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方生
〈方生。為衛軍諮議參軍。有集十卷。〉
【廬山神仙詩】
〖序曰:尋陽有廬山者。盤在彭蠡之西。其崇標峻極。辰光隔輝。幽澗澄深。積清百仞。若乃絕阻重險。非人跡之所游。窈窕沖深。常含霞而貯氣。真可謂神明之區域。列真之苑囿矣。太元十一年。有樵采其陽者。于時鮮霞褰林。傾暉映岫。見一沙門。披法服獨在嚴中。俄頃捺裳揮錫。凌崖直上。排丹霄而輕舉。起九折而一指。既白云之可乘。何帝鄉之足遠哉。窮目蒼蒼。醫然滅跡。《詩》曰:〗
吸風玄圃。飲露丹霄。室宅五岳。賓友松喬。(《類聚》七十八。《詩紀》三十六。)
【后齊詩】
解纓復褐。辭朝歸藪。門不容軒。宅不盈畝。茂草籠庭。滋蘭拂牖。撫我子侄。攜我親友。茹彼園蔬。飲此春酒。開欞攸瞻。坐對川阜。心焉孰托。托心非有。素構易抱。玄根難朽。即之匪遠。可以長久。(《類聚》六址四。《詩紀》三十六。)
【帆】〖帆扶泛切。〗入南湖詩
彭蠡紀三江。廬岳主眾阜。白沙凈川路。青松蔚嚴首。此水何時流。此山何時有。人運互推遷。茲器獨長久。悠悠宇宙中。古今迭先后。(《類聚》二十七。廣《文選》十。《詩紀》三十六。)
【還都帆詩】
高岳萬丈峻。長湖千里清。白沙窮年潔。林松冬夏青。水無暫停流。木有千載貞。寤言賦新詩。忽忘羈客情。(《類聚》二十七。《詩紀》三十六。)
【天晴詩】
屏醫寢神轡。飛廉收靈扇。青天瑩如鏡。凝津平如研。落帆修江渚。悠悠極長眄。清氣朗山壑。千里遙相見。(《初學記》二。《詩紀》三十六。)
【諸人共講《老子》詩】
吾生幸凝湛。智浪紛競結。流宕失真宗。遂之弱喪轍。雖欲反故鄉。埋醫歸途絕。滌除非玄風。垢心焉能歇。大矣五千鳴。特為道喪設。鑒之誠水鏡。法穢皆朗徹。(《初學記》二十二。《詩紀》三十六。)
【詩】
仲秋有秋色。始涼猶未凄。蕭蕭山間風。冷冷積石溪。(《書鈔》百五十四)
【詩】
發鞍踞平陸。秣馬青山阿。濁酒炙枯魚。鼎食何必過。(《御覽》五十六。)
【詩】
鼓棹行游矚。(《文選》五十八褚淵碑文注。)
【懷歸謠】
辭衡門兮至歡。懷生離兮苦辛。豈羈旅兮一慨。亦代謝兮感人。四運兮遒盡。化新兮歲故。氛慘慘兮凝晨。風凄凄兮薄暮。雨雪兮交紛。重云兮四布。天地兮一色。六合兮同素。山木兮摧披。津壑兮凝沍。感羈旅兮苦心。懷桑梓兮增慕。胡馬兮戀北。越鳥兮依陽。彼禽獸兮尚然。況君子兮去故鄉。望歸涂兮漫漫。
盻江流兮洋洋。思涉路兮莫由。欲越津兮無梁。(《類聚》十九。《詩紀》三十六。)
【秋夜詩】
悲九秋之為節。物凋悴而無榮。嶺頹鮮而殞綠。木傾柯而落英。履代謝以惆悵。睹搖落而興情。信皋壤而感人。樂未畢而哀生。秋夜清兮何秋夕之轉長。夜悠悠而難極。月皦皦而停光。播商氣以清溫。扇高風以革涼。水激波以成漣。露凝結而為霜。凡有生而必凋。情何感而不傷。茍靈符之未虛。孰茲戀之可忘。何天懸之難釋。思假暢之冥方。拂塵衿於玄風。散近滯於老莊。攬逍遙之宏維。總齊物之大綱。同天地於一指。等太山於毫芒。萬慮一時頓渫。情累豁焉都忘。物我泯然而同體。豈復壽夭於彭殤。(《類聚》三作秋夜。《詩紀》三十六。又《初學記》三作秋夜詞。引涼一韻。)
白露霏以靜降。(《書鈔》百五十四。)
氣入肌以凄凜。風灑林而蕭索。(《書鈔》百五十四。)
星傾暉以流素。(同上)
【游園詠】
諒茲境之可懷。究川阜之奇勢。水窮清以澈鑒。山鄰而無際。乘初霽之新景。登北館以悠矚。對荊門之孤阜。傍魚陽之秀岳。乘夕陽而含詠。杖輕策以行游。襲秋蘭之流芬。幕長猗之森修。任緩步以升降。歷丘墟而四周。智無涯而難恬。性有方而易適。差一毫而遽乖。徒理存而事隔。故羈馬思其華林。籠雉想其皋澤。矧流客之歸思。豈可忘於疇昔。(《類聚》六十五。《詩紀》三十六。)
袁光
【詩】
室有人應有候。要邊鳴佩誰佩之。(《書鈔》百二十八。)
劉恢
〈恢。字道生。沛國人。歷車騎司馬、丹楊尹。有集二卷。〉
【詩】
東皋有一駿。名曰千金駒。絡首纏駿尾。養以甘露芻。(《類聚》九十三。《詩紀》三十二。)
何瑾
〈瑾。一作瑾之。為車騎參軍。有集十一卷。〉
【悲秋夜】
欣莫欣兮春日。悲莫悲兮秋夜。伊秋夜之可悲。增沉懷于遠情。嘆授衣之豳詩。感蕭于宋生。天寥廓兮高褰。氣凄肅兮厲清。燕沂陰兮歸飛。雁懷傷兮寒鳴。霜盈條兮璀璀。露沾頁兮泠泠。(《類聚》三。又《御覽》十四引末二句。)
陸沖
〈沖。揚州從事。有集二卷。〉
【雜詩二首】
命駕遵長途。綿邈途難尋。我行一何艱。山川阻且深。洿澤無夷軌。重巒有層陰。零雨淹中路。玄云蔽高岑。俯悼孤行獸。仰歡偏翔禽。空谷回悲響。流風漂哀音。羈旅淹留人。悵望愁我心。(廣《文選》十五。《詩紀》三十六。又《類聚》二十八作陸沖詩。引尋、深、陰、岑、禽、音六韻。)
肆觀野原外。放心希太和。景岳造天漢。豐林冒重阿。清芬乘風散。艷藻映淥波。(《類聚》二十八作陸沖詩。)
陸彥聲
【詩】
相思心既勞。相望脰亦悁。(《文選》二十五登臨海嶠詩注。)
張奴
【歌】
〖高僧傳曰:外國名僧佉叱。寄史長干寺。有張奴者。不知何許人。不甚見食。而常自肥澤。冬夏常著單布衣。佉叱行見張奴。欣然而笑。佉叱曰:吾東見蔡 。南訊馬生。北遇王年。今欲就杯度。乃與子相見耶。張奴乃題槐樹。為歌曰:〗
濛濛大象內。照曜實顯彰。何事迷昏子。縱惑自招殃。樂所少人往。苦道若翻囊。不有松柏志。何用擬風霜。閑豫紫煙表。長歌出昊蒼。澄虛無色外。應見有緣鄉。歲曜毗漢后。麗辰傅殷王。伊余非二仙。晦跡之九方。亦見流俗子。觸眼致酸傷。略謠觀有念。寧曰盡矜章。(高僧傳十杯度傳。北山錄三。《詩紀》三十七。)
劉道民
【詩】
事有遠而合。蜀桐為吳石。(《水經注》漸江水注。《御覽》五百八十二。)
王升之
【燕詩】
春風轉節。萬物增傷。(《書鈔》百五十四。)
包播
【詩】
冬日凄慘。玄云避天。素冰彌澤。白雪依山。(《書鈔》百五十四。)
卞裕
【送桓竟陵詩】
翰城將孰寄。懷人應斯蒞。餞行臨高阜。怡衿睦景氣。(《初學記》十八。《詩紀》三十六。)
【詩】
余弟適東邁。眷戀鈄乖情。離別信吾事。凄心相纚嬰。(《初學記》十八。《詩紀》三十六。)
馬岌
〈岌。初為張茂參軍。張駿嗣位。以為酒泉太守。張重華末。為左長史。張祚僣號。為尚書。〉
【題宋纖石壁詩】
〖《晉書》曰:宋纖。字令艾。敦煌人也。隱居酒泉南山。不應辟命。酒泉太守馬岌造焉。纖距而不見。岌嘆曰:名可聞而身不可見。德可仰而形不可睹。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龍也。銘詩于石壁曰:〗
丹崖百丈。青壁萬尋。奇木蓊郁。蔚若鄧林。其人如玉。維國之琛。室邇人遐。實勞我心。(《晉書》宋纖傳。《御覽》五百三。《詩紀》三十六。)
伏系之
〈系之。字敬魯。平昌安丘人。歷黃門侍郎、侍中、尚書、光祿大夫。有集十卷。〉
【詠椅桐詩】
亭亭椅桐。郁茲庭圃。翠微疏風。綠柯蔭宇。(《類聚》八十八。)
仲長敖
〈敖。爵里未詳。有集二卷。〉
【歌】〖敖作核性賦。系此歌。〗
形生有極。嗜欲無限。達鼻耳。閉口眼。納眾惡。距群善。方寸地。九折坂。為人作崄易。俄頃成此騫。多謝悠悠子。悟之亦不晚。(《類聚》二十一。)
殷融
〈融。字洪遠。陳郡人。歷為太常、吏部尚書。〉
【答孫興公詩】
聊復放一曲。(《世說》新語排調篇。)
王康琚
〈李善《文選》注曰:古今詩英華題云。晉王康琚。然爵里未詳也。〉
【反招隱詩】
小隱隱陵藪。大隱隱朝市。伯夷竄首陽。老聃伏柱史。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放神青云外。絕跡窮山里。鹍雞先晨鳴。哀風迎夜起。凝霜凋朱顏。寒泉傷玉趾。周才信眾人。偏智任諸己。推分得天和。矯性失至理。歸來安所期。與物齊終始。(《文選》二十二。《詩紀》三十六。又草堂詩箋三十三寫懷詩注引里一韻。)
【招隱詩】
登山招隱士。褰裳躡遺蹤。華條當圜室。翠葉代綺窗。(《類聚》三十六。《詩紀》三十六。)
徐廣
〈廣。字野民。東莞姑幕人。歷謝玄兗州從事、譙王恬鎮北參軍。入為秘書郎。轉員外散騎侍郎。隆安中。遷祠部郎。桓玄輔政。以為大將軍、文學祭酒。義熙初。除鎮軍諮議參軍。領記室。封樂成侯。宋受禪。乞歸。元嘉二年卒。年七十四。有禮論答問八卷、又十三卷、禮答問十一卷、晉紀四十六卷、車服儀注一卷。〉
【三日臨水詩】
溫哉令日。爰豫爰游。興言命駕。寄歡回流。(《初學記》四。)
王氏
〈劉和妻。〉
【正朝詩】
稔冉冥機運。迅矣四節經。太族應玄律。青陽兆初正。(《類聚》四。《詩紀》三十七。)
辛蕭
〈蕭。散騎常侍。傅統妻。有集一卷。〉
【元正詩】
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咸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類聚》四。古今歲時雜詠一。《詩紀》三十七。又《書鈔》百五十五引茲一韻。)
李氏
〈陳新涂妻。〉
【冬至詩】
靈象尋數回。四氣平運散。陰律鼓微陽。大明啟修旦。感興時來興。心隨逝化嘆。式宴集中堂。賓客盈朝館。(《類聚》三。《御覽》二十八。《詩紀》三十七。)
蘇若蘭
【璇璣圖詩】
前秦苻堅時。秦州刺史扶風竇滔妻蘇氏。陳留令武功蘇道賢第三女也。名蕙。字若蘭。智識精明。儀容妙麗。謙默自守。不求顯揚。年十六。歸於竇氏。滔甚敬之。然蘇氏性近於急。頗傷嫉妒。滔字連波。右將軍于爽之孫。朗之第二子也。神風偉秀。該通經史。允文允武。時論高之。苻堅委以心膂之任。備歷顯職。皆有政聞。遷秦州刺史。以忤旨謫戍敦煌。會堅克晉襄陽。慮有危逼。藉滔才略。詔拜安南將軍。留鎮襄陽。初滔有寵姬趙陽臺。歌舞之妙無出其右。滔置之別所。蘇氏知之。求而獲焉。苦加捶辱。滔深以為憾。陽臺又專伺蘇氏之短。讒毀交至。滔益忿蘇氏。蘇氏時年二十一。及滔將鎮襄陽。邀蘇氏同往。蘇氏忿之。不與偕行。乃攜陽臺之任。絕蘇氏音問。蘇氏悔恨自傷。因織錦為回文。五彩相宣。瑩心輝目。縱廣八寸。題詩二百馀首。計八百馀言。縱橫反覆。皆為文章。其文點畫無缺。才情之妙。超今邁古。名曰璇璣圖。然讀者不能悉通。蘇氏笑曰:裴徊宛轉。自為語言。非我家人。莫能解之。遂發蒼頭赍至襄陽。滔覽之。感其妙絕。因送陽臺之關中。而具車從禮迎蘇氏。歸于漢南。恩好愈重。蘇氏所著文詞五千馀言。屬隋季喪亂。文字散落。追求勿獲。而錦字回文盛傳于世。朕聽政之暇。留心墳典。散帙之次。偶見斯圖。因述若蘭之多才。復美連波之悔過。遂制此文。聊示將來。如意元年五月一日。大周天冊金輪皇帝制。
仁智懷德圣虞唐真妙顯華重榮章臣賢惟圣配英皇倫匹離飄浮江湘津傷嗟情家明葩榮志庭闈亂作人讒佞奸兇害我忠貞桑兇慈雍思恭基河慘嘆中無鏡紛為篤明難受消原禍因所恃滋極驕盈榆頑孝和淑自為隔懷懷傷君朗光誰終榮茍不義姬班女婕妤辭輦漢成薄浸休家貞記孝塞慕所路房容珠感誓城傾在戒后孽嬖趙氏飛燕寔生景讒退遠敦貞敬殊增離曠幃飾曜思窮熒猶炎盛興漸至大伐用昭丹青昭愚謙危節所是山憂經遐清華英多蒼形未在慎深慮微察遠禍在防萌西滋蒙疑容持從梁心荒淫忘想感所欽岑幽嚴峻嵯峨深淵重涯經網羅林光流電逝推生民堂妃闈飛衣誰追何思情時形寒歲識凋松愆居嘆如陽移陂施為祗差士空后中奮兗為相如感傷在勞貞物知終始咎獨懷何潛西不何誰神無感惟自節能我容聲將自孜君想顏衰改華容是與女賤曜日日激與通者曠思興厲不歌冶同情寧孜側夢仁賢別行士今誰賤鄙醫白無憤將上采悲詠風樊嘆發觀羽纏龍旂容衣詩情明顯怨衰情詩傾英殊衰殊身節菲路和周楚長雙華宮憂虎雕飾繡始璇璣圖義年勞嘆寄華年有志飭忘葑長音南鄭歌商流徵殷繁華觀曜終始心詩興感遠殊浮沈時盛意麗哀遺身藏召衛詠齊曜情多文曜壯顏無平蘇氏理往憂歲異浮惟必心華惟下微摧伯女志興榮傷患藻榮麗充端此作麗辭日思慕世異逝傾違榮感體憫悲窈河遐碩翠感生嬰漫丁冤詩風興鹿嗚懷悲哀誰游倏無一俯憂作已聲窕廣路人粲我艱是漫是何桑醫感孟宣傷感情者頹然盈體仰情者處發淑思逶其威情惟憂何艱生時盛昭業傾思永戚我流若不中容保成幽同姿歸迤頎蕤悲苦懷思苦我章徽恨微玄悼嘆戚知沙馳虧離儀貲辭房秦王懷土眷舊鄉身加兼愁悴少精神遐幽曠遠離鳳麟龍昭德懷圣皇人商游桑鳩揚仇傷榮身我乎集殃衍辜何因備嘗苦辛當神飛文遺分歸賤弦西醫雙激如摧君深日潤浸愆思罪積怨其根難尋所明經殊孤乖雁為激階陰巢水悲容仁均物品育生施天地德貴平均勻專通身粲妾殊翔女楚步林燕清思發離濱漢之步飄飄離微隔喬木誰陰一感寄飾散聲應有流東桃飛泉君嘆殊心改者惑暱親聞遠離殊我同衾志精浮光離哀傷柔清廂休翔流長愁方禽伯在誠故遺舊廢故君子惟新貞微云輝群悲春剛琴芳蘭凋茂熙陽春墻面殊意惑故新霜冰齊潔志精純望誰思想懷所親
【讀圖內詩括例】
依五色所分章次讀之
仁智至慘傷。倫匹至榆桑。人賤至圣皇。春陽至殊方。欽岑至如何。
已上七言。四十句。每句為一首。每首反讀之計八十首。
詩風至表玄。人賢至凋松。光顏至虎龍。日往至寄傾。
已上五言。十六句。以每句反讀之成三十二首。
周南至相追 年時至無差 讒佞至未形 牽辜至伯禽
已上四言。二十四首。作兩句分讀。就成一篇。
寧顏至勞形 懷憂至何冤 念是至如何 悼思至者誰 詩情至終始
已上四言。前四首以每句反讀。后一首每句反讀。成十首。
嗟嘆至為榮 兇頑至為基 游西至摧傷 神明至雁歸
已上三言十二首。反讀成二十四首。
佞因至舊新 南鄭至遺身 舊間至佞臣 遠哀至南音
已上七言。凡起頭退一字反讀之成四首。
廂挑至基津 嗟中至春親 春哀至嗟仁 基自至廂琴
已上七言。自角退一字斜讀之成四首。
【再敘】
回文詩圖。古無悉通者。予因究璇璣之義。如日星之左右行天。故布為經緯。由中旋外。以旁循四旁。
於其交會。皆契韻句。巡還反復。窈窕縱橫。各能妙暢。又原五采相宣之說。傅色以開其篇章。其在經緯者。始於璣蘇詩始四字。其在節會者。右旋而出。隨其所至。各成章什。外經則始於仁真。至於音深。中經自欽深至于身殷。內經自詩情至于終始。皆循方回文者也。四角之方。如仁、真、欽、心四韻。成章而回文者也。至其經緯之圖者。隨色自分。則外之四角。窈窕成文。而文皆六言也。四旁者相對成文。而文皆六言也。及交手成文。而文皆四言也。在中之四角者。一例橫讀而四言。在中之四旁者。隨向橫讀而五言。惟璇圖平氏四字不入章句。觀其宛轉反復。皆才思精深融徹。如契自然。蓋騷人才子所難。豈必女工之尤哉。詩編載馳。史美班扇。才女專靜。用志不分。雖皆擅名。此為精贍者也。聊隨分篇掇其一隅。以為三隅之反。代久傳訛。頗有誤字。亦輒證改一二。其他缺謬。不欲以意足之。雖未能盡達玄思。抑庶幾不為滯塞云。
【經緯】〖始於璣蘇詩始四字。〗
璣明別改知識深。峨嵯峻嚴幽岑欽。所感想忘荒淫心。堂空惟思詠和音。詩興感遠殊浮沈。華英醫曜潛陽林。羅網經涯重淵深。峨嵯峻嚴幽岑欽。
蘇作興感昭恨神。辜罪天離間舊新。霜冰齊潔志清純。望誰思想懷所親。
【外經】
仁智懷德圣虞唐。真妙顯華重云章。臣賢惟圣配英皇。倫匹離飄浮江湘。
傷慘懷慕增憂心。堂空惟思詠和音。藏摧悲聲發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
【中經】
欽岑幽嚴峻嵯峨。深淵重涯經網羅。林陽潛曜翳英華。沈浮異游頹流沙。
何如將情纏憂殷。多患生艱惟苦身。加兼愁悴少精神。遐幽曠遠離鳳麟。
【內經】
詩情明顯。怨義興理。辭麗作此。端無終始。
始終無端。此作麗辭。理興義怨。顯明情詩。
【四角之方】
仁智懷德圣虞唐。真志篤終誓穹蒼。欽所感想忘淫荒。心憂增慕懷慘傷。
【四角之間窈窕成文】
嗟嘆懷所離經。遐曠路傷中情。家無君房幃清。華飾容朗鏡明。
【四角在中者一例橫讀】
念是咎愆。誰與獨居。賤女懷嘆。鄙賤何如。
愆咎是念。誰與獨居。嘆懷女賤。鄙賤何如。
【四旁相對成文皆六言】
讒人作亂闈庭。奸兇害我忠貞。禍原膚受難明。所恃滋極驕盈。
【四旁相向橫讀而成五言】
寒歲識凋松。真物知終始。顏衰改華容。仁賢別行士。
士行別賢仁。容華改衰顏。終始知物真。松凋識歲寒。
【交手成文文皆四言】
讒佞奸兇。豁我忠貞。禍因所恃。滋極驕盈。
【用色分章】〖止舉一隅。馀皆仿此。〗
【橫用色】
嗟嘆懷所離經。遐曠路傷中情。
家無君房幃清。華飾容朗鏡明。
葩紛光珠耀英。多思感誰為榮。
周風興自后妃。楚樊厲節中闈。
長嘆不能奮飛。雙發歌我兗衣。
華觀冶容為誰。宮羽同聲相追。
【已上依此順讀成章】
【直用色】
庭闈亂作人。明難受膚原。
榮茍不義姬。城傾在戒后。
熒猶炎盛興。形未在謹深。
【已上作兩句各添下字倒讀成章】
恩感顏寧。孜孜傷情。時在君側。夢想勞形。龍旂容衣。虎凋飾繡。
【橫用黃色】
奸佞讒人。作亂闈庭。所因禍原。膚受難明。
右舉此為例。馀可悉通。元佑三年九月。工部何公過麹院。見仆書幾有此。驚曰:昨日於屯田陳侯所。觀書唐真本圖。宜皆可求一見。果得出示。凡六幅。右三為若蘭所居重樓復屋。戶牖間各作著思、練習絲、識錦、遣使處。左三幅為竇滔歸第。外為車馬相迎。次女妓坐大氍毹。合樂其間。樓閣對飲處。圖中近上作遠水紅橋。竇臨高列騎擁旌旄以望。橋之西。氈車從數騎排引。見滔盛禮迎蘇。圖中近下左書武后序。右寫詩圖。徐視果有淡色。分其篇章。正與此同。乃知人心不甚相遠。而尤可怪矣。青、紅、綠、旋所之方。皆不之差。蓋理之所在。陰陽五行色味。莫不相假。況情識之運。宜自冥合也。元豐四年四月。趙郡李公麟伯時再題。
【又五色讀法】〖《詩紀》云。見武功縣志。〗
四圍縱橫。初行、八行、十五、廿二、廿九行及仁嗟斜至春親廊。琴斜至基津。以朱畫其形如圖。按讀法。此色凡九圖。馀四色。色各一圖。共字六百二十五。計詩三千七百五十二首。四隅嗟情至英多。游桑至長愁。神飛至悲春。兇慈至持從。從橫皆六字。以墨畫。正面妃闈至蕤悲。移陂至貲辭。縱六字。橫十三字。庭闈至防萌。身我至惟新。縱十三字。橫六字。以青畫。
中方正面。龍旂至麗充。衰情至暮世。縱四字。橫五字。兩旁寒歲至行士。詩風至微玄。縱五字。橫四字。以紫畫。
中方四隅。思情至側夢。嬰漫至若我。愆居至賤鄙。懷悲至戚知。縱橫皆四字。又中縱各五字。詩情至顯怨。端比至麗辭。橫各五字。詩始至無端。怨義至理辭。空中心圖始平蘇氏詩九字。以黃畫。(詩類蒼九十六。《詩紀》三十八。)
無名氏〈四章。《詩紀》作蠶業詩。〉
【詩】
〖《華陽國志》曰:其民質直好義。土風敦厚。有先民之流。故其《詩》曰:〗
川崖惟平。其稼多黍。旨酒嘉谷。可以養父。野惟阜丘。彼稷多有。嘉谷旨酒。可以養母。
惟月孟春。獺祭彼崖。永言孝思。享祀孔嘉。彼黍既潔。彼儀既澤。蒸命良辰。祖考來格。日月明明。亦惟其史。誰能長生。不朽難獲。
惟德實實。富貴何常。我思古人。令問令望。(《華陽國志》巴志。)
【云中詩】
〖《晉書》曰:時有人為云中詩以指斥朝廷曰云云。荊州謂王忱也。法護即王珣。甯即王恭。仙民即徐邈字。安道。戴逵字。〗
相王沈醉。輕出教命。捕賊千秋。干豫朝政。王愷守常。國寶馳競。荊州大度。散誕難名。盛德之流。法護王甯。仲堪仙民。特有言詠。東山安道。執操高抗。何不徵之。以為朝匠。(《晉書》會稽文孝王道子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