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西山經(3)

  • 山海經校注
  • 郭璞
  • 3418字
  • 2015-12-27 00:07:19

15郭璞云:“搏猶脅也;言群鬼各以類聚,處山四脅,有窮其總號耳。搏亦作摶。”

16郭璞云:“水留下之貌也。淫音遙也。”郝懿行云:“陶潛讀山海經詩云:『落落清瑤流。』是洛洛本作落落,淫本作瑤,皆假借聲類之字。”

17郭璞云:“勃皇未詳。”

西南四百里,曰昆侖之丘,是實1惟帝之下都2,神陸吾司之3。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4;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5。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螻,是食人。有鳥焉,其狀如蜂6,大如鴛鴦,名曰欽原7,囗鳥獸則死,囗木則枯8。有鳥焉,其名曰鶉鳥9,是司帝之百服10。有木焉,其狀如棠,黃華赤實11,其味如李而無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12。有草焉,名曰(上艸下賓)草13,其狀如葵,其味如蔥,食之已勞14。河水出焉,而南流東注于無達15。赤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泛天之水16。洋水出焉17,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18。黑水出焉,而西流于大杅19。是多怪鳥獸20。

1 珂案:經文是實,王念孫校衍是字,實作寔。

2 郭璞云:“天帝都邑之在下者。”珂案:郭注天帝即黃帝,見海經新釋卷六“海內昆侖之虛”節注2。

3 郭璞云:“即肩吾也。莊周曰:『肩吾得之,以處大山』也。”郝懿行云:“郭說見莊子大宗師篇;釋文引司馬彪云:『山神不死,至孔子時。』”

4 珂案:此神即海內西經之開明獸也,見海經新釋卷六“海內昆侖之虛”節注2。

5 郭璞云:“主九域之部界、天帝苑圃之時節也。”

6 珂案:經文蜂,宋本作蜂,即蜂字。

7 郭璞云:“欽或作爰,或作至也。”

8 珂案:囗音弱,螫也。

9 郝懿行云:“鶉鳥,鳳也;海內西經云,昆侖開明西北皆有鳳皇,此是也。埤雅引師曠禽經曰:『赤鳳謂之鶉。』”

10郭璞云:“服,器服也;一曰,服,事也。或作藏。”郝懿行云:“或作藏者,百藏,言百物之所聚。”

11郭璞云:“棠,梨也。”珂案:經文黃華赤實,宋本、毛扆本作華黃赤實。

12郭璞云:“言體浮輕也;沙棠為木,不可得沉。”

13郭璞云:“音頻。”

14珂案:已勞,謂已憂也。呂氏春秋本味篇云:“菜之美者,昆侖之蘋。”

15郭璞云:“山名。”

16珂案:大荒南經云:“有泛天之山,赤水窮焉。”是泛天亦山名。

17郭璞云:“或作清。”

18郭璞云:“丑涂亦山名也;皆在南極。”珂案:大荒南經云:“有山名(歹ㄎ)涂之山,青水窮焉。”即此山此水。見海經新釋卷十“禹攻云雨”節注1。

19郭璞云:“山名也。”

20郭璞云:“謂有一獸九首、有一鳥六首之屬也。”珂案:九首開明獸,六首樹鳥,并見海內西經(海經新釋卷六)。

又西三百七十里,曰樂游之山。桃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澤1,是多白玉。其中多囗魚2,其狀如蛇而四足,是食魚。

1 珂案:稷澤已見上文峚山。

2 郭璞云:“音滑。”珂案:經文?、注文滑,王念孫、畢沅、郝懿行并校作(魚胃)、渭。

西水行四百里,曰流沙,二百里至于蠃母之山1,神長乘司之2,是天之九德也3。其神狀如人而(犬勺)4尾。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石而無水。

1 珂案:此處經文,疑當作西水行四百里,流沙二百里,至于蠃母之山,曰字衍。

2 郝懿行云:“水經注云:『禹西至洮水之上,見長人受黑玉。』疑即此神。”珂案:郝引水經注洮水文,“黑玉”下當有“書”字。

3 郭璞云:“九德之氣所生。”

4 郭璞云:“之藥反。”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1,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戴勝2,是司天之厲及五殘3。有獸焉,其狀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4,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見則其國大穰。有鳥焉,其狀如翟而赤,名曰勝5遇,是食魚,其音如錄6,見則其國大水。

1 郭璞云:“此山多玉石,因以名云。穆天子傳謂之群玉之山。”

2 郭璞云:“蓬頭亂發;勝,玉勝也。”

3 郭璞云:“主知災厲五刑殘殺之氣也。”珂案:關于西王母,參見海經新釋卷七“西王母”節注1。

4 郭璞云:“或作羊。”

5 郭璞云:“音姓。”

6 郭璞云:“音錄;義未詳。”吳任臣云:“疑為鹿之借字。”郝懿行云:“經文作錄,郭復音錄,必有誤。”

又西四百八十里,曰軒轅之丘1,無草木。洵2水出焉,南流注于黑水,其中多丹粟,多青雄黃。

1 郭璞云:“黃帝居此丘,娶西陵氏女,因號軒轅丘。”

2 郭璞云:“音詢。”

又西三百里,曰積石之山,其下有石門,河水冒以西流1。是山也,萬物無不有焉。

1 郭璞云:“冒,猶覆也。”珂案:經文西流,王念孫、郝懿行并于西下校增南字。又關于積石山,參見海經新釋卷三“禹所積石山”節注1。

又西二百里,曰長留之山1,其神白帝少昊居之2。其獸皆文尾3,其鳥皆文首4。是多文玉石。實惟員神磈5氏之宮。是神也,主司反景6。

1 珂案:經文長留,太平御覽卷三八八引作長流。

2 郭璞云:“少昊金天氏,帝摯之號也。”珂案:關于少昊,見海經新釋卷九“少昊之國”節注2。

3 郭璞云:“文或作長。”

4 郭璞云:“文或作長。”

5 郭璞云:“音隗。”

6 郭璞云:“日西入則景反東照,主司察之。”郝懿行云:“是神,員神,蓋即少昊也;紅光,蓋即蓐收,見下文泑山。”

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山,無草木,多瑤碧1。所為甚怪2。有獸焉,其狀如赤豹3,五尾一角,其音如擊石,其名如猙4。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5,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訛火6。

1 郭璞云:“碧亦玉屬。”珂案:經文章莪,太平御覽卷八0九引作章義,多瑤碧上有是字。

2 郭璞云:“多有非常之物。”

3 郝懿行云:“赤豹,廣韻引此經無赤字。”

4 珂案:經文如猙,宋本、吳寬抄本并作曰猙,王念孫、孫星衍、郝懿行校同,是也。

5 珂案:關于畢方,見海經新釋卷一“畢方鳥”節注1。

6 郭璞云:“訛亦妖訛字。”珂案:訛火,即怪火也。

又西三百里,曰陰山。濁浴1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蕃澤,其中多文貝。有獸焉,其狀如貍2而白首,名曰天狗3,其音如榴榴4,可以御兇。

1 珂案:經文濁浴,太平御覽卷八0七、卷九一三并引作濁谷。

2 郭璞云:“或作豹。”

3珂案:大荒西經亦有獸,名曰天犬,與此性態各異,參見海經新釋卷十一“黃姖尸、比翼鳥、天犬”節注6。

4 郭璞云:“或作貓貓。”

又西二百里,曰符愓之山1,其上多棕柟,下多金玉,神江疑居之。是山也,多怪雨,風云之所出也2。

1 郭璞云:“音陽。”郝懿行云:“藝文類聚二卷、太平御覽九卷及十卷并引此經作符陽之山,與今本異。”

2 郝懿行云:“祭法云:『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為風雨、見怪物者皆曰神。』即斯類也。”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1。是山也,廣員百里。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白身2四角,其豪如披蓑3,其名曰傲(彳因)4,是食人。有鳥焉,一首而三身,其狀如(樂鳥)5,其名曰鴟。

1 郭璞云:“三青鳥主為西王母取食者,別自棲息于此山也。”珂案:三青鳥參見海經新釋卷七“西王母”節注3。

2 郝懿行云:“廣韻引此經作白首。”

3 郭璞云:“蓑,辟雨草衣也;音催。”

4 郭璞云:“傲噎二音。”珂案:經文傲(彳因),王念孫校作傲(犬因)。

5 郭璞云:“(樂鳥)似鵰,黑文赤頸;音洛。”

又西一百九十里,曰騩山,其上多玉而無石。神耆童居之1,其音常如鐘磬2。其下多積蛇。

1 郭璞云:“耆童,老童,顓頊之子。”

2 郝懿行云:“此亦天授然也,其孫長琴,所以能作樂風,本此。亦見大荒西經。”珂案:關于老童,參見海經新釋卷十一“太子長琴”節注2。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湯谷1。有神焉2,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3,六足四翼,渾敦4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也5。

1 珂案:此與海外東經及大荒東經所記之湯谷蓋異地同名。

2 郝懿行云:“初學記、文選注引此經并作神鳥,今本作焉,字蓋訛。”珂案:汪紱本、畢沅校本作神鳥,惟吳寬抄本、吳任臣本、百子全書本仍作焉。

3 郭璞云:“體色黃而精光赤也。”

4 郝懿行云:“初學記八卷引此經無敦字。”

5 畢沅云:“江讀如鴻,春秋傳云:帝鴻氏有不才子,天下謂之渾沌。此云帝江,猶言帝江氏子也。”珂案:經文實為帝江,宋本、毛扆本作實惟帝江,于義為長。畢說江讀如鴻,是也;謂帝江猶言帝江氏子,則曲說也。古神話必以帝鴻即此“渾敦無面目”之怪獸也。帝鴻者何囗左傳文公十八年杜預注:“帝鴻,黃帝。”莊子應帝王:“中央之帝為渾沌。”正與黃帝在“五方帝”中為中央天帝符,以知此經帝江即帝鴻亦即黃帝也。至于大荒東經又謂“帝俊生帝鴻”者,神話傳說之紛歧,每每如是,無足異也。

又西二百九十里,曰泑山1,神蓐收居之2。其上多嬰短之玉3,其陽多瑾瑜之玉,其陰多青雄黃。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氣員4,神紅光之所司也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新县| 揭西县| 芜湖县| 花垣县| 云浮市| 刚察县| 上饶市| 揭阳市| 南江县| 永顺县| 大理市| 墨玉县| 景谷| 天气| 巴楚县| 黄梅县| 彩票| 将乐县| 连州市| 曲阜市| 宁南县| 盐津县| 嵩明县| 周至县| 同心县| 丽江市| 阿城市| 黑水县| 白山市| 黄大仙区| 上犹县| 神农架林区| 望城县| 高邑县| 云阳县| 孙吴县| 高陵县| 鄯善县| 中卫市| 莎车县| 襄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