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次菩薩若見上座及勝功德者。尊重奉迎設床請坐。合掌恭敬禮拜問訊。年德等者正言詶對。軟語安慰。不起等慢稱量彼此。年德下者。隨力勸喻。稱彼實德。為覆實罪。不令恥懼生退沒心。不輕蔑彼。若見眾生求法求財。不背面不嚬蹙。歡喜舒顏。不嗤彼闕。見彼圮頓不起輕心。若見一切上中下人。先語問訊。嘆言善哉。隨宜善處。隨力所能攝以財法。不諂曲不自重。不自高不自大。不以增高而自矜異。于諸親厚一切給與。終不棄捐若病不病。隨順身口意業與相習近。為善知識離諸怨對孤獨貧乞無所歸蔭。隨其力能為作依怙。不以憂苦加于眾生。因緣事起。所應戲笑。如法戲笑非不如法。不以戲言形名他人。乃至親密亦復不說。于他人所不久嗔恨。雖復嗔彼不揚其過。若為他人身口毀辱。能善思惟以法自解。自省己過心不躁動。身口意業慮而后行。離十四垢業。謂隱覆六方。離四惡友攝四善友。如修多羅廣說?,F法樂義。錢財具足。勤力具足。守護具足。以正命心為諸世間工巧之業。不曲不幻不欺誑。常有慚愧行無罪行。威儀具足重慎威儀。為他親厚受寄不侵。若負人債終不抵捍。分父余財平等無偏。若是真寶主作偽想依實與價。決斷世事辯正機速。彼彼所作來求請者。悉與同事終不廢退。能隨問答。為正事業不為非正。若為國王。以法治世不為非法不樂罰責。于惡戒眾以戒建立。成就八種賢圣之語。見則言見。聞覺識知則言識知。不聞不見不覺不知則言不知。菩薩成就如是等法。如世間知如世間轉。如實了知。是名知世間。
云何菩薩修習四依。是菩薩為義故從他聽法。不為味為義聽法。不為味者。若聞世間非巧便說。依義菩薩亦專心聽。復次菩薩于闇說明說。如實了知。知所應依。不以上座多識。若佛若僧。依止如是諸說法人。如是依止所。應不依于人。于真實義心不動搖。能自了知不由于他。復次菩薩于如來所深信清凈。一向信受如來所說。依了義經非不了義。依了義經者。于此法律不可破壞。不了義經者。謂以種種門說而不決定。應有疑問。若菩薩于了義經作不決定者。于此法律則為可壞。復次菩薩得堅固修慧。不以聞思識諸法義用修慧知。不以聞思識知故。聞如來所說第一甚深法義。不起誹謗。是名菩薩修習四依。如是成就者。略說四種。無量顯示其義具足。大師修慧所知。一切四依。平等方便。菩薩于彼出要道。皆悉明達而不迷惑。
云何菩薩四無礙慧。于一切法一切章句。如其體實。修慧所知無礙不謬。是名法無礙。于一切法一切相。如其體實。修慧所知無礙不謬。是名義無礙。于一切法一切名處。如其體實。修慧所知無礙不謬。是名辭無礙。于一切法一切種分別。如其體實。修慧所知無礙不謬。是名樂說無礙。菩薩如是四無礙。得五處無量巧便。謂陰巧便。界巧便入巧便。緣起巧便。處非處巧便。此四行菩薩于一切法。能自覺悟為他顯示。除此已更無有余。能自覺悟。況余顯示。
云何菩薩菩提具。當知二種。一功德具。二智慧具。此二種具。廣說如自他品。又功德智慧具。菩薩初阿僧祇劫名為下。第二為中。第三為上。
云何菩薩摩訶衍所攝修習三十七道分是菩薩依四。無礙慧方便。所攝智三十七道分。如實了知而不取證。種種乘方便。彼亦如實知。所謂聲聞乘方便。大乘方便。聲聞乘方便如實知。如聲聞地所說。云何菩薩于大乘方便三十七品如實了知。是菩薩住身身觀。不于身身而起妄想。亦非一切非性。于彼身離言說自性。如實了知。是名第一義身身觀念處。若菩薩觀世諦者。隨無量處方便。知身身觀念處。如身身觀念處。余念處及余道品亦復如是。非身等法妄想觀苦。若妄想觀集。亦不于斷起滅妄想。亦不于得因起道妄想。離言說自性??喾绶ǖ婪?。如實了知。依此第一義修道分。名為修諦。若菩薩隨世諦無量處方便。名為緣諦修。若彼菩薩于此法如是不起妄想者。是名為止。及彼如實知第一義。及無量處方便知法。是名為觀。略說菩薩止有四行。一者第一義。二者俗數智前行。三者一切虛偽妄想不行。四者于此無言無相之法不起妄想其心寂靜。一切諸法悉同一味。如是四行。菩薩止起乃至究竟。如來知見。略說菩薩觀有四行。謂此四行所起智慧。是名為觀。離一切法有無智慧。隨無量法分別處觀。于此四行菩薩觀起乃至究竟。如來知見。是名略說菩薩止觀。
云何菩薩巧方便。略說十二種。為起內佛法有六種。為外成熟眾生有六種。云何為起內佛法六種巧方便。一者菩薩悲心。顧念一切眾生。二者一切諸行。如實了知。三者求無上菩提智。四者依顧念眾生舍離生死。五者依諸行如實知。以無染心。輪轉生死。六者依求佛智慧熾然精進是名為起內佛法六種巧方便。云何為外成熟眾生六種巧方便。一者菩薩巧方便以少善根起無量果。一者以少方便。起無量善根。三者毀壞佛法眾生除其暴害。四者處中眾生令入佛法。五者已入眾生令其成熟。六者已成熟者令得解脫。云何菩薩能以少善根得無量果。是菩薩教下劣眾生。以少財物施下福田。乃至揣糗施于畜生。施已回向無上菩提。以回向力故得無量果。云何菩薩以少方便起無量善根。是菩薩見有眾生修邪法齋而求解脫。則為彼說賢圣八齋斷苦方便不究竟法。授少方便得大果齋。復次邪見眾生苦身求度。為說中道。令離二邊究竟解脫。復次或有眾生求生天者。邪見方便投巖赴火不食等苦。則為演說正法禪定?,F法樂住。后生天上如法受樂復次或有眾生誦習外典求清凈者。以佛正法令其誦習思惟其義。又說如來甚深經典。具足顯示空相應法。彼聞法已。生厭離心專精凈信。于一念頃能攝廣大無量善根。況復次第續念不舍。復次菩薩意解思惟起凈妙想。即以世間香花珍物供養三寶。亦教他人心想供養。復次如是凈心遍滿十方一切世界。供養三寶生隨喜心。亦復教人令其隨喜。復次常修念佛乃至念天。亦教他人令修六念。
復次正念合掌恭敬。隨時供養一切三寶。亦教他人修此供養。復次于一切眾生一切功德皆悉隨喜。亦教他人起隨喜心。復次于一切眾生入廣大悲心。悉欲代受一切眾苦。亦教他人興此大悲。復次于過去現在一切所犯。以真實隨順求凈戒心。向十方佛至誠懺悔。亦教他人如是悔過。彼常如是悔其所犯以少方便。于一切業障悉得解脫。復次作眾多種種無量變化。一切十方佛法僧處及眾生處。無量神通他心自在。菩薩攝取切德。復次菩薩修慈悲喜舍。亦教他修。是名菩薩以少方便。生廣大無量善根果報。
方便處攝品第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