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4章

太原白居易詩三三十八首

病假中南亭閑望

欹枕不視事。兩日門掩關。始知吏役身。不病不得閑。閑意不在遠。小亭方丈間。

西檐竹梢上。坐見太白山。遙愧峰上云。對此塵中顏。

原選者評。神韻酷似淵明。西檐。二句亦摹。采菊東籬下。語意。

官舍小亭閑望

風竹散清韻。煙槐凝綠姿。日高人吏去。閑坐在茅茨。葛衣御時暑。蔬飯療朝饑。

持此聊自足。心力少營為。亭上獨吟罷。眼前無事時。數峰太白雪。一卷陶潛詩。

人心各自是。我是良在茲。回謝爭名客。甘從君所嗤。

原選者評。太白雪。陶潛詩。隨意所會。綴而成文。不相和而相和。

和錢員外禁中夙興見示

窗白星漢曙。窗暖燈火余。坐卷朱里幕。看封紫泥書。窅窅鐘漏盡。瞳瞳霞景初。

樓臺紅照耀。松竹青扶疏。君愛此時好。回頭特謂余。不知上清界。曉景復何如。

松聲

自注。修竹里張家宅南亭作

月好好獨坐。雙松在前軒。西南微風來。潛入枝葉間。蕭寥發為聲。半夜明月前。

寒山颯颯雨。秋琴泠泠弦。一聞滌炎暑。再聽破昏煩。竟夕遂不寐。心體俱翛然。

南陌車馬動。西鄰歌吹繁。誰知茲檐下。滿耳不為喧。

原選者評。清境可想。禁中寓直夢游仙游寺

西軒草詔暇。松竹深寂寂。月出清風來。忽似山中夕。因成西南夢。夢作游仙客。

覺聞宮漏聲。猶謂山泉滴。

原選者評。酷似摩詰。

秋山

久病曠心賞。今朝一登山。山秋云物冷。稱我清羸顏。白石臥可枕。青蘿行可攀。

意中如有得。盡日不欲還。人生無幾何。如寄天地間。心有千載憂。身無一日閑。

何時解塵網。此地來掩關。

題楊穎士西亭

靜得亭上境。遠諧塵外蹤。憑軒東南望。鳥滅山重重。竹露泠煩襟。杉風清病容。

曠然宜真趣。道與心相逢。即此可遺世。何必蓬壺峰。

秋游原上

七月行已半。早涼天氣清。清晨起巾櫛。徐步出柴荊。露杖筇竹冷。風襟越蕉輕。

閑攜弟侄輩。同上秋原行。新棗未全赤。晚瓜有余馨。依依田家叟。設此相逢迎。

自我到此村。往往白發生。村中相識久。老幼皆有情。留連向暮歸。樹樹風蟬鳴。

是時新雨足。禾黍夾道青。見此令人飽。何必待西成。

原選者評。樸實說去。一片真趣流行。非徒擬王。儲田家詩也。

閑居

深閉竹間扉。靜掃松下地。獨嘯晚風前。何人知此意。看山盡日坐。枕帙移時睡。

誰能從我游。使君心無事。

原選者評。蕭疏蘊藉。

游悟真寺詩一百三十韻

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順山。去山四五里。先聞水潺湲。

自茲舍車馬。始涉藍溪灣。手拄青竹杖。足蹋白石灘。漸怪耳目曠。不聞人世喧。

山下望山上。初疑不可攀。誰知中有路。盤折通巖巔。一息幡竿下。再休石龕邊。

龕間長丈余。門戶無扃關。俯窺不見人。石發垂若鬟。驚出白蝙蝠。雙飛如雪翻。

回首寺門望。青崖夾朱軒。如擘山腹開。置寺于其間。入門無平地。地窄虛空寬。

房廊與臺殿。高下隨峰巒。巖崿無撮土。樹木多瘦堅。根株抱石長。屈曲蟲蛇蟠。

松桂亂無行。四時郁芊芊。枝梢裊清翠。韻若風中弦。日月光不透。綠陰相交延。

幽鳥時一聲。聞之似寒蟬。首憩賓位亭。就坐未及安。須臾開北戶。萬里明豁然。

拂檐虹霏微。繞棟云回旋。赤日間白雨。陰晴同一川。野綠簇草樹。眼界吞秦原。

渭水細不見。漢陵小於拳。卻顧來時路。縈紆映朱闌。歷歷上山人。一一遙可觀。

前對多寶塔。風鐸鳴四端。欒櫨與戶牖。恰恰金碧繁。云昔迦葉佛。在此坐涅槃。

至今鐵缽在。當底手跡穿。西開玉像殿。白佛森比肩。半藪塵埃衣。禮拜冰雪顏。

疊霜為袈裟。貫雹為華鬘。逼觀疑鬼功。其跡非雕鐫。次登觀音堂。未到聞旃檀。

上階脫雙履。斂足升凈筵。六楹排玉鏡。四座敷金鈿。黑夜自光明。不待燈燭燃。

眾寶互低昂。碧佩珊瑚幡。風來似天樂。相觸聲珊珊。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

點綴佛髻上。合為七寶冠。雙瓶白琉璃。色若秋水寒。隔瓶見舍利。圓轉如金丹。

玉笛何代物。天人施祗園。吹如秋鶴聲。可以降靈山。是時秋方中。三五月正圓。

寶堂豁三門。金魄當其前。月與寶相射。晶光爭鮮妍。照人心骨冷。竟夕不欲眠。

曉尋南塔路。亂竹低嬋娟。林幽不逢人。寒蝶飛翾翾。山果不識名。離離夾道蕃。

足以療饑乏。摘嘗味甘酸。道南藍谷神。紫傘白紙錢。若歲有水旱。詔使修蘩。

以地清凈故。獻奠無葷膻。危石疊四五。 嵬欹且刓。造物者何意。堆在巖東偏。

冷滑無人跡。苔點如花箋。我來登上頭。下臨不測淵。目眩手足掉。不敢低頭看。

風從石下生。薄人而上搏。衣服似羽翮。開張欲飛騫。 三面峰。峰尖刀劍攢。

往往白云過。決開露青天。西北日落時。夕暉紅團團。千里翠屏外。走下丹砂丸。

東南月上時。夜氣青漫漫。百丈碧潭底。寫出黃金盤。藍水色似藍。日夜長潺潺。

周回繞山轉。下視如青環。或鋪為慢流。或激為奔湍。泓澄最深處。浮出蛟龍涎。

側身入其中。懸磴尤險艱。扌門蘿踏樛木。下逐飲澗猿。雪迸起白鷺。錦跳驚紅鳣。

歇定方盥漱。濯去支體煩。淺深皆洞徹。可照腦與肝。但愛清見底。欲尋不知源。

東崖饒怪石。積甃蒼瑯玕。溫潤發于外。其間韞璵璠。卞和死已久。良玉多棄捐。

或時泄光彩。夜與星月連。中頂最高峰。拄天青玉竿。 上不得。豈我能攀援。

上有白蓮池。素葩覆清瀾。聞名不可到。處所非人寰。又有一片石。大如方尺磚。

插在半壁上。其下萬仞懸。云有過去師。坐得無生禪。號為定心石。長老世相傳。

卻上謁仙祠。蔓草生綿綿。昔聞王氏子。羽化升上玄。其西日煞藥臺。猶對芝術田。

時復明月夜。上聞黃鶴言。回尋畫龍堂。二叟須發斑。想見聽法時。歡喜禮印壇。

復歸泉窟下。化作龍蜿蜒。階前石孔在。欲雨生白煙。往有寫經僧。身靜心精專。

感彼云外鴿。群飛千翩翩。來添硯中水。去吸巖底泉。一日三往復。時節長不。

經成號圣僧。弟子名揚難。誦此蓮化偈。數滿百憶千。身壞口不壞。舌根如紅蓮。

顱骨今不見。石函尚存焉。粉壁有吳畫。筆彩依舊鮮。素屏有褚書。墨色如新乾。

靈境與異跡。周覽無不殫。一游五晝夜。欲返仍盤桓。我本山中人。誤為時網牽。

牽率使讀書。推俛令效官。既登文字科。又添諫諍員。拙直不合時。無益同素餐。

以此自慚惕。戚戚常寡歡。無成心力盡。未老形骸殘。今來脫簪組。始覺離憂患。

及為山水游。義得縱疏頑。野麋斷羈絆。行走無拘攣。游魚放入海。一往何時還。

身著居士衣。手把南華篇。終來此山住。永謝區中緣。我今四十余。從此終生閑。

若以七十期。猶得三十年。

原選者評。洋洋灑灑。一氣讀去。幾于千巖競秀。萬壑爭流。目不給賞矣。就其中細尋之。則步驟井然。一絲不紊。首四句點清因游寺而登山。并年月日俱細敘出。去山四五里。至。置寺于其間。寫寺外之景。曲折靈異。癆隔塵世。如入仙境。妙在以。回頭寺門望。四句作一頓。

遂覺心神蕩漾。宛是初到神情。入門無平地。一句作提筆。至。聞之似寒蟬。敘寺中路徑之逶迤。樹木之蒼郁。首憩賓位亭。至。可以降靈仙。細敘寺中所歷之境。與相傳之法物。開北戶而前行。又回顧而見來路。是以對多寶塔也。玉像殿。觀音堂皆寺西界。是時秋方中。至。竟夕不欲眠。摹寫夜中之景。與。八月月上弦。一句相映。又作一束。曉尋南塔路。至。欲返仍盤桓。歷敘連日所游之境。變化出之。由南而東。而中而上。不言北者。自入寺門大抵皆向北行也。其間有神像。有峰巖。有水。有怪石。有白蓮。有祠。有臺。有畫。有書。細細寫出。日落月上。

復帶敘次日由晝入夜之景。更不拖沓。寫經僧誦經弟子只虛寫。在傳聞上敘出。靈境與異跡。四句作一總束。一游五晝夜。又與。八月月上弦。照應。我本山中人。至末收足。游。字意。

四十余。三十年。又與元和九年照應。細玩全詩。分明以作記序手筆用之于詩。韓愈。南山詩。

以奇肆勝。此以秀折勝。可謂匹敵。謝靈運游山詩。柳宗元山水記。素稱奇構。以彼方此。不無廣狹之別矣。

朝回游城南

朝退馬未困。秋初日猶長。回轡城南去。郊野正清涼。水竹夾小徑。縈回繞川岡。

仰見晚山色。俯弄清泉光。青松系我馬。白石為我床。常時簪組累。此日和身忘。

旦隨鹓鷺末。暮游鷗鶴傍。機心一以盡。兩處不亂行。誰辨心與蹤。非行亦非藏。

原選者評。機心既盡。行藏自如。居易一生。真實受用在此。

舟行

自注。江州路上作。

帆影日漸高。閑眠猶未起。起問鼓人枻。已行三十里。船頭有行灶。炊稻烹紅鯉。

飽食起婆娑。 漱秋江水。平生滄浪意。一旦來游此。何況不失家。舟中載妻子。

原選者評。遷謫遠行。絕不作牢騷語。非實有見地者。不能如謝靈運。初發石首城。便云。

。苕苕萬里帆。茫茫將何之。豈復成胸襟耶。泛湓水

四月未全熟。麥涼江氣秋。湖山處處好。最愛湓水頭。湓水從東來。一派入江流。

可憐似縈帶。中有隨風舟。命酒一臨泛。舍鞍揚棹謳。放回岸傍馬。去逐波間鷗。

煙浪始渺渺。風襟亦悠悠。初疑上河漢。中若尋瀛洲。汀樹綠拂地。沙草芳未休。

青蘿與紫葛。枝蔓垂相樛。系纜步平岸。回頭望江州。城雉映水見。隱隱如蜃樓。

日入意未盡。將歸復少留。到官行半歲。今日方一游。此地來何暮。可以寫吾憂。

原選者評。寫景如畫。

晚望

江城寒角動。沙洲夕鳥還。獨在高亭上。西南望遠山。

原選者評。小詩極有氣勢。集中尤難得者。

游石門澗

石門無舊徑。披榛訪遺跡。時逢山水秋。清輝如古昔。常聞慧遠輩。題詩此巖壁。

云覆莓苔封。蒼然無處覓。蕭疏野生竹。崩剝多年石。自從東晉后。無復人游歷。

獨有秋澗聲。潺湲空旦夕。

原選者評。汪立名曰。按。石門澗有二處。一在江州。太平寰宇記。云。石門澗。在廬山西。懸崖對聳。形如關當。雙石之間。懸流數丈。有一石。可坐二十許人。一在杭州西湖。咸淳臨安志。云。武林山石門澗。陸羽。二寺記。云。南有癚巖。舊有臥龍石橫澗石。慈云法師種松于此。然詩中有慧遠題詩語。自是江州作。西湖志。亦收此詩。誤也。

香爐峰下新置草堂即事詠懷題于石上

香爐峰北面。遺愛寺西偏。白石何鑿鑿。清流亦潺潺。有松數十株。有竹千余竿。

松張翠傘蓋。竹倚青瑯玕。其下無人居。悠哉多歲年。有時聚猿鳥。終日空風煙。

時有沉冥子。姓白字樂天。平生無所好。見此心依然。如獲終老地。忽乎不知還。

架巖結茅宇。斲壑開茶園。何以洗我耳。屋頭飛落泉。何以凈我眼。砌下生白蓮。

左手攜一壺。右手挈五弦。傲然意自足。箕踞於其間。興酣仰天歌。歌中聊寄言。

言我本野夫。誤為世網牽。時來昔捧日。老去今歸山。倦鳥得茂樹。涸魚返清源。

舍此欲焉往。人間多險艱。

原選者評。草堂結構。四圍景致。詳于記中。此詩只淡淡寫去。自具樸老之致。草堂記。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爐。峰北寺曰。遺愛寺。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樂天見而愛之。若遠行客過故鄉。戀戀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三間兩柱。二室四牖。廣袤豐殺。一稱心力。洞北戶。來陰風。防徂暑也。敞南甍。納陽日。虞祁寒也。木斷而已。不加丹。墻圬而已。不加白。土戚階用石。冪窗用紙。竹簾纟寧幃。率稱是焉。堂中設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張。儒。道。佛。書各三兩卷。樂天既來為主。仰觀山。俯聽泉。傍睨竹樹云石。自辰及酉。應接不暇。俄而物誘氣隨。外適內和。一宿體寧。再宿心恬。三宿后頹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自問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輪廣十丈。中有平臺。半平地。臺南有方池。倍平臺。環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蓮。白魚。又南抵石澗。夾澗有古松。老杉。大僅十人圍。高不知幾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豎。如蓋張。如龍蛇走。松下多灌叢。蘿蔦葉蔓。駢織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風氣。如八九月時。下鋪白石。為出入道。堂北五步。據層崖積石。嵌空垤。雜木異草。蓋覆其上。綠陰蒙蒙。朱實離離。不識其名。四時一色。又有飛泉。植茗就以烹火單。好事者見。可以永日。堂東有瀑布。水懸三尺。瀉階隅。落石渠。昏曉如練色。夜中如環珮琴筑聲。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脈分線懸。自檐注砌。累累如貫珠。霏微如雨露。滴瀝飄灑。隨風遠去。其四傍耳目杖屨可及者。春有錦繡谷花。夏有石門澗云。秋有虎奚谷月。冬有爐峰雪。陰晴顯晦。昏旦含吐。千變萬狀。不可殫紀。爾見縷而言。故云甲廬山者。噫。凡人豐一屋華一簀。而起居其間。尚不免有驕穩之態。今我是物主。物致各知。各以類至。又安得不外適內和。體寧心恬哉。昔永。遠。宗。雷輩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反。去我千載。我知其心以是哉。矧予自思。從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門。凡所止。雖一日二日。輒覆簣土為臺。聚拳石為山。環斗水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剝。來佐江郡。郡守以優容而撫我。廬山以靈勝待我。是天與我時。地與我所。卒獲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員所羈。余累未盡。或往或來。未遑寧處。待予異時。弟妹婚嫁畢。司馬歲秩滿。出處行止。得以自遂。則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書。終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實聞此言。時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四月九日。與河南元集虛。范陽張允中。南陽張深之。東西二林寺長老湊。朗。滿。晦。堅等凡二十有二人。具齋施茶果以落之。因為。草堂記。

長慶二年七月自中書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藍溪作

太原一男子。自顧庸且鄙。老逢不次恩。洗拔出泥滓。既居可言地。愿助朝廷理。

伏閣三上章。戇愚不稱旨。圣人存大體。優貸容不死。鳳詔停舍人。魚書除刺史。

冥懷齊寵辱。委順遂行止。我自得此心。于茲十年矣。余杭乃名郡。郡郭臨江汜。

己想海門山。潮聲來入耳。昔予貞元末。羈旅曾游此。甚覺太守尊。亦諳魚酒美。

因生江海興。每羨滄浪水。尚擬拂衣行。況今兼祿仕。青山峰巒接。白日煙塵起。

東道既不通。改轅遂南指。自秦窮楚越。浩蕩五千里。聞有賢主人。而多好山水。

是行頗為愜。所歷良可紀。策馬渡藍溪。勝游從此始。

原選者評。中間以舊游一層作襯。推波助瀾。致有曲折。

。白文公年譜。云。時河。朔復亂。居易數上疏論其事。天子不能用。遂求外任。蓋穆宗荒縱。宰相蕭亻免。杜元穎。崔植等皆齷齪無遠略。宜公之不樂居朝也。時汴軍亂。路不通。故由襄。漢赴任。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江從西南來。浩浩無旦夕。長波逐若瀉。連山鑿如劈。千年不壅潰。萬里無墊溺。

不爾民為魚。大哉禹之績。導岷既艱遠。距海無咫尺。胡為不訖功。余水斯委積。

洞庭與青草。大小兩相敵。混合萬丈深。淼芒千里白。每歲秋夏時。浩大吞七澤。

水族窟穴多。農人土地窄。我今尚嗟嘆。禹豈不愛惜。邈未究其由。想古觀遺跡。

疑此苗人頑。恃險不終役。帝亦無奈何。留患與今昔。水流天地內。如身有血脈。

滯則為疽疣。治之在針石。安得禹復生。為唐水官伯。手提倚天劍。重來親指畫。

疏河似剪紙。決壅同裂帛。滲作膏腴田。蹋平魚鱉宅。龍宮變閭里。水府生禾麥。

坐添百萬戶。書我司徒籍。

原選者評。議論奇辟。筆力亦渾勁與題稱。集中此種絕少。頗近昌黎。其源亦從杜甫。劍門。一篇脫胎。

立春后五日

立春后五日。春態紛婀娜。白日斜漸長。碧云低欲墮。殘冰坼玉片。新萼排紅顆。

遇物盡欣欣。愛春非獨我。迎芳后園立。就暖前檐坐。還有惆悵心。欲別紅爐火。

原選者評。遇物盡欣欣。二句。即茂叔。不除窗前草。之意。

別元九后詠所懷

零落桐葉雨。蕭條槿花風。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間中。況與故人別。中懷正無悰。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門東。相知豈在多。但問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

初與元九別后忽夢見之及寤

而書適至兼寄桐花詩悵然感懷因以此寄

自注。元九初謫江陵。

永壽寺中語。新昌坊北分。歸來數行淚。悲事不悲君。悠悠藍田路。自去無消息。

計君食宿程。已過商山北。昨夜云四散。千里同月色。曉來夢見君。應是君相憶。

夢中握君手。問君意何如。君言苦相憶。無人可寄書。覺來未及說。叩門聲冬冬。

言是商州使。送君書一封。枕上忽驚起。顛倒著衣裳。開緘見手札。一紙十三行。

上論遷謫心。下說離別腸。心腸都未盡。不暇敘炎涼。云作此書夜。夜宿商州東。

獨對孤燈坐。陽城山館中。夜深作書畢。山月向西斜。月下何所有。一樹紫桐花。

桐花半落時。復道正相思。殷勤書背后。兼寄桐花詩。桐花詩八韻。思緒一何深。

以我今朝意。憶君此夜心。一章三遍讀。一句十回吟。珍重八十字。字字化為金。

原選者評。一意百折。往復纏綿。極平極曲。愈淺愈深。覺兩人覿面對語。無此親切也。杜甫于李白。居易于元微之。皆友誼中最篤者。故兩集中贈答詩真摯乃爾。悲事不悲君。一句。

見從前之上章論救。不系于私情也。此是篇中眼目。舊唐書。本傳。居易與河南元積相善。同年登制舉。交情隆厚。稹自監察御史謫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學士李絳。崔群于上前面論積無罪。居易累疏切諫。不報。

秋江送客

秋鴻次第過。哀猿朝夕聞。是日孤舟客。此地亦離群。濛濛潤衣雨。漠漠冒帆云。

不醉潯陽酒。煙波愁殺人。

溪中早春

南山雪未盡。陰嶺留殘白。西澗冰已消。春溜含新碧。東風來幾日。蟄動萌草坼。

潛知陽和功。一日不虛擲。愛此天氣暖。來拂溪邊石。一坐欲忘歸。暮禽聲嘖嘖。

蓬蒿隔桑棗。隱映煙火夕。歸來問夜餐。家人烹薺麥。

原選者評。通首寫早春之景。一結。言外有情。悠然不盡。

渭村雨歸

渭水寒漸落。離離蒲稗苗。閑旁沙邊立。看人刈葦苕。近水風景冷。晴明猶寂寥。

復茲夕陰起。野思重蕭條。蕭條獨歸路。暮雨濕村橋。

原選者評。意致簡遠。極似韋應物。

寄微之三首

江州望通州。天涯與地末。有山萬丈高。有江千里闊。間之以云霧。飛鳥不可越。

誰知千古險。為我二人設。通州君初到。郁郁愁如結。江州我方去。迢迢行未歇。

道路日乖隔。音信日斷絕。因風欲寄語。地遠聲不徹。生當復相逢。死當從此別。

君游襄陽日。我在長安住。今君在通州。我過襄陽去。襄陽九里郭。樓雉連云樹。

顧此稍依依。是君舊游處。蒼茫蒹葭水。中有潯陽路。此去更相思。江西少親故。

去國日已遠。喜逢物似人。如何含此意。江上坐思君。有如河岳氣。相合方氛氳。狂風吹中絕。兩處成孤云。風回終有時。云合豈無因。努力各自愛。窮通我爾身。

原選者評。清空一氣如話。三首直如一首。反覆讀之。令人心惻惻。殊難為懷。似古樂府。

似蘇。李。河梁。詩。似杜甫。夢李白。二章。要自成為香山之詩。惟其真也。詩文到真處。則千古流傳。不可磨滅也。

孟夏思渭村舊居寄舍弟

嘖嘖雀引雛。稍稍筍成竹。時物感人情。憶我故鄉曲。故園渭水上。十載事樵牧。

手種榆柳成。陰陰覆墻屋。兔隱豆苗肥。鳥鳴桑椹熟。前年當此時。與爾同游矚。

詩書課弟侄。農圃資童仆。日暮麥登場。天晴蠶拆簇。弄泉南澗坐。待月東亭宿。

興發飲數杯。悶來棋一局。一朝忽分散。萬里仍羈束。井鮒思返泉。籠鶯悔出谷。

九江地卑濕。四月天炎燠。苦雨初入梅。瘴云稍含毒。泥秧水畦稻。灰種畬田粟。

已訝殊歲時。仍嗟異風俗。閑登郡樓望。日落江山綠。歸雁拂鄉心。平湖斷人目。

殊方我漂泊。舊居君幽獨。何時同一瓢。飲水心亦足。

原選者評。村居之樂。寫來神往。歸雁平湖。風景亦自不惡。而煙波江上之愁。已盡此十字中。足抵一篇登樓賦。

南湖晚秋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風多。衰荷半傾倒。手攀青楓樹。足蹋黃蘆草。

慘淡老容顏。零落秋懷抱。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萬里何時來。煙波白浩浩。

早秋晚望兼呈韋侍御

九派繞孤城。城高生遠思。人煙半在船。野水多于地。穿霞日腳直。驅雁風頭利。

去國來幾時。江上秋三至。夫君亦淪落。此地同飄寄。憫然向隅心。摧頹觸籠翅。

且謀眼前計。莫問胸中事。潯陽酒甚濃。相勸時時醉。

司馬宅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蕭條司馬宅。門巷無人過。唯對大江水。秋風朝夕波。

原選者評。瀕江冷署。如在目前。

寄王質夫

憶始識君時。愛君世緣薄。我亦吏王畿。不為名利著。春尋仙游洞。秋上云居閣。

樓觀水潺潺。龍潭花漠漠。吟詩石上坐。引酒泉邊酌。因話出處心。心期老巖壑。

忽從風雨別。遂被簪纓縛。君作出山云。我為入籠鶴。籠深鶴殘悴。山遠云飄泊。

去處雖不同。同負平生約。今來各何在。老去隨所托。我守巴南城。君佐征西幕。

年顏漸衰颯。生計仍蕭索。方含去國愁。且羨從軍樂。舊游疑是夢。往事思如昨。

相憶春又深。故山花正落。

原選者評。前后敘交情。中間忽作比體。格調頗近建安。一結有風致。

送客回晚興

城上云霧開。沙頭風浪定。參差亂山出。淡濘平江凈。行客舟已遠。居人酒初醒。

裊裊秋竹梢。巴蟬聲似磬。

原選者評。江城風景。逐層寫得凄涼。筆墨之外。逼出一。愁。字。

東樓竹

瀟灑城東樓。繞樓多修竹。森然一萬竿。白粉封青玉。卷簾睡初覺。倚枕看未足。

影轉色入樓。床席生浮綠。空城絕賓客。向夕彌幽獨。樓上夜不歸。此君留我宿。

原選者評。娟凈可愛。

東坡種花二首

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但購有花者。不限桃杏梅。百果參雜種。千枝次第開。

天時有早晚。地方無高低。紅者霞艷艷。白者雪皚皚。游蜂逐不去。好鳥亦來棲。

前有長流水。下有小平臺。時拂臺上石。一舉風前杯。花枝蔭我頭。花蕊落我懷。

獨酌復獨詠。不覺月平西。巴俗不愛花。竟春無人來。唯此醉太守。盡日不能回。

東坡春向暮。樹木今何如。漠漠花落盡。翳翳葉生初。每日領童仆。荷鋤仍決渠。

剗土壅其本。引泉溉其枯。小樹低數尺。大樹長丈余。封植來幾時。高下齊扶疏。

養樹既如此。養民亦何殊。將欲茂枝葉。必先救根株。云何救根株。勸農均賦租。

云何茂枝葉。省事寬刑書。移此為郡政。庶幾氓俗蘇。

原選者評。前一首細寫種花之趣。靜觀物理。及時行樂。獨喜之義也。后一首推廣言之。與柳宗元郭橐駝種樹說同意。兼濟之志也。妙在說得極纖悉極平淡。乃具真實本領。宋儒謂杜子美情多得志。必能濟物。亦是此意。陳蕃不事掃除一室而欲經營天下。宜其志大而才疏也。

勸農均賦省事寬刑。豈獨治一郡哉。雖以治天下可矣。

。二老堂詩話。曰。蘇文忠公不輕許。可獨敬愛樂天。屢形詩篇。蓋其文章皆主辭達。而忠厚好施。剛直盡言。與人有情。與物無著。大略相似。謫居黃州。始號東坡。其原必起于樂天忠州之作也。

步東坡

朝上東坡步。夕上東坡步。東坡何所愛。愛此新成樹。種植當歲初。滋榮及春暮。

信意取次栽。無行亦無數。綠陰斜景轉。芳氣微風度。新葉鳥下來。萎花蝶飛去。

閑攜斑竹杖。徐曳黃麻屨。欲識往來頻。青苔成白路。

原選者評。容齋隨筆。曰。東坡居黃州。始自稱東坡居士。其意專慕樂天而然。如。贈寫真李道士。云。他時要指集賢人。知是商山老居士。贈善相程杰。云。我似樂天君記取。

華頭顛賞遍洛陽。春送程懿叔。云。我甚似樂天。但無素與蠻。入侍癙英。云。定是香山老居士。世緣終淺道緣深。去杭州。云。出處依稀似樂天。敢將衰朽較前賢。則公之所以景仰者。不止一再言之。非東坡之名偶爾暗合也。

竹窗

常愛輞川寺。竹窗東北廊。一別十余載。見竹未曾忘。今春二月初。卜居在新昌。

未暇作廄庫。且先營一堂。開窗不糊紙。種竹不依行。意取北檐下。窗與竹相當。

繞屋聲淅淅。逼人色蒼蒼。煙通杳靄氣。月透玲瓏光。是時三伏天。天氣熱如湯。

獨此竹窗下。朝回解衣裳。輕紗一幅巾。小簟六尺床。無客盡日靜。有風終夜涼。

乃知前古人。言事頗諳詳。清風北窗臥。可以傲羲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杭县| 丹巴县| 丰台区| 德安县| 古蔺县| 巨鹿县| 姜堰市| 乌拉特前旗| 西贡区| 乌兰浩特市| 临沧市| 黄石市| 元氏县| 辽阳市| 互助| 蒲城县| 习水县| 丹寨县| 安陆市| 松溪县| 固镇县| 南阳市| 辽宁省| 扎囊县| 蒙阴县| 亳州市| 阳春市| 资源县| 无棣县| 昔阳县| 彭阳县| 全州县| 通江县| 孝昌县| 望谟县| 耿马| 深泽县| 定远县| 石渠县| 瓮安县| 措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