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上焦虛寒氣滯。胸膈噎悶。飲食全少。或時(shí)痰逆。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皮(一兩) 赤茯苓(三分)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枳實(shí)(半兩麩炒微黃)桂去蘆頭)木通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每于食后溫 治上焦虛寒氣壅。攻注頭痛。胸膈不利。大腹皮散方。 大腹皮(三分銼) 檳榔(三分) 木香(半兩) 赤茯苓(一兩) 桂心(半兩) 半夏(半兩湯洗芎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治上焦虛寒。精神不守。泄下便利。語聲不出。白茯苓散方。 白茯苓(二兩) 人參〔三(二)兩半去蘆頭〕 干姜(一兩炮裂銼) 桂心(一兩) 遠(yuǎn)志(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治上焦虛寒。胸膈短氣。不能下食。黃 散方。 黃 (二兩) 桂心(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桔梗(一兩去蘆頭) 干姜(一兩炮裂銼)五浸去皮尖雙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治上焦虛寒。短氣不續(xù)。膈間厭悶。飲食先吐而后下。宜服理中通膈破寒。半夏 散方。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 細(xì)辛(一兩) 枳實(shí)(二兩麩炒微黃) 杏仁(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治上焦虛熱諸方
治上焦虛熱。飲食不下。胃氣未定。汗出。面背身中皆熱。宜服通脈瀉熱。澤瀉 散方。 澤瀉(二兩) 地骨皮(二兩)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石膏(三兩) 柴胡(二兩去苗)赤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竹葉二十片。煎至五分。去滓。
治上焦虛熱。腹?jié)M而不欲食。或食先吐而后下。肘脅攣痛。麥門冬理中湯方。 麥門冬(二兩去心) 白術(shù)〔一(二)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人參(二兩去蘆頭) 赤茯苓合) 葳蕤(一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 治上焦虛熱。睡臥多驚。往往心忪。不欲見人。宜服烏犀散方。 烏犀角屑(三分) 龍齒(一兩) 川升麻(一兩) 茯神(一兩半)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玄參半)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治上焦虛熱。口干。頭頂煩熱。宜服此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 龍膽(三分去蘆頭) 玄參(一兩) 梔子仁(一兩) 茅根(一兩半銼)木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黃汁生藕汁各半分。
治上焦虛熱。胸背連心痛。咳喘短氣。動而吐沫。宜服潤肺止心痛。大棗煎方。 棗三十枚(擘去核) 杏仁(三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生用) 紫菀(一兩去根土) 葳蕤(二兩)麥兩〕 羊腎(二枚切四破去脂膜) 麻黃(三兩去根節(jié))上件藥。都細(xì)銼。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下蜜三合。生姜汁三合。淡竹瀝三合。
更煎 治上焦虛熱。膈上有痰。氣壅似噎。射干散方。 射干(一兩) 前胡(半兩去蘆頭) 桔梗(半兩去蘆頭) 款冬花(半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赤茯苓(半兩)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黃芩(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玄參(半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治上焦壅滯。頭面風(fēng)熱。菊花散方。 甘菊花(半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赤茯苓(半兩) 麥門冬(半兩去心) 犀角屑(半兩)甘(半兩)蔓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治上焦虛熱。咽干口苦。不欲飲食方。 赤茯苓(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生地黃(二兩)上四味。搗三味為散。入地黃合搗。曝干。搗細(xì)。羅為散。不計(jì)時(shí)候。以溫水調(diào)下一錢。
日
中焦論
夫中焦者。在胃中口。不上不下。居上焦之后。榮氣之斫出。主化水谷之味。泌糟粕。
承津也。
通。
榮中
治中焦虛寒諸方
治中焦虛寒。或時(shí)吐瀉腹痛。木香散方。 木香(三分) 草豆蔻(三分去殼) 桂心(三分)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 白術(shù)(三分)白芍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煨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稍熱服。
治中焦虛寒。好吐白沫清涎。吞酸。濃樸散方。 濃樸〔二(三)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吳茱萸(一兩湯浸七遍微炒) 白茯苓(一兩)橘皮(二兩湯浸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稍熱服。
治中焦虛寒。氣滯不調(diào)。檳榔散方。 檳榔(一兩) 赤芍藥(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白術(shù)(一兩) 芎 (一兩) 桂心(一兩)子(一兩炮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治中焦壅熱諸方
治中焦壅熱。閉塞隔絕。上下不通。不吐不下。腸胃膨膨。喘息常急。宜服此瀉 熱開隔絕大黃散方。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黃芩(一兩) 澤瀉(一兩) 川升麻(一兩) 羚羊角屑(一兩)梔子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下生地黃汁半合。溫溫頻服 治中焦壅熱閉處。關(guān)隔不通。中逆喘急。枳殼散方。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黃芩(三分) 前胡(三分去蘆頭) 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赤微炒)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下焦論
夫下焦者。在臍下。當(dāng)膀胱上口。主分別清濁。為傳導(dǎo)之腑。如溝水決池也。起胃下管。
別膀不谷
治下焦虛寒諸方
治下焦虛寒。腹痛氣逆。不下食。附子散方。 附子〔一(二)兩炮裂去皮臍〕 干姜(三分炮裂銼) 桂心(一兩) 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空心溫服之。
治下焦虛寒。小腹痛不止。短氣欲絕。續(xù)氣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白茯苓(一兩) 烏梅肉(一兩微炒)麥門濃樸(二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治下焦虛寒。腹中瘀滯。令人喜忘。不欲聞人聲。胸中噎塞而短氣。茯苓丸方。 白茯苓(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人參〔二(一)兩半去蘆頭〕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一兩銼)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三十丸。日三服。
治下焦虛寒。或先見血后便轉(zhuǎn)。此為近血。或利下或不利。伏龍肝散方。 伏龍肝(二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干姜(一兩炮裂銼) 牛膝(二兩去苗) 熟干地黃(二燥為末)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入阿膠末一錢。發(fā)灰一錢。更煎一 治下焦虛寒。或先便轉(zhuǎn)后見血。此為遠(yuǎn)血。或利下或不利。因勞冷而發(fā)。宜服此 續(xù)斷散方。 續(xù)斷(二兩) 當(dāng)歸(一兩銼微炒)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干姜(一兩炮裂銼) 桂心(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入阿膠末一錢。蒲黃一錢。
治下焦壅熱諸方
治下焦壅熱。大小便俱不通。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去苗) 黃芩(一兩)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澤瀉(二兩) 梔子仁(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稍溫頻服。以利為度。
治下焦壅熱。氣逆不續(xù)。嘔吐不禁。名曰走晡。宜服和氣止嘔。人參散方。 人參(二兩去蘆頭) 蘆根(二兩銼) 梔子仁(二兩) 葳蕤(二兩) 黃芩(二兩)知母(二兩)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又方。 人參(二兩去蘆頭) 梔子仁(二兩) 麥門冬(二兩去心) 陳橘皮(二兩湯浸去白瓤焙)石膏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又方。 赤石脂(一兩) 烏梅肉(一兩) 梔子仁(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又方。 豆豉(一兩) 生干地黃(二兩) 石膏(二兩) 赤茯苓(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蔥白五寸。煎至五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