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祖詔曰:『朕平定中原,惟浙東、福建尚阻聲教,爰命征南大將軍貝勒博洛振旅而前。既定浙東,遂取閩越;先聲所至,窮寇潛逋。大軍掩追,及于汀永,聿釗授首,列郡悉平。一切官民人等從前罪犯,咸赦除之。橫征逋賦,概與豁免。山林隱逸,各以名聞錄用。民年七十以上,給米絹有差』(清世祖實錄)。
以佟國鼐巡撫福建(同上)。
以朱鼎新為左布政使、趙林翹為右布政使、楊御蕃為按察使(東華錄)。
魯王兵克漳浦,以閩人洪有楨為令;五日復陷(繹史作四月事)。彩至海壇征派,鄉民不服,彩攻之,被誘深入,失兵將無數,退回,同魯王至廈門。聯糾合浦南橋義兵楊重等入漳浦縣,以洪有楨為縣令。未幾縣破,有楨被執,不屈,被剮。聯復攻海澄,見敵騎至,即走爭舟,多墜水死者。平和縣曾慶等與詔安等處義兵立德化王慈華,陷大昌,攻順昌、將樂,然皆為清兵所敗(海東逸史、南疆澤史、海上見聞錄、小腆紀年)。
案:漳州,逸史作漳平。洪有楨,見聞錄作龔有楨,逸史作洪有文;龔洪音近而誤。同安阮旻錫夕陽寮稿作有楨字亮士,嘉禾里人。今皆從其多者。
明監國魯王遣兵攻福州,不克;又遣兵攻福清,不克(小腆紀年)。
鄭彩及熊汝霖取福寧州,諸縣響應,遂入興化府。汀邵亂,進據建寧。清陳錦、佟國器、李率泰督兵至,破建寧,并復所失州縣(海上見聞錄)。
初,芝龍密諭成功,欲與俱見貝勒。成功諫,不從;鴻逵陰令逸去。芝豹奉母黃氏居安平。成功率所部入海;聞永歷即位,遙奉年號,稱招討大將軍。有眾三百人,訓練于廈門之鼓浪嶼,委黃愷于安平措餉。識者知其可與有為,鴻逵舊將咸歸心焉。成功以洪政、陳輝為左右先鋒,楊才、張進為親丁鎮,郭泰、余寬為左右鎮,林習山為樓船鎮,攻海澄。數日,清兵至,洪政中流矢,與監軍楊期演死之;遂退兵入粵。初,清兵下瀘溪,以李光署縣事。邑貢生魏一柱縛光送鄭彩所剮之,畫策守瀘,敗清兵于密潭。至是,王得仁(李自成部將,左夢庚率之投誠江右)族瀘之丁、傅、魏三族。一柱棄妻子走閩,襲破將樂,結德化諸藩攻克建寧。清兵至,圍而攻之,五閱月始破,一柱與諸藩俱死(海上見聞錄、三藩紀事本末)。
三月,魯周鶴芝攻閩安,林質復德化,再攻建陽,敗死(小腆紀年)。
福州府學廩生林化熙全發被獲,至府學興賢坊口,望拜先圣,見總督張存仁,不屈,坐殺于宣政街(榕城紀聞)。
四月,明岑本高等攻浦城,為副將李繡敗死(小腆紀年)。
鄭成功復海澄。先是,博洛使人挾鄭芝龍北行,隨親統馬步兵入安平。芝豹倉卒棄城,率家屬登艦泊外海,成功母田川氏獨留守。兵入掠其地,氏拔劍剖腹死。成功聞報,痛哭出師,全軍皆縞素。師至,博洛見帆檣云集,軍容烜赫,大懼,星夜引兵還泉州;成功遂取海澄,入九都(清史紀事本末)。
鄖西王復建寧,其裨將王祁復邵武。祁營山中,取民間幾案數百張,每懸大線香數百炷,黑夜順流,環城而過。守者謂祁兵薄城,炮石大下。遲明,方知其偽。城中習之,不疑。一日,祁突至,遂破(南疆繹史)。
五月,張存仁以周鶴芝據福州鎮東衛并海口民城屢肆剽掠,副將滿進忠等分兵擊下,屠之(東華錄、榕城紀聞)。
海口之下,林鑰舞、趙牧死之,周鶴芝退守火燒嶼(南疆繹史)。
六月,魯王兵攻漳州,不克。錢肅樂來覲,授兵部尚書(海東逸史、南疆逸史)。
七月,魯王親征。會鄭彩、周瑞、周鶴芝、阮進之師攻福州,敗績(海東逸史)。
義師起,八郡同日發,福州城中約舉火相應。至期,燒鰲峰狀元亭。時天色已亮,遂潰于金雞山,殺舉人林桓聲,傳牌保長三人。牌系義師令也(楁城紀聞)。
浙閩總督張存仁奏莒州洞賊李長蛟,偽軍師王國用、陳泰鐘等陷建寧府,總兵官李應宗、副將曹允吉死之。鄭彩等亦于是日進口,燒斷漳州江東橋,長泰、海澄、龍溪盡為彩等出沒之所;余黨分擊同安、安溪諸處(東華錄)。
八月丙戌,魯王兵陷連江縣治,據之;屯兵北嶺,窺福州,索餉諸縣(南疆繹史、海東逸史、連江志、小腆紀年)。
永寧王長子妃彭氏據九龍砦,糾兵數百人攻歸化;敗,妃奔洋源。初,江西破,妃寓汀州;清兵入關后,避匿永安、貢川間。有潰將范繼宸知而跡之,輸誠焉。繼宸落魄山寺,久之至延祥,自露其事。鄉之無賴遂密迎致妃;以繼宸掌兵事、楊禾兄弟為前鋒,聚眾數萬人,妃自督之(臨汀匯考)。
鄭鴻逵遣人語鄭成功,安平地褊小,且無險可守;勸之取泉州,愿以師助。于是成功至自九都,會師于泉之桃花山。清提督趙國祚(一作佐)率數百騎沖營,成功將張進、楊才迎戰。鴻逵遣林順等夾攻,破之。別遣水兵破溜石炮城,斬清參將解應龍。時在籍御史沈佺期、光祿卿林橋升、主事郭符甲、推官諸葛斌皆舉兵應。守西城將楊義、鄉宦郭必昌之子顯約內應斌,事泄,斌已率兵逼城,全軍覆沒。國祚殺郭顯,滅其家。九月,漳州副將王進率兵來援,泉州圍始解(海上見聞錄、小腆紀年、清史紀事本末)。
十月(小腆紀年作九月),魯王兵攻長樂、永福、閩清,皆下;羅源知縣朱丕承、寧德知縣錢楷皆以城降(海東逸史)。
魯大學士劉中藻起兵攻福寧,鎮將涂登華降。魯王以前尚寶寺卿李向中為兵部侍郎巡撫福寧(海東逸史、南疆逸史)。
魯兵部右侍郎林汝翥、吏部員外郎林敕起兵攻福清,據海口城;清兵克之,翥、垐被執,不屈死(南疆繹史、海東逸史、福清志)。
十二月,以陳錦總督浙閩(清世祖實錄)。
鄭彩攻福州,副將鄒必科等敗走之(同上)。
五年(明永歷二年、魯監國三年、海上鄭成功稱隆武四年、一六四八)春正月,魯王在閩安鎮(海東逸史、小腆紀年)。
明前大學士朱繼祚起兵,會魯同安伯楊耿襲興化。分巡道彭遇颽,故南都御史也,伺其守將出戰,乃登陴,盡易明幟;守將不敢入,城遂下(海東逸史、小腆紀年)。
原任浙閩總督張存仁奏明宜春王朱議衍自江西入據汀州山寨,總兵官于永綬破其寨,議衍就擒。命誅之(東華錄)。
鄭彩忌熊汝霖,夜遣兵殺之,并其全家及義興侯鄭遵謙(海東逸史、殘明宰輔年表、海上見聞錄)。
彭妃復率范繼宸、廖心明等數千人由石城出禾囗囗、沙烏村,抵延祥駐焉(臨汀匯考)。
二月,由延祥移營,復出歸化雷澗,參將王夢煜邀擊之,執彭妃。廖心明負妃子走石城,后不知所終。彭妃旋奉旨絞于汀州靈龜廟。妃死日,責數郡邑官,詞義慷慨,毫無懼色(臨汀匯考)。
魯王以錢肅樂為東閣大學士,力辭弗許。時鄭彩橫專朝政,諸鎮皆惡之。肅樂日中系艍王舟之次,票擬章奏;封進后,即解維別去。每入見,即流涕不止曰:『朝衣拭淚,昔人所譏,而臣今不能禁』!王亦潸然。江西金聲桓遣部將郭天才援閩,與巡撫佟國鼐有隙,遂以兵歸魯王,封為忠勤伯(南疆繹史)。
官兵復連城、順昌、將樂,擒魯侍郎趙士冕、總兵黃鍾靈等斬之(清世祖實錄、東華錄)。
三月,清兵克興化,明大學士朱繼祚、吏科給事中林嵋、興泉道湯芬、知縣都廷諫死之;克永福,里居給事中鄔(勝朝殉節諸臣錄作鄢)正畿、御史林逢經死之;克長樂,里居御史王恩及(小腆紀作作王恩)死之;克建寧,明鄖西王朱常潮、守將王祁死之,祁巷戰不勝自焚。魯王在閩,先后復三府、一州、二十七縣,溫、臺響應,軍聲頗振;至是皆失,僅留寧德、福安二縣(海東逸史、小腆紀年、南疆逸史)。
四月,寧化賊鄒華率邱選合大禾尚等攻本縣,副將高守貴卻之。大禾尚,江西明宗室,不知其名;先竄龍上里大坑口,一時響應,聚眾數千。閏三月,遣牌至寧化諭降;至是與鄒合(臨汀匯考)。
五月,流寇乘江西金聲桓之變,聚眾十數萬逼汀州,總兵于永綬、副將高守貴力御之;大小數百戰,城中米一石價十六兩、豆麥一石價十兩,饑莩載路。七月,寇退,米價稍平(臨汀匯考)。
鄭成功攻同安,守將王彪、祁光秋出戰。成功遣將甘輝敗之,彪、光秋棄城走;遂取之(三藩紀事本末、清史紀事本末)。
六月,提督劉忠率兵入連江縣平賊(連江志)。
明桂王命少師兼太子太師吏兵二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姜曰廣督師江西,恢復京湖閩浙(殘明宰輔年表)。
魯王兵部尚書大學士錢肅榮卒。王震悼,輟朝;賜祭,予謚蔭(南疆繹史)。
七月,清帥佟國鼎、李率泰、陳錦合師逼同安,成功部將邱縉、林壯猷守大盈嶺以扼泉師,金作裕守苧溪嶺以扼漳師,知縣葉翼云督民兵守城。清領旗黃有信率驍騎沖突,縉中流矢,壯猷不支遁入城,作裕聞之亦斂軍回,分門死守。清師曉夜攻擊。八月,城破,縉、壯猷、作裕皆巷戰死。翼云曰:『今日猶得死于明土,吾輩之幸也』!與教諭陳鼎皆不屈死。清師以城內堅拒不下,屠之,死五萬余人。初,同安有陳世冑者,綽號泥鰍;聞仙游羅漢山王志章能剌陰陽事,世稱生閻羅,往候之。志章預置片紙,使童子授世冑讀之,有「泥鰍死半途,同安血流溝,嘉禾斷人種,安平成平浦」之語,悚然奔告成功;成功妄之。既而,世冑果至小盈嶺暴亡。同安之屠,血流溝渠。是后,凡獲滿兵,輒斷其踵放回,欲以厭「嘉禾斷人種」之讖。嘉禾,廈門舊號也。康熙癸卯,李率泰請棄諸島,安海城竟毀拆,廈門遷空無人者一紀,果斷人種。安平在界外,亦遂成平浦焉(海上見聞錄、小腆紀年)。
朱成功在銅山修船練兵,聞同安告急,整師往救。抵金門,而同安已破。清漳浦守將王起俸謀降事泄,棄家從舊鎮奔銅山。成功以為總練,使同柯宸樞聯絡銅山等處募兵措餉,詔安縣人林日灼鼓眾拒之;成功令甘輝擊斬日灼,復詔安(小腆紀年、清史紀事本末)。
浙閩總督陳錦奏鄭彩等連囗〈舟宗〉千余,盤踞長樂、連江等縣;陳泰、李率泰分兵夾擊,盡驅出海,長、連二縣次第恢復。又統師直入興化,生擒偽總督顧世臣等十二人斬之。興化平(東華錄、清世祖實錄)。
有粵寇張、黃二姓,不知其名,由永定、上杭出清流屬鄉而抵延祥。楊禾兄弟恃勇與戰,敗死;寇遂出歸化。時又有游僧偽稱隆武者,愚民信之,亦聚眾數百人。張、黃應之,同犯歸化。歸化堅壁以老之,乃去。至永安,游僧被誘,殲焉。張、黃獨疑,不入城,宵遁。是時,四鄉皆賊營矣(臨汀匯考)。
清以張學圣巡撫福建(清世祖實錄)。
十月,明封鄭成功為威遠侯。成功尋復云霄,降將張國柱敗歿,守備姚國泰就擒(小腆紀年、清史紀事本末)。
魯大學士馬思理卒。沈宸荃相,劉沂春副之(南疆繹史)。
十二月,鄭鴻逵、鄭成功復福建沿海州縣,奉表報聞于桂王(永歷實錄)。
是歲大饑,成功及彩各發兵民船至高州糴米;州為桂王總兵陳邦傅所轄,成功船免餉。時斗米千錢,海上藩鎮分駐各島,魯王別將周鶴芝、周瑞、張名振、阮美守舟山,彩、聯守廈門;鴻逵守安平之白沙,使其將陳豹守南澳;成功泊廈門,以芝鵬護家眷、張進守銅山、鄭香守海澄之石尾(后為清兵所破,二子廣海死焉)。糧餉缺乏,取之民間,而彩營將章云飛擾民尤甚。鴻逵遂率舟師至潮州,隨地取餉。時閩中舊相張肯堂以私財募兵海上,魯王貽書約共事(海上見聞錄、三藩紀事本末)。
是年,清命霍達巡按福建(貳臣傳)。
六年(海上稱永歷三年、一六四九)正月,監國魯王次沙埕(南疆逸史、永歷實錄、三藩紀事本末)。
廣東李成棟迎永歷。詔各勛鎮考試諸生赴廣省,鄭成功送生員葉后詔、洪初辟等十數人,同黃志高赍本赴行在。舟至潮陽,遭風不得達;獨志高至粵,詔以為兵部職方司主事,使監成功軍。封成功為廣平王,命以舟師取南都;其后成功入長江,承此詔旨也。漳浦副將王起鳳(一作俸)密赴成功納款,謀泄,棄家由龜鎮至銅山投見,授以都督同知,掛統練軍門印(三藩紀事本末、海上見聞錄)。
明鄭鴻逵復泉州;入奏桂王,優詔獎勵之(永歷實錄)。
浙閩總督陳錦奏福州總兵張應夢復羅源縣,右路總兵馬得功復永春、德化二縣,擒其總師顏昌儒等,平三百余寨(東華錄)。
開福建鼓鑄(同上)。
二月,郭天材潰兵以鐵騎千余突來攻寧化城,至夜遁去(臨汀匯考)。
三月,清兵復取明寧德(小腆紀年)。
鄭成功遣施瑯、楊才、黃廷、柯(一作何)宸樞等攻漳浦,守將王起鳳降;留黃廷、洪政守漳埔之羅山嶺,柯宸樞守盤陀嶺,自統兵下詔安,屯分水關(小腆紀年、三藩紀事本末)。
浙閩總督陳錦奏福清等二十縣士民同心效死守城,忠義可嘉;請免本年丁徭,以示鼓勵。奏下部議(東華錄)。
夏四月,清兵克福安。明兵部尚書大學士劉中藻衣冠坐堂上,為文自祭,服金屑死。其部將董世南(小腆紀年作世上)亦死之。翰林院簡討兵科給事中錢肅范被執,不屈(南疆逸史、海東逸史)。
福建巡按霍達奏官兵復平和、詔安、漳平、寧洋四縣(清世祖實錄)。
調王之綱充汀州總兵官、馬得功充泉州總兵官(同上)。
五月,以丁文盛為福建左布政使、周亮工為福建右布政使(東華錄)。
六月,清兵攻陷福建沿海州縣(永歷實錄)。
魯定西侯張名振復健跳所,遣使迎魯王(南疆繹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