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治咳嗽。面目浮腫。或四肢腫。氣促不得眠臥。宜服桑根白皮散方。 桑根白皮(一兩銼) 柴胡(一兩去苗) 大腹皮(三分銼)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杏仁橘皮(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 治咳嗽喘急。坐臥不得。面目浮腫。宜服澤漆散方。 澤漆(半兩) 桑根白皮(一兩銼) 赤茯苓(一兩半) 木通(一兩銼)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 治咳嗽。肺氣不順。面目浮腫。宜服牽牛子散方。 牽牛子(半兩微炒) 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甘草(半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二)枚。煎至六分。
去滓。
治肺氣咳嗽。面目浮腫。喘息促急。宜服雞舌香散方。 雞舌香(半兩) 漢防己(三分) 木香(三分) 澤瀉(一兩) 紫蘇莖葉(一兩) 桑根白皮(二榔(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二(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臟氣壅。閉隔不通。致令面目浮腫。咳嗽喘急。坐臥不安。宜服漢防己散方。 漢防己(三分) 桑根白皮(一兩銼) 木通(一兩銼) 赤茯苓(一兩) 澤漆(半兩) 百合(一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治肺氣咳嗽。面目浮腫。小便不通。喘息促急。欲成水病。宜服海蛤散方。 海蛤(一兩細研) 澤漆葉(一兩) 漢防己(一兩) 桑根白皮(一兩銼) 百合(一兩) 赤茯苓紙炒令紫色)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利為 治咳嗽不瘥。面目浮腫。宜服漢防己散方。 漢防己(一兩) 苦葫蘆子(半兩微炒) 澤瀉(三分)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甜葶藶(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三十丸。日三服。
治肺氣咳嗽。面目浮腫。喘促。眠臥不安。小便赤澀。宜服甜葶藶丸方。 甜葶藶(二兩隔紙炒令紫色)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漢防己(一兩)貝母上件藥。搗羅為末。以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煎桑根白皮湯。下三十丸
治咳嗽失聲諸方
夫咳嗽失聲者。由風冷傷于肺之所為也。肺主氣。五臟同受氣于肺。而五臟有五聲。皆稟氣流。
治咳嗽上氣。喘急失聲。宜服貝母散方。 貝母(一兩煨微黃) 紫菀(三分去苗土)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 人參(三分) 杏仁(三分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二(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服。
治咳嗽聲不出。宜服桂心散方。 桂心(三分) 訶黎勒皮(三分) 干姜(三分炮裂銼) 人參(半兩去蘆頭) 赤茯苓(半兩)甘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服。
治咳嗽。失聲語不出。宜服杏仁煎方。 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膏) 紫菀(一兩去苗土) 五味子(一兩) 貝母(一蜜(三合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牛乳一大盞。入生姜汁沙糖。同煎令得所。次入蜜。以慢火熬成膏。
治肺熱咳嗽聲不出。天門冬煎方。 生天門冬汁(五合) 生地黃汁(三合) 白蜜(五合) 牛酥(二合) 生姜汁(一合) 白沙糖(兩去苗參(三分去上件藥。貝母等細銼。以水三大碗。煎至一大碗。去滓。納天門冬汁地黃汁白蜜沙糖生姜汁 治急暴嗽。失聲語不出。杏仁煎方。 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膏) 木通(一兩銼) 紫菀(一兩去苗土) 五味子(生姜汁(一上件藥。木通以下五味。細銼。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后入杏仁蜜糖姜汁等。
以慢 治咳嗽氣促。胸中滿悶。語聲不出。宜服五味子煎方。 五味子(一兩) 款冬花(一兩) 木通(一兩銼) 細辛(一兩) 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人參(三分去蘆頭) 桂心(三分) 青竹茹(二兩) 菖蒲(一兩) 酥(二兩)棗膏上件藥。搗五味子以下九味為粗散。以水五大盞。煎至二大盞。去滓。下酥棗膏蜜生姜汁 治咳嗽。咽喉干燥。語無聲音。宜服含化桂心丸方。 桂心(一兩)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膏)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干姜(一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羊棗大。不計時候。以綿裹一丸。徐咽津。
治咳嗽痰唾稠粘諸方
夫肺氣壅實。上焦有熱。飲水停留。在于胸腑。與熱相搏。積滯而成痰也。肺主于氣。
令邪 治咳嗽涕唾稠粘。心胸不利。時有煩熱。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 貝母(一兩煨微黃) 桑根白皮(一兩銼) 杏仁(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服。
治咳嗽。痰唾稠粘。心胸壅滯。飲食減少。宜服細辛散方。 細辛(一兩) 紫菀(一兩半去苗土) 五味子(三分) 貝母(一兩煨微黃) 杏仁(三分湯浸去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 治肺氣咳嗽。痰唾稠粘。宜服桔梗散方。 桔梗(一兩去蘆頭) 紫菀(一兩去苗土) 桑根白皮(一兩銼) 木通(一兩銼) 旋復花(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治咳嗽。痰唾稠粘。肩背壅悶。喘促不食。宜服旋復花散方。 旋復花(一兩) 紫菀(一兩半去苗土) 桔梗(一兩去蘆頭) 射干(一兩) 川升麻(一兩)甘分銼)杏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 治咳嗽。痰唾稠粘不散。胸中壅悶。宜服木通散方。 木通(半兩銼) 麻黃(半兩去根節) 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 松蘿(一兩) 桔梗(半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以吐為度。虛羸人相 治肺臟壅熱咳嗽。痰唾稠粘。宜服天門冬丸方。 天門冬〔一兩(半)去心焙〕 百合(三分) 前胡(三分去蘆頭) 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土) 漢防己(三(三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生姜湯下二十丸。日三服 治咳嗽上氣。痰唾稠粘。坐臥不得。宜服皂莢丸方。 皂莢(三挺長大者去黑皮涂酥炙令焦黃去子) 旋復花(一兩)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煮棗粥飲下十丸。
治咳嗽。痰唾稠粘。上氣促急。心胸煩滿。不能飲食。宜服天門冬煎方。 天門冬(二兩半去心焙) 紫菀(一兩去苗土) 桔梗(一兩去蘆頭) 貝母(一兩半煨微黃)赤生麥上將諸藥汁及酥蜜。納于銀鍋中。入諸藥末。都攪令勻。以慢火熬成膏。不計時候。以粥飲
治咳嗽喉中作呀呷聲諸方
夫氣者肺之所主。若肺虛為風冷所搏。則經絡痞澀。氣道不利。嗽而作聲也。此由肺氣不足相系 治咳嗽。心胸痰滯。喉中作呀呷聲。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三分去蘆頭) 木通(三分銼)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旋復花(半兩) 紫菀(半兩仁麩炒微黃)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 治咳嗽。坐臥不得。喉中作呀呷聲。宜服白前散方。 白前(一兩) 紫菀(一兩去苗土)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大戟(一分銼碎微炒) 麻黃(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氣。喉中作呀呷聲。痰粘咳嗽。胸膈短氣。脅肋堅脹。宜服赤茯苓丸方。 赤茯苓〔三(一)兩〕 旋復花(半兩) 桔梗(三分去蘆頭) 桑根白皮(一兩銼) 杏仁(一兩湯赤銼)郁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煎棗湯下二十丸 治咳嗽。喉寒呀呷聲。香墨丸方。 細香墨(半兩) 甘遂(半兩煨令黃) 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 前胡(一兩去蘆頭)川大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巴豆更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臨臥。以粥飲下三丸。
治咳嗽上氣。喉中呀呷久。大小腸不利。宜服此方。 天門冬(一兩半去心焙) 木通〔二(一)兩銼〕 桑根白皮(一兩銼) 川大黃〔一(二)兩銼碎分湯浸去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煎桑枝湯。下二十丸。日三服。
治咳嗽。喉中呀呷。宜服此方。 桂心(一兩) 不 皂莢(五挺去黑皮涂酥炙黃焦去子) 栝蔞(一枚全者炙令干) 甜葶藶(一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十五丸。
治咳嗽。喉中呀呷作聲。無問年月遠近。悉治之方。 訶黎勒皮(一兩) 黃連(一兩去須) 露蜂房(一兩炙微黃)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漿水下三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