可乎?對曰:吾儕小人”。案:小字宋本、淳熙本、岳本“對曰”下并有“可哉”二字,此脫,《記》失校,重刊本亦未據補,并誤。

《傳》十二年注“惎教”至“兵蘭”疏“今杜以扃為車上兵蘭”?!疤m”此不誤“闌”。

《傳》十五年“初稅”至“財也”疏“故杜以為十一外更十取一”?!耙浴?,此不誤“氏”。

《傳》十六年“凡火”至“曰災”疏“《春秋》書災多矣?!睍鵀摹?,此不誤”天變“。

《傳》十八年“復命於介”疏“皆有復命之法”。“法”此不誤“禮”。

成公

《經》二年注“公與”至“君故”疏“計亦應貶”。此不誤“乃稱公子”,惟“計亦”二字稍模糊。又“凡會且盟者”。“且盟”此不誤“盟觀”。注“齊在”至“惡也”疏“故《春秋》亦未以存例也”。“亦未”此不誤“抑秦”。又“以處草莽”。此不誤“以居俗裔”。又“及武王熊達”?!斑_”此不誤“違”。

《傳》二年“無能為役”注“不中為之役使”。“不中”此不誤“無能”。

《傳》“士燮佐上軍”。“佐”此不誤“將”。注“媚人”至“所得”疏“又取其珍寶”?!罢洹贝瞬徽`“國”。“蕭同”至“類也乎”疏“且告語諸侯云”?!罢Z”此不誤“吾”。“哭於”至“以葬”疏“相者受命曰”?!跋唷贝瞬徽`“楹”。“宣公使求好于楚”注“在宣十八年”?!靶贝瞬徽`“位”。

《傳》三年注“此傳”至“四字”疏“《釋例》曰,《傳》云”。“云”此不誤“文”。注“春秋”至“小國”疏“子產論晉曰”?!罢摗贝瞬徽`“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泰市| 武强县| 水富县| 伊川县| 宝兴县| 霍城县| 定襄县| 舒兰市| 海盐县| 施甸县| 庆城县| 正蓝旗| 邹城市| 新闻| 响水县| 壤塘县| 同德县| 陇西县| 织金县| 合水县| 枣阳市| 新乡市| 灯塔市| 乌拉特前旗| 兰西县| 永吉县| 金塔县| 怀柔区| 广南县| 朝阳县| 仁寿县| 枣强县| 洪湖市| 喀喇| 封丘县| 甘德县| 鄂伦春自治旗| 定兴县| 湘潭县| 尼木县| 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