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方。 鯉魚(yú)(一頭重一斤治如食法)上煮令熟。取汁并魚(yú)。入冬瓜蔥白。作羹食之。如未效。再作食之。
治腳腫滿轉(zhuǎn)入腹。垂死方。 赤小豆(一升淘令凈)上以水三斗。煮熟。去豆取汁。浸腳。冷即重暖用之。其豆食之亦妙。
治十種水病不瘥。垂命方。 豬肉(半斤細(xì)切)上用粳米三合。水三升。入蔥豉椒姜作粥。每日空腹食之。
又方。 青頭鴨(一只剝?nèi)ッ泐^及腸)上修事和粳米煮。令熟。著五味姜蔥豉。任意食之。切勿入鹽。
食治咳嗽諸方
夫五臟六腑皆有嗽。而肺最多。然肺居四臟之上。外合皮毛。皮毛喜受風(fēng)冷。故肺獨(dú)易為嗽肝腫引 治上氣咳嗽。胸膈傷痛。氣喘。粳米桃仁粥方。 粳米(二合) 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研)上以桃仁和米煮粥。空腹食之。
又方。 豬喉(一具去脂細(xì)切) 生地黃(六兩取汁) 稀餳(四合)上抄豬喉。即下地黃汁。及姜蔥鹽豉各少許。候熟。去滓。取汁。即下餳攪勻。以瓷器中盛 治傷中筋脈。急上氣。咳嗽。鹿髓煎方。 鹿髓(半斤) 蜜(三合) 生地黃汁(四合) 酥(三合) 桃仁(三兩二味各湯浸去皮尖雙仁研上煎地黃杏仁桃仁等。汁減半。納鹿髓酥蜜。煎如稀餳。收瓷盒中。每取一匙。攪粥半盞。
又方。 棗(二十枚去核) 酥(四兩)上以酥微火煎。令入棗肉中。煎盡酥。常含一枚。微微嚼。咽下極效。
又方。 稀餳(三合) 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熬研成膏)上相和得所。每取一匙。攪粥半盞。不計(jì)時(shí)候食之。
又方。 生姜(五合) 沙糖(五兩)上煎令相和。每服一匙。攪粥半盞。不計(jì)時(shí)候食之。
益心潤(rùn)肺。作胸膈煩躁。除咳嗽。灌藕方。 生藕(五挺大者) 生百合(二兩) 生薯藥(三兩) 白茯苓(二兩末) 棗(三七枚去皮核)生上將百合薯藥天門(mén)冬爛研。入蜜更研取細(xì)。次入棗瓤。次入茯苓。次入面。溲和。干則更入少食之。
治肺氣療虛羸。喘息促急。咳嗽等。宜服杏仁粥方。 杏仁(二十一枚湯浸去皮尖雙仁研以三合黃牛乳投絞取汁) 棗(七枚去核) 粳米(二合)桑上以水三大盞。先煎桑根白皮棗姜等。取汁二盞。將米煮粥。候臨熟。入杏仁汁。更煮五七 治上氣喘急咳嗽。宜服此方。 豬KT (三具去脂細(xì)切)上以棗三十枚。去皮核。好酒三升同浸。秋冬七日。春夏三日。布捩去滓。隨性暖服之。
食治煩熱諸方
夫心煩者。由陰陽(yáng)更虛。陰氣偏少。陽(yáng)氣暴勝故也。亦有風(fēng)熱相搏。風(fēng)毒攻心。煩躁昏憒。
治煩熱去渴。補(bǔ)中。養(yǎng)神益氣。除百疾。令人心神悅暢。藕實(shí)羹方。 藕實(shí)(三兩新嫩者) 甜瓜皮(四兩切) 菜(四兩切)上以豉汁中。相和作羹。調(diào)和食之。
治心下煩熱。止渴。雞子羹方。 雞子(三枚) 葉(一斤切) 淡竹筍(四兩去皮切)上以豉汁中煮作羹。臨熟。破雞子投入羹中食之。
治壅毒攻心。煩熱恍惚。黑豆羹方。 黑豆(三合) 淡竹葉(五十片) 枸杞莖葉(五兩切)上以水二大盞。煮二味。取一大盞。去滓。下枸杞葉。煮熟。入五味。作羹。放溫食之。
治氣壅煩熱或渴。藿葉羹方。 藿葉(一斤切) 蔥白(一握切)上以豉汁中煮。調(diào)和作羹食之。
治膈上煩熱多渴。導(dǎo)利九竅。滑石粥方。 滑石(二兩碎) 粳米(二合)上以水三大盞。煎滑石至二盞。去滓。下米煮粥。溫溫食之。
治心下煩熱多渴。恍惚。寒水石粥方。 寒水石(二兩搗碎) 粳米(二合) 牛蒡根(四兩切)上二味。以水四大盞。煎至二盞半。去滓。下米煮粥食之。
治心膈虛躁。口干煩渴。不多飲食。小便赤澀。生地黃粥方。 生地黃汁(一合) 生姜汁(半合) 蜜(一合) 粳米(二合) 淡竹瀝(二合)上件藥。先將米煮粥。臨熟。下地黃姜汁煮令熟。次下蜜并竹瀝。攪轉(zhuǎn)。食后良久。或臨臥 治胸中煩熱。或渴心躁。葛粉粥方。 葛粉(四兩) 粟米(半斤)上以水浸粟米經(jīng)宿。來(lái)日漉出。與葛粉同拌令勻。煮粥食之。
治風(fēng)壅。心膈煩熱。口舌干渴。木通散方。 木通(三兩銼) 生地黃(五兩切) 粳米(三合)上以水三大盞。煎取二盞。去滓。入米煮粥食之。
治心胸結(jié)氣。煩熱。或渴。狂言驚悸。茯神粥方。 茯神(一兩) 羚羊角(半兩) 粳米(三合)上二味。搗羅為末。與米同煮為粥。食之。
治心中煩熱。狂言目眩。宜吃藕羹方。 藕(半斤去皮薄切) 薄荷(一握) 菜(半斤) 豉(二合)上以水濃煎。豉汁中作羹。入五味。飽食之。饑即再作食之。
治心臟煩熱。止渴除口干。散積血。極效方。 藕(半斤去皮絞取汁)上以蜜一合相和。服之。
治煩熱少睡多渴。小麥飯方。 上用小麥作飯。水淘食之。
通利腸胃。除胸中煩熱。解酒毒。菘菜羹方。 菘菜(二斤)上煮作羹。淡食之。作齏食之亦好。
治心臟煩熱。躁渴不得睡臥。酸棗仁粥方。 酸棗仁(一兩搗為末) 粳米(二合)上煮米作粥。臨熟。下酸棗仁末半兩。攪勻食之。
治胸中伏熱。心煩躁悶。口干氣逆。宜吃玉屑飯方。 粱米飯(一盞) 綠豆粉(四兩銼)上將飯散于粉內(nèi)。拌令勻。入湯內(nèi)煮令熟。用豉汁和食之。
食治霍亂諸方
夫陰陽(yáng)不順。清濁相干。氣射中焦。名為霍亂也。皆由飽食豚膾。復(fù)啖乳酪。海陸百品。
無(wú)壅冷 治霍亂不止。心胸?zé)灐R顺栽X黎勒粥方。 訶黎勒皮(半兩) 生姜(一兩切) 粳米(二合)上以水三大盞。煎訶黎勒等。取汁二盞。去滓。下米煮粥。不計(jì)時(shí)候食之。
治霍亂吐利腹痛等疾。高良姜粥方。 高良姜(一兩銼) 粳米(二合)上以水三大盞。煎良姜取二盞半。去滓。下米煮粥食之。
治霍亂后氣脫虛羸。或渴不止。宜服蠟粥方。 黃蠟(半兩) 粳米(三合細(xì)研)上先以水煮粳米作粥。臨熟。次下蠟。更煮。候蠟消。溫溫服之。
食治五噎諸方
夫五噎者。一曰氣噎。二曰憂噎。三曰食噎。四曰勞噎。五曰思噎。由陰陽(yáng)不和。三焦隔絕宜 治五噎。胸膈妨塞。飲食不下。瘦弱無(wú)力。羊肉索餅方。 羊肉(四兩炒作 ) 白面(半斤) 陳橘皮(一分湯浸去白瓤焙) 生姜汁(一合)上以橘皮末及生姜汁和面。作索餅。于豉汁中煮熟。入 食之。
治五噎食飲不下。胸膈妨塞。瘦弱無(wú)力。宜吃黃雌雞 索餅方。 黃雌雞(一只去毛腸炒作 ) 面(半斤) 桂心末(一分) 赤茯苓(一分末)上以桂心等末和面。溲作索餅。于豉汁中煮。入 食之。
治五噎飲食不下。胸中結(jié)塞。瘦弱無(wú)力。宜吃烏雌雞切面羹方。 烏雌雞(半只治如食法) 白面(四兩) 桑根白皮(三分銼) 赤茯苓(三分末) 桂心末(一分)上件二味末。入面中。先以水煮桑根白皮湯。溲面。切。入豉汁和煮熟。與雞肉調(diào)和。
一如 治氣噎方。 蜜(半斤) 酥(三兩) 生姜汁(一合)上三味相和。以微火煎如稀餳。每于酒中調(diào)一匙服之。空食之亦佳。
治噎病。胸間積冷。飲食不下。黃瘦無(wú)力。川椒面拌粥方。 川椒(一百粒去目) 白面(二合)上以醋淹椒令濕。漉出。于面中拌令勻。便于豉汁中煮。空心和汁食之。
治胸膈疾氣壅結(jié)。食飲不下。如似鯁噎方。 桂心(三分) 赤茯苓(一兩) 桑根白皮(二兩)上件藥。細(xì)銼。以水三大盞。煎二盞半。去滓。下粳米二合。煮作粥食之。
治噎不下食方。 上取崖蜜。每于粥中。化半匙食之。
治噎病不下食方。 舂杵頭細(xì)糠(半合) 白面(四兩)上相和。溲作餛飩。于豉汁中煮食之。
又方。 老牛 沫如棗許大。置稀粥中飲之。終身不噎矣。勿令患人知。
食治心腹痛諸方
夫心腹痛者。由寒客于臟腑之間。與氣血相搏。隨氣上下。攻擊心腹而痛。臟氣虛邪。
氣勝 治邪氣攻心腹痛。桃仁粥方。 桃仁(二十一枚去皮尖) 生地黃(一兩) 桂心(一兩末) 粳米(三合細(xì)研) 生姜(一分并地上先用水煮米作粥。次下桃仁等汁。更煮令熟。調(diào)入桂心末。空腹食之。
治心中冷氣。往往刺痛。腹脹氣滿。蓽茇粥方。 蓽茇(一分) 胡椒 干姜(炮裂銼) 檳榔 桂心(以上各一分) 粟米(三合)上以上五味。搗羅為末。以水二大盞。水煮粥。候米熟。入藥末三錢(qián)。攪令勻。每日空腹食 治心腹冷氣入心。撮痛脹滿。吳茱萸粥方。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干微炒搗末) 粳米〔一(二)合〕上以蔥豉煮粥。候熟。下茱萸末二錢(qián)。攪令勻。空腹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