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9章

  • 太平圣惠方
  • 佚名
  • 4996字
  • 2015-12-27 00:21:39

治舌卒腫起。如吹脬。滿口塞喉。須臾不療。即殺人。宜用此方。 上以指。沖決舌下兩邊皮。亦可以鈹刀破之。出血后。刺舌下兩邊脈。血出數升。及燒鐵箸 治舌暴腫。宜摻藥方。 干姜(一分) 半夏(一分湯浸七遍去滑)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用少許。摻在舌上。以瘥為度。

治口舌干燥諸方

夫手少陰心之經也。其氣通于舌。足太陰脾之經也。其氣通于口。腑臟虛熱。熱氣乘心脾。

經也之經也。

苦腹中滿 治心胃中客熱。唇口干燥。或生瘡。杏仁散方。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麥門冬(一兩去心) 赤茯苓(一兩) 黃連(一兩去根)炙微赤銼)薔薇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淡竹葉十四片。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 治風熱口中干燥。舌裂生瘡。宜服栝蔞根散方。 栝蔞根(三分) 牛黃(一分細研) 白僵蠶(半兩微炒) 白蘚皮(半兩) 子芩(三分) 滑石(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牛黃研令勻。每服不計時候。煎淡竹葉湯。調下二錢。

治心脾壅熱。口舌干燥。兼煩渴。牛黃丸方。 牛黃(三分細研) 黃連(二兩去根) 黃芩(一兩) 芎 (一兩)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梔子仁(一兩) 馬牙硝(一兩細研)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朱砂(半上件藥。搗羅為末。同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彈子大。每于食后。及夜臨臥時。

解壅毒。退風熱。治口舌干燥。甘露丸。 寒水石(二斤燒令通赤攤于地上出毒一宿) 鉛霜(三分細研) 馬牙硝(三兩細研) 龍腦(三上件藥。搗羅為末。再入乳缽內。研令極細。用糯米飯和丸。如彈子大。每于食后。以新汲 治口舌干燥煩熱。宜服甘草丸方。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人參(三分去蘆頭)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 烏梅肉(三分微炒)栝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含一丸咽津。

治口舌熱干燥。生姜煎丸方。 生姜汁(一合) 甘草(半兩炙微赤搗為末) 棗膏(三十枚) 蜜(五合)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上件藥。以慢火煎令稠。丸如雞頭實大。常含一丸。咽津。

又方。 川升麻(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黑豆(五十枚炒熟)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白蜜五合。生地黃汁五合。以慢火煎成膏。丸如雞頭實大。常含一丸 治上焦煩熱。口舌干燥。心神頭目不利。宜服含化丸方。 石膏(半兩細研水飛過) 寒水石〔半兩(斤)研如面〕 白蜜(半斤)上件藥。以水四大盞。煎取一大盞半。綿濾過。入蜜同煎令稠。丸如雞頭實大。常含一丸咽 又方。 麥門冬汁(五合) 蜜(三合) 棗肉(三十枚)上件藥。相和。納瓷瓶中。于飯甑上。蒸一炊久。取出。每服一茶匙。含咽津。

治口吻瘡諸方

夫足太陰為脾之經。其氣通于口。足陽明為胃之經。手陽明為大腸之經。此二經脈。并夾于肥瘡 治口吻生瘡。杏仁散方。 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 鉛霜(半分) 麝香(少許)上件藥。先研杏仁令細。次入鉛霜麝香。研令勻。用少許敷瘡上瘥。

又方。 亂發(燒灰一分) 故絮(燒灰一分) 黃連末(一分) 干姜末(半分)上件藥。細研為末。每用少許敷瘡上。不過三四度瘥。

又方。 黃連(一分去須搗為末) 膩粉(半分)上件藥。都研令勻。每用少許敷瘡上瘥。

治口吻惡瘡。黃連散方。 黃連(一分去須) 干姜(半分炮裂)上件藥。搗羅為末。每用少許敷瘡上。不過三上瘥。

又方。 以楸樹葉炙干。碾為末。用敷瘡上瘥。

又方。 用黃柏以蜜涂炙。碾羅為末。敷瘡上效。

治口吻生白瘡。宜用此方。 上用檳榔二枚。燒灰細研。敷瘡上立瘥。

又方。 上用人中白。和少許麝香。同研令細。敷瘡上瘥。

又方。 上用楸樹白皮。濕搗貼瘡上。三四度瘥。

又方。 上掘取經年葵根欲腐者。燒作灰。及熱敷之。

治口臭諸方

夫口臭者。由五臟六腑不調。壅滯之氣。上攻胸膈。然腑臟之燥腐不同。蘊積胸膈之間。

而 治口臭細辛散方。 細辛(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桂心(一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熟水調下一錢。

又方。 桂心(一兩) 木蘭皮(一兩) 芎 (一兩半) 沉香(一兩)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前。以暖酒調下一錢。

治口臭。去熱毒瓦斯。調和臟腑。含香丸方。 雞舌香(一兩) 藿香(半兩) 零陵香(三分) 甘松香(半兩) 當歸(半兩)心(半兩)木芷(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入麝香研勻。煉蜜和丸。如楝實大。常含一丸。咽津。

治口臭令香。止煩散氣。宜服此方。 肉豆蔻(一兩去殼) 丁香(一兩) 藿香(一兩) 零陵香(一兩) 木香(一兩) 白芷(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彈子大。常含一丸。咽津。

治口氣升麻散方。 川升麻(三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防風(三分去蘆頭) 本(半兩) 細辛(一分)白芷香(三分)甘松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取一錢。以綿裹含咽津。

治口氣五香丸方。 沉香(三分) 丁香(三分) 薰陸香(三分) 黃連(三分去須) 鬼臼(半兩去須)麝香(一分角屑(三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清漿水十丸。日三四服。

治口臭穢。常服丁香丸方。 丁香(半兩) 甘草(一兩半炙微赤銼) 細辛(二兩半) 桂心(三分) 芎 (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煎竹葉湯下二十 又方。 芎 (一兩) 白芷(一兩)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桂心(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以棗肉兼入。少煉了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溫水下二十丸 又方。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芎 (一兩) 白芷(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每用一錢。以綿裹含咽津。日三五度瘥。

又方。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松根皮(一兩) 瓜子仁(一兩微炒)上件藥。搗羅為末。煮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熟水下二十丸。

治口臭及 齒。升麻散方。 川升麻(一兩半) 細辛(半兩) 本(半兩) 防風(半兩去蘆頭) 芎 (半兩)甘草(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每用少許敷齒齦上。即瘥。

治口臭及 齒腫痛。丁香散方。 丁香(二十枚) 白礬(一兩半燒灰) 香附子(三分)上件藥。搗羅為末。先以鹽揩齒。后用藥少許涂之。

又方。 上用細辛煮取濃汁。熱含冷吐瘥。

又方。 香薷(一斤)上銼。以水一斗。煎取三升。熱含冷吐。

又方。 上用干甜瓠子。搗羅為末。蜜和為丸。如半棗大。每日空心。凈漱口了。含一丸。兼取少許 又方。 上用大豆。熬令焦。及熱以醋沃。取汁含之。效。

治唇瘡諸方

夫脾與胃。令足陽明之經。胃之脈也。其經起鼻環于唇。其支脈入絡于脾。脾胃有熱。

氣發 治唇吻生瘡。黃連散方。 黃連(一兩去須) 亂發灰(一兩) 故絮灰(一兩) 干姜(一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取敷于瘡上。

治唇瘡方。 上取東壁上土。細研敷之。

又方。 上取胡粉細研敷之。

又方。 上取胭脂油調涂之。

又方。 上取蜣螂燒灰。細研敷之。

又方。 上取鹽豉。湯浸一宿。后漉出。爛研涂之。

又方。 上取大麻子。燒灰細研。用井華水調涂之。

又方。 上取白礬。燒灰細研。和胡粉敷之。

又方。 上取葵根。燒灰細研。敷之。

又方。 上取干蟾。燒灰細研。敷之。

治緊唇瘡諸方

夫脾與胃合。胃為足陽明。其經脈起鼻環于唇。其支脈入絡于脾。脾胃有熱。氣發于唇。

則謂之緊唇。亦名沈唇也。

治緊唇瘡久不瘥。涂硫黃膏方。 硫黃(一分細研) 白礬灰(一分細研) 朱砂(一分細研) 水銀(一分) 麝香(一分細研)黃上件藥。和水銀。于瓷缽中研。用臘月豬脂。和如泥。先拭唇含凈。然后以膏涂之。

治緊唇瘡。疼痛不可忍。胡粉膏方。 胡粉(三分) 黃連(三分去須)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麝香(一錢細研)上件藥。搗羅為末。用臘月豬脂。調令得所。每以少許。涂于瘡上。

治唇緊面腫。宜用此方。 上用馬齒菜。搗取汁涂之。立瘥。

治緊唇。宜用此方。 上取綠礬。于熨斗內熬。候沫盡。研為末。醋調涂于帛子上貼之。至來日去卻藥。安蔥白皮 又方。 上用亂發。蜂房。及六畜毛等分。燒作灰。研為末。貼于瘡上。若以豬脂和涂亦佳。

又方。 上以故青布。緊卷燒令燃。于斧上拄取汗出。拭取涂之。兼治唇黑腫痛癢。

又方。 上用干蠐螬。燒作灰。細研。和豬脂。臨臥涂之。

又方。 上以鱉甲及頭。燒令煙盡。細研敷之。日三五上瘥。

又方。 上用黃蠟貼之一宿。瘥。

又方。 上用自死螻蛄。燒作灰。細研敷之。瘥。

又方。 上用故青布。燒灰細研。每服。水調一錢服之。

又方。 上用松脂。炙令軟。貼瘡上瘥。

治唇口生瘡。宜用此方。 晚蠶蛾(一分)上碾為末。每取少許。敷瘡上瘥。

治唇邊生瘡。經年不瘥。宜用此洗湯方。 上取八月藍葉十斤。絞取汁。洗之。不過三日瘥。

治唇黑腫。疼痛不可忍。涂藥方。 上用大錢四文。于石上磨。以臘月豬脂。磨取汁涂之。不過數遍瘥。

又方。 上以蛇蛻皮。燒灰細研。用生油調涂之。

又方。 上以蟹肚底白皮。燒作灰。細研敷之。

又方。 上取鯉魚血。磨墨涂之。

治唇生腫核諸方

夫足陽明為胃之經。其支脈環于唇。入絡于脾。然脾胃為表里也。脾胃有風熱。邪氣乘之。

治唇上生惡核腫。由脾胃風熱壅滯。獨活散方。 獨活(三分) 川升麻(三分) 沉香(三分) 桑寄生(三分) 連翹(三分) 犀角屑(三分)漢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風熱在脾胃。唇生腫核。結聚不散。升麻散方。 川升麻(一兩) 白蘞(三分) 玄參(三分) 木通(三分銼) 羚羊角屑(三分) 漏蘆(三分)分銼)枳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唇生腫核。涂貼方。 松脂(半兩) 川大黃(一分) 白蘞(一分) 赤小豆(一分) 胡粉(一分)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雞子清調。涂貼于上。

治脾胃熱毒。唇上生結核腫痛。松脂膏方。 松脂(一兩) 白膠香(一兩) 薰陸香(一兩) 蠟(一兩) 當歸末(一兩) 甘草末(一兩)豬上件藥。先以慢火煎脂令沸。次下松脂白膠薰陸香蠟。候銷。濾去滓。入地黃汁更煎。

令 又方。 用刀鋒決破核。出卻惡血瘥。

治唇口面皴諸方

夫唇口面皴者。為寒時觸冒風冷。冷折腠理。傷其皮膚。故令皴劈。經絡之氣。諸陽之會。

而受風邪。故得風冷而皴劈也。及冬時。以暖湯洗面。及向火外。假熱氣動于腠理。而觸風冷。

治脾熱唇焦枯。無潤澤。宜服生地黃煎方。 生地黃汁(半升) 生天門冬汁(半升) 葳蕤(二兩) 細辛(一兩) 甘草(一兩生銼) 芎(上件藥。細銼。綿裹。酒浸一宿。以豬脂二斤。煎令藥色焦黃。綿濾去滓。納鍋中。后下地 治唇面皴。宜用此方。 蠟(半兩) 羊脂(半兩) 甲煎(一合) 紫草(半分銼) 朱砂(半兩細研)上件藥。先將蠟于銅鍋中。微火煎稍溶。入羊脂。煎一沸。次下甲煎紫草朱砂等。更煎三兩 治遠行唇口面皴方。 上用豬脂熟煎。以合器盛。每至夜間。常涂唇及面上。或于野宿睡臥。唇面不皴。

治冬月唇干拆。血出方。 上用桃仁爛搗。以豬脂調涂于唇上效。

治耳聾諸方

夫腎為足少陰之經。而藏精而氣通于耳。耳宗脈之所聚也。若精調和。則腎臟強盛。耳聞五脈。

令聾也。手太陽厥而聾者。其候聾而耳內氣滿也。

治耳聾燒腎散方。 磁石(一兩燒醋淬七遍細研水飛過)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巴戟(一兩) 川椒(一兩去目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用豬腎一只。去筋膜。細切。蔥白薤白各一分。細切。入散藥一十 治耳聾疼痛。宜服此方。 干百合(二合)上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后。以溫水調下一錢。

又方。 雞屎白(二合凈擇熬令黃色) 黑豆(半升炒令黃熟)上件藥。以無灰酒三大盞。投于藥中。良久。濾去滓。分溫三服。如人行三二里。一服盡。

治耳聾灌耳方。 鵝毛翎根筒(七莖) 燈心(七莖) 木通(一兩) 地龍〔二(三)條〕上件藥相和。燒為灰。細研。每用半錢。以生油調。傾入耳中。便用綿子塞耳。且側頭臥。

治耳聾立效。塞耳丸方。 松脂(半兩) 杏仁(一分去皮尖) 巴豆(半分去皮膜) 椒目末(半兩) 蔥汁(半合)上件藥。都爛搗如膏。捻如棗核大。綿裹塞耳中。

又方。 桃仁(一分湯浸去皮) 松脂(一分) 椒目末(半分) 巴豆(七枚去皮心)上件藥。搗爛如膏。捻為棗核大。綿裹一丸塞耳中。三日一易之。

又方。 松脂(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心) 大麻子仁(三分) 薰陸香(三分) 食鹽(三分)上件藥。和搗如膏。丸如棗核大。納于耳中。日一度換之。

又方。 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熟) 甜葶藶(一分隔紙炒令紫色) 鹽末(一分)上件藥。搗研令細。以少許豬脂合煎。丸如棗核大。以綿裹塞耳中。

又方。 鯉魚腦(四兩) 防風(一分去蘆頭) 菖蒲(一分) 細辛(一分) 附子(一分去皮臍生用)芎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魚腦煎成膏。丸如棗核大。綿裹納耳中。日一易之。

又方。 附子(一分炮裂去皮臍) 甜瓜子(一分) 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上件藥。和搗令熟。綿裹如棗核大。塞耳中。日一換之。

又方。 生地黃(一兩半) 杏仁(七枚湯浸去皮尖令黑) 巴豆(二枚去皮心炒令紫色) 印成鹽(一兩上件藥。熟搗。煉蠟和丸。如棗核大。針穿透。納耳中。日二三度換之。

又方。 雄黃(一分) 硫黃(一分)上件藥。都研。以綿裹納耳中。以瘥為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湖市| 棋牌| 东宁县| 呼和浩特市| 手游| 青浦区| 石棉县| 客服| 清河县| 榆树市| 松江区| 桂平市| 枣强县| 松滋市| 霍州市| 宁城县| 永安市| 祥云县| 威信县| 渝北区| 宜阳县| 邵武市| 巴彦县| 玉田县| 北辰区| 博客| 财经| 梁平县| 太白县| 札达县| 邯郸县| 道孚县| 德化县| 桓仁| 盐源县| 芦溪县| 林口县| 平山县| 遂川县| 托里县| 桂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