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2章

雜記

樓堞園亭寺廟墳墓災祥雜著叢談外島

登越王之臺,頓生哀思;過田橫之墓,不禁歔欷。往跡已湮,而吊古者殊不勝情焉。臺地本屬番島,昔人謂為『乾坤東港華嚴婆娑洋世界』,儼若瓊島扶桑,相去咫尺。迄今溯靈巖之往跡、訪銅柱之遺蹤,云鳥呈祥、鯨鯢紀異,亦博物洽聞者所極不忘也。志雜記。

樓堞

園亭

寺廟(廟列在祀典者,俱載「典禮」)

墳墓

災祥

雜著

叢談

外島

樓堞

臺灣縣

赤嵌樓:在鎮北坊,荷蘭所筑也。又名紅毛樓。雕欄凌空,鄭氏以貯火藥、軍器。今漸圯。

紅毛城:在安平鎮。亦名安平城,又名赤嵌城。荷蘭于一鯤身頂筑小城,又遶其麓而周筑之為外城。城垣用糖水調灰迭磚,堅埒于石;凡三層。下一層入地丈余而空其中,凡食物及備用者悉貯之。雉堞俱釘以鐵。廣二百七十七丈六尺,高三丈有奇。女陴、更寮星聯內城。樓屋曲折高低,棟梁堅巨,灰飾精致。瞭亭螺梯、風洞機井,鬼工奇絕。近海短墻年久傾圯,潮水輒至城下。東南由瀨口陸行,歷鯤身三十里,可至鎮渡頭。

秀峰塔:在郡學巽方。高五丈三尺五寸,周六丈。凡五級四門。乾隆六年,提學楊二酉建(有記載「藝文」)。今廢。

諸羅縣

青峰闕炮臺:在蚊港口。荷蘭時筑。今圯。

淡水廳

淡水炮臺:在淡水港口。荷蘭時筑。

雞籠城:在大雞籠島上。西、南兩門。荷蘭時筑。

雞籠炮臺:在雞柔山社南滬尾莊界,與淡水港口炮臺對峙。荷蘭時,筑以防海口。

澎湖廳

澎湖暗澳城:明都督俞大猷所筑。嘉靖間,林道干作亂,大猷追之,道干遁入臺灣。大猷因留師澎湖,筑城于暗澳以守。今故址尚存。

瓦硐港銃城:荷蘭所筑。明時,澎湖屬同安縣轄,分金門哨汛兵駐防于此城。今圯。

附考

囗〈門外吉內〉囗〈門外失內〉,鄭國城門名。偽鄭據紅毛城,因取以名內城之門(「使槎錄」)。

安平城,一名磚城。紅毛相其地脈為龜蛇相會穴,城基入地丈余,雉堞俱釘以鐵。今郡中居民墻垣每用鐵以束之,似仍祖其制也。城上置大炮十五位,年久難于演放。澎湖亦有紅毛城,久廢(「赤嵌筆談」)。

安平鎮城東抵灣街渡頭,西畔沙坡抵大海,南至二鯤身。北有海門,原紅毛夾板船出入之處。井泉咸淡不一。另有一井僅小孔,桶不能入,水從壁上流下。其西南畔一帶原系沙墩,紅毛載石堅筑,水沖不崩(「臺灣紀略」)。

雞籠城貯鐵炮,明崇禎三年鑄;〔兵部尚書何喬遠監造。鄭成功得之鎮江者〕(「赤嵌筆談」)。

康熙庚申十月,偽鄭毀雞籠城。雞籠系海嶼,隸臺灣北山,居淡水上游;其澳堪泊百余艘。先時,呂宋化人裔占據此城,與土番貿易;因出米稀少,遠饋不給,棄去。后紅毛及鄭成功據臺灣,皆不守。癸卯,總督李率泰召紅毛合攻兩島,約復臺灣后許貢,就閩省交商。紅毛于乙巳年重修雞籠城,圖復臺灣。丙午,鄭經令勇衛黃安督水陸諸軍進攻,偽鎮林鳳戰死。紅毛慮無外援,隨棄去。至是,有傳我師欲從北飛渡,恐踞此城,乃遣右武衛北哨,密令督兵將城拆毀。辛酉,令偽鎮何佑等北汛雞籠,驅兵負土,就舊址砌筑;并于大山別立老營,以為犄角(「海上事略」)。

福州林鳳飛「登紅毛城」詩:『海上孤城落日昏,水天無際欲銷魂。云拖雨腳鯤身島,風送潮頭鹿耳門。堪笑霸圖歸幻夢,獨留遺跡吊寒暄。紆回磴路誰過問,止有萋萋碧草痕』(「舊志」)。

孫湘南「赤嵌城」詩:『石樓盤百級,涌出似孤城;下岸臨滄海,依然禾黍生』(「赤嵌集」)。

侍御張鷺洲「赤嵌城」詩:『巍樓遙望屹西東,月戶云窗結構工;極目晚天環海市,倚闌誰憶荷蘭宮』(「瀛壖百詠」)?

范侍御浣浦有「安平城閱武宴集」詩二首:『牙幢直上赤嵌城,鼓吹歌傳畫角聲。持節繡衣周內史,櫜弓鐵甲漢家營。盛時彌狩風還古,海外煙塵靜不驚。閑煞熊羆擊刁斗,承平是處久銷兵』。『香清歌管在層城,進酒微聞宴笑聲。錦簇華筵瑤島月,叢殘高壘舊時營。遙傳鼙鼓風逾勁,穩臥魚龍夜息驚。敢謂儒生矜緩帶,太平天子不忘兵』(「婆娑洋集」)。

莊觀察榕亭「和范侍御安平城閱武」詩:『豸冠講武荷蘭城,令肅惟聞鐵甲聲。襟帶六州開要鎮,屏藩一郡駐專營。牙檣日暖鯨鯢靖,鼓角風高燕雀驚。自是圣朝勤遠略,重臣冬狩坐談兵』(「澄臺集」)。

張侍御「秀峰塔」詩:『光搖五岳掃千軍,穎脫霜鋒卓不群;海國文章肖天秀,故應健筆已凌云』(「瀛壖百詠」)。

園亭

臺灣縣

北園別館:在邑治北五里許。偽鄭為母董氏建。

陳氏園:在武定里。偽時陳永華別墅。今廢。

夢蝶園:在邑治小南門外。舉人李茂春建。今為法華寺。

聚星亭:在邑治小東門外李氏園。

檨林:在寧南坊。偽勇衛黃安故宅。今改為施襄壯侯祠。

鳳山縣

忠義亭:在邑治港西里西勢莊。康熙六十年,總督覺羅滿保為粵莊義民建。雍正十一年,御史柏修、高山重修。

彰化縣

鎮番亭:在邑治東山之巔。雍正十年,巡道倪象愷因征大甲西等社番所建。

淡水廳

望海亭:在北淡水營盤后山之畔。都司王三元所葺。海市萬狀,悉屬望中。

附考

鄭氏北園,去郡治五、六里;從海視之,則直北矣,故名。園在平壤,無邱壑、亭臺曲折崚峻之致。丙寅,臺廈道周昌因其地,仍其茂林深竹結亭筑室,為之記;且繪而圖之。季麒光顏曰「致徹」;有「秋夜游北園記」。昌于道署后筑小園,名「寓望」;蓋取左史「畺有寓望」之言。麒光亦有記(「赤嵌筆談」)。

夢蝶園,在臺灣府治。漳人李茂春,明季舉人;遯跡來臺,構茅亭于永康里以居,名「夢蝶處」。今改為法華寺。張鷺洲詩云:『疏林一碧映清渠,物外翛然水竹居;指點昔年尋夢處,秋風蝴蝶自蘧蘧』(「瀛壖百詠」)。

李氏園近鯉魚潭,主人筑小亭曰「聚星」。綠疇四繞,青嶂當窗。臺地官僚省耕,皆憩于此。張鷺洲詩云:『梧竹陰森護短垣,群峰飛落聚星園;海翁九十發如鶴,門外j水田秋稼繁』(同上)。

孫湘南有「法華寺左新構草亭落成」詩:『綠野軒車得偶停,滄溟蹤跡幾浮萍。香飄古寺曇花見(寺有曇花一叢),秋到閑園蝶夢醒(寺本夢蝶園舊址)。自有醉翁能載酒,不妨喜雨更名亭。應芟惡竹斜添檻,收取岡山百丈青』(赤嵌集)。

又「閑游羨子園林」詩:『杪秋似初夏,和風正輕靡。從游四、五人,出郭二、三里;細路入幽篁,平沙渡寒沚。羨木行行直,崇岡面面起;故葉凝冬青,新枝垂暮紫。茅居閴無人,遠望洵足美;門前百尺陰,蔭此一溪水』(同上)。

又「重集夢蝶草亭」詩:『桄榔圍古寺,故境野情迷。繞檻寒流細,排云碧筍齊。塵清花弄色,市遠鳥閑啼。曾作詩中畫,山僧問舊題』(同上)。

寺廟(廟列在祀典者,俱載「典禮」)

臺灣縣

海會寺:即鄭氏北園也。康熙二十九年,臺廈道王效宗、總鎮王化行改建為寺;佛像莊嚴,寺宇寬敞。亦名開元寺。乾隆十五年,臺廈道書成修。寺田,在寺后洲仔莊五十甲,又寺前園六甲零、又檨園一所,為本寺香火。

竹溪寺:距邑治二里許。徑曲林幽,清溪環拱,竹木花果,頗稱勝概;顏其山門曰「小西天寺」。寺田,在尖山莊一十二甲;年收租粟為香火。

黃蘗寺:在北門外。康熙二十七年,左營守備孟大志建。三十一年火;三十二年,僧募眾重建。四圍竹木花果甚多。

法華寺:即李茂春夢蝶處;后僧人鳩眾改建法華寺。康熙四十七年,鳳山知縣宋永清建前殿一座,祀火神;置鐘、鼓二樓。前后曠地,遍蒔花果。起茅亭于鼓樓之后,顏曰「息機」;退食之暇,時憩息焉。乾隆二十九年、知府蔣允焄重建。殿宇巍峨,林木幽邃,備極勝概。寺田,在寺后荒埔一所約二甲余,臺灣府蔣毓英給為香燈;又有園在港西里大湖莊一所,鳳山知縣宋永清置為香火。

彌陀寺:在東門內永康里。年久傾圯;康熙五十八年,僧一峰至自武彝募化重興。

寺田,在鳳山縣嘉祥里阿嗹甲尾園一所,年收粟二十二石;又寺后園一坵,黃士甫、曾亨觀置為本寺香火。

廣慈庵:在東安坊。康熙三十一年建。環植修竹,前對小峰,亦幽靜處也。寺田,在諸羅縣犁頭標大道公營,年收租粟六十五石;諸羅知縣張囗〈王尹〉給為香火。

東坵廟:在東安坊。

元帝廟(即真武廟):在東安坊。康熙二十四年,知府蔣毓英修,高聳甲于他廟。一在鎮北坊。總鎮張玉麟渡臺遭風,夢神披發跣足自檣而降。風恬抵岸,因重新之。后為知府蔣毓英祠。又其一在洲仔尾網寮、一在下洲仔甲、一在廣儲東里、一在歸仁南里、一在仁德里嵌頂、一在崇德里、一在仁和里下灣、一在大目降莊。

吳真人廟:在西定坊新街。乾隆五年,里民重修;曰開山宮。又其一在北線尾、一在鎮北坊水仔尾、一在觀音亭側、一在石頭坑、一在武定里、一在廣儲東里、一在歸仁北里舊社口;其在文賢里一圖者三、在二圖者一、在安平鎮者三。按真人名本,泉之同安白礁人;生宋太平興國四年,醫藥如神。景佑二年卒,里人祀之;部使者以廟額為請,敕為「慈濟」。慶元間,敕為「忠顯」。開禧二年,封英惠侯。臺多漳、泉人,以其神醫,建廟獨盛。

藥王廟:在西定坊。

圣公廟:在中樓仔街。康熙三十年,臺廈道高拱干建。漳、泉舟人多祀其神,以其熟識港道。一在海防署前。

開山王廟:在東安坊。

馬王廟:在東安坊。

五帝廟:在寧南坊。

臨水夫人廟:在寧南坊。

三山國王廟:在小北門內鎮北坊水仔尾。雍正七年,知縣楊允璽、左營游擊林夢熊率粵民同建。

精忠廟:在東安坊鎮標右營內。祀宋岳鄂王。

水仙宮:在西定港口。開辟后,商旅同建;壯麗異常。一在安平鎮渡口。

觀音宮:有七:在鎮北坊者曰觀音亭,在寧南坊者曰準提室,在東安坊者曰清水寺;一在東門外,一在廣儲東里;一在廣儲西里,康熙四十四年同知洪一棟建;一在大目降莊。

觀音亭:在羅漢內門。

敬圣樓:在南門外。雍正四年,拔貢施世榜建。祀梓潼神。

超峰石觀音亭:在岡山。僧紹光建。

鳳山縣

元興寺:在縣城南鼓山麓。

泗洲寺:在縣城西。寺前有潭一口,為放生池。

寧靖王廟:在邑治長治里竹滬社。

仙堂:在長治里前阿社。祀五文昌。環植竹木花果,頗有勝致。

元帝廟:一在興隆莊、一在大竹橋、一在囗〈魚逮〉港;俱鄉人鳩眾建。

元帥廟:在觀音山。祀唐張睢陽。

觀音宮:一在縣治龜山下、一在鳳山下莊、一在淡水新園、一在萬丹港街。

慈濟宮(即吳真人廟):一在縣署前、一在鳳山上莊、一在硫磺水莊、一在半屏山后、一在維新里竹仔港、一在觀音山大社。

諸羅縣

諸福寺:在縣治西門外。康熙四十六年建。

南浦寺:在縣治南門外先農壇左。雍正五年建。乾隆十一年,知縣周芬斗修;并額今名。綠野青疇,煙光在目,附郭一佳勝也。

彌陀寺:在縣城南三里大陂上。乾隆二十三年建。

水仙宮:在笨港南港街。乾隆四年建。

龍湖巖:在開化里赤山莊。偽官陳永華建(閩人謂寺為巖)。環巖幽邃,前有潭,名龍湖;中植荷花,左右列樹桃柳。青梅蒼檜,遠山浮空,宛入圖畫。

大山巖:創建不知何年。巖極峻聳,頂圓平,廣可數畝,僧舍在馬。寒花古木遍列階前,煙景溪山俱來目下。

元帝廟:在大奎壁莊。康熙二十二年,居民同建;四十九年重建。

保生大帝廟(即吳真人):在縣治西門外。康熙四十年建。

忠烈廟:在縣治西門內玉峰書院左。祀參將羅萬倉同妾蔣氏。乾隆二十五年,知縣李倓重建。二十七年,知縣衛克堉顏曰「忠烈」。

三山國王廟:在縣治西門內。乾隆十七年,粵民合建。

圣王廟:在縣治西門內,祀開漳陳圣王。乾隆二十六年,漳民合建。

元帥廟:在縣署左。祀唐張睢陽。康熙二十八年,居民建。四十八年,參將張國、守備董元驤重修。

觀音宮:一在咸水港、一在開化里。

地藏庵:在縣治北門外無祀壇左。康熙五十六年,北路營守備游崇功建。乾隆二十五年,知縣李倓修。內地居民棺槥在此寄頓。

彰化縣

觀音亭:在縣署右。雍正二年,知縣談經正建。乾隆十八年,里民捐貲重修。

定公庵:在縣城西北。乾隆二十六年,里民鳩貲合建。

圣王廟:在縣城西。乾隆二十六年,里民鳩貲建。

碧山巖:在縣治東南半線保,距城三十里。乾隆十七年,住僧囗囗募建。巖有樹木山水縈環映帶,頗饒游觀(按閩省漳、泉南人謂寺曰巖)。

虎山巖:在縣治南燕霧保。乾隆十二年,里民賴光高募建。巖左右依山環抱,茂林修竹、翠巘丹崖,游覽之勝與碧山巖等。

三山國王廟:在縣治南員林仔街。雍正十二年,粵民建。

淡水廳

元壇廟:在南嵌社。

觀音寺:在八芝蘭保劍潭。

大士觀:在新直山西云巖。乾隆十七年置。

澎湖廳

將軍廟:在將軍澳。神無考。

大王廟:有三:一在八罩嶼、一在龍門港、一在通梁澳。

吳真人廟:在奎壁嶼。

水仙宮:在媽祖宮前。右營游擊薛奎建。

觀音宮:在媽祖宮西側。康熙三十五年,游擊薛奎建。廟前有井二,甘美為澎湖泉第一。

附考

侍御張鷺洲「小西天」詩:『竹溪小寺遠塵囗〈廛阝〉,青壁臨流薛荔懸;高望美人何處所?漫憑東海說西天』(「瀛壖百詠」)。

又「龍湖巖」詩:『湖波鏡瑩寺門幽,面面晴巒空翠浮;寂歷輞川圖畫里,柳煙花雨不勝愁』(同上)。

又海會寺詩:『歌罷蠻腔易梵腔,層樓煙際晚鐘撞;吟詩賭奕人稀到,閑煞孤寒白菊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池县| 泸水县| 汨罗市| 凯里市| 珲春市| 江油市| 清水县| 南宫市| 乌兰察布市| 大厂| 花垣县| 囊谦县| 贵州省| 平江县| 定南县| 阿拉善左旗| 江源县| 苏尼特左旗| 长阳| 大厂| 南雄市| 呼玛县| 客服| 宁津县| 新野县| 汾阳市| 宜兰县| 布拖县| 福清市| 略阳县| 武平县| 大理市| 枣庄市| 洛浦县| 原阳县| 敖汉旗| 应城市| 定西市| 长阳| 正蓝旗| 商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