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1章

  • 太平圣惠方
  • 佚名
  • 3207字
  • 2015-12-27 00:21:39

白術(半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白茯苓(半兩) 濃樸(半兩去白芍藥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蔥白一莖。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五日。但通體熱。面如桃花。皮膚干燥。無潤澤。口干渴。此名陽氣攻胃 。大腸川升麻(一兩) 黃連(一兩去須)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地骨皮(一兩) 黃芩(一兩) 大青(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淡竹葉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五日。頭痛。口舌干燥。煩渴欲飲水。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一兩) 黃芩(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葛根(半兩)上件藥。搗篩為散。都以水二大盞半。入竹葉三七片。煎至一盞二分。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三服。

治傷寒五日。吐利后。身熱不去。煩而腹滿。臥起不安。宜服此方。 梔子仁(一兩) 濃樸(二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枳殼(二兩麩炒微黃去瓤)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五日。頭痛壯熱。四肢煩疼。不能飲食。嘔逆不定。宜服梔子散方。 梔子仁(三分) 黃連(三分去須) 黃柏(三分銼) 川大黃〔二(三)分銼碎微炒〕蘆根(一兩銼) 葛根(一兩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豉半合。蔥白二莖。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五日。口熱舌干。頭痛。腳脛酸疼。宜服三黃承氣湯方。 梔子仁(一兩) 黃芩(一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川芒硝(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候諸方

夫傷寒六日。足厥陰受病。厥陰者肝之經也。其脈循陰。絡于肝。故得病六日。煩滿而陰縮也。此則陰陽俱受病。毒瓦斯在胃。故可下而愈也。

治傷寒病六日。其病深結在臟。是三陰三陽俱受病。若五臟六腑榮衛皆不通。其 人難治柴胡(二兩去苗) 黃芩(一兩) 赤芍藥(一兩)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枳實(半兩麩炒微黃) 人參〔一(二)兩去蘆頭〕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體重。四肢煩疼。多渴。或譫語不知人事。如此病證者。胃中有結燥 。宜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枳實(二兩麩炒微黃) 川樸硝(二兩) 濃樸(一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件藥。粗搗羅為散。每服四錢。用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利為度。如人行十里未利。再服。

治傷寒六日。心胸妨悶。煩熱不解。面赤大渴。壯熱。身體疼痛。此證是毒瓦斯攻心 。宜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人參(半兩去蘆頭) 木通(一兩銼)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黃芩(一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上件藥。粗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嘔噦不定。頭痛體疼。時有虛汗。此證是冷熱未和。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二兩去蘆頭) 柴胡(二兩去苗) 黃芩(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白術(一兩)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濃樸(一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發汗不解。嘔逆。小便不利。胸脅痞滿。微熱而煩。黃芩湯方。 黃芩(一兩) 桂心(一兩) 赤茯苓(一兩) 前胡(二兩去蘆頭)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濃樸(二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件藥。粗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發熱惡寒。(四)肢節疼痛。微嘔。心下痞結。外證未去。柴胡桂枝 湯方。

桂枝(一兩) 柴胡(二兩去苗) 芎 (二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黃芩(一兩)赤芍藥(一兩)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其人已發汗而不解。胸脅滿。小便不多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 往來寒牡蠣(一兩燒為粉)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干姜〔一(半)兩炮裂銼〕 柴胡(二兩去苗)木通生姜汁炙令香熟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吐瀉。百骨疼痛。腳冷腹熱。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三分去蘆頭) 柴胡(三分去苗) 白茯苓(三分) 牡蠣(三分燒為粉) 黃芩(三分)白姜(三分炮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發熱煩悶。渴欲飲水。得水而吐。其脈浮數。小便不利者。宜服豬 苓湯方豬苓(三分去黑皮) 白術(三分) 澤瀉(一兩) 桂心(半兩) 赤茯苓(三分) 丁香(三分)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濃樸(一兩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心躁煩渴。肢節解痛。小腹急滿陰縮。宜服葛根散方。 葛根(三分銼) 石膏(一兩) 柴胡(一兩去苗) 川升麻(三分) 知母(三分) 梔子仁(半兩)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一(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心躁煩悶。四肢疼痛。小腹滿急。宜服大青散方。 大青(三分) 柴胡(一兩去苗) 梔子仁(一分) 川升麻(三分) 知母(三分) 石膏(一兩)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脈沉細不足者。宜服通關散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干姜〔五(半)兩炮裂銼〕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黃(三分銼) 桔梗(半兩去蘆頭) 防風(三分去蘆頭) 羌活(半兩) 五加皮(半兩) 桂心(三分)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頭痛壯熱。百節疼痛。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去苗) 川升麻(三分) 黃芩(三分) 知母(一兩) 赤芍藥(一兩) 大青(三分)雙仁麩炒微黃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豉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熱在臟。胸中煩悶。口噤不能言。唯欲飲水。成壞傷寒。醫所不療 。宜服麻黃〔三分(兩)去根節〕 灶下黃土(二兩) 川大黃(二兩) 黃芩(二兩) 川芒硝(二兩) 灶突墨(二兩) 梁上塵(二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井華水研下一丸。

治傷寒七日候諸方

夫傷寒七日。病法當不愈。陰陽諸經傳病終故也。今七日以后。病反甚者。欲為再經病也。再經病者。是經絡重受病也。

治傷寒七日不解。頭痛。有熱在里。大腸秘澀。與承氣湯后。其小便清者。病不 在里。

桂枝(一兩) 赤芍藥(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麻黃(一兩去根節) 芎(一兩)柴胡(一兩去苗) 濃樸(二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衣覆取汗。如人行十里未汗。再服。

治傷寒七日。脈浮。發熱無汗。渴欲飲水。無表證。宜服知母散方。 知母(一兩) 石膏(二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粳米(半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葛根(半兩銼)上件藥。都銼。以水三大盞半。煎至二盞。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五服。

治傷寒七日。發熱。汗出不解。心中痞堅。宜服前胡湯方。 前胡〔二(三)兩去蘆頭〕 赤茯苓(二兩) 白術(二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赤芍藥(一(二兩去粗皮涂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七日。大下后。脈沉遲。手足厥逆。喉咽不利。胸膈煩躁。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二兩去根節) 當歸(一兩銼微炒) 川升麻(一兩) 知母(一兩) 赤芍藥(一兩)天門兩) 白術(一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安市| 浦北县| 灵山县| 灵台县| 社旗县| 崇文区| 奉贤区| 长泰县| 大同县| 平潭县| 昌乐县| 荣昌县| 安义县| 上蔡县| 普格县| 达州市| 马公市| 崇左市| 丹江口市| 兴安县| 建瓯市| 景宁| 休宁县| 稷山县| 张掖市| 错那县| 肥城市| 丹东市| 通河县| 比如县| 河津市| 安塞县| 修水县| 曲麻莱县| 衢州市| 荣昌县| 游戏| 吉首市| 马山县| 阳高县| 大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