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列傳四(1)
- 明倫匯編閨媛典閨藻部
- (清)陳夢雷
- 4986字
- 2015-12-27 00:16:39
元
趙孟俯妻管道升
詞話松雪夫人管仲姬生泖西小蒸至今其路尚名
管道工詩善畫竹亦能小詞嘗題漁父圖云人生貴
極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爭得似一扁舟弄月吟
風歸去休松雪和云渺渺煙波一葉舟西風木落五
湖秋盟鷗鷺傲王侯管甚鱸魚不上鉤
按松江府志管夫人名道升字仲姬泖西小蒸人趙
孟俯妻封吳興郡夫人天姿開朗德容俱備翰墨詞
章不學而能嘗手書金剛經至數十卷以施名山天
子命夫人書千字文敕玉工磨玉軸送秘書監裝池
收藏又嘗畫墨竹及設色竹圖以進蒙賜內府上尊
酒謁興圣宮皇太后命坐賜食恩意優渥受知兩宮
卒年五十八
虞汲妻楊氏
按崇仁縣志楊氏四川仁壽縣人宋國子祭酒文仲
女元翰林編修虞汲妻文仲守漳州偕汲與楊氏于
任所子集甫三歲知讀書嶺外無刻本楊能默記四
書及春秋左傳歐蘇文稿口以授集比還長沙得刻
本集已盡通大義至家崇仁汲遣集與弟盤從草蘆
先生游楊輒諭以當師其學行故二公以二難著人
稱楊母云
李敘妻姚氏
按太平府志姚氏贈將仕郎太平教授李敘妻幼通
經史教子習翼成名儒集賢直學士吳澄銘其墓
沈生妻張氏
按松陽縣志張氏名玉娘字若瓊父授以孝經女訓
過目成誦家多積書玉娘竊玩益深所作文詞不下
漢之班姬自號一貞居士父母擇配沈生生從父宦
游病羸不起玉娘年二十四矢志守節臨帷哀慟恨
不同生忽夜夢沈生駕輦相迎即披衣起坐謂侍兒
曰吾事定矣未逾月竟不食而殞父母痛之與生囗
葬于附郭楓林玉娘舊玩能言鸚鵡及侍兒翠紅俱
悲鳴死并以殉葬名其冢曰鸚鵡玉娘遺稿曰蘭雪
或至京師學士虞伯生歐陽元讀其詩至山之高
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遠道一日不見
兮憂心悄悄撫幾嘆曰可與國風草蟲并稱豈婦人
女子之所能及耶
傅汝礪妻孫蕙蘭
按輟耕錄新喻傅汝礪若金嘗序其妻遺稿云故妻
孫氏蕙蘭早失父母父周卿先生以孝經論語及凡
女誡之書教之詩固未之學也因其弟受唐詩家法
于庭取而讀之得其音格輒能為近體五七言語皆
閑雅可誦非茍學所能至者然不多為又恒毀其稿
家人或竊收之令勿毀則曰偶適情耳女子當治織
組紃以致其孝敬辭翰非所事也既卒家人哭而
稱之因出其稿得五言七首七言十一首五七言未
成章者廿六句特為編集成帙題曰綠遺囗序而
藏之五言詩曰里人初起前柳正嬌卷簾沖落
絮開鏡見垂條坐對分金線行防拂翠翹流鶯空巧
語倦聽不須調
右
一
小閣烹香茗囗簾下玉鉤燈光翻
出鼎釵影倒沉甌婢奉消春困親嘗散暮愁吟詩因
坐久月轉晚妝樓
右
二
燈前催曉妝把酒向高堂但愿
梅花月年年映壽觴
右
三
采閣閉朝寒妝成擬問安忽
聞春雪下喚婢卷簾看
右
四
粲粲梅花樹盈盈似玉人
甘心對冰雪不愛艷陽春
右
五
小小春羅扇團團秋月
生蟠桃花樹里繡得董成
右
六
自拂眉黛何曾慣
得愁若教如翠柳便恐不禁秋
右
七
七言詩曰樓前楊
柳發青枝樓下春寒病起時獨坐小無氣力隔簾
風亂海棠絲
右
一
綠囗寂寞掩殘春繡得羅衣懶上身
昨日翠帷新病起滿簾飛絮正愁人
右
二
小妹方纔習
孝經可憐嬌怯性偏靈自尋女誡前讀嗔道家人
不與聽
右
三
幾點梅花發小盆冰肌玉骨伴黃昏隔
久坐憐清影閑劃金釵記月痕
右
四
繡被寒多未欲眠
梨花枝上聽春鵑明朝又是清明節愁見人家買紙
錢
右
五
春雨隨風濕粉墻園花滴滴斷人腸愁紅怨白
知多少流過長溝水亦香
右
六
春風昨夜碧桃開正想
瑤池月滿臺欲折一枝寄王母青鸞飛去幾時來
右
七
空囗日晚雨纔干小婢相隨倚畫欄金釵誤掛緋桃
落羅袖愁依翠竹寒
右
八
小今夕繡針閑坐對銀蟾
整翠鬟凡世何曾到天上月宮依舊似人間
右
九
乞巧
樓前雨乍晴彎彎新月伴星鄰家小女都相學斗
取金盆看五生
右
十
庭院深深早閉門停針無語對黃
昏碧紗外初生月照見梅花欲斷魂
右
十一
未成章
詩曰露下庭梧葉風吹月桂花登樓聞過雁開戶見
棲囗繡簾當雪卷銀燭背風然雪晴山顯翠風暖水
生紋萱草當階綠櫻桃落地紅芍藥開時病荼落
處愁玉釵簪茉莉羅扇繡芙蓉前垂柳分春色鏡
里幽蘭對曉妝花間影過那知燕柳外聲來不見鶯
慈親教婢回金剪嬌妹嗔人奪繡針妝成寶鏡楊花
過行出珠簾燕子歸自傾甕里春泉水親灌囗前石
竹花海棠帶雨胭脂重楊柳凝煙翡翠濃若金既喪
妻哀戚之情多見于詩悼亡曰驚囗吹羅幕明月照
階戺春草忽不芳秋蘭亦同死斯人蘊淑德夙昔明
詩禮靈質奄獨化孤魂將安止迢迢湘西山湛湛江
中水水深有時極山高有時已憂思何能齊日月從
此始
右
一
皇天平四時白日一何遽勤儉畢婚姻新人
忽復故衾裳斂遺襲棺槨無完具送葬出北門徘徊
怛歸路玉顏不可恃況乃紈與素累累花下墳郁郁
塋西樹他人亮同此胡為獨哀慕
右
二
新婚誓偕老恩
義永且深旦暮為夫婦哀戚奄相尋涼月燭西樓悲
風鳴北林空帷奠巾櫛中房虛織辭章余婉孌琴
瑟有余音眷言瞻故物惻愴內不任豈無新人好焉
知諧我心掩穴撫長暮涕下沾衣襟
右
三
人生貴有別
室家各有宜貧賤遠結婚中心兩不移前日良宴會
今為死別離親戚各在前臨訣不成辭旁人拭我淚
令我要裁悲共盡固人理誰能心勿思
右
四
感獨曰幽
幽蕙草晚靡靡蘭芳斷皎皎夜泉人冥冥不復旦流
塵棲暗壁涼吹經虛幔無論歡意消日復愁思亂魂
傷夕方永氣變秋將晏當慘斷素捐篋悲柔翰憶
初成好合誓且同憂患何言遂長終獨處增永嘆寤
寢忽如在展轉驚復散念茲何嗟及哀至聊自判百
日曰人生悲死別矧在心相知新婚未及久杳杳去
何之昔為連理木今為斷腸枝相去時幾何百日奄
在茲虧月有圓夕逝水無還期棄置非人情何以為
我思入室曰妝閣閉長夜幽蘭坐復春猶疑挑錦字
不見掩羅巾故物空在目蕭條生網塵
右
一
虛明月
滿芳砌綠苔滋花間時染翰尚憶解題詩寂寞幽泉
下貞心空自知
右
二
追和蕙蘭曰小開盡碧桃枝憶
得青鸞化去時昨夜秋風妒幽怨夢中吹斷素琴絲
右
一
江上愁時復值春帶圍寬盡不宜身階前舊種櫻
桃樹日暮飛花故著人
右
二
嗟乎孫氏之詩依乎禮義
汝礪之詩哀而不傷舉得性情之正是可傳也已
吳伯固女
按詩話昭武吳伯固女貌美聰慧其夫詣闕上書稱
旨送太學三年不回吳氏作詩寄之略云昔君曾奏
三千牘凜凜文風誰敢觸鄉老薦賢親獻書邦侯勸
駕勤推轂馬頭三控登長途謂君此去離場屋整頓
羅衣出送君珠淚盈盈垂兩目枕前一一向君言臨
行猶自叮嚀囑得沾寸祿歸已榮莫遣妾心成局促
秋深冬暮風雪寒對鏡懶把金蟬簇夢魂夜夜到君
邊覺來寂寞鴛鴦獨此時行坐厭囗紗忍淚含情眉
黛蹙古人惜別日三秋不知君去幾多宿山高水闊
三千里名利驅人復爾爾昔年曾撥伯牙弦未遇知
音莫怨天去年又奏相如賦漢殿依前還不遇朝朝
暮暮望君歸日在東隅月在西碧落翩翩飛過雁青
山切切子規啼望盡一月復一月不見音容寸腸結
又聞君是河東來夜夜不教紅燈滅雞鳴犬吠側耳
聽寂寂不聞車馬音自此知君無定止一片情懷冷
如冰既無黃耳寄家書也合隨時托魚雁日月逡巡
又一年何事歸期杳難踐堂上雙親發垂白室中兒
女嗚嗚泣八月涼風滿道途好整征鞍尋舊跡
余季女
按名媛詩歸余季女臨海儒家女也有容德善屬文
贅水宗道月余宗道愧己不若輒辭歸閉門讀書久
不往余裁詩五章招之其一章云妾誰怨兮薄命一
氣孔神兮化生若甑春山娟兮秋水凈秉貞潔兮妾
之性聊歌兮遣興其二章云夜夢兮食梨命靈氛兮
與余占之曰行道兮遲遲斂角枕兮粲如風動帷兮
心悲三章云云黯黯兮雪飛棘夫子介兮如石苦復
留兮不得望平原兮太息涕泗橫兮沾臆四章云送
子去兮春樹青望子來兮秋樹零樹有枝兮枝有英
我何為兮獨煢煢子在此兮山城五章云織女兮牛
郎豈為化兮為參商欲徑度兮河無梁霜露侵襲兮
病偃在囗嗟嗟夫子兮誰為縫裳宗道卒不聽忽夢
余來訣曰妾委蛻矣子盍送我既而訃至宗道未幾
悲死
葉正甫妻劉氏
按輟耕錄洞庭劉氏葉正甫妻甫久客都門劉寄衣
侑以詩云情同牛女隔天河又喜秋來得一過歲歲
寄郎身上服絲絲是妾手中梭剪聲自覺和腸斷線
腳那能抵淚多長短只依先去樣不知肥瘦近如何
郭暉妻
按詩話雋永士人郭暉因寄問安誤封一白紙去其
細君得之乃寄一絕云碧紗下啟緘封一紙從頭
徹尾空應是仙郎懷別恨憶人全在不言中
錢塘曹氏
按筆記錢塘女士有雪齋曹氏以才谞稱于人嘗持
所著詩文介其師丘公自陳幼獲見于酸齋貫公恕
齋班公而猶未及謁廉夫先生復偕乳母訪之洞庭
太湖間為歌詩鼓琴以寫山川荒落之悲引關雎雉
朝飛以和白雪之章廉夫大賞敘其曹氏弦歌集
薛氏二女
按聯芳樓記吳郡富室有薛姓者至正初居于閶闔
門外以鬻米為業生二女長蘭英次蕙英皆秀囗能
賦詩父于宅后建一樓以處之名曰蘭蕙聯芳樓適
承天寺僧善水墨寫蘭蕙乃以粉灰四壁邀僧請繪
于上登者藹然如入春風之室二女日夕吟詠其間
有詩數百首號曰聯芳集好事者往往傳誦時會稽
楊鐵崖制西湖竹枝詞和者百余家鏤板書肆二女
見之笑曰西湖有竹枝曲東吳獨無竹枝曲乎乃效
其體作蘇臺竹枝詞十章曰姑蘇臺上月團團姑蘇
臺下水潺潺月落西邊有時出水流東去幾時還館
娃宮中麋鹿游西施去泛五湖舟香魂玉骨歸何處
不及真娘葬虎丘虎丘山上塔層層靜夜分明見佛
燈約伴燒香寺中去自將釵釧施山僧門泊東吳萬
里船烏啼月落水如煙寒山寺里鐘聲早漁火江楓
惱客眠洞庭余柑三寸黃笠澤銀魚一尺長東南佳
味人知少玉食無由進上方荻芽抽筍楝花開不見
河豚石首來早起腥風滿城市郎從海口販鮮回楊
柳青青楊柳黃青黃變色過年光妾似柳絲易憔悴
郎如柳絮太顛狂翡翠雙飛不待呼鴛鴦并宿幾曾
孤生憎寶帶橋頭水半入吳江半太湖一緺鳳髻綠
如云八字牙梳白似銀斜倚朱門翹首立往來多少
斷腸人百尺樓臺倚碧天闌干曲曲畫屏連儂家自
有蘇臺曲不去西湖唱采蓮鐵崖見其囗手題二詩
于后曰錦江只見薛濤箋吳郡今傳蘭蕙篇文采風
流知有日連珠合璧照華筵難弟難兄并有名英英
端不讓瓊瓊好將筆底春風句譜作瑤箏弦上聲自
是名播遠邇咸以為班姬蔡女復出易安淑真而下
不足論也其樓下瞰官河昆山有鄭生者亦甲族其
父與薛素厚生興販抵郡泊舟樓下依薛為主薛以
其父故待以通家子弟往來無間生青年氣韻溫和
性質俊雅二女在樓窺見以荔枝一雙投下生會
其意既而更深漏靜月墮河傾生立船頭如有所俟
忽聞樓啞然有聲頃刻則二女以秋千繩索垂一
竹兜墜于前生乃乘之而上盡繾綣之意焉長女口
占詩一首與生曰玉砌雕闌花兩枝相逢恰是未開
時嬌姿未慣風和雨分付東君好護持次女亦吟一
首云寶篆香煙燭影低枕屏搖動鎮帷垂風流好似
魚游水纔過東來又向西生至曉乘之而下自是無
夕不會二女吟詠頗多不能盡記生恥無以答一夕
見女書篋內有剡溪玉葉箋遂濡毫題一詩于上曰
誤入蓬山頂上來芙蓉芍藥兩邊開此身得似偷香
蝶游戲花叢日幾回二女得詩喜甚藏之篋笥一夕
中夜之后生忽悵然曰我本羈旅江湖托跡門下今
日之事尊人罔知一旦事跡彰聞則樂昌之鏡或恐
從此而分延平之劍不知何時再合也因哽咽泣下
二女曰妾久處閨闈粗通經史非不知鉆穴可丑韞
櫝可佳也然而秋月春花每傷虛受曩者竊窺宋玉
之容自獻卞和之璧感君不棄特賜俯從雖六禮之
未行諒一言之已定方欲同歡衾枕永奉巾櫛奈何
遽出此言自生疑阻他日機事彰聞親庭譴責若從
妾所請則終奉箕帚于君家如不遂所圖則求我于
黃泉之下必不再登他門也生聞言不勝感激未幾
生父以書督生還家女之父見生盤桓不去亦頗疑
之一日登樓于篋中得生詩大駭然事已至此乃以
書抵生父喻其意生父如所請仍命媒氏通二姓之
好問名納采贅以為婿生年二十有二長女年二十
幼女年十八矣
陳氏
按松江府志陳氏錢塘儒家女其夫為縣曹吏因兵
亂隸軍籍戍于華亭夫久出不還聞雁有感因題于
華亭戍壁曰浪喜燈花落又生夜寒頻放剪刀聲游
鴻不寄征夫信顧影娉婷無限情或勸之曰若美且
慧往富室為紅女不猶愈于守空戍乎答曰饑寒小
事耳夫節莫大焉久之夫還人咸頌之
徐嗣元女
按閩書徐嗣元女至正間青田寇侵縣女為兵所掠
作詩寫懷語意悲切詩云萬水千山去路賒青囗踏
破幾層沙山登絕頂重逢嶺水渡深淵不到涯雁字
只傳夫與子魚書難寄母和爺回頭遙望鄉關處云
下峰前是我家
雷德潤妻游氏
婦范
氏附
按建安縣志游氏雷德潤妻善書能文無子默禱于
神夢黑熊行天遂生機機貴贈建安郡君機妻范亦
贈建安郡君通書記作字有楷法善治家事人謂婦
道母儀皆無可愧
施伯仁妻鄭允端
按列朝詩集錢惟善杜寅肅雍集敘傳曰鄭允端字
正淑宋太師尚書左丞相魏國清之后居吳中號花
橋鄭家嫁同郡施伯仁能詩文內則至正丙申妖
兵據城家為盜所破年三十得疾而卒宗族私謚曰
貞懿有集曰肅雍自為之序
明
周伯玉妻郭真順
按名山藏列女記郭真順潮州周伯玉妻幼受書于
其父教諭因旁通經史諸家尢精數學能詩文歸伯
玉家元亂避地居村寨太祖定天下嶺南歸附再遣
指揮俞良輔來征諸寨之未服者一寨皆恐誅真順
作俞將軍引遮道上之并言寨人無逆狀俞將軍覽
詩大喜一寨皆全后與伯玉偕隱于縣西之后池子
三碏彥敬礪彥作礦彥器分授三經坐而聽其夜誦
各與百錢記遍數誦雖如流必錢盡乃已后皆以儒
征真順卒年百二十五歲遺命喪不供佛祭不焚楮
子孫遵行之
按列朝詩集兵下嶺南指揮俞良輔征諸寨之未服
者真順從伯玉居溪頭寨作詩遮道上輔曰將軍開
國之武臣早附鳳翼攀龍鱗煙云黯慘蔽九野半夜
捧出扶桑輪前年領兵下南粵眼底群雄盡流血馬
蹄帶得淮河冰灑向江南作晴雪潮陽僻在南海濱
十載不斷干戈塵客星移處萬里外天子亦念遐方
民將軍高名邁千古五千健兒猛如虎輕裘緩轡踏
地來不減襄陽晉羊祜此時特奉明主恩金印斗大
龜龍紋大開藩衛制方面期以忠義酬明君宣威布
德民大悅把菜一笠誰敢奪黃犢春耕萬隴云牦牛
夜臥千秋月去歲壺陽戍守時下車愛民如愛兒壺
山蒼蒼壺水碧父老至今歌詠之欲為將軍紀勛績
天家自有麒麟筆愿屬壺民歌太平磨崖勒盡韓山
石
范氏
按名山藏列女記范氏清江人宋范囗孫女洪武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