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 臺灣通紀
  • 陳衍
  • 4936字
  • 2015-12-27 00:18:57

唐王隆武元年(一六四五)八月,幸大學。乙酉,頒祖訓五十七條于閣部科道,大學士林欲楫率諸臣表謝。庚寅,命肅鹵伯黃斌卿出鎮舟山。命吳江諸生孫文中赍手敕召路振飛;及其至,拜太子太保、吏兵二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官其子太平為兵部員外郎。壬辰,冊曾妃為后,贈后父曾文彥為吉水伯。癸巳,行郊天禮于南郊,芝龍、鴻逵稱疾不從,戶部尚書何楷劾其無人臣禮,宜正厥罪;王喜楷敢言,命掌都察院事。命婦朝后于太和殿。邵武知府吳炆煒、推官朱健聞敵畏葸,棄城先逃,下獄誅。靖江王嘉亨僭號桂林,執巡撫瞿式耜幽之,兩廣總督丁魁楚遣總兵陳邦傳往攻;封魁楚平粵伯,加式耜兵部侍郎。式耜得釋,即令中軍焦璉合邦傳兵擒之,械送福州。行保甲法于天興府。定錦衣衛軍制,設中前后五所,每軍百戶曰一威所,八威所為一禁軍。時兵事皆掌于鄭氏,芝龍自知眾論不平,不出關無以弭眾,乃請以鴻逵為大元帥出浙東、彩為副元帥出江西;各擁兵數千,號數萬。既出關,托候餉,仍駐不行。鴻逵駐仙陽鎮,慮有上書言事者,嚴禁仙霞關不聽四方儒人入。王檄催孔亟,不應。彩行百里而還,稱餉缺,留如故。

九月,清兵取徽州。時李自成兵敗,走九宮山,為村民鉏擊以死,楚督何騰蛟以聞。其眾無所歸,推其兄子李錦為主,同自成后妻高氏、高弟一功等乞降;騰蛟與攝撫堵胤錫往受之,一時增兵數十萬。王大喜告廟,進騰蛟大學士,封定興伯;胤錫右副都御史,實授湖北巡撫,總制其軍。降將皆授總兵官;賜李錦名赤心、一功名必正,高氏為貞義夫人,號其營為忠貞營。已而糧不繼,降者稍稍散去。高氏十三部就食施州衛,其余郝搖旗、馬進忠、王進才、張光翠、袁應第、牛萬才、張先璧等十余營悉隸騰蛟麾下,軍勢頗振。然王內制于鄭氏,不能出關相應援也(以上南疆繹史、榕城紀聞)。

十月,科臣劉中藻頒諭浙東魯王,不受,張國維、熊汝霖等拒之也;自是閩、浙相水火矣。魯行人張煌言自請使閩,從之。原任兵部侍中王期升、御史彭遇颽至行在,加期升總督銜、遇颽僉都御史。大學士路振飛、曾櫻封還內傳,謂遇颽依附馬士英,期升在太湖奉朱盛征稱通城王,派餉苛虐,不可用;王乃止。楊廷麟疏至,請王幸江右;何騰蛟請駐湖南,浙中諸將請如衢州。王以芝龍不足恃,欲出贛入楚倚騰蛟。會原任臨清知州金堡朝行在,言騰蛟可倚,急宜棄閩幸楚;王大喜,即擢堡兵科給事中,決計由贛以赴長沙。遣大學士蘇觀生詣南安募兵。戶部尚書何楷請告去。相傳楷與芝龍不合去,至大田驛,忽夜數十人排戶擒毆,去其左耳,未幾死之(南疆繹史、小腆紀年、海東逸史、榕城紀聞)。

十一月甲午,類于上帝,以釣龍臺為天壇。乙未,禋于太廟。丙午,禡于社稷。丁巳,以鄭鴻逵為御營左先鋒出浙江、鄭彩為御營右先鋒出江西,駕幸西郊行推轂禮。先期為壇,設先帝高皇帝位。王御翼善冠詣壇所,百官陪位,武臣戎服聽事。王皮弁升壇拜謁,立于神位西、南面,御營先鋒北西跪,兵部授鉞,王東向揖之。賜餞,光祿寺授爵,御營先鋒跪受爵。誡勞畢,謝恩出,率將士跪壇下。王甲冑誓師,乃鳴金鼓揚旌而出。當授鉞時,風雨晦冥,大風陡起,壇上燭盡滅,神位皆仆;鴻逵出城,馬蹶踣地,

者以為不祥。下詔親行,以唐王聿釗、鄧王鼎器監國,大學士曾櫻協同芝龍留守。以吳震文為隨營兵部侍郎、王覲光為隨營戶部侍郎,皆兼吏戶禮三部事;張家玉、陳履貞為隨營兵科,亦兼吏戶禮三科事。命曹學佺修思宗實錄,設蘭臺館以處之(同上)。

清授張存仁浙江福建總督(貳臣傳)。

十二月甲申,王戎服登舟,大學士何吾騶等隨行。舟次芋江,五溪百姓壺漿迎者載道,皆賚以銀牌。清佟養和、金聲桓進剿福建,分兵攻南贛,敗永寧王、羅川王、閣部黃道周等。壬寅,道周師至婺源潰,被執。南贛巡撫劉同升卒,命萬元吉兼攝其事(南疆繹史、清世祖實錄)。

是年,清遣內院洪承疇招撫江南、御史黃熙胤招撫福建,皆芝龍鄉人(三藩紀事本末)。

二年(一六四六)正月己酉朔,唐王在建寧,不受朝賀,以三大罪自責,令百官皆戴罪從行。交趾、日本國皆遣使入貢。廣東布政使湯來賀運餉十萬由海道至,擢來賀戶部右侍郎。馬士英叩關求入朝,王數其罪,諭守關將士勿納;士英七疏自理,終不許。魯監國遣柯夏卿、曹維才來聘,王加夏卿兵部尚書、維才光祿寺少卿,手敕謂:『朕無子,王為皇太侄,同心戮力,共拜孝陵。朕有祚士,終致于王。取浙東所用職官,同列朝籍,不分彼此』。尋遣僉都御史陸清源解餉十萬犒浙東江防諸軍,而浙中相傳閩遣黃鳴駿來科浙中八府糧,蓋士英、阮大鋮構之也。方國安縱兵奪餉,殺清源(案系三月事),而閩、浙釁益深矣。熊開元罷,以蘇觀生兼吏兵二部尚書行在文淵閣大學士,出為經略,賜上方劍便宜行事;王御門,賜銀印日「瞻奉南北山陵安集軍民文武官」。召見泉州方士蔡鼎,授為軍師(南疆繹史、海東逸史、小腆紀年)。

二月,馬脛嶺兵變,命路振飛至浦城安撫之。江楚迎王疏相繼至。詔寬逆案之禁,王曰:『北京陷于東林、南都亡于魏黨,厥罪維均。今中興之初,嘉運綦新,附黨諸臣,概予洗濯,以收后效』。擢堵胤錫右副都御史,巡撫湖廣。丁亥,大雨雹,風霾晝黑,對面不相見。廣西有僧自稱弘光,召九鄉科道議將迎請,廷臣曰:『即真弘光,甫經失國,有尊奉而無迎請』。已而有司審知其偽,下獄誅之。嘉亨俘至,下諸王議,廢為庶人,以幽死;誅其臣顧奕、吳之琮、楊國威、張龍翼等(同上)。

太子少保、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蔣德璟罷(殘明宰相年表)。

柱國少保、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路振飛赴浦城安撫兵變;七月督師安關,八月走泉州(同上)。

三月戊申朔,督師大學士黃道周殉節南京;王聞慟哭,輟朝,贈文明伯。王將出汀入贛,與湖南為聲援;芝龍使軍民數萬人遮道號呼,擁駕不得行。芝龍因具表請回天興,王不得已駐札延平。封成功為忠孝伯,掛招討大將軍印。以張肯堂為留守,旋加少保,總制浙直,給敕印便宜從事。辛未,清兵破吉安,鄭彩棄廣信,奔入關。

四月五日萬壽節,不受賀。未幾,撫州亦破。命禮臣追復建文年號,立方孝孺祠。先是,汀邵間有大帽山峒蠻最強,屢征不服,益宗永寧王慈炎誘之出降,以與清兵戰屢捷,遂復撫州;清兵圍之。鄭彩屯廣信府,永寧王請救;其監軍給事中張家玉以三營往援,圍暫解。已而復合,彩軍潰,撫州遂破;永寧王死之,峒巒亦散。報至,舉朝震驚,命削彩職,戴罪圖功。廷麟、元吉退守贛州,清兵追攻之。

五月競渡,鄭芝龍率標營官軍于西湖斗舟,旗幟皆寫「欽命藩王」等目。

琉球國入貢。廷試貢生,取萬刑等十二人,命為萃士,照庶吉士例送翰林院教習。擢湖廣監軍道章曠為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北。魯監國遣都督陳謙入閩,久駐衢州持兩端,自云魯已爵為侯,卻邀封。召赴行在,御史錢邦芑劾其外媾,下獄,將殺之。芝龍與謙有舊,亟入朝,請以官贖謙死;王故留芝龍久語,密促行刑。芝龍出,已死矣,因厚殮之;由是益懷異志。加吏部尚書郭維經六省督師銜,募兵援贛。贛已被圍兩月,巡撫劉廣胤戰敗受執,援兵皆不敢前。

六月,開科取士。命廣額七十名,流寓者皆入試。以編修劉以修、閔肅為主考,舉葉瑣等一百七十五名。士子多以賄進,乃命于至公堂覆試,落四名;逮同考推官王三俊下獄,追贓一萬兩。浙東報至,清兵已渡江取紹興,魯監國航海去,江上諸師盡潰。鴻逵駐城外,聞報,乃徒跣而逃,三日抵浦城。事聞,行在大震,削其封爵(以上南疆繹史、小腆紀年、榕城紀聞)。

魯王航海入閩,十二月次中左所,尋改次長垣。

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田仰奔閩,封海忠伯;尋迎降。

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督師防江熊汝霖隨扈魯王入閩(以上殘明宰輔年表)。

七月,元子生,大赦;加恩從興諸臣,悉進爵。御史錢邦芑言:『浙東新破,唇亡齒寒,舉朝正切同仇之日,非蒙恩受賞時也』。不報。己已,王御門,內侍捧小匣置御前,詔諭群臣曰:『朕本無利天下心,以勛輔擁戴,不得已勉徇群策,浣衣糲食,有何人君之樂?干夕干惕,恐負重付。豈意諸臣已變初志!昨巡閩之使,得爾等出關迎降書二百余封,今俱在此。朕不欲知其姓名也,今命錦衣衛焚之午門前。爾諸臣其有名者,尚洗心滌慮否?倘能竭節奉公,不渝終始,是所望也』!王長身豐頤,聲如洪鐘,聞者悚息。時決計幸贛,芝龍百計阻之,欲留王以自重;既而陰通款于洪承疇,托言海寇至,馳還臨安,盡撤關隘,水陸諸兵隨之去。清兵既破浙東,長驅而前,仙霞嶺空無一卒,遂如入無人之境焉。何騰蚊遣郝永忠以鐵騎五千迎駕,將至韶州,清兵已出衢州矣。初,楊文驄走處州,唐王與之有舊,拜為兵部侍郎,提督軍務;至是援衢,清兵至,不能御,為追騎所獲,不降,戮死(南疆繹史、通鑒輯覽)。

八月甲申,清兵克建寧,明兵備僉事倪懋熹死之(小腆紀年)。

甲午,王啟行。監軍錢邦芑先期請清路,猶赫赫頤指屬縣。乙未,駕至行宮,戎冠金蟒而入。上好書,雖崎嶇軍旅,猶載書數十車以從。丁酉,上抵順昌,昧爽未發,至巳刻,一時排闥,云清兵已及劍津,毀關,且踵至。頃之,行宮數騎突出,云駕已在內,從行者惟何吾騶、郭維經、朱繼祚。已而何與郭亦散去。曾后肩輿河干,顧從官曰:『劉宮人有懷,好護持就道』;辭旨慷慨。妃媵狂奔,有一舸而數人者,有一騎而三人者。先是清兵抵仙霞關,守浦城巡按御史鄭為虹縱民出走,自守空城,與治餉兵科給事黃大鵬、延平知府王士和并被執,死之。至是,王自延平出奔。庚子,入汀州城。辛丑,清兵奄至,有叩城稱扈蹕者;開麗春門納之,則追者八十三騎也。守門百戶閔時死之,騎直入行宮,從官迸散,乃執王與曾妃去。總兵福清伯周之藩戰死。妃至九龍潭投水死,沈嬪、陳嬪及內官死者十余人。王死于福州(三藩紀事本末、小腆紀年作王與曾妃同斬于汀州之府堂)。其殉難之臣有唐王聿釗與弟聿囗〈金粵〉、部郎賴垓、給事中熊緯、御營總兵胡上琛、定遠侯鄧文昌等。或曰代死者為張致遠,王實未死;后鄭成功兵屯鼓浪嶼,有遣使存問諸臣者云為僧于五指山,然亦莫必其真偽也。是冬十月,贛州聞王訃,全城氣索。會天霧雨雪,城夜破,督師大學士兵部尚書楊廷麟、戶部尚書姜一洪、兵部侍郎左副都御史江廣總督萬元吉俱赴水死,吏部尚書郭維經、御史姚奇胤入嵯峨寺自焚死,湖西兵備僉事太常卿彭期生自縊死,兵部職方主事周瑚被執不屈戮之,右都御史楊文薦擒至南昌絕粒死,翰林院編修徐復儀投崖死。后聞難繼死者:尚書曹學佺、通政使馬思禮等皆自縊,御史艾南英縊于汀州僧舍,大學士蔣德璟于九月泉州失守不食死。粵中永明王立,遙上尊號曰思文皇帝。丁酉春,復謚曰紹宗襄皇帝(閩事紀略、南疆繹史、清白士集、臨汀匯考、小腆紀年、惲遜庵遺集)。

時大學士何吾騶走廣州,十二月迎降。大學士曾櫻、路振飛走居中左所。大學士黃景昉走泉州。大學士朱繼祚走興化。呂大器奔廣東。熊開元為僧。太仆寺少卿王瑞枬避山中,有欲薦令出者,自經死。振飛后赴桂王召,卒于途。都督胡獻深與其妾衣冠對坐,飲藥于私第。有趙昂者不肯薙發,從容刎死于家。先是阮大鋮赴江干乞降,從清兵攻仙霞關,僵樸石上死。馬士英既降,清兵至順昌,搜龍扛得士英等請唐王出關己為內應疏,遂斬之延平城下(明紀、殘明宰輔年表)。

福建既平,鄭芝龍自安平奉表降。其子成功慟哭而諫,芝龍不聽。成功與鄭鴻逵、鄭彩等各率所部入海(明紀)。

金壇人王祈聚眾入建寧,屬縣多響應。清總督陳錦、張存仁、侍郎李率泰統兵六萬來圍建寧。永明王使揭重熙赴援,至邵武不能進,建寧遂破,王祈力戰死(惲遜庵遺集)。

十月,桂王監國肇慶府。十一月即位,以明年為永歷元年(小腆紀年以為十一月事)。命太保兵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陳子壯節制兩廣、江西、湖廣、福建軍務(殘明宰輔年表、海上見聞錄)。

——錄自福建通紀卷十。

清世祖順治四年(明永歷元年、魯監國二年、海上鄭成功稱隆武三年、一六四七)正月:先是魯王南奔至石浦,張名振護王航海至舟山,守將王斌卿不納。王浮海至廈門,復入南澳。鄭彩率舟師迎王,王命彩討殺斌卿,封彩建威侯。提督楊耿、彩弟總兵聯皆以兵來會,進彩建國公、名振定西侯,耿同安伯、聯定遠伯、周瑞閩安伯、周鶴芝平彝伯、阮駿蕩湖伯。鶴芝復海口,以參謀林鑰舞、總兵趙牧為守。時尚書張肯堂募兵海上,貽書招之。前僉都御史金衢巡撫劉中藻以眾來歸,授為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南疆逸史、小腆紀年、殘明宰輔年表)。

魯以劉中藻督師浙閩。魯王次閩安鎮(殘明宰輔年表)。

二月壬申,魯王兵襲海澄。明日,攻漳州不克,總兵陳國祚戰死。又明日,清兵攻海澄,南師退入于海(海東逸史、小腆紀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楚县| 延寿县| 花莲县| 无锡市| 革吉县| 普宁市| 阆中市| 平定县| 凤山县| 灵台县| 兴山县| 区。| 西峡县| 大同市| 咸宁市| 平陆县| 临泉县| 侯马市| 宁远县| 会同县| 仙桃市| 双柏县| 滦南县| 永宁县| 新乐市| 城固县| 丹江口市| 西乌| 漳浦县| 临颍县| 荣成市| 宜阳县| SHOW| 桃源县| 揭阳市| 上林县| 平湖市| 新建县| 前郭尔| 南丹县| 望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