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 續修臺灣府志
- 余文儀
- 4811字
- 2015-12-27 01:29:26
貢生陳文達「法華寺」詩:「鄉晨趨野寺,泉籟共幽清。法雨敲仙唄,疏煙濕磬聲;蟲吟物外想,蝶夢幻中生。頓覺無塵礙,道心處處明』。
生員王明標「法華寺」詩:『野寺鐘初起,香臺竹半遮。松陰堪系馬,徑曲不容車。吠客穿籬犬,窺人隱樹鵝。老僧談妙諦,古佛坐蓮花。何處尋蝶夢?還來問法華。樓高云未散,山靜日將斜。園木生佳果,齋廚煮素茶。徘徊憐景色,歸路繞煙霞』。
生員蔣仕登「竹溪寺」詩:『返照入溪渚,長林樹欲曛。晚鐘催曉月,宿鳥度歸云。遠近蟬聲亂,微茫野色分。初秋迎爽氣,徙倚有余欣』。
水仙宮祀五像,莫詳姓氏。或曰大禹、伍員、屈平,二人為項羽、魯班。有易魯班為奡者,更屬不經;或曰王勃、李白。按禹平水土,功在萬世。伍相浮鴟夷、屈子投汨羅、王勃省親交趾溺于南海、李白粃視塵俗沉于采石,沒而為神,理為近之。凡洋中欻遭風浪,危急不可保;惟剆水仙一事,庶能望救。其法:在船諸人各披發蹲舷,以空手作撥棹勢,假口為鉦鼓聲,如五日競渡狀。即檣傾柁折,亦可破浪穿風,疾飛抵岸;則其靈應如響,亦甚殊絕。元帝廟,在東安坊者,稱大上帝廟;鄭氏所建,康熙年間重修。在鎮北坊者,稱小上帝廟;亦鄭氏建,康熙三十七年重修(臺灣志略)。
南路長治里前阿社祀五文昌梓潼、漢壽亭侯、魁星、朱衣、呂祖,后祀東王公、西王母。偽鄭時,建玉皇太子廟(「赤嵌筆談」)。
開山宮祀吳真君,各邑皆有之;或稱開山宮、或稱大道公廟、或稱保生大帝廟、或稱慈濟宮、或稱真君廟,皆斯神也。真君母夢吞白龜,生于太平興國四年。長而學道,治疾有奇效。景佑二年卒,里人肖像為祠,水旱祈禱輒應。郡中右營內有精忠廟,祀宋之岳鄂王(「臺灣志略」)。
墳墓
臺灣縣
五妃墓:在仁和里。前明寧靖王姬妾(詳寧靖傳)。墓前有碑,曰「寧靖王從死五妃墓」。乾隆十一年,兩巡院命司馬方邦基重修。且立碑于南門外,曰「五妃墓道」;刻兩巡院「吊五妃墓」詩于其下,莊副使年有跋。
李茂春墓:在新昌里。
陳烈婦墓:在武定里。陳永華女(詳見「節烈」)。
鳳山縣
寧靖王墓:在維新里竹滬。
諸羅縣
沈斯庵墓。
澎湖廳
盧若騰墓。
附考(據「重修臺灣府志」補之)
明經郭必捷「過寧靖王墓」詩:『萋萋芳草憶王孫,碧水丹山靜閉門。吊月蟪蛄悲故府,號風松柏泣忠魂。一枝聊借猶堪托,四海無家豈獨存?歷盡艱辛逃絕域,但留正氣塞乾坤』(「舊志」)。
張鷺洲「五妃墓」詩:『瘞玉埋香骨未塵,五妃青冢草長春;云寒孤島魂相聚,直抵田橫五百人』(「瀛濡百詠」)。
六黃門居魯「吊五妃墓」詩:『東風駘蕩天氣清,載馳驄馬春巡行。刺桐花底林投畔,森然古墓何崢嶸!路旁老人為余泣,當年一線存前明;天兵既克澎湖島,維時臺海五烈皆捐生。至今壞土都無恙,誰為守護勞山精?云封馬鬣連衰草,四圍怪石爭縱橫。時聞鬼母悲啼苦,想見仙娥笑語聲!歲歲里民寒食節,椒漿頻奠陳香羹。滿目荒涼已感嘆,更聽此語尤傷情。有明歲晚多節義,樵夫漁父甘遭烹;島嶼最后昭英烈,頑廉懦立蠻婦貞。田橫從死五百皆壯士,吁嗟乎!五妃中幗真堪旌』(「使署閑情」)。
范侍御浣浦「吊五妃墓」十二絕句:『明亡已歷四十載,死節猶然為故明;荒冢有人頻下馬,真令千古氣如生』(一)?!禾旎牡乩弦褵o親,肯為容顏自愛身;遙望中原腸斷絕,傷心不獨是亡人』(二)。『君后相將殉社稷(指莊烈),虞兮未敢笑重瞳;廟廷倘使增陪祀,臣妾應教祭享同』(三)!『田妃金碗留遺穴,何似貞魂聚更奇?三百年中數忠節,五人個個是男兒』(四)?!嚎蓱z椎髻文身地,小字人傳紀載新;卻恨燕京翻泯滅,英風獨顯費宮人』(五)!『忍把童家舊誓忘(指福王),孝陵風雨怨蒼蒼!芳魂若向秦淮去,正好乘潮到故鄉』(六)。『長恨丁寧數語余,從容猶自整簪裙;邽西便是埋香地(「越記」:『闔閭葬女于邽西,名三女墳』。今五妃墓去寧靖墓三十里),三女墳應近闔閭』(七)?!悍忸}無樹一孤岑,剩有兒童躑躅吟;豈是五丁開蜀道(「華陽國志」:『秦惠王許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力士奉迎,蛇山崩,同時壓殺。蜀王痛傷,命名曰五婦冢』)?卻緣望帝哭春深』(八)?!好麇鸁o命死胡沙,青?;臎銎鹉后?;爭比冰心明似月,隔江不用怨琵琶』(九)。『壘壘荒墳在海濱,魂銷香冷為傷神;須知不是經溝瀆,絕勝要離冢畔人』(十)?!河址晟弦驯壁鴣?,宿草新澆酒一杯(又三月三日,率僚屬致祭);自古宮人斜畔土,清明可有紙錢灰』(十一)?『十姨廟已傳訛久,參昴還應問水濱;今日官僚為表墓,五妃直可比三仁』(十二)(「婆娑洋集」)。
災祥
順治十八年辛丑夏五月,鹿耳門水漲丈余。
先是,鹿耳門水淺,僅容小艇出入。是月水忽漲,鄭成功因之大小戰艦并進,遂據臺灣。
康熙十九年夏六月,有星孛于西南,形如劍,長數十丈;經月乃隱。是冬大稔。
二十年,疫。
二十一年秋七月,地生毛。九月,雨發如絲。冬饑(斗米值銀至六錢余)。
二十二年癸亥夏五月,澎湖港有物狀如鱷魚,登陸死(魚身長丈許,有四足;身上鱗甲火炎。從海登陸,百姓見而異之;以冥鈔、金鼓送之下水。越三日,仍乘夜登山死)。是月大水,土田沖陷。
六月,水師提督施瑯帥師攻澎湖,拔之。二十六日,夜有大星隕于海,聲如雷。
秋八月,鹿耳門水漲,師乘流入臺;鄭克塽降,臺灣平。
冬十一月,雨雪,冰堅寸余(臺地氣暖,從無霜雪;八月甫入版圖,地氣自北而南,運屬一統故也)。
二十五年夏四月二十日辰時,地大震。
二十九年冬,大有年(自蕩平后,年榖時熟,幾不勝書;是歲尤為大稔)。
三十年秋八月,大風壞民居,船只皆飄碎。
三十二年冬,大有年。
三十五年秋七月,新港民吳球謀亂,伏誅。
三十八年春二月,吞霄土官卓個、卓霧、亞生作亂。夏五月,淡水土官冰冷殺主賬金賢等(主賬,番社通事管出入之賬者)。秋七月,水師襲執冰冷。八月,署北路參將常泰以岸里番擊吞霄,擒卓個、卓霧、亞生以歸,斬于市。
初,通事黃申贌社于吞霄,征派無虛日,社番苦之。土官卓個、卓霧、亞生鷙而驍,陰謀作亂。會番當捕鹿,申約計日先納錢米而后「出草」。個、霧等鼓眾大噪,殺申及其伙十數人。鎮道遣使招諭,不得入。乃發兩標官兵,委署北路參將常泰進剿,而新港、蕭壟、麻豆、目加溜灣四社番為前部。個、霧等阻險拒守,四社番死傷甚眾。既有獻計者云:『岸里社番穿林箐、越澗榖如飛,擒個、霧非此不可』。時岸里社番尚未內附,乃遣譯者入說其魁,多致糖、煙、銀、布。番大喜,自以收捕為功;繞出吞霄山后,日有擒獲。官軍攻其前,個、霧等大窘,將逃入內山;岸里番設伏擒之至郡,尸諸市,傳首以示諸番。是役也,勞師七閱月,官軍被瘴死者數百人。冰冷者,淡水內北投土官麻里郎吼之婚姻也。麻里郎吼有女,字主賬金賢;賢將娶之,其父憐女之幼也,弗與;告賢曰:『俟長以歸汝』。賢縛丈人于樹而撻之。麻里郎吼以愬冰冷而泣,冰冷故兇悍,怒率眾射殺賢,諸與賢善者皆殺之。時方征吞霄,冷遣使與個、霧等通。有水師把總者,巡哨至淡水聞變,潛泊海口,冷未之覺;把總遣他社番誘以貨物交易,伏壯士水次縛之,亟登舟。比諸番山護,已掛帆矣。會吞霄既平,諸番以首惡既誅,因通事求撫。把總惜失其名。
四十年冬十二月,諸羅劉卻作亂,伏誅。
卻為管事,以拳棒自負。日與無賴惡少往來,歃血為盟。久之,其黨有謀不軌者,以為非卻眾莫從;乃深夜燃樟腦,竊置卻屋,瓦火上燭,召同盟者示之曰:『劉大哥舍中每夜紅光燭天,非常兆也』。會卻家神爐無故發火,眾曰:『此不君,即帥耳』。卻心動,穴地于舍,佯置田器;冶鐵為刀槍各械,約日舉事。臘月七日,揚旗擊鼓,毀下加冬營,散其兵。乘夜抵茅港尾,掠市中貨。亂民及諸番乘機四出劫掠,破家者甚眾。卻退屯急水溪。北路參將白通隆整眾御之,鎮、道兩標并發兵應援。越五日,官兵大集,戰于急水;卻大潰,賊被殺者甚眾,生擒其黨陳華、何正等。卻走匿山藪,常晝伏夜出。四十二年二月,擒獲于笨港之秀水莊。師還,斬卻于市,并其長子杖殺之,妻孥皆發配。
四十四年冬,饑;詔蠲府屬三縣糧米。
四十六年冬,饑;詔蠲糧米十分之三。
四十八年夏,鹿耳門獲大魚一(狀似馬;脊上有鬃,長三、四丈。其尾如獅,腹下四鬐如四足。居民獲其一,或曰即海馬也)。
四十九年冬,饑。
五十年秋九月十一日戌時,地震。
五十一年春,詔蠲本年應征粟石。
秋七月,安平有物大如牛,飛行水上;至岸死(高可五、六尺,面如豕;長須、雙耳,竹批,牙齒堅利,皮似水牛、毛細如獺,四足如龜,有尾。土人爭致之,繩木立碎。后至海岸,竦身直立,聲三呼號,聞者莫不驚悸。既死,郡人有圖形相告者,究不知為何物?或名為海馬,亦非也)。
五十三年夏,大井頭火,延燒數百間。
秋,大旱;詔蠲臺灣、鳳山粟米十分之三。
五十四年秋九月,大風,地震。
五十五年夏,諸羅十八重溪出火,數日乃熄(溪內石洞三孔,水泉圍繞。忽火出其上,高二、三尺。后至壬寅歲,亦有見者。此處水熱,或謂即溫泉。蓋磺氣郁蒸,水石相激而火生焉)。
五十六年冬,饑;詔蠲本年錢糧十分之三。
五十九年,鎮北坊民林進茂壽百歲(進茂一堂四代,妻洪氏年九十八)。
冬十月朔,地大震。十二月八日,又震;房屋傾倒,壓死居民(凡震十余日)。
六十年春三月,大雨如注(山摧川溢,溪澗閼塞,田園沙壓。瀨口有大牛冒雨奔騰,下岸入水,過三鯤身登陸;由鎮城從大橋頭入海,向大港而出,小艇追之不及。此不知為鱷、為鯨、為水牛?蓋兆鴨母之亂云)。
夏五月,朱一貴倡亂,陷府治,總兵歐陽凱、副將許云戰歿??偠接X羅滿保馳至廈門,檄水師提督施世驃進兵、南澳總兵藍廷珍統偏師援之。六月,施世驃、藍廷珍復臺灣,械朱一貴至京師磔之。秋八月十三日,大風壞民居,天盡赤。提督施世驃駐兵郡城,營房傾倒,港內船只皆擊碎,兵民多壓死。
初,狂民高永壽冒首傀儡山后有朱一貴者,謀為不軌;鞫之無實,杖逐回籍。五十九年十月朔,臺地大震,民間訛傳為亂兆。賊有杜君英者,粵人也;藉稱一貴在其家,招集徒眾。六十年四月十九日,豎旗岡山,奪汛塘軍器;臺鎮歐陽凱遣游擊周應龍討之。賊搗陴頭,敗應龍軍于赤山;千總陳元戰死。二十七夜,攻陷南路,守將苗景龍被執遇害,把總林富戰死,守備馬定國自刎死。五月朔,賊擁眾攻府;安平協鎮許云率游擊游崇功、千總趙奇奉、林文煌等引兵來援力戰,俱死之,臺鎮歐陽凱及游擊孫文元、守備胡忠義、千總蔣子龍、林彥、石琳俱戰死。游擊劉得紫、把總李茂吉被執;茂吉罵賊不屈,死之,府陷。是日,北路營亦陷,守將羅萬倉死之;其妾蔡氏自縊以殉。時三邑俱陷,惟北路上淡水都司陳策孤軍自保,阻遠。初四日,群賊立飼鴨者朱祖冒一貴稱義王,僭號永和元年??偠接X羅滿保十四日馳駐廈門,檄水師提督施世驃、南澳鎮藍廷珍赴澎湖討復。滿保悉心調度,發舟師萬七千人、戰船五百余艘;適水漲丈余,駢進鹿耳門,克復安平鎮:時六月十六日也。二十二日,與賊戰鯤身,賊卻。游擊林秀等乘勝追入府治,次南較場;軍令嚴,無敢犯民秋毫者??っ駪c更生,爭擔粥挈漿以迎。越日,藍廷珍等至自西港,軍于萬壽亭。二十三日,提督施世驃行視郡中,慰民疾苦,遂軍于北較場。二十五日詔到,諭賊就撫。二十八日,遣朱文等略北路。滿保又遣游擊張駥會陳策于上淡水,兼程而下,夾攻一貴等。一貴窘竄溝尾,鄉民醉而縛之。閏月,獻俘軍門,諸黨亦漸次就擒;檻送京師,磔之。惟王忠未獲。八月十三夜,颶風大作,雨如注,火光閃閃燭天;發屋碎舟,營盤傾倒,官哨、商漁船俱覆,軍民溺死無算。賊余黨黃輝、卓敬等復糾眾小岡山,捕獲斬之。臺灣平。
冬十二月,詔蠲臺灣本年粟米。
六十一年夏,鳳山縣赤山裂(長八丈、闊四丈,涌出黑泥。至次日,夜出火光高丈余)。
雍正元年夏四月,千總何勉獲逸賊王忠,伏誅。
辛丑之變,群賊俱已伏誅,惟王忠潛匿年余未獲。巡臺御史吳達禮、黃叔璥奏請勒限緝拿,總督覺羅滿保以中營千總何勉竭力用命,專委搜緝。勉備歷險阻,訪知蹤跡;獲其親信羽翼,使為內應。四月十四日夜,擒王忠于鳳山,解省正法。事聞,授何勉福州城守右軍守備,仍從優議敘;隨升北路營參將,頒給世職,準襲兩世拖沙喇哈番。
三年秋七月,大風。
四年秋,水沙連社番骨宗等戕殺民命。總督高其倬遣臺灣道吳昌祚討之,尋擒賊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