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5章

  • 太平圣惠方
  • 佚名
  • 4095字
  • 2015-12-27 00:21:39

治消渴。口舌干燥。煩熱。心神如狂。犀角丸方。 犀角屑(三分) 鉛霜(半兩細(xì)研) 麥門冬(二兩去心焙) 鐵粉(一兩細(xì)研)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兩) 玄參(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煎竹葉湯下二十丸。

治消渴。口舌干燥。骨節(jié)煩熱方。 地骨皮(一兩) 小麥(半兩) 生麥門冬(一兩去心)上件藥。細(xì)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治消渴。心神煩躁。口干舌澀。天竹黃散方。 天竹黃(一兩細(xì)研) 黃連(半兩去須) 梔子仁(半兩)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馬牙硝(半兩細(xì)研) 甘草〔一兩(分)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每于食后。煎竹葉水調(diào)下二錢。

治消渴。口舌干燥。煩熱。宜服此方。 羊髓(二合)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白蜜(二合)上件藥。先以水一大盞。煮甘草至七分。去滓。后下髓蜜。更煎五七沸。每于食后。溫服一合。

治消渴。口舌干燥。骨節(jié)煩熱方。 生芭蕉根。搗絞取汁。時飲一二合。

治消渴飲水過度諸方

夫消渴飲水過度者。由腎虛心熱。三焦不和。上熱下冷故也。凡人好食熱酒炙肉。或服乳石壅滯之藥。熱毒在內(nèi)。不得宣通。關(guān)腠閉塞。血脈不行。熱氣蒸于臟腑。津液枯竭。則令心 治消渴飲水。過多不止。心神恍惚。臥不安穩(wěn)。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三分) 知母(三分) 黃 (三分銼) 栝蔞根(三分) 麥門冬(三分去心) 茯神(三分)微赤銼)石膏(一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淡竹葉二七片。小麥半合。

煎至五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治消渴。飲水過多。煩熱不解。黃丹散方。 黃丹(一兩) 胡粉(一兩) 栝蔞根(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澤瀉(三分)石膏(一兩半) 麥門冬(半兩去心焙) 白石脂(三分)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不計(jì)時候。以清粥飲調(diào)下一錢。

治消渴。飲水過多。煩渴不止。黃 散方。 黃 (一兩銼) 栝蔞根(一兩) 麥門冬(二兩去心焙) 赤茯苓(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于食后。煎竹葉水調(diào)下二錢。

治消渴。飲水過多。不知足限。栝蔞根丸方。 栝蔞根(三分) 黃丹(半兩) 葛根(半兩) 黃連(一兩去須)上件藥。搗羅為末。入黃丹。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水下十丸。

遇渴吃水。即便服之。

又方。 黃丹(一分)栝蔞根(半兩) 檳榔(一分末) 綠豆粉(一兩)上件藥。都研令勻。用白面三兩相和。作 。用生姜蔥薤白豉汁煮熟。和汁溫食之。

又方。 密陀僧(半兩細(xì)研) 蠟面茶(半兩) 黃連(半兩去須) 滑石(半兩) 栝蔞根(半兩)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不計(jì)時候。以清粥飲調(diào)下一錢。

又方。 鉛(一斤) 水銀(二兩先熔鉛旋投入水銀候鉛面上有花暈上便以鐵匙掠取于乳缽內(nèi)研之)皂莢(一挺不 者涂酥炙令黃去皮子入麝香一錢同碾為末)上件藥。每服。炒皂莢散一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令溫。每于食后。調(diào)下鉛黃散半錢。

又方。 黃連(半兩去須) 栝蔞根(半兩) 密陀僧(半兩細(xì)研) 人參(半兩去蘆頭)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入密陀僧。研令勻。每于食后。以溫漿水調(diào)下一錢。

又方。 栝蔞(一兩) 黃連(二兩去須)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又方。 地骨皮(一兩)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桑根白皮(三兩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又方。 栝蔞根(半兩) 漢防己(半兩) 黃連(半兩去須) 黃丹(半兩)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入黃丹。研令勻。每于食后。以溫水調(diào)下一錢。

治消渴。日夜飲水。過多不足。口干燥。小便數(shù)。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 栝蔞根(一兩) 知母(一兩) 黃 (一兩銼)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牡蠣(一兩半燒為粉)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候溫服。

治消渴。飲水過度。煩熱不解。心神恍惚。眠臥不安。土瓜根丸方。 土瓜根(三分) 栝蔞根(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知母(三分) 苦參(一兩銼) 石膏(一兩細(xì)碎微炒)龍齒(三分〕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煎竹葉小麥湯下三十丸。

治消渴飲水過度。渴尚不止。口舌干燥。心神煩亂。坐臥不安。鎮(zhèn)心止渴鐵粉丸 方。 鐵粉(一兩細(xì)研) 黃連(二兩去須) 苦參(一兩銼) 麥門冬(二兩去心焙) 土瓜根(一兩) 牡蠣粉(一兩) 金箔(五十片細(xì)研) 銀箔(五十片細(xì)研) 栝蔞根(二兩)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jì)時候。以清粥飲下三十丸。

治消渴飲水過多。小便不利方。 葵根莖葉五兩切上件藥。以水三大盞。入生姜一分。豉一合。煮取二盞。去滓。食后分溫三服。

治消渴。飲水過多不瘥方。 凌霄花一兩。搗碎。以水一大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分溫三服。

又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搗細(xì)羅為散)上用雞子清調(diào)下一錢。日四五服。

治消渴。飲水過甚。并小兒渴疾方。 黃狗膽(一枚) 豬膽(一枚)上件狗膽。并入豬膽內(nèi)。陰干。候堪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麝香湯下二丸。小兒半丸。

治消渴飲水腹脹諸方

夫消渴飲水腹脹者。由水氣流行。在于脾胃。脾得濕氣。不能消谷。復(fù)遇經(jīng)絡(luò)否澀。氣血行。則水不得宣通。停聚流溢于膀胱之間。故令脹滿也。

治消渴。飲水過多。心腹脹滿。不能下食。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 桑根白皮(半兩銼)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半夏(半兩湯浸七遍去心(半兩)檳榔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候溫服。

治消渴。飲水過多。心腹脹滿。或脅肋間痛。腰腿沉重。陳橘皮散方。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訶黎勒皮(半兩) 赤茯苓(半兩) 桂心(半兩) 大腹皮(半兩銼) 芎 (半兩)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赤芍藥(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

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前溫服。

治消渴。飲水。傷冷太過。致脾氣虛。腹脅脹滿。不思飲食。桂心散方。 桂心(半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白茯苓(半兩) 訶黎勒皮(半兩) 大腹皮(半兩銼)甘草白術(shù)(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二)枚。煎至六分。

去滓。每于食前溫服。

治消渴。飲水太過。胃氣不和。腹脹。不思飲食。宜服此方。 赤茯苓(半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赤芍藥(半兩) 白術(shù)(三分) 前胡(三分去蘆頭)枳殼(半兩麩甘草(半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每于食前溫服。

治消渴。飲水腹脹。煩熱嘔吐。不思食。半夏散方。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赤茯苓(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白術(shù)(三分) 木香(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竹茹一分。棗二枚。

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候溫服。

治消渴。飲水不止。小便復(fù)澀。心腹連膀胱脹悶。胸膈煩熱。檳榔散方。 檳榔(一兩) 桑根白皮(一兩銼) 赤茯苓(一兩) 紫蘇莖葉(一兩) 木通(一兩銼) 麥門冬(一兩去心)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蔥白七寸。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jì)時候溫服。

治消渴腹脹。利大小腸。大黃丸方。 川大黃(三兩銼碎微炒) 栝蔞根(一兩) 芎 (三分)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檳榔(一兩) 桂心(三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計(jì)時候。以溫水下三十丸。

治熱渴諸方

夫五臟六腑。皆有津液也。若五臟因虛而生熱者。熱氣在內(nèi)。則津液竭少。故為渴也。

夫渴者數(shù)飲水。其人必頭目眩。背寒而嘔。皆因利虛故也。診其心脈滑甚。不為喜渴也。

治脾胃中熱。引飲水漿。渴即不止。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兩) 栝蔞根(一兩) 黃芩(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生干地黃(一兩) 知母(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小麥半合。

淡竹葉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jì)時候溫服。

治熱渴。天竹黃散方。 天竹黃(一兩細(xì)研) 黃連(一兩去須) 茯神(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川芒硝(一兩) 犀角屑(一兩) 栝蔞根(一兩) 川升麻(一兩)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每于食后。煎淡竹葉湯調(diào)下一錢。

治脾胃中熱。煩渴不止。黃 散方。 黃 (一兩銼) 茯神(一兩) 地骨皮(一兩) 栝蔞根(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黃芩(一兩) 生干地黃(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淡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

去滓。不計(jì)時候溫服。

治心脾熱。渴不止。小便難。宜服此方。 赤茯苓(一兩) 蘆根(一兩銼) 黃芩(一兩) 知母(一兩) 栝蔞根(一兩) 蘧麥穗(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木通(一兩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候溫服。

治心脾實(shí)熱。煩渴不止。知母散方。 知母(一兩) 蘆根(一兩半銼) 栝蔞根(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黃芩〔三(五)分〕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候溫服。

治脾胃中熱。煩渴。身漸消瘦。宜服此方。 黃連(一兩去須) 川升麻(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黃芩(一兩) 栝蔞根(一兩) 知母(一兩) 茯神(半兩) 梔子仁(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石膏(二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候溫服。

治脾胃熱。渴不止。羸瘦困乏。豬肚黃連丸方。 豬肚(一枚洗令凈) 黃連(三兩去須別搗為末) 栝蔞根(一兩) 白粱米(一合淘凈) 柴胡(一兩去苗) 茯神(一兩) 知母(一兩) 麥門冬(二兩去心焙)上件藥。搗羅為末。先將黃連末及米。入肚內(nèi)。縫合。蒸令爛熟。砂盆內(nèi)研如膏。入藥末。和令熟。丸如梧桐子大。不計(jì)時候。以清粥飲下三十丸。

治心脾壅熱。煩渴口干。宜服此方。 知母(一兩) 栝蔞根(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焙) 黃連(一兩去須) 茯神(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不計(jì)時候。以粥飲下三十丸。

又方。 豉(一合) 黃連(一兩去須)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又方。 黃連(半兩去須) 麥門冬(一兩去心)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台县| 兴宁市| 芒康县| 敦煌市| 鸡西市| 瑞丽市| 浠水县| 岑巩县| 永平县| 商洛市| 鄂伦春自治旗| 齐河县| 鄂托克前旗| 桂平市| 泗阳县| 青川县| 高密市| 龙门县| 孙吴县| 普兰店市| 辽阳县| 德化县| 邳州市| 宁河县| 岗巴县| 合川市| 奉节县| 沂源县| 喀喇沁旗| 读书| 新和县| 松潘县| 平远县| 娱乐| 顺昌县| 临夏市| 江源县| 潍坊市| 嵩明县| 罗城| 五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