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四 治暴熱咳嗽。心胸煩悶。口舌干燥。上焦壅滯。宜服麥門冬煎方。 生麥門冬汁(四合) 生地黃汁(一升) 酥(三合) 生姜汁(二合) 白沙糖(三合) 白蜜(五兩半) 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別搗如膏)上件藥。先搗羅貝母等四味為末。入麥門冬汁。杏仁膏等。于銀鍋內。都攪令勻。以慢火煎 治心肺暴熱。咳嗽不止。宜服生地黃煎方。 生地黃汁(五合) 生姜汁(一合) 白蜜〔二(三)兩〕 麻黃(二兩去根節) 杏仁(二兩湯浸上件藥。先搗羅麻黃白前甘草三味為末。于銀鍋中。納地黃汁等。下諸藥末。以慢火熬成膏
治咳嗽喘急諸方
夫五臟皆稟氣于肺。若肺氣虛。為風冷所乘。使經絡痞澀。氣不宣通。則肺壅脹。脹則氣 治咳嗽喘急。胸膈煩悶。宜服馬兜鈴散方。 馬兜鈴(一兩) 桑根白皮(一兩銼) 川升麻(半兩) 燈心(三束)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大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 治咳嗽喘急。咽喉不利。胸中似物妨塞。紫菀散方。 紫菀(一兩去苗土) 桑根白皮(二兩銼) 款冬花(半兩) 葳蕤(半兩) 柴胡(三分去苗)桔兩) 枳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
治咳嗽喘急。面目四肢浮腫。宜服馬兜鈴散方。 馬兜鈴(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貝母(一兩煨微黃)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杏仁(一兩母(一兩)根白皮(一兩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淡漿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咳嗽喘急。坐臥不得。宜服此方。 漢椒(一兩去目及閉口者炒令汗出) 豬牙皂莢(一兩去黑皮涂酥炙微黃焦去子) 干姜(三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用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桑根白皮湯下二十丸。
治咳嗽喘急。腹脅堅脹。小便不利。宜服杏仁丸方。 杏仁(三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別研如膏) 桂心(一兩) 馬兜鈴(一兩) 枳殼(一兩麩(一兩銼)上件藥。搗羅為末。以杏仁膏。入少煉蜜。同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煎棗湯 治咳嗽喘急方。 雌黃(一分) 雄黃〔二(一)分〕 杏仁(七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上件藥。細研為末。以蟾酥和丸。如粟米大。不計時候。以燈心煎湯下三丸。
治咳嗽喘急。形體虛羸。不思食飲。宜服紫蘇子煎方。 紫蘇子(五合微炒) 生地黃汁(一升) 麥門冬汁(五合) 白前(一兩) 生姜汁(二合)貝母炒微黃研如上件藥。六味搗羅為末。以諸藥汁。及杏仁膏等。同于銀鍋中。攪令勻。以慢火煎成膏。
于 治咳嗽。上氣喘急方。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 桑根白皮(一兩銼)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以水一中盞。入燈心一大束。大棗五枚。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
治咳嗽短氣諸方
夫肺主于氣。候于皮毛。氣虛。為寒客于皮毛。入傷于經絡。肺氣不足。則成咳嗽。天氣溫氣也 治咳嗽。胸中不利。痞滿短氣。心中時悸。手足煩。不欲食。時惡寒。海藻散方。 海藻(一兩洗去咸味) 赤茯苓〔二(一)兩〕 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 五味子(一兩)細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服。
治咳嗽。胸膈中寒。短氣不足。宜服五味子散方。 五味子(一兩) 前胡(一兩半去蘆頭) 紫菀(三分去苗土)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桂心(三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 治咳嗽短氣。腹脅痛。宜服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皮(三分)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人參(一兩去蘆頭) 桔梗(三分去蘆頭)吳炒微黃)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 治咳嗽短氣。體虛煩熱。發作無時。宜服紫蘇散方。 紫蘇莖葉(一兩) 紫菀(三分去苗土) 貝母(三分煨令微黃) 麥門冬(三分去心)陳橘皮(味子(三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服。
又方。 麻黃(三兩去根節) 桂心(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干姜(一分炮裂銼) 杏仁(三分湯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咳嗽短氣。不得喘息。時發寒熱。胸中迫滿方。 五味子(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紫菀(一兩去苗土) 桂心(一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 治咳嗽短氣。不能飲食。胡椒理中丸方。 胡椒(一兩) 蓽茇(一兩) 干姜(一兩炮裂銼) 款冬花(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陳橘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二十丸。
治肺氣咳嗽。氣短不得睡臥。紫菀丸方。 紫菀(一兩去苗土) 漢防己(一兩) 貝母(一兩煨微黃) 人參(一兩去蘆頭) 款冬花(一兩)隔紙炒令紫色)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二十丸 治咳嗽。短氣喘急。宜服此方。 麻黃(二兩去根節)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 杏仁(一兩湯浸去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二十丸
治咳嗽上氣諸方
夫咳嗽上氣者。為肺氣有余也。肺感于寒。甚者則成咳嗽。肺主氣。氣有余。則喘咳上氣。
唾。
治咳嗽上氣。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阿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 干姜(三分炮裂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服 治咳嗽上氣。肺寒。鼻中不利。宜服杏仁散方。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五味子(二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麻黃(一兩去(三分去粗皮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服 治咳嗽上氣。胸膈不利。宜服陳橘皮散方。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 治咳嗽上氣。肺脹喘急。胸中滿悶。宜服大腹皮散方。 大腹皮(三分銼)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百合(三分去蘆頭)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 又方。 紫蘇莖葉(一兩)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干姜(半兩炮裂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服 治咳嗽上氣。語不出聲。心煩悶亂方。 桂心(一兩)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膏) 干姜〔二(一)分炮裂銼〕上件藥。搗羅為末。入杏仁同研令勻。以棗肉和丸。如半棗大。不計時候。以綿裹一丸。
含 治咳嗽上氣。心膈煩悶。胸中不利。含化百合丸方。 百合(一兩) 紫菀(一兩洗去苗土) 桂心(半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焙) 皂莢子仁(半兩微兩湯浸去皮尖上件藥。搗羅為末。入杏仁同研令勻。以棗肉和丸。如半棗大。不計時候。以綿裹一丸。
含咽津。
治咳嗽上氣。心膈煩悶。痰唾不利。生地黃煎方。 生地黃汁(二升) 生天門冬汁(二升) 蜜(五合) 酥(三合) 生姜汁(二合) 貝母(二兩煨兩搗碎炒令黃上件藥。搗羅諸藥為末。研令極細。后取諸藥汁。及杏仁酥蜜等。同于銀器中。以慢火熬。
治久咳嗽上氣諸方
夫久咳嗽上氣者。由肺氣虛極。風邪停滯。故其病積月累年。久不得瘥。則胸背痛。面腫。
治久咳嗽上氣。胸滿。不能飲食。頭面浮腫。唾膿血。宜服紫蘇散方。 紫蘇子(一兩微炒) 五味子(三分) 麻黃(三分去根節) 細辛(三分) 紫菀(三分去苗土)焙) 桂心(半兩)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 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 桑根白皮(一兩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 治久咳嗽上氣。坐臥不得。咽喉不利。胸中滿悶。宜服大腹皮散方。 大腹皮(一兩銼) 麻黃(一兩半去根節) 紫蘇莖葉(一兩半) 陳橘皮(一兩半湯浸去白瓤焙)草(半兩炙微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 治久咳嗽。肺壅上氣。坐臥不安。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 桑根白皮(一兩銼)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 五味子(三分)白前(一兩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 治久咳嗽上氣。宜服含化丸方。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前(半兩) 五味子(半兩) 桂心(半兩)貝母(半炒)上件藥。搗細羅為末。以煉了蜜及煮棗肉。和搗為丸。如彈子大。常含一丸咽津。
治久咳嗽上氣。心胸滿悶。吃食減少。宜服皂莢丸方。 皂莢(一兩去黑皮涂酥炙令黃去子) 紫菀(三分去苗土) 款冬花(半兩) 陳橘皮(三分湯浸炒) 杏仁(一草(半兩炙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姜棗湯下三十 治久咳嗽上氣。涕唾稠粘。頭面虛腫。宜服紫菀煎方。 紫菀(三兩去苗土) 阿膠(三兩搗碎炒令黃燥) 射干(三兩) 細辛(一兩) 干姜(一兩炮裂子(半兩炮裂去皮上件藥。搗篩為散。先以水二斗。于銀鍋中。煎至一斗。去滓。入蜜及竹瀝。以慢火熬成膏 治久咳嗽上氣。心胸煩熱。唾膿血方。 紫蘇子(三兩微炒) 生姜汁(一合) 白蜜(一中盞) 鹿角膠(三兩搗碎炒令黃燥)杏仁(三上件三味。都搗令熟。入生姜地黃蜜相和。以慢火熬成膏。于不津器中。密收之。每服。
以
治咳嗽嘔吐諸方
夫五臟皆稟氣于肺。肺感于寒。則咳嗽也。寒搏于氣。氣聚還肺。而邪有動息。邪動則氣奔吐者則右咳嗽 治咳嗽嘔吐。心胸滿悶。不下飲食。宜服半夏散方。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前胡(一兩去蘆頭) 紫菀(一兩去苗土)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黃)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 治咳嗽。嘔吐寒熱。不下飲食。濃樸散方。 濃樸(二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白術(三分) 貝母(三分煨微黃) 紫菀(一兩去苗)雙仁麩炒微黃)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 治喘嗽嘔吐。不下飲食。心膈氣滯。四肢不和。宜服此方。 訶黎勒皮(三分)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干姜(半兩炮裂銼)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棗六(二)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治咳嗽痰壅。嘔吐不食。心胸妨悶。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 赤茯苓(一兩)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皮尖雙仁麩炒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 治咳嗽忽不順。嘔吐不下食。宜服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兩) 貝母(一兩煨微黃)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紫蘇莖葉(一兩) 杏仁(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 治咳嗽。痰壅嘔吐。心胸不利。氣逆食少。宜服白術散方。 白術(一兩) 訶黎勒皮(一兩)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桔梗(三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 治咳嗽。心胸氣逆。嘔吐不下食。宜服紫蘇子散方。 紫蘇子(一兩) 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貝母(一兩煨微黃) 五味子(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 治咳嗽。氣急不下食。食則嘔吐。心胸滿悶。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半兩去蘆頭) 桔梗(半兩去蘆頭) 桑根白皮(半兩銼) 人參(半兩去蘆頭)款冬花(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枳實(三分麩炒微黃)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 治咳嗽痰滯。嘔吐不下食。宜服半夏丸方。 半夏(二分湯洗七遍去滑) 訶黎勒皮(一兩) 款冬花(三分) 桂心(半兩) 附子(一兩炮裂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膏)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姜湯下三十
治咳嗽面目浮腫諸方
夫肺主于氣。候于皮毛。而氣之行。循環臟腑。流注經絡。若肺氣虛弱。風邪所乘。則肌膚 治咳嗽。面目浮腫。不得安臥。涕唾稠粘。宜服甜葶藶散方。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 木通(半兩銼) 旋復花(半兩) 紫菀(半兩去苗土)大腹皮(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