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 唐宋詩醇
- (清)愛新覺羅·弘歷
- 8088字
- 2015-12-27 01:32:59
昌黎韓愈詩三十八首
薦士
周詩三百篇。雅麗理訓(xùn)誥。曾經(jīng)圣人手。議論安敢到。五言出漢時(shí)。蘇李首更號(hào)。
東都漸彌漫。派別百川導(dǎo)。建安能者七。卓犖變風(fēng)操。逶迤抵晉家。氣象日凋耗。
中間數(shù)鮑謝。比近最清奧。齊梁及陳隋。眾作等蟬噪。搜春摘花卉。沿襲傷剽盜。
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勃興得李杜。萬類困陵暴。后來相繼生。亦各臻閫隩。
有窮者孟郊。受材實(shí)雄驁。冥觀洞古今。象外逐幽好。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罺。
敷柔肆紆余。奮猛卷海潦。榮華肖天秀。捷疾逾響報(bào)。行身踐規(guī)矩。甘辱恥媚灶。
孟軻分邪正。眸子看瞭眊。杳然粹而清。可以鎮(zhèn)浮躁。酸寒溧陽尉。五十幾何耄。
孜孜營甘旨。辛苦久所冒。俗流知者誰。指注競嘲忄敖。圣皇索遺逸。髦士日登造。
廟堂有賢相。愛遇均覆燾。況承歸與張。二公迭嗟悼。青冥送吹噓。強(qiáng)箭射魯縞。
胡為久無成。使以歸期告。霜風(fēng)破佳菊。嘉節(jié)迫吹帽。念將決焉去。感物增戀嫪。
彼微水中荇。尚煩左右芼。魯侯國工小。廟鼎猶納郜。幸當(dāng)擇珉玉。寧有棄珪瑁。
悠悠我之思。擾擾風(fēng)中纛。上言愧無路。日夜惟心禱。鶴翎不天生。變化在啄菢。
通波非難圖。尺地易可漕。善善不汲汲。后時(shí)徒悔懊。救死具八珍。不如一簞犒。
微詩公勿誚。愷悌神所勞。
原選者評。孟郊一詩流之幽逸者耳。殊未足踵武諸大家。而退之說士乃甘于肉。其自謂嗜善心無寧者此也。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十字中尤妙在。妥帖。二字。樊宗師文最奇崛。
而退之以文從字順許之。其亦異乎世之所謂妥帖者矣。
王安石曰。吟詩各有所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此李白所得也。或看翡翠蘭苕上。未掣鯨鯢碧海中。此老杜所得也。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此韓愈所得也。
。彥周詩話。曰。六朝詩人之詩。不可不熟讀。如。芙蓉月下落。楊柳月中疏。鍛煉至此。
自唐以來無人能及也。退之云。齊梁及陳隋。眾作等蟬噪。此語吾不敢議。亦不敢從。
又曰。退之云。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蓋能殺縛事實(shí)與意義合。最難能之。知其難則可與論詩矣。此所以稱東野也。
。隱居詩話。曰。孟郊詩蹇澀窮僻。琢削不暇。真苦吟而成。觀其句法格力可見矣。其自謂。夜吟曉不休。苦吟神鬼愁。如何不自閑。心與身為仇。而退之薦其詩云。榮華肖天秀。捷疾愈響報(bào)。何也。竹坡詩話。曰。韓退之。薦士。詩云。孟軻分邪正。眸子看皗目毛。杳然粹而清。可以鎮(zhèn)浮躁。余嘗讀東野。下第。詩云。棄置復(fù)棄置。情如刀劍傷。及登第則自謂。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一第之得失。喜憂至于如此。宜其雖得之而不能享也。退之謂。可以鎮(zhèn)浮躁。恐未免過情。
李光地曰。此薦孟郊之詩。而首段敘詩源委。極其簡盡。李太白便謂建安之詩。綺麗不足稱。杜子美則自梁。陳以下無貶詞。故惟韓公之論最得其衷。雖然。陶靖節(jié)詩蟬脫污濁。六代孤唱。韓公略無及之。何也。此與論文不列董。賈者同病。猶未免于以辭為主爾。
顧嗣立曰。公此詩歷敘詩學(xué)源流。自。三百篇。后。漢。魏止取蘇。李。建安七子。六朝止取鮑。謝。余子一筆抹倒。眼明手竦。識(shí)力最高。唐初格律變于子昂。至李杜二公而極。所謂。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知公平生最得力于此也。后以東野繼之。似猶未足當(dāng)此。若公之才大而力雄。思沈而筆銳。則庶乎可以配李杜而無慚矣。
。全唐詩話。曰。李翱薦孟郊于張建封云。茲有平昌孟郊。正士也。伏聞執(zhí)事舊知之。郊為五言詩。自前漢李都尉。蘇屬國及建安諸子。南朝二謝。郊能兼其體而有之。李觀薦郊于梁肅補(bǔ)闕書曰。郊之五言詩。其有高處。在古無上。其有平處。下顧兩謝。韓送郊詩曰。作詩三百首。杳默咸池音。彼三子皆知言也。豈欺天下之人哉。
古風(fēng)
今日曷不樂。幸時(shí)不用兵。無曰既蹙矣。乃尚可以生。彼州之賦。去汝不顧。此州之役。
去我奚適。一邑之水。可走而違。天下湯湯。曷其而歸。好我衣服。甘我飲食。無念百年。聊樂一日。
原選者評。史記。韓信傳。曰。農(nóng)夫莫不輟耕釋耒。礻俞衣甘食。索隱曰。恐滅亡不久。故廢止作業(yè)。而事美衣甘食。此篇結(jié)意類此。可謂長歌之哀深于痛哭矣。
胡渭曰。詩云。幸時(shí)不用兵。此必貞元十四年以前作也。十五年則吳少誠反。而大發(fā)諸道兵以討之矣。本識(shí)賦役之困。民無所逃。卻言時(shí)不用兵。正宜甘食好衣。相與為樂。辭彌婉而意彌痛。山樞。萇楚之遺音也。
樊汝霖曰。安史亂后。藩鎮(zhèn)相望于內(nèi)地。大者連州十余。小者不下三四。兵驕則逐帥。帥強(qiáng)則叛上。不廷不貢。往往而是。故托古風(fēng)以寓意。觀詩意當(dāng)在德宗之世。與。烽火。詩意相為表里云。
嗟哉董生行
淮水出桐柏山。東馳遙遙千里不能休。淝水出其側(cè)。不能千里。百里入淮流。壽州屬縣有安豐。唐貞元時(shí)。縣人董生召南隱居行義于其中。刺史不能薦。天子不聞名聲。爵祿不及門。
門外惟有吏。日來征租更索錢。嗟哉董生朝出耕。夜歸讀古人書。盡日不得息。或山而樵。或水而漁。入廚具甘旨。上堂問起居。父母不戚戚。妻子不咨咨。嗟哉董生孝且慈。人不識(shí)。惟有天翁知。生祥下瑞無時(shí)期。家有狗乳出求食。雞來哺其兒。啄啄庭中拾蟲蟻。哺之不食鳴聲悲。彷徨躑躅久不去。以翼來覆待狗歸。嗟哉董生。誰將與儔。時(shí)之人夫妻相虐。兄弟為讎。食。
君之祿。而令父母愁。亦獨(dú)何心。嗟哉董生無與儔。
原選者評。神味苦淡。節(jié)族自然。集中寡二少雙。惟。琴操。間有近之者。
俞皐曰。古詩長短句。盛于太白。如。蜀道難。遠(yuǎn)別離。等篇。實(shí)為公所取法者。其奇橫偏在用韻處貫下一筆。然后截住。以足上意。如。盡日不得息。亦獨(dú)何心。等句是也。
山石
山石犖確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支子肥。
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饑。
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天明獨(dú)去無道路。出入高下窮煙霏。
山紅澗碧紛爛熳。時(shí)見松櫪皆十圍。當(dāng)流赤足蹋澗石。水聲激激風(fēng)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局束為人革幾。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
原選者評。以火來照所見稀。與。岳廟。作。神縱欲福難為功。略同。于法則隨手撇脫。于意則素所不滿之事即隨處自然流露也。
某氏曰。東坡詩云。犖確何人似退之。意行無路欲從誰。宿云解駁晨光漏。獨(dú)見山紅澗碧時(shí)。皆來公此篇中語也。
顧嗣立曰。七言古詩易入整麗。而亦近平熟。自老杜始為拗體。如。杜鵑行。之類。公之七言皆祖此種。而中間偏有極鮮麗處。不事雕琢更見精采。有聲有色。自是大家。元遺山。論詩絕句。云。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詩。真篤論也。
汴泗交流贈(zèng)張仆射
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場千步平如削。短垣三面繚逶迤。擊鼓騰騰樹赤旗。
新秋朝涼未見日。公早結(jié)束來何為。分曹決勝約前定。百馬攢蹄近相映。
球驚杖奮合且離。紅牛纓紱黃金羈。側(cè)身轉(zhuǎn)臂著馬腹。霹靂應(yīng)手神珠馳。
超遙散漫兩閑暇。揮霍紛紜爭變化。發(fā)難得巧意氣粗。 聲四合壯士呼。
此誠習(xí)戰(zhàn)非為劇。豈若安坐行良圖。當(dāng)今忠臣不可得。公馬莫走須殺賊。
原選者評。神采飛動(dòng)。結(jié)有忠告。便比。雉帶箭。高一格。
顧嗣立曰。曹子建。白馬篇。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杜子美詩。走馬脫皚頭。手中
挑青絲。捷下萬仞罔。俯身試搴旗。側(cè)身轉(zhuǎn)臂。語意本此。發(fā)難得巧。即。雉帶箭。所謂。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fā)。是也。舊注難作去聲。引張良發(fā)八難解。大謬。
某氏曰。公集有。諫張仆射擊球書。此詩云。此誠習(xí)戰(zhàn)非為劇。豈若安坐行良圖。蓋諷之也。
鳴雁
嗷嗷鳴雁鳴且飛。窮秋南去春北歸。去寒就暖識(shí)所依。天長地闊棲息稀。
風(fēng)霜酸苦稻粱微。毛羽摧落身不肥。徘徊反顧群侶違。哀鳴欲下洲渚非。
江南水闊朝云多。草長沙軟無網(wǎng)羅。閑飛靜集鳴相和。違憂懷息性匪他。
凌風(fēng)一舉君謂何。
原選者評。王伯大曰。公在徐州。與孟東野書。有曰。去年脫汴州之亂。遂來于此。主人與余有故。居余符離睢水上。及秋。將辭去。云云。主人謂建封。公在徐郁郁不得志。見于書與詩者如此。蓋托雁以自喻也。
雉帶箭
原頭火燒靜兀兀。野雉畏鷹出復(fù)沒。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fā)。
地形漸窄觀者多。雉驚弓滿勁箭加。沖人決起百余尺。紅翎白鏃隨傾斜。
將軍仰笑軍吏賀。五色離披馬前墮。
原選者評。篇幅有限。而盤屈跳蕩。生氣遠(yuǎn)出。故是神筆。
。容齋三筆。曰。昌黎。雉帶箭。詩東坡嘗大字書之。以為妙絕。予讀曹子建。七啟。論羽獵之美云。人稠網(wǎng)密。地逼勢脅。乃知韓公用意所來處。
。野雉畏鷹出復(fù)沒。方嵩卿本作。伏欲沒。朱子。考異。云。雉出復(fù)沒。而射者彎弓不肯輕發(fā)。正是形容持滿命中之巧。毫厘不差處。改作。伏欲。神采索然矣。
顧嗣立曰。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fā)。二句無限神情。無限頓挫。公蓋示人以運(yùn)筆作文之法也。至其全首。波瀾委曲。細(xì)微熨貼。王留耕所謂。寫物之妙。其狀如在目前。
信然。信然。
沈德潛曰。李將軍度不中不發(fā)。發(fā)必應(yīng)弦而倒。審量于未彎弓之先。此矜惜于己彎弓之候。總不肯輕見其技也。作詩作文。亦須得此意。
條山蒼
條山蒼。河水黃。
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岡。
桃源圖
神仙有無何眇芒。桃源之說誠荒唐。流水盤回山百轉(zhuǎn)。生綃數(shù)幅垂中堂。
武陵太守好事者。題封遠(yuǎn)寄南宮下。南宮先生忻得之。波濤入筆驅(qū)文辭。
文工畫妙各臻極。異境恍惚移于斯。架巖鑿谷開宮室。接屋連墻千萬日。
嬴顛劉蹶了不聞。地坼天分非所恤。種桃處處惟開花。川源近遠(yuǎn)烝紅霞。
初來猶自念鄉(xiāng)邑。歲久此地還成家。漁舟之子來何所。物色相猜更問語。
大蛇中斷喪前王。群馬南渡開新主。聽終辭絕共凄然。自說經(jīng)今六百年。
當(dāng)時(shí)萬事皆眼見。不知幾許猶流傳。爭持酒食來相饋。禮數(shù)不同樽俎異。
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無夢寐。夜半金雞啁哳鳴。火輪飛出客心驚。
人間有累不可住。依然離別難為情。船開棹進(jìn)一回顧。萬里蒼蒼煙水暮。
世俗寧知偽與真。至今傳者武陵人。
原選者評。一起一結(jié)。善占地步。
。彥周詩話。曰。退之。桃源行。云。種桃處處皆開花。川源近遠(yuǎn)烝紅霞。狀花卉之盛。古今無人道此語。
俞皐曰。公七言古詩。少用對句。此篇諸對。亦甚奇?zhèn)ァ?
沈德潛曰。玉堂。即金堂玉室意。以神仙目之。
東方半明
東方半明大星沒。獨(dú)有太白配殘?jiān)隆`禒枤堅(jiān)挛鹣嘁伞M夤灿绊汈凇?
殘?jiān)聲煏煛L妆槺槨ku三號(hào)。更五點(diǎn)。
原選者評。與鐘鳴漏盡意同。
韓醇曰。此詩與。煌煌東方星。興寄頗同。蓋指順宗即位。不能親政。而憲宗在東宮之時(shí)也。
某氏曰。時(shí)賈耽。鄭王旬瑜二相。皆天下重望。王叔文用事。相繼引去。此詩所以喻。東方半明大星沒。也。韋執(zhí)誼為叔文汲引。此詩所以喻。獨(dú)有太白配殘?jiān)隆R病m樧谝褏挋C(jī)政。執(zhí)誼。
叔文尚以私意更相猜忌。此詩所以有。嗟爾殘?jiān)挛鹣嘁伞M夤灿绊汈凇R病<皯椬诹⒍逦摹?zhí)誼竄。猶東方明而殘?jiān)隆L诇纭4嗽娝杂鳌堅(jiān)聲煏煛L啄垦啄垦住ku三號(hào)。更五點(diǎn)。也。意微而顯。誠得詩人之旨。
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環(huán)鎮(zhèn)嵩當(dāng)中。火維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專其雄。
噴云泄霧藏半腹。雖有絕頂誰能窮。我來正逢秋雨節(jié)。陰氣晦昧無清風(fēng)。
潛心默禱若有應(yīng)。豈非正直能感通。須臾靜掃眾峰出。仰見突兀撐青空。
紫蓋連延接天柱。石廩騰擲堆祝融。森然魄動(dòng)下馬拜。松柏一徑趨靈宮。
粉墻丹柱動(dòng)光彩。鬼物圖畫填青紅。升階傴僂薦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廟令老人識(shí)神意。睢盱偵伺能鞠躬。手持杯珓導(dǎo)我擲。云此最吉余難同。
竄逐蠻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長終。侯王將相望久絕。神縱欲福難為功。
夜投佛寺上高閣。星月掩映云膧朧。猿鳴鐘動(dòng)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東。原選者評。東坡所謂。能開衡山之云。者本此。
沈德潛曰。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此詩足當(dāng)此語。
王伯大曰。公兩謫南方。初自陽山北還過衡。在永貞元年八月。過潭適當(dāng)殘秋。陪杜侍御游湘西寺。詩云。是時(shí)秋向殘。是也。今云。我來正逢秋雨節(jié)。故知此詩是陽山還時(shí)作。后自潮州移刺袁州。則元和十五年十月。蓋未嘗過衡。據(jù)。袁州謝表。云。去年正月貶授潮州刺史。其年十月。準(zhǔn)例量移。云云。即自潮州徑當(dāng)來袁。又未嘗遇秋雨節(jié)時(shí)也。蘇東坡。觀市。詩云。潮陽太守南遷歸。喜見石廩堆祝融。粗言之耳。
永貞行
君不見太皇亮陰未出令。小人乘時(shí)偷國柄。北軍百萬虎與貔。天子自將非他師。
一朝奪印付私黨。懔懔朝士何能為。狐鳴梟噪爭署置。罻睒跳踉相嫵媚。
夜作詔書朝拜官。超資越序曾無難。公然白日受賄賂。火齊磊落堆金盤。
元臣故老不敢語。晝臥涕泣何汍瀾。董賢三公誰復(fù)惜。侯景九錫行可嘆。
國家功高德且厚。天位未許庸夫干。嗣皇卓犖信英主。文如太宗武高祖。
膺圖受禪登明堂。共流幽州魚玄死羽。四門肅穆賢俊登。數(shù)君匪親豈其朋。
郎官清要為世稱。荒郡迫野嗟可矜。湖波連天日相騰。蠻俗生梗瘴癘烝。
江氛嶺祲昏若凝。一蛇兩頭見未曾。怪鳥鳴喚令人憎。蠱蟲群飛夜撲燈。
雄虺毒螫墮股肱。食中置藥肝心崩。左右使令詐難憑。慎勿浪信常兢兢。
吾嘗同僚情可勝。具書目見非妄征。嗟爾既往宜為懲。
原選者評。前幅天昏地暗。中間日出冰消。閱至后幅。又如凄風(fēng)苦雨。文生于情。變幻如是。
。蔡寬夫詩話。曰。子厚。禹錫于退之最厚善。然退之貶陽山。不能無疑。赴江陵途中寄三學(xué)士。云。同官盡才俊。偏善柳與劉。或慮語言泄。傳之落冤仇。二子不宜爾。將疑斷還不。
及其為。永貞行。憤疾至云。數(shù)君匪親豈其朋。又曰。吾嘗同僚情可勝。則亦見其坦夷尚義。
待朋友始終也。
。困學(xué)紀(jì)聞。曰。少陵善房次律。而。悲陳陶。一詩不為之隱。昌黎善柳子厚。而。永貞行。
一詩不為之諱。公議之不可掩也如是。
顧嗣立曰。此詩前半言小人放逐之為快。后半言數(shù)君貶謫之可矜。蓋為劉。柳諸公也。舊注專指夢得。似未必然。然夢得貶連州。而公曾令陽山。以具書目見句為證。于義亦通。姑存其說以俟考。
鄭群贈(zèng)簟
蘄州笛竹天下知。鄭君所寶尤瑰奇。攜來當(dāng)晝不得臥。一府傳看黃琉璃。
體堅(jiān)色凈又藏節(jié)。盡眼凝滑無瑕疵。法曹貧賤眾所易。腰腹空大何能為。
自從五月困暑濕。如坐深甑遭烝炊。手磨袖拂心語口。慢膚多汗真相宜。
日暮歸來獨(dú)惆悵。有賣直欲傾家資。誰謂故人知我意。卷送八尺含風(fēng)漪。呼奴掃地鋪未了。光彩照耀驚童兒。青蠅側(cè)翅蚤虱避。肅肅疑有清飆吹。
倒身甘寢百疾愈。卻愿天日恒炎曦。明珠青玉不足報(bào)。贈(zèng)子相好無時(shí)衰。
原選者評。皛亻予。怨歌。云。常恐秋節(jié)至。涼風(fēng)奪炎熱。此云。卻愿天日恒炎曦。同一語妙。
顧嗣立曰。此詩每用反襯意見奇。如。攜來當(dāng)晝不得臥。卻愿天日恒炎曦。等句也。賦物之妙。直從細(xì)瑣處體貼而出。
沈德潛曰。卻愿天日恒炎曦。與。攜來當(dāng)晝不得臥。俱透過一層法。
樊汝霖曰。唐孔癸戈。私記。云。退之豐肥善睡。每來吾家。必命枕簟。而沈存中。筆談。亦云。世畫韓退之小面而美髯。著紗帽。此乃江南韓熙載爾。熙載謚文靖。江南人謂之韓文公。
因此遂誤以為退之。退之肥而少髯。此詩有。腰腹空大。及。慢膚多汗。之語。二說信然。
贈(zèng)崔立之評事
崔侯文章苦捷敏。高浪駕天輸不盡。曾從關(guān)外來上都。隨身卷軸車連軫。
朝為百賦猶郁怒。暮作千詩轉(zhuǎn)遒緊。搖毫擲簡自不供。頃刻青紅浮海蜃。
才豪氣猛易語言。往往蛟螭雜螻蚓。知音自古稱難遇。世俗乍見那妨哂。
勿嫌法官未登朝。猶勝赤尉長趨尹。時(shí)命雖乖心轉(zhuǎn)壯。技能虛富家逾窘。
念昔塵埃兩相逢。爭名齟齬持矛楯。子時(shí)專場夸觜距。余始張軍嚴(yán)韅靷。
爾來但欲保封疆。莫學(xué)龐涓怯孫臏。竄逐新歸厭聞鬧。齒發(fā)早衰嗟可閔。
頻蒙怨句刺棄遺。豈有賢官敢推引。深藏篋笥時(shí)一發(fā)。戢戢已多如束筍。
可憐無益費(fèi)精神。有似黃金擲虛牝。當(dāng)今圣人求侍從。拔擢鮧梓收楛箘。
東馬嚴(yán)徐已奮飛。枚皋即召窮且忍。復(fù)聞王師西討蜀。霜風(fēng)冽冽摧朝菌。
走章馳檄在得賢。燕雀紛拿要鷹隼。竊料二涂必處一。豈比恒人長蠢蠢。
勸君韜養(yǎng)待征招。不用雕琢愁肝腎。墻根菊花好沽酒。錢帛縱空衣可準(zhǔn)。
暉暉檐日暖且鮮。摵摵井梧疏更殞。高士例須憐麴糵。丈夫終莫生畦畛。
能來取醉任喧呼。死后賢愚俱泯泯。
原選者評。可憐無益費(fèi)精神。為千古文人之喟息。
。漁隱叢話。曰。立之詩有不工處。故退之以。蛟螭雜螻蚓。譏之。
送區(qū)宏南歸
穆昔南征軍不歸。蟲沙猿鶴伏以飛。洶洶洞庭莽翠微。九疑镵天荒是非。
野有象犀水貝璣。分散百寶人士稀。我遷于南日周圍。來見者眾莫依稀。
爰有區(qū)子熒熒暉。觀以彝訓(xùn)或從違。我念前人譬葑菲。落以斧引以纟墨徽。
雖有不逮驅(qū)馬非馬非。或采于薄漁于磯。服役不辱言不譏。從我荊州來京畿。
離其母妻絕因依。嗟我道不能自肥。子雖勤苦終何希。王都觀闕雙巍巍。
騰蹋眾駿事鞍革幾。佩服上色紫與緋。獨(dú)子之節(jié)可嗟唏。母附書至妻寄衣。
開書拆衣淚痕晞。雖不敕還情庶幾。朝暮盤羞惻庭闈。幽房無人感伊威。
人生此難余可祈。子去矣時(shí)若發(fā)機(jī)。蜃沈海底氣升霏。彩雉野伏朝扇翚。
處子窈窕王所妃。茍有令德隱不腓。況今天子鋪德威。蔽能者誅薦受礻幾。
出送撫背我涕揮。行行正直慎脂韋。業(yè)成志樹來頎頎。我當(dāng)為子言天扉。
原選者評。分散百寶人士稀。道盡西南邊徼地脈風(fēng)氣。柳州所謂。少人而多石。也。雖不敕還情庶幾。語意深婉。游子讀此。可以聽于無聲矣。
張耒曰。古人作七言詩。其句脈多上四字而以下三字成之。退之乃變句脈以上三下四。
如。落以斧引以纟墨徽。雖欲悔舌不可捫。是也。
方崧卿曰。九疑。言镵天。洪濤。言舂天。皆奇語也。
李光地曰。公在陽山有區(qū)冊。在江陵又有區(qū)宏。皆相從不忍舍。故宏之從公于京而歸也。
詩以送之。惓惓訓(xùn)勖。歸于正直。可詠可感。
三星行
我生之辰。月宿南斗。牛奮其角。箕張其口。牛不見服箱。斗不挹酒漿。箕獨(dú)有神靈。無時(shí)停簸揚(yáng)。無善名已聞。無惡聲已。名聲相乘除。得少失有馀。三星各在天。什伍東西陳。
嗟汝牛與斗。汝獨(dú)不能神。
俞皐曰。奇趣卻從。大東。之詩來。變化自妙。用韻凡五轉(zhuǎn)。似古歌謠。
。東坡志林。曰。韓退之詩。我生之辰。月宿南斗。乃知退之以磨蝎為身宮。仆以磨蝎為命宮。平生多得謗譽(yù)。殆同病也。
剝啄行
剝剝啄啄。有客至門。我不出應(yīng)。客去而嗔。從者語我。子胡為然。我不厭客。困于語言。
欲不出納。以堙其源。空堂幽幽。有秸有莞。門以兩版。業(yè)書於間。窅窅深塹。其墉甚完。彼寧可隳。此不可干。從者語我。嗟子誠難。子雖云爾。其口益蕃。我為子謀。有萬其全。凡今之人。急名與官。子不引去。與為波瀾。雖不開口。雖不開關(guān)。變化咀嚼。有鬼有神。今去不勇。
其如后艱。我謝再拜。汝無復(fù)云。往追不及。來不有年。
原選者評。方崧卿曰。韓文。與。多作。以。他文見者非一。詩。之子歸。不我以。注。
。以。猶與也。朱子。考異。云。按。陸宣公奏議。亦然。如云。未審云云以否。之類是也。然當(dāng)作。與。為正。
某氏曰。公被讒出為陽山。至是召還。又有謗之者。故。三星行。云。名聲相乘除。得少失有余。剝啄行。云。我不厭客。困于語言。欲不出納。以堙其源。各有所激云爾。歐陽文忠。擬剝啄行寄少師。云。剝剝復(fù)啄啄。柴門驚鳥雀。故人千里駕。信士百金諾。云云。公遠(yuǎn)讒避謗。
欲謝客以堙其源。故深其塹。堅(jiān)其墉。要為不可干者。而歐陽則歸老故鄉(xiāng)。欣然喜客之至。是以其辭不同如此。
孟東野失子并序
東野連產(chǎn)三子。不數(shù)日輒失之。幾老。念無后以悲。其友人昌黎韓愈。懼其傷也。推天假其命以喻之。
失子將何尤。吾將上尤天。女實(shí)主下人。與奪一何偏。彼於汝何有。乃令蕃且延。
此獨(dú)何罪辜。生死旬日間。上呼無時(shí)聞。滴地淚到泉。地只為之悲。瑟縮久不安。
乃呼大靈龜。騎云款天門。問天主下人。薄厚胡不均。天曰天地人。由來不相關(guān)。
吾懸日與月。吾系星與辰。日月相噬嚙。星辰踣而顛。吾不女之罪。知非女由緣。
且物各有分。孰能使之然。有子與無子。禍福未可原。魚子滿母腹。一一欲誰憐。
細(xì)腰不自乳。舉族長孤鰥。鴟梟啄母腦。母死子始翻。蝮蛇生子時(shí)。坼裂腸與肝。
好子雖云好。未還恩與勤。惡子不可說。鴟梟蝮蛇然。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
上圣不待教。賢聞?wù)Z而遷。下愚聞?wù)Z惑。雖教無由悛。大靈頓頭受。即日以命還。
地只謂大靈。女往告其人。東野夜得夢。有夫玄衣巾。闖然入其戶。三稱天之言。
再拜謝玄夫。收悲以歡忻。
原選者評。龜傳。祝詞云。假之玉靈夫子而上行於天。下行於淵。詩以大靈發(fā)端。本此。
王伯大曰。黃魯直嘗書此詩遺石君美。君美失子。云。時(shí)以觀覽。可用亂思而紓哀。究觀物理。其實(shí)如此。大概因果耳。退之救世弊。故并因果不言。然此一段文意。乃是。涅經(jīng)。中佛語。退之嘗言。不能無所不讀。未有能為大儒者。其弗信矣乎。魯直所云如此。
俞皐曰。用韻本主先字。兼入真。文。元。寒。刪諸韻。是古韻也。與。此日足可惜。一首同法。
顧嗣立曰。按。孟東野集。有。悼幼子。詩云。負(fù)我十年恩。欠爾千行淚。灑之北原上。不待秋風(fēng)至。杏殤。詩云。兒生月不明。兒死月始光。此誠天不知。翦棄我子孫。又云。病叟無子孫。獨(dú)立猶束柴。其詞甚可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