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西山經(jīng)(4)

1 郭璞云:“泑,音黝黑之黝。”郝懿行云:“李善注思玄賦引此經(jīng)作蒙山,蓋即淮南子云,日至于蒙谷是也。”

2 郭璞云:“亦金神也,人面、虎爪、白尾(毛),執(zhí)鉞,見外傳云。”珂案:關(guān)于蓐收,見海經(jīng)新釋卷二“西方蓐收”節(jié)注1。

3 郭璞云:“未詳。”珂案:即嬰垣之玉,已見上文羭次之山,郭注云:“垣或作短。”謂此也。江紹原中國古代旅行之研究第一章注10謂垣、短均當(dāng)系脰字之誤,嬰脰之玉,即作為頸飾之玉,其說近是,足供參考。

4 郭璞云:“日形員,故其氣象亦然也。”

5 郭璞云:“未聞其狀。”郝懿行云:“紅光蓋即蓐收也。”

西水行百里,至于翼望之山1,無草木,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貍,一目而三尾,名曰讙2,其音如奪(寸改木)百聲3,是可以御兇,服之已癉4。有鳥焉,其狀如烏,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5,服之使人不厭6,又可以御兇。

1 郭璞云:“或作土翠山。”珂案:中次十一經(jīng)首曰翼望之山,與此同名;或一山之連麓。

2 郭璞云:“讙音歡;或作原。”

3 郭璞云:“言其能作百種物聲也。或曰,奪(寸改木)百,物名,亦所未詳。”郝懿行云:“奪,說文作(上大下只),蓋形近誤作奪(寸改木)也。”珂案:吳寬抄本字正作奪。

4 郭璞云:“黃癉病也;音旦。”

5 郭璞云:“猗余兩音。”珂案:北山經(jīng)帶山有鳥,名曰鵸,自為牝牡,與此同名。

6 郭璞云:“不厭夢也。”

凡西次三經(jīng)之首,崇吾之山1至于翼望之山,凡二十三山,六千七百四十四里。其神狀皆羊身人面。其祠之禮,用一吉玉瘞2,糈用稷米。

1 珂案:經(jīng)文崇吾之山上當(dāng)脫自字。

2 郭璞云:“玉加采色者也。尸子曰:『吉玉大龜。』”

西次四經(jīng)之首曰陰山1,上多谷2,無石,其草多茆、蕃3。陰水出焉,西流注于洛。

1 珂案:上文已有陰山,與此同名。

2 珂案:經(jīng)文谷,汪紱本、毛扆校本、吳任臣本并作榖,是也。

3 郭璞云:“茆,鳧葵也;蕃,青蕃,似莎而大;卯煩兩音。”珂案:茆,宋本、吳任臣本、汪紱本、畢沅校本均作茆,(上艸下留)、茆字同,本當(dāng)作(上艸下留),說文一云:“(上艸下留),鳧葵也。”與郭注合。

北五十里,曰勞山,多茈草1。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

1 吳任臣云:“即紫草。”

西五十里,曰罷父之山1。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洛,其中多茈、碧2。

1 珂案:經(jīng)文罷父,王念孫、吳任臣、畢沅、郝懿行并校作罷谷。

2 郝懿行云:“茈、碧二物也;茈即茈石。”

北百七十里,曰申山,其上多谷1柞,其下多杻橿,其陽多金玉。區(qū)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

1 珂案:經(jīng)文谷,汪紱本、毛扆校本、吳任臣本并作榖,是也。

北二百里,曰鳥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楮,其陰多鐵,其陽多玉。辱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

又北二十里,曰上申之山,上無草木,而多硌石1,下多榛楛2,獸多白鹿。其鳥多當(dāng)扈3,其狀如雉,以其髯飛4,食之不眴目5。湯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1 郭璞云:“硌,磊硌,大石貌也;音洛。”

2 郭璞云:“榛子似栗而小,味美;楛木可以為箭。詩云:『榛楛濟(jì)濟(jì)。』臻怙兩音。”

3 郭璞云:“或作戶。”

4 郭璞云:“髯,咽下須毛也。”

5 珂案:眴目,即瞬目;音舜。

又北八十里,曰諸次之山,諸次之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是山也,多木無草,鳥獸莫居,是多眾蛇。

又北百八十里,曰號山,其木多漆、棕,其草多藥、虈、芎藭1。多囗石2。端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

1 郭璞云:“藥,白芷別名;虈,香草也;芎藭一名江蘺。藥音烏較反。”珂案:芎藭音穹窮,即川芎也。

2 郭璞云:“囗或音金;未詳。”郝懿行云:“說文字作淦,云泥也,藝石質(zhì)柔軟如泥者,今水中土中俱有此石也。”

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其陰多鐵,其陽多銅,其獸多白狼白虎,其鳥多白雉白翟1。生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

1 郭璞云:“或作白翠。”郝懿行云:“雉、翟一物二種,經(jīng)白翟當(dāng)為白翠。”

西二百五十里,曰白于之山,上多松柏,下多櫟檀1,其獸多(牛乍)牛、羬羊,其鳥多鸮2。洛水出于其陽,而東流注于渭;夾水出于其陰,東流注于生水。

1 郭璞云:“櫟即柞。”

2 郭璞云:“鸮似鳩而青色。”

西北三百里,曰申首1之山,無草木,冬夏有雪。申水出于其上,潛于其下,是多白玉。

1 珂案:經(jīng)文申首,王念孫、吳任臣、郝懿行并校作由首;申蓋由字之訛也。

又西五十五里,曰涇谷之山1,涇水出焉,東南流注于渭,是多白金白玉。

1 郭璞云:“或無之山二字。”

又西百二十里,曰剛山,多柒木1,多(王雩)琈之玉。剛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是多神(光鬼)2,其狀人面獸身,一足一手,其音如欽3。

1 汪紱云:“柒即漆字。”

2 郭璞云:“(光鬼)亦魑魅之類也;音恥回反。

3 郭璞云:“欽亦吟字假音。”

又西二百里,至剛山之尾,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蠻蠻1,其狀鼠身而鱉首,其音如吠犬。

1 郝懿行云:“蠻蠻之獸,與比翼鳥同名,疑即囗也。蠻聲相近。說文云:『猵或作?,獺屬。』文選羽獵賦注引郭氏三蒼解詁曰:『囗似狐,青色,居水中,食魚。』”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英鞮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鳥獸盡白。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澤。是多冉遺之魚1,魚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馬耳,食之使人不瞇2,可以御兇。

1 郝懿行云:“太平御覽九三九卷引此經(jīng)作無遺之魚,疑即蒲夷之魚也,見北次三經(jīng)碣石之山下;蒲、無聲相近,夷、遺聲同。”

2 郝懿行云:“說文云:『瞇,艸入目中也。』”案:此固瞇之一義,然以此釋此經(jīng)之瞇,則未當(dāng)也。“艸入目中”,偶然小事,勿用服藥;即令服藥,亦何能“使人不瞇”?莊子天運(yùn)篇云:“彼不得夢,必且數(shù)瞇焉。”釋文引司馬彪云:“瞇,厭也。”厭,俗作魘,即厭夢之義:此經(jīng)文瞇之正解也,與下文“可以御兇”之義亦合。西次三經(jīng)翼望之山鵸,“服之使人不厭”,郭注云:“不厭夢也。”山經(jīng)凡言“不瞇”,均當(dāng)作此解。

又西三百里,曰中曲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雄黃、白玉及金。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1,其名曰駁,是食虎豹2,可以御兵3。有木焉,其狀如棠,而員葉赤實(shí),實(shí)大如木瓜,名曰櫰木4,食之多力。

1 珂案:經(jīng)文音如鼓音,王念孫、畢沅、郝懿行并校無下音字。

2 郭璞云:“爾雅說駁,不道有角及虎爪。駁亦在畏獸畫中。”珂案:爾雅釋獸云:“駁如馬,倨牙,食虎豹。”關(guān)于駁,參見海經(jīng)新釋卷三“北海諸獸”節(jié)注2。

3 郭璞云:“養(yǎng)之辟兵刃也。”

4 郭璞云:“音懷。”

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1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猬毛,名曰窮奇,音如囗狗,是食人2。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黃貝3,蠃魚,魚身而鳥翼,音如鴛鴦,見則其邑大水。

1 郭璞云:“音圭。”

2 郭璞云:“或云似虎,猬毛有翼。”珂案:關(guān)于窮奇,參見海經(jīng)新釋卷七“窮奇”節(jié)注1。

3 郭璞云:“貝,甲蟲,肉如科斗,但有頭尾耳。”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鳥鼠同穴之山1,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其中多(魚蚤)魚2,其狀如鳣魚3,動則其邑有大兵4。濫5水出于其西,西流注于漢水。多(上如下魚)(魚比)之魚6,其狀如覆銚7,鳥首而魚翼魚尾,音如磬石之聲,是生珠玉。

1 郭璞云:“今在隴西首陽縣西南山,有鳥鼠同穴,鳥名曰,鼠名曰鼵。鼵如人家鼠而短尾,似燕而黃色。穿地入數(shù)尺,鼠在內(nèi),鳥在外而共處。孔氏尚書傳曰,共為雌雄;張氏地理記云,不為牝牡也。”

2 郭璞云:“音騷。”

3 郭璞云:“鳣魚,大魚也,口在頷下,體有連甲也。”

4 郭璞云:“或脫無從動則以下語者。”珂案:郭注疑有訛誤。

5 郭璞云:“音檻。”

6 郭璞云:“如玭兩音。”

7 郝懿行云:“說文云:『銚,溫器也。』”

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1,其上多丹木,其葉如谷2,其實(shí)大如瓜,赤符3而黑理,食之已癉,可以御火。其陽多龜,其陰多玉。苕4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5,其中多砥礪6。有獸焉,其狀馬身而鳥翼,人面蛇尾,是好舉人7,名曰孰湖。有鳥焉,其狀如鸮而人面,蜼身犬尾8,其名自號也,見則其邑大旱。

1 郭璞云:“日沒所入山也,見離騷。奄茲兩音。”珂案:離騷云:“望崦嵫而勿迫。”王逸注:“崦嵫,日所入山也;下有蒙水,水中有虞淵。”

2 珂案:經(jīng)文谷,宋本、汪紱本、吳任臣本作榖,是也。

3 畢沅云:“借為柎也。”

4 郭璞云:“或作若。”

5 郭璞云:“禹大傳曰:『洧盤之水,出崦嵫山。』”珂案:楚辭離騷云:“朝濯發(fā)乎洧盤。”王逸注引禹大傳與郭注同,是郭以洧盤即苕水矣。

6 郭璞云:“磨石也;精為砥,囗為礪也。”

7 郭璞云:“喜抱舉人。”

8 郭璞云:“蜼,獼猴屬也,音贈遺之遺,一音誄,見中山經(jīng)。尾又作眥。”珂案:蜼見中次九經(jīng)鬲山。

凡西次四經(jīng)自陰山以下,至于崦嵫之山,凡十九山,三千六百八十里。其神祠禮,皆用一白雞祈。糈以稻米,白菅為席。

右西經(jīng)之山(郝懿行云:“山下脫志字。”珂案:山下本無志字,志字乃后人所妄加,說見海經(jīng)新釋卷一篇首注1),凡七十七山,一萬七千五百一十七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绵竹市| 紫阳县| 阜阳市| 称多县| 襄城县| 仁布县| 台南市| 固原市| 景洪市| 镇巴县| 华池县| 浪卡子县| 龙胜| 康平县| 夏邑县| 天门市| 罗定市| 瑞丽市| 色达县| 平武县| 社旗县| 信丰县| 平泉县| 北安市| 浮梁县| 客服| 吴堡县| 龙南县| 荔波县| 哈尔滨市| 云龙县| 公主岭市| 景泰县| 濉溪县| 铜川市| 宁德市| 潮州市| 泽州县| 湟中县| 历史| 江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