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口舌生瘡諸方
夫手少陰心之經也。心氣通于舌。足太陰脾之經也。脾氣通于口。腑有熱。乘于心脾。
氣沖 治口舌生瘡。連齒斷爛痛。宜服玄參散方。 玄參(三分) 川升麻(三分) 獨活(三分) 麥門冬(三分去心) 黃芩(三分) 黃柏(三分)草(三分炙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脾臟熱。應口舌生瘡破裂。唇蹇赤色。升麻泄熱散方。 川升麻(一兩半) 射干(一兩半) 黃柏(二兩銼) 大青(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玄參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苦竹葉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 治口舌瘡。攻胸中皆生瘡。薔薇根散方。 薔薇根皮(四兩) 黃柏(二兩銼) 川升麻(二兩) 生干地黃(五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溫含咽。
治口舌生瘡。連頰腫痛。升麻散方。 川升麻(半兩) 芎 (一分) 防風(半兩去蘆頭) 雞腸草(三分) 大青(一分)甘草(半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用半錢。于瘡上貼之。日可三五度。瘥。先于瘡腫處針出惡血。
用 治口舌生瘡。宜用龍膽煎方。 龍膽(一兩去蘆頭) 黃連(一兩去須) 川升麻(一兩) 槐白皮(一兩) 大青(一兩) 苦竹葉上件藥。細銼。以水二升。煎至半升。去滓。入蜜攪令勻。更煎成膏。用涂口瘡。日三四度 又方。 青黛(一錢) 細辛(一分) 黃柏(一分銼) 地骨皮(一分) 密陀僧(一分)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取少許。貼于瘡上。有涎即吐之。
治口舌瘡。止痛散方。 鉛霜(一分) 白礬(一分燒灰) 黃柏(一分末) 麝香(一錢)上件藥。都研為散。每于有瘡處貼少許。有涎即吐之。日可三五度瘥。
治口舌生瘡。赤腫疼痛。含黃柏煎方。 黃柏(一兩銼) 烏豆(一升)上件藥。以水二升半。煎至五合。去滓。入寒食餳一兩。蜜一兩。龍腦少許。更煎稀稠得所 治口舌瘡。鉛霜散方。 鉛霜(一分) 龍腦(半錢) 滑石(一分)上件藥。細研為散。每用少許。貼瘡上。有涎即吐卻。神驗。
治口中疳瘡。神秘含山李子煎丸方。 山李子根(亦名牛李子) 薔薇根(野外者良)右二味。各細銼五升。以水五升(斗)煎半日以來。取汁。于銀器中盛。以重湯煮。如無銀器 又方。 胡粉(一兩) 牛黃(一錢)上件藥相和。安在銚子中。于暖灰上。研令勻細。少少含之。瘥。
治口舌瘡。宜含石膽丸方。 石膽(一分) 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膩粉(一分)上件藥。都細研為散。煉蜜和丸。如雞頭實大。綿裹一丸含。有涎即吐之。
治口舌瘡。腫痛不止。黃柏丸方。 黃柏(一兩末) 蟾酥(一分) 黃丹(一分)上件藥。都研為末。端午日午時合。用蒸餅和丸。如綠豆大。綿裹一丸。夜后含。有涎即吐 治口舌瘡。杏仁丸方。 杏仁(四枚湯浸去皮尖雙仁爛研) 膩粉(半錢)上件藥。同研。丸如皂莢子大。綿裹一丸。含咽津。
治口舌瘡腫。石膽丸方。 石膽(三錢) 黃柏(一分末) 蟾酥(少許)上件藥。同研令細。以面糊和丸。如皂莢子大。每度取一丸。用水化破。以篦子取少許。
涂 治口舌生瘡赤爛。宜含化麝香丸方。 麝香(一分細研入)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 川升麻(三分) 黃芩(三分) 浮萍草(三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取一丸。綿裹含化。咽津。
治口舌瘡。爛痛不瘥。含化丸方。 黃丹(二兩) 蜜(一兩)上件藥。相和。以瓷盞納盛。坐在水銚子內。慢火煮一炊久。用綿濾過。都入瓷盞內。
再煮 又方。 上取蟾酥。濕和。以綿惹。日曬干。剪半寸含之。有涎即吐出。或牙疼即咬之。立瘥。
治口舌瘡赤爛。宜用此方。 薔薇根(三兩去泥土)上細銼。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溫含冷吐。日三五度效。
治口及舌上生瘡爛。宜服此方。 牛膝(一兩去苗)上細銼。以水一中盞。酒半盞。同煎至七分。去滓。放溫時時呷服。
又方。 斫桑樹。取白汁涂之瘥。
治口舌生瘡。胸膈疼痛。宜服此方。 上焦炒豉。細研為末。含之一宿。瘥。
治口舌生瘡。含杏仁丸方。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生研) 膩粉(一分) 浮萍草末(一分)上件藥。相和細研。丸如櫻桃大。每取一丸。綿裹。含咽津。
又方。 黃丹(半兩) 舍上黑煤(半兩細研)上件藥。入蜜調。用瓷盞盛之。以文武火養。候成膏。涂瘡上立效。
又方。 膽子礬(一分) 干蟾(一分炙)上件藥。研為末。每取小豆大。摻在瘡上。良久。用新汲水五升。漱口。水盡為度。
又方。 黃芩(一分) 五倍子(一分) 蟾酥(半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雞頭實大。每取一丸。含吐津。以瘥為度。
又方。 上取蝸牛。去殼細研。涂瘡上。有涎即吐之。不過三兩上驗。
又方。 上以黃柏含之瘥。
又方。 上以白礬。少許含之瘥。
又方。 上以石膽少許。含之瘥。
治口瘡久不瘥諸方
夫口者。脾脈之所通。舌者。心氣之所主。若經絡否澀。氣血壅滯。則生于熱。熱毒之氣。
治心脾風熱積滯。口舌生瘡。齒齦內爛。經久不瘥。宜服升麻散方。 川升麻(半兩) 黃連(半兩去須) 羚羊角屑(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玄參(半兩)黃微炒) 牛蒡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口數生瘡。連年不瘥。薔薇根散方。 薔薇根(一兩去泥土) 黃芩(三分) 地骨皮(三分) 桔梗(三分去蘆頭) 白蘞(三分)川大分銼)黃(三分銼) 葛根(三分) 石龍芮(三分) 栝蔞根(一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以米飲調下。日三四服。
治口瘡久不瘥。牛蒡子散方。 牛蒡子(一兩微炒)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稍熱細細含咽之。
又方。 浮萍草(一分末) 黃丹(一分) 麝香(一錢細研)上件藥。都研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含化一丸。
治口瘡久不瘥。疼痛不可忍。硫黃煎方。 硫黃(一分細研) 麝香(一分細研) 雄黃(一分細研) 朱砂(一分細研) 干姜(一分炮裂研上件藥。都研令勻。其蜜用水一大盞。調以蜜。絹濾過。于湯碗內。與諸藥相和。入重湯內 治口舌久生瘡。含藥取瘥。蝦蟆散方。 赤背蝦蟆(二分涂酥炙微赤) 地龍(三分微炒) 麝香(一錢)上件藥。都搗細羅為散。每取少許含。有津勿咽之。蝦蟆地龍。端午日者良。兼治疳瘡。
治惡口瘡久不瘥。白礬散方。 白礬(一分燒灰) 黃藥末(一分) 膩粉(一分) 麝香(一錢)上件藥。都細研為散。每取一字。摻在瘡上。以意加減用之。
治口舌生瘡。久不瘥。浮萍煎膏方。 浮萍草(一兩) 川升麻(一兩) 黃柏(一兩) 甘草(一兩半生用)上件藥。細銼。和勻。以豬脂一斤。同于銀鍋中。以文火煎至半斤。濾去滓。膏成。每服 治久口中瘡疼痛。吃食不得。含杏仁丸方。 杏仁(三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 甘草(一分生用) 黃連(一分去根)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取如杏仁大。綿裹含之。有涎即吐之。日三服。夜一服。以瘥為度 治口舌上瘡。久不瘥。蘆薈散方。 蘆薈(二分) 土鹽綠(三分) 胡粉(三分) 真珠末(半兩) 蝸牛殼(半兩 炒令黃色)波斯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先用甘草湯漱口洗瘡。以帛裹干。然后摻藥于上。或以蜜 治口瘡久不瘥。宜用此方。 牛膝(三兩去苗) 生 荷根〔二(三)兩〕 側柏葉(一兩)上件藥。細銼。以綿裹。用酒三升。浸一宿。微火煎三五沸。溫含冷吐。
又方。 石膽(一分) 雄黃〔一(半)分〕 膩粉(一分)上件藥。都細研。以蟾酥和丸。如芥子大。臨臥時含一丸。吐津口中熱。痛勿訝。
治口瘡久不瘥。及口舌腫痛。含化丸方。 白礬 黃丹 附子(生末) 舍上黑煤(以上各一分)上件藥。同細研。入白蜜拌和。如煎。用竹筒盛。飯甑上蒸之。飯熟為度。每取櫻桃大。
含 又方。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生用) 膩粉(一錢) 石膽(一分細研)上件藥。用蟾酥一錢。以湯浸潤。和丸。如綠豆大。每度凈嗽口了。含一丸。吐出涎。
即瘥 治久口瘡。及內疳瘡。石膽膏方。 石膽(一分細研) 密陀僧(半兩細研) 蜜(三兩)上件藥。相和。于銀器中。慢火熬成膏。每用少許。涂瘡上。咽津立效。
治口瘡多痰涎久不瘥。含化雌黃丸方。 雌黃(一分細研) 蟾酥(半分)上件藥相和。以瓷器盛。于飯甑內蒸一炊。熟久候冷。看得所。丸如粟米大。綿裹一丸。
含 治口瘡。經久腫痛赤爛。不能下食。石膽散方。 石膽(半分) 麝香(半錢) 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生研) 膩粉(一錢)上件藥。同研令勻。每取少許。摻于瘡上。良久。吐出涎水。瘥。
治口瘡久不瘥。乳香含化丸方。 乳香 麝香 白膠香 黃丹 細辛 川升麻 垢膩頭發 生干地黃(燒灰) 皂莢(燒灰)雄上件藥。搗羅為末。先以油三合。入頭發煎令化。用綿濾過。再煎油令熱。下黃蠟。次下諸 又方。 蟾酥(半分) 麝香(半分)上件藥。同細研為丸。如粟米大。用綿裹一丸含之。有涎即吐卻。
治口瘡久不瘥。石膽丸方。 石膽(一分) 乳香(一分) 黃丹(半分) 密陀僧(一分)上件藥。細研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酸棗大。每服一丸。綿裹含之。
又方。 人中白(半兩燒赤) 膩粉(半兩)上件藥同研為末。煉蜜和丸。如皂莢子大。每取一丸。綿裹含之。有津即吐之。
治積年口瘡。五靈脂含化丸方。 五靈脂(一兩) 杏仁(四十九枚湯浸去皮尖雙仁) 黃丹(半兩炒令紫色)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用生蜜調令得所。每取少許。涂于瘡上。有涎即吐之。
治口生瘡久不瘥。至咽喉當中者。角蒿散方。 角蒿燒灰。每取少許。敷于瘡上。有汁咽之。不過一宿瘥。
治重舌諸方
夫舌者心之候也。脾之脈起于足大趾。入連于舌本。心脾有熱。即熱氣隨脈波于舌本。
血脈 治重舌口中涎出。水漿不收。牛黃散方。 牛黃(一分) 龍腦(一分) 朱砂(一分) 太陰玄精(二兩)上件藥。同細研為散。每度用藥半錢。先于重舌上。以鈹針。鈹破出血。用鹽湯漱口。
然后 又方。 用簸箕舌燒為灰。細研。以溫酒調下一錢。
又方。 用伏龍肝研如粉。以牛蒡汁調敷之。效。
又方。 用蛇蛻皮燒灰。研令細。以少許敷之。效。
治重舌滿口。半夏酒方。 右以半夏二十枚。水煮了。炮及熱。用好酒一升浸。密封頭。良久。取酒乘熱含之。冷即吐 治重舌口中涎出。宜服此方。 上取蒲黃敷舌上。良。
又方。 上取田中蜂房。燒灰細研。以好酒和。薄敷喉下。立愈。
又方。 驢乳(一升) 豬乳(一升)上二味相和。煎至半升。不計時候。服半匙。
又方。 上取赤小豆。搗羅為末。以醋和。涂舌上。
治木舌諸方
夫脾脈絡于舌。舌者心之候。若臟腑壅滯。心脾積熱。邪熱之氣。隨脈上沖于舌本。
則令 治心脾熱毒。生木舌。腫澀妨悶。宜服大黃散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犀角屑(三分) 射干(三分) 川升麻(三分) 玄參(二分) 大青(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三(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脾壅熱。生木舌。腫脹。宜服玄參散方。 玄參(三分) 川升麻(三分) 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犀角屑(三分)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三)錢。以水一大(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服。
治木舌熱腫。漸大滿口。宜含馬牙硝丸方。 馬牙硝(三分細研) 鉛霜(半兩細研)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白礬(半分燒灰)大陰玄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丸。如小彈子大。常含一丸咽津。
治熱毒攻心脾。致生木舌。腫痛。兼咽喉不利。射干散方。 射干(三分) 漏蘆(三分) 川升麻(三分) 當歸(半兩) 桂心(半兩)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犀角屑(一兩半) 黃芩(一兩半) 漏蘆(一兩) 川升麻(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羚羊角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上用鯉魚薄起作片子。貼于舌上。易之便消。
又方。 上取 煤。以醋調涂舌上。常出涎沫。又涂之。以舌如故即止。
治舌腫強諸方
夫手少陰為心之經也。其氣通于舌。足太陰脾之經也。其氣通于口。太陰之脈。起于足大趾脹。
凡舌腫強。此患人皆不識。或錯治即殺人。其患甚急。但看舌下。自有噤蟲形狀。或似螻蛄 治舌腫強。牛黃散方。 牛黃(三分細研)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人參(半兩去蘆頭) 漢防己(三分) 犀角屑(一分)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牛黃研令勻。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治腹中虛熱。舌木強直。口吻兩邊痛。舌上有瘡。咽食不得。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二兩去苗) 川升麻(二兩) 梔子仁(二兩) 赤芍藥(二兩) 木通(二兩銼) 黃芩(一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每于食后溫服。
治舌腫滿口。不得語。煎含 蟲湯方。 蟲(七枚微炒) 鹽(一兩半)上件藥。以水一大盞。同煎五七沸。含冷吐勿咽。日三五上瘥。
治舌強不能言語。白礬散方。 白礬(一分燒灰) 桂心(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用少許敷舌下。即語。
治舌忽熱硬腫。逡巡塞悶殺人。宜服此方。 上取釜底上 煤。和鹽等分。細研為末。表里涂舌。良久消瘥。
又方。 上以烏賊魚骨。蒲黃等分。搗羅為末。每用少許。涂舌上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