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6章

  • 太平圣惠方
  • 佚名
  • 4232字
  • 2015-12-27 00:21:39

治心肺熱渴。面赤口干。宜服此方。 馬牙硝(半斤) 川芒硝(四兩) 寒水石(四兩) 石膏(三兩)上件藥。以水五升。浸三日。用銀器中煎至水盡。后入寒水石。及石膏。候凝硬。陰干別 治熱極。渴不止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 石膏(二兩) 蘆根(一兩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渴不止。心神煩躁。宜服此方。 黃連(五兩去須搗為末) 地黃汁(二升) 蜜(五合)上件藥。于銀器內。以慢火煎成膏。收于瓷盒中。每于食后。煎竹葉麥門冬湯。調彈子大服之。

又方。 黃連去須 栝蔞根各等分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麥門冬去心。煮熟爛研。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煎小麥湯下三十丸。

又方。 上取水中萍。洗曝干為末。以牛乳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三十丸。

治暴渴諸方

夫暴渴者。由心熱也。心主于便汗。便汗出多。則腎中虛躁。故令濁也。凡夏月渴而汗出多。則小便少。冬月不汗。故小便多。此皆是平人之候。名曰暴渴也。

治暴渴。煩熱不退。少得睡眠。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 白茅根(二兩銼) 栝蔞根(一兩) 黃芩(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蘆根(一兩半銼) 人參(二分去蘆頭) 地骨皮(一兩) 石膏(二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小麥半合。淡竹葉二七片。

煎至五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治暴渴飲水多。或干嘔。蘆根散方。 蘆根(一兩半銼) 人參(半兩去蘆頭) 百合(三分) 麥門冬(一兩去心) 桑根白皮(三分銼)(三分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淡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

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暴渴。心神煩悶。體熱食少。栝蔞根散方。 栝蔞根(一兩) 蘆根(一兩銼) 麥門冬(一兩去心) 知母(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地骨皮(一兩) 黃芩(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小麥半合。竹葉二十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暴渴。心神煩悶。口舌干焦。柴胡散方。 柴胡(二兩去苗) 烏梅肉(二兩微炒)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烏梅肉(七枚微炒) 生姜(一分捶碎) 白砂糖(三分)上件藥。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一(二)分。去滓。分溫二服。食后服之。

又方。 枇杷葉(一兩拭去毛炙微黃) 蘆根(二兩銼) 甘草(三分炙微赤搗) 黃連(一兩去須)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治暴渴。除煩熱。酥蜜煎方。 酥(五合) 白蜜(五兩) 川芒硝(二兩)上件藥。于銀器中。以慢火熬成膏。收瓷器中。不計時候。服半匙咽津。

治胸膈氣壅滯。暴渴不止。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兩) 訶黎勒皮(三分) 龍腦(一錢細研) 人參(三分去蘆頭)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龍腦。研令勻。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一錢。

又方。 上取蘿卜二枚大者。搗爛取汁。入蜜二合。生姜半兩。取汁。酥一兩。調令勻。渴即旋少飲之。

治渴利成癰疽諸方

夫渴利者。為隨飲即小便也。由少時服乳石。乳石熱盛。房令過度。致令腎氣虛耗。下焦生發癰衛不 治渴利煩熱。發癰疽。發背。 腫疼痛。玄參散方。 玄參(一兩) 犀角屑(一兩) 川芒硝(一兩)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黃 (一兩銼)沉香(一兩) 木香(一兩) 羚羊角屑(二兩) 甘草(三分生銼)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調下二錢。

治渴利。口干煩熱。背生癰疽。赤 疼痛。藍葉散方。 藍葉(一兩) 川升麻(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赤芍藥(一兩) 玄參(一兩)黃(一兩銼) 甘草(一兩生銼)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犀角屑(一兩) 沉香(一分) 葛根(一兩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渴利熱盛。背生癰疽。煩熱。肢節疼痛。射干散方。 射干(一兩) 川升麻(一兩) 犀角屑(一兩) 藍葉(一兩) 黃芩(一兩) 栝蔞根(三兩)沉香(一兩) 地榆(一兩銼)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川樸硝(二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因服硫黃及諸丹石。熱發。關節毒瓦斯。不得宣通。心肺躁熱。渴利不止。及發癰 疽發白茅根(一握銼) 桑根白皮(二兩銼) 麥門冬(二兩去心) 赤茯苓(一兩) 露蜂房(一兩炙黃) 紅雪(二兩)上件藥。細銼。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入淡竹葉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渴利煩熱。皆生癰疽。赤 疼痛。心煩不得眠臥。宜服此方。 水銀(一兩入黃丹點少水研令星盡)栝蔞根(一兩) 黃芩(一兩半銼) 知母(一兩半)密陀僧(一兩細研) 牡蠣(一兩燒為粉) 黃丹(半兩) 黃連(一兩去須)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每服。溫水調下一錢。

又方。 鉛霜(一分) 膩粉(一分) 柳絮礬(一分) 川樸硝(一分)上件藥。細研為散。每服。以冷水調下半錢。日夜可四五服。

治渴利后發瘡諸方

夫渴利之病。隨飲即小便也。謂服石藥之人。房室過度。腎氣虛耗故也。下焦既虛。虛則生瘥。

治渴利后。皮膚生瘡。肢節疼痛。升麻散方。 川升麻(一兩) 玄參(一兩) 知母(一兩) 赤茯苓(一兩) 赤芍藥(三分) 漏蘆(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菝 (一兩) 黃連(一兩半去須)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溫漿水調下二錢。以瘥為度。

治渴利后。心煩體熱。皮膚生瘡。瘙癢。栝蔞根散方。 栝蔞根(二兩) 赤茯苓(二兩) 玄參(一兩)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苦參(三分銼)甘草(三分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溫漿水調下一錢。

治渴利后。頭面身上。遍生熱毒瘡。玄參散方。 玄參(一兩) 梔子仁(三分) 黃芩(一兩) 白蘞(半兩) 川升麻(一兩) 連翹(一兩)犀角屑(半兩) 葳蕤(一兩) 木香(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渴利后。皮膚生熱毒瘡疼痛。寒熱。口干心煩。黃 散方。 黃 (一兩銼)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川升麻(一兩) 黃芩(一兩) 前胡(一兩去蘆頭)栝蔞根(一兩) 知母(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赤芍藥(一兩) 生干地黃(二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小麥一百粒。

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渴利后。肺臟風毒。外攻皮膚。生瘡瘙癢。心煩。秦艽丸方。 秦艽(一兩去苗) 烏蛇(三兩酒浸去皮骨炙微黃) 牛蒡子(三分微炒) 防風(半兩去蘆頭)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梔子仁(三分) 犀角屑(三分) 赤茯苓(一兩) 苦參(一兩銼)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煎竹葉湯下三(二)十丸。

治渴利后。熱毒未解。心神煩熱。皮膚瘙癢成瘡。皂莢并目方。 皂莢(十挺不 者捶碎用水三升浸一宿 令濃濾去滓以慢火熬成膏) 天門冬(一兩半去心焙) 枳炒去瓤) 防風(炒) 苦參(一兩銼)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皂莢膏。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入溫漿水下三十丸。

治消渴后成水病諸方

夫五臟六腑皆有津液。若腑臟因虛。而生熱氣。則津液竭。故渴也。夫渴數飲水。其人必眩。背寒而嘔者。因利虛故也。診其脈滑甚。為喜渴。其病變成癰疽。或為水病也。

治消渴后。遍身浮腫。心膈不利。紫蘇散方。 紫蘇莖葉(一兩) 桑根白皮(一兩銼) 赤茯苓(一兩) 羚羊角屑(三分) 檳榔(三分)木香湯浸去皮微炒)候溫服。

治消渴后。頭面腳膝浮腫。胃虛不能下食。心胸不利。或時吐逆。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兩) 紫蘇子(一兩) 白術(一兩) 前胡(一兩去蘆頭) 人參(一兩去蘆頭)陳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治消渴后成水病。面目身體浮腫。升麻散方。 川升麻(一兩) 栝蔞根(一兩半) 赤茯苓(一兩) 麥門冬(二兩去心焙) 桑根白皮(二兩銼) 青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下一錢。日三四服。

治消渴后。四肢虛腫。小便不利。人參散方。 人參(三分去蘆頭) 豬苓(三分去黑皮) 木通(一兩銼) 黃連(一兩去須) 麥門冬〔一(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下一錢。日三四服。

治消渴。已覺津液耗竭。身體。浮氣如水病者。漢防己丸方。 漢防己(三分) 豬苓(三分去黑皮) 栝蔞根(一兩) 赤茯苓(一兩) 桑根白皮(一兩半銼) 白術炒)甜葶藶(一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溫水下三十丸。

治消渴后。成水病浮腫方。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栝蔞根(一兩)漢防己(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煎赤茯苓湯下三十丸。

日三四服。

治消渴后。變成水氣。令作小便出方。 蘿卜子(三兩炒令黃) 紫蘇子(二兩微炒)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煎桑根白皮湯。調下二錢。日三四服。

治大渴后虛乏諸方

夫渴病者。皆由腑臟不和。經絡虛竭所為故也。病雖新瘥。血氣未復。仍虛乏也。

治大渴后。下元虛乏。日漸羸瘦。四肢無力。不思飲食。肉蓯蓉散方。 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令干) 熟干地黃(一兩) 白茯苓(三分) 白芍藥(半兩) 桂心(半兩)子(三分炮裂去皮臍) 黃子(三分) 人參(三分去蘆頭) 續斷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用 豬腎一對。切去脂膜。先以水一大盞半。煎至一盞。

去滓。入藥五錢。生姜一分。薤白三莖。煎至五分。去滓。每于食前溫服。

治大渴后。虛乏腳弱。小便數。石斛散方。 石斛(一兩去根銼) 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干) 麥門冬(二兩去心焙) 白蒺藜((二兩)續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前溫服。

治大渴后。上焦煩熱不退。下元虛乏。羸瘦無力。小便白濁。飲食漸少。黃 丸 方。 黃 (一兩銼) 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令干) 鹿茸(一兩去毛涂酥炙微黃)熟干炙微赤銼)地燒赤醋淬三遍細研) 桂半燒赤醋淬七遍搗碎細研)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清粥飲下三十丸。

治大渴后。虛乏羸瘦。小便白濁。口舌干燥。不思飲食。磁石散方。 磁石(二兩半搗碎水淘去赤汁) 熟干地黃〔三(二)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桑螵蛸(三分微炒)子(三分)甘草(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用 豬腎一對。切去脂膜。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入藥五錢。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空心溫服。晚食前再服。

治大渴后虛乏。小便滑數。腿脛無力。日漸羸瘦。鹿茸丸方。 鹿茸(二兩去毛涂醋炙令黃) 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干) 附子(一兩爆裂去皮臍浸三日曝干別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清粥飲下三十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阡县| 山丹县| 辉县市| 洛宁县| 河源市| 定边县| 安仁县| 金平| 蕲春县| 武宣县| 北辰区| 信阳市| 盐亭县| 石首市| 江达县| 敖汉旗| 凤阳县| 宣化县| 讷河市| 万安县| 南城县| 大竹县| 宿迁市| 诸城市| 广州市| 枝江市| 方山县| 彝良县| 沙坪坝区| 朝阳市| 南安市| 陇川县| 武城县| 宝坻区| 长乐市| 武威市| 潢川县| 日土县| 泰安市| 淳安县| 东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