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匯考五(2)
- 明倫匯編皇極典僭號部
- (清)陳夢雷
- 4997字
- 2015-12-27 00:25:23
溪民皆反為蜀權以陸遜為督督朱然潘璋等以拒
之遣都尉趙咨使魏魏帝問曰吳王何等主也咨對
曰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帝問其狀咨曰納魯肅于
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于行陣是其明也獲于禁而
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
州虎視于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帝
欲封權子登權以登年幼上書辭封重遣西曹掾沈
珩陳謝并獻方物立登為王太子黃武元年春正月
陸遜部將軍宋謙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斬其將三月
鄱陽言黃龍見蜀軍分據險地前后五十余營遜隨
輕重以兵應拒自正月至閏月大破之臨陣所斬及
投兵降首數萬人劉備奔走僅以身免初權外托事
魏而誠心不款魏欲遣侍中辛毗尚書桓階往與盟
誓并征任子權辭讓不受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張遼
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須曹真夏侯尚張合徐晃圍
南郡權遣呂范等督五軍以舟軍拒休等諸葛瑾潘
璋楊粲救南郡朱桓以濡須督拒仁時揚越蠻夷多
未平集內難未弭故權卑辭上書求自改悔若罪在
難除必不見置當奉還土地民人乞寄命交州以終
余年文帝報曰君生于擾攘之際本有縱橫之志降
身奉國以享茲祚自君策名已來貢獻盈路討備之
功國朝仰成埋而掘之古人之所恥朕之與君大義
已定豈樂勞師遠臨江漢廊廟之議王者所不得專
三公上君過失皆有本末朕以不明雖有曾母投杼
之疑猶冀言者不信以為國福故先遣使者犒勞又
遣尚書侍中踐修前言以定任子君遂設辭不欲使
進議者怪之又前都尉浩周勸君遣子乃實朝臣交
謀以此卜君君果有辭外引隗囂遣子不終內喻竇
融守忠而已世殊時異人各有心浩周之還口陳指
麾益令議者發明眾嫌終始之本無所據仗故遂俯
仰從群臣議今省上事款誠深至心用慨然凄愴動
容即日下詔敕諸軍但深溝高壘不得妄進若君必
效忠節以解疑議登身朝到夕召兵還此言之誠有
如大江權遂改年臨江拒守冬十一月大風范等兵
溺死者數千余軍還江南曹休使臧霸以輕船五百
敢死萬人襲攻徐陵燒攻城車殺略數千人將軍全
琮徐盛追斬魏將尹盧殺獲數百十二月權使太中
大夫鄭泉聘劉備于白帝始復通也然猶與魏文帝
相往來至后年乃絕是歲改夷陵為西陵二年春正
月曹真分軍據江陵中州是月城江夏山改四分用
干象歷三月曹仁遣將軍常雕等以兵五千乘油船
晨渡濡須中州仁子泰因引軍急攻朱桓桓兵拒之
遣將軍嚴圭等擊破雕等是月魏軍皆退夏四月權
群臣勸即尊號權不許劉備薨于白帝五月曲阿言
甘露降先是戲口守將晉宗殺將王直以眾叛如魏
魏以為蘄春太守數犯邊境六月權令將軍賀齊督
麋芳劉邵等襲蘄春邵等生擄宗十一月蜀使中郎
將鄧芝來聘三年夏遣輔義中郎將張溫聘于蜀秋
八月赦死罪九月魏文帝出廣陵望大江曰彼有人
焉未可圖也乃還四年夏五月丞相孫邵卒六月以
太常顧雍為丞相皖口言木連理冬十二月鄱陽賊
彭綺自稱將軍攻沒諸縣眾數萬人是歲地連震五
年春令曰軍興日久民離農畔父子夫婦不能相恤
孤甚愍之今北寇縮竄方外無事其下州郡有以寬
息是時陸遜以所在少谷表令諸將增廣農畝權報
曰甚善今孤父子親自受田車中八牛以為四耦雖
未及古人亦欲與眾均等其勞也秋七月權聞魏文
帝崩征江夏圍石陽不克而還倉梧言鳳皇見分三
郡惡地十縣置東安郡以全琮為太守平討山越冬
十月陸遜陳便宜勸以施德緩刑寬賦息調又云忠
讜之言不能極陳求容小臣數以利聞權報曰夫法
令之設欲以遏惡防邪儆戒未然也焉得不有刑罰
以威小人乎此為先令后誅不欲使有犯者耳君以
為太重者孤亦何利其然但不得已而為之耳今承
來意當重諮謀務從其可且近臣有盡規之諫親戚
有補察之箴所以匡君正主明忠信也書載予違汝
囗汝無面從孤豈不樂忠言以自裨補邪而云不敢
極陳何得為忠讜哉若小臣之中有可納用者寧得
以人廢言而不采擇乎假但媚取容雖暗亦所明
識也至于發調者徒以天下未定事以眾濟若徒守
江東修崇寬政兵自足用復用多為顧坐自守可陋
耳若不豫調恐臨時未可便用也又孤與君分義特
異榮戚實同來表云不敢隨眾容身茍免此實甘心
所望于君也于是令有司盡寫科條使郎中褚逢赍
以就遜及諸葛瑾意所不安令損益之是歲分交州
置廣州俄復舊六年春正月諸將獲彭綺閏月韓當
子琮以其眾降魏七年春三月封子慮為建昌侯罷
東安郡夏五月鄱陽太守周魴偽叛誘魏將曹休秋
八月權至皖口使將軍陸遜督諸將大破休于石亭
大司馬呂范卒是歲改合浦為珠官郡黃龍元年春
公卿百司皆勸權正尊號夏四月夏口武昌囗言黃
龍鳳皇見丙申南郊即皇帝位是日大赦改年追尊
父破鹵將軍堅為武烈皇帝母吳氏為武烈皇后兄
討逆將軍策為長沙桓王吳王太子登為皇太子將
吏皆進爵加賞初興平中吳中童謠曰黃金車班蘭
耳闿昌門出天子五月使校尉張剛管篤之遼東六
月蜀遣衛尉陳震慶權踐位權乃參分天下豫青徐
幽屬吳兗冀并涼屬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關為界
為盟曰天降喪亂皇綱失敘逆臣承釁劫奪國柄始
于董卓終于曹操窮兇極惡以覆四海至令九州幅
裂普天無統民神痛怨靡所戾止及操子丕桀逆遺
丑薦作奸回偷取天位而囗么尋丕兇跡阻兵盜
土未伏厥誅昔共工亂象而高辛行師三苗干度而
虞舜征焉今日滅禽其徒黨非漢與吳將復誰任
夫討惡剪暴必聲其罪宜先分裂奪其土地使士民
之心各知所歸是以春秋晉侯伐衛先分其田以畀
宋人斯其義也且古建大事必先盟誓故周禮有司
盟之官尚書有告誓之文漢之與吳雖信由中然分
土裂境宜有盟約諸葛丞相德威遠著翼戴本國典
戎在外信感陰陽誠動天地重復結盟廣誠約誓使
東西士民咸共聞知故立壇殺牲昭告神明再歃加
書副之天府天高聽下靈威棐諶司慎司盟群臣群
祀莫不臨之自今日漢吳既盟之后戮力一心同討
魏賊救危恤患分災共慶好惡齊之無或攜貳若有
害漢則吳伐之若有害吳則漢伐之各守分土無相
侵犯傳之后葉克終若始凡百之約皆如載書信言
不艷實居于好有渝此盟創禍先亂違貳不協慆慢
天命明神上帝是討是督山川百神是糾是殛俾墜
其師無克祚國于爾大神其明鑒之秋九月權遷都
建業因故府不改館征上大將軍陸遜輔太子登掌
武昌留事二年春正月魏作合肥新城詔立都講祭
酒以教學諸子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
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長老傳言秦始皇帝
遣方士徐福將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山
及仙藥止此洲不還世相承有數萬家其上人民時
有至會稽貨布會稽東縣人海行亦有遭風流移至
亶洲者所在絕遠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數千人還
三年春二月遣太常潘浚率眾五萬討武陵蠻夷衛
溫諸葛直皆以違詔無功下獄誅夏有野蠶成繭大
如卵由拳野稻自生改為禾興縣中郎將孫布詐降
以誘魏將王凌凌以軍迎布冬十月權以大兵潛伏
于阜陵俟之凌覺而走會稽南始平言嘉禾生十二
月丁卯大赦改明年元也嘉禾元年春正月建昌侯
慮卒三月遣將軍周賀校尉裴潛乘海之遼東秋九
月魏將田豫要擊斬賀于成山冬十月魏遼東太守
公孫淵遣校尉宿舒閬中令孫綜稱藩于權并獻貂
馬權大悅加淵爵位二年春正月詔曰朕以不德肇
受元命夙夜兢兢不遑假寢思平世難救濟黎庶上
答神祇下慰民望是以眷眷勤求俊杰將與戮力共
定海內茍在同心與之偕老今使持節督幽州領青
州牧遼東太守燕王久嗋賊寇隔在一方雖乃心于
國其路靡緣今因天命遠遣二使款誠顯露章表殷
勤朕之得此何喜如之雖湯遇伊尹周獲呂望世祖
未定而得河右方之今日豈復是過普天一統于是
定矣書不云乎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其大赦天下與
之更始其明下州郡咸使聞知特下燕國奉宣詔恩
令普天率土備聞斯慶三月遣舒綜還使太常張彌
執金吾許晏將軍賀達等將兵萬人金寶珍貨九錫
備物乘海授淵舉朝大臣自丞相雍已下皆諫以為
淵未可信而寵待太厚但可遣吏兵數百護送舒綜
權終不聽淵果斬彌等送其首于魏沒其兵資權大
怒欲自征淵尚書仆射薛綜等切諫乃止是歲權向
合肥新城遣將軍全琮征六安皆不克還三年春正
月詔曰兵久不輟民困于役歲或不登其寬諸逋勿
復督課夏五月權遣陸遜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孫
韶張承等向廣陵淮陽權率大眾圍合肥新城是時
蜀相諸葛亮出武功權謂魏明帝不能遠出而帝遣
兵助司馬宣王拒亮自率水軍東征未至壽春權退
還孫韶亦罷秋八月以諸葛恪為丹陽太守討山越
九月朔隕霜傷谷冬十一月太常潘浚平武陵蠻夷
事畢還武昌詔復曲阿為云陽丹徒為武進廬陵賊
李桓羅厲等為亂四年夏遣呂岱討桓等秋七月有
雹魏使以馬求易珠璣翡翠囗瑁權曰此皆孤所不
用而可得馬何苦而不聽其交易五年春鑄大錢一
當五百詔使吏民輸銅計銅畀直設盜鑄之科二月
武昌言甘露降于禮賓殿輔吳將軍張昭卒中郎將
吾粲獲李桓將軍唐咨獲羅厲等自十月不雨至于
夏冬十月彗星見于東方鄱陽賊彭旦等為亂六年
春正月詔曰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達制人情之極痛
也賢者割哀以從禮不肖者勉而致之世治道泰上
下無事君子不奪人情故三年不逮孝子之門至于
有事則殺禮以從宜要绖而處事故圣人制法有禮
無時則不行遭喪不奔非古也蓋隨時之宜以義斷
恩也前故設科長吏在官當須交代而故犯之雖隨
糾坐猶已廢曠方事之殷國家多難凡在官司宜各
盡節先公后私而不恭承甚非謂也中外群寮其更
平議務令得中詳為節度顧譚議以為奔喪立科輕
則不足以禁孝子之情重則本非應死之罪雖嚴刑
益設違奪必少若偶有犯者加其刑則恩所不忍有
減則法廢不行愚以為長吏在遠茍不告語勢不得
知比選代之間若有傳者必加大辟則長吏無廢職
之負孝子無犯重之刑將軍胡綜議以為喪紀之禮
雖有典制茍無其時所不得行方今戎事軍國異容
而長吏遭喪知有科禁公敢干突茍念聞憂不奔之
恥不計為臣犯禁之罪此由科防本輕所致忠節在
國孝道立家出身為臣焉得兼之故為忠臣不得為
孝子宜定科文示以大辟若故違犯有罪無赦以殺
止殺行之一人其后必絕丞相雍奏從大辟其后吳
令孟宗喪母奔赴已而自拘于武昌以聽刑陸遜陳
其素行因為之請權乃減宗一等后不得以為比因
此遂絕二月陸遜討彭旦等其年皆破之冬十月遣
衛將軍全琮襲六安不克諸葛恪平山越事畢北屯
廬江赤烏元年春鑄當千大錢夏呂岱討廬陵賊畢
還陸口秋八月武昌言麒麟見有司奏言麒麟者太
平之應宜改年號詔曰間者赤烏集于殿前朕所親
見若神靈以為嘉祥者改年宜以赤烏為元群臣奏
曰昔武王伐紂有赤烏之祥君臣觀之遂有天下圣
人書策載述最詳者以為近事既嘉親見又明也于
是改年步夫人卒追贈皇后初權信任校事呂壹壹
性苛慘用法深刻太子登數諫權不納大臣由是莫
敢言后壹奸罪發露伏誅權引咎責躬乃使中書郎
袁禮告謝諸大將因問時事所當損益禮還復有詔
責數諸葛瑾步騭朱然呂岱等曰袁禮還云與子瑜
子山義封定公相見囗以時事當有所先后各自以
不掌民事不肯便有所陳悉推之伯言承明伯言承
明見禮泣涕懇惻辭旨辛苦至乃懷執危怖有不自
安之心聞此悵然深自刻怪何者夫惟圣人能無過
行明者能自見耳人之舉措何能悉中獨當己有以
傷拒眾意忽不自覺故諸君有嫌難耳不爾何緣乃
至于此乎自孤興軍五十年所役賦凡百皆出于民
天下未定孽類猶存士民勤苦誠所貫知然勞百姓
事不得已耳與諸君從事自少至長發有二色以謂
表里足以明露公私分計足用相保盡言直諫所望
諸君拾遺補闕孤亦望之昔衛武公年過志壯勤求
輔囗每獨嘆責且布衣韋帶相與交結分成好合尚
污垢不異今日諸君與孤從事雖君臣義存猶謂骨
肉不復是過榮福喜戚相與共之忠不匿情智無遺
計事統是非諸君豈得從容而已哉同船濟水將誰
與易齊桓諸侯之霸者耳有善管子未嘗不嘆有過
未嘗不諫諫而不得終諫不止今孤自省無桓公之
德而諸君諫諍未出于口仍執嫌難以此言之孤于
齊桓良優未知諸君于管子何如耳久不相見因事
當陳共定大業整齊天下當復有誰凡百事要所當
損益樂聞異計匡所不逮二年春三月遣使者羊囗
鄭冑將軍孫怡之遼東擊魏守將張持高慮等擄得
男女零陵言甘露降夏五月城沙羨冬十月將軍蔣
秘南討夷賊秘所領都督廖式殺臨賀太守嚴綱等
自稱平南將軍與弟潛共攻零陵桂陽及搖動交州
蒼梧郁林諸郡眾數萬人遣將軍呂岱唐咨討之歲
余皆破三年春正月詔曰蓋君非民不立民非谷不
生頃者以來民多征役歲又水旱年谷有損而吏不
良侵奪民時以致饑困自今以來督軍郡守其謹察
非法當農桑時以役事擾民者舉正以聞夏四月大
赦詔諸郡縣治城郭起譙樓穿囗發渠以備盜賊冬
十一月民饑詔開倉廩以賑貧窮四年春正月大雪
平地深三尺鳥獸死者大半夏四月遣衛將軍全琮
略淮南決芍陂燒安城邸閣收其人民威北將軍諸
葛恪攻六安琮與魏將王凌戰于芍陂中郎將秦晃
等十余人戰死車騎將軍朱然圍樊大將軍諸葛瑾
取相中五月太子登卒是月魏太傅司馬宣王救樊
六月軍還閏月大將軍瑾卒秋八月陸遜城邾五年
春正月立子和為太子大赦改禾興為嘉興百官奏
立皇后及四王詔曰今天下未定民物勞瘁且有功
者或未錄饑寒者尚未恤猥割土壤以豐子弟崇爵
位以寵妃妾孤甚不取其釋此議三月海鹽縣言黃
龍見夏四月禁進獻御減太官膳秋七月遣將軍聶
友校尉陸凱以兵三萬討珠崖儋耳是歲大疫有司
又奏立后及諸王八月立子霸為魯王六年春正月
新都言白虎見諸葛恪征六安破魏將謝順營收其
民人冬十一月丞相顧雍卒十二月扶南王范旃遣
使獻樂人及方物是歲司馬宣王率軍入舒諸葛恪
自皖遷于柴桑七年春正月以上大將軍陸遜為丞
相秋宛陵言嘉禾生是歲步騭朱然等各上疏云自
蜀還者咸言欲背盟與魏交通多作舟船繕治城郭
又蔣琬守漢中聞司馬懿南向不出兵乘虛以犄角
之反委漢中還近成都事已彰灼無所復疑宜為之
備權揆其不然曰吾待蜀不薄聘享盟誓無所負之
何以致此又司馬懿前來入舒旬日便退蜀在萬里
何知緩急而便出兵乎昔魏欲入漢川此間始嚴亦
未舉動會聞魏還而止蜀寧可復以此有疑邪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