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西山經(1)

  • 山海經校注
  • 郭璞
  • 4887字
  • 2015-12-27 00:07:19

西山經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1。有獸焉,其狀如羊而馬尾,名曰羬羊2,其脂可以已臘3。

1 郭璞云:“澡洗可以磢體去垢?磢,初兩反。”郝懿行云:“磢當為(爽瓦);說文云,磋垢瓦石。”

2 郭璞云:“今大月氐國有大羊如驢而馬尾;爾雅云,羊六尺為羬,謂此羊也。”珂案:羬音咸。郭注月氐國大羊即大尾羊,尾可供食,蓋視肉之類也;見海經新釋卷一“狄山”節注7。

3 郭璞云:“治體皴;臘音昔。”郝懿行云:“說文云:『昔,干肉也,籀文作臘。』此借為皴臘之字。今人以羊脂療皴有驗。”

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濩水1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銅。有鳥焉,其名曰(蟲鳥)渠2,其狀如山雞,黑身赤足,可以已(月暴)3。

1 郝懿行云:“水經注作灌水。”珂案:王念孫、畢沅并校改作灌。

2 郭璞云:“(蟲鳥),音彤弓之彤。”

3 郭璞云:“謂皮皴起也。”珂案:(月暴)音暴。

又西六十里,曰太華之山1,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2,其廣十里,鳥獸莫居。有蛇焉,名曰肥3,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4。

1 珂案:即西岳華山,在今陜西省華陰縣西南。

2 郭璞云:“仞,八尺也。上有明星玉女,持玉漿,得上服之,即成仙。道險僻不通。詩含神霧云。”郝懿行云:“明星玉女,華山囗名也。”

3 郝懿行云:“當為遺;劉昭注郡國志及藝文類聚九十六卷并引此經作肥遺。”

4 郭璞云:“湯時此蛇見于陽山下。復有肥遺蛇,疑是同名。”珂案:郭云“復有肥遺蛇”,見北次三經渾夕山、彭毗山。又有肥遺鳥,見此經下文英山。

又西八十里,曰小華之山1,其木多荊杞,其獸多(牛乍)牛2,其陰多磬石3,其陽多(王雩)琈之玉4,鳥多赤鷩5,可以御火,其草有萆荔6,狀如烏韭,而生于石上,亦緣木而生,食之已心痛。

1 郭璞云:“即少華山。”

2 郭璞云:“今華陰山中多山牛山羊,肉皆千斤,牛即此牛也;音昨。”

3 郭璞云:“可以為樂石。”

4 珂案:(王雩)琈,音嶼浮,玉名,形態未詳,山經中多記有之,此其一也。

5 郭璞云:“赤鷩,山雞之屬;音鱉。”

6 珂案:萆荔,香草,楚辭離騷作薜荔,音蔽戾。

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其陽多銅,其陰多鐵。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莖,其實如棗,可以已聾。其草多條,其狀如葵,而赤華黃實,如嬰兒舌,食之使人不惑。符禺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渭。其獸多蔥聾,其狀如羊而赤鬣1。其鳥多?2,其狀如翠3而赤喙,可以御火4。

1 郝懿行云:“此即野羊之一種,今夏羊亦有赤鬣者。”

2 郭璞云:“音旻也。”郝懿行云:“囗當為(昏鳥);御覽引此正作(昏鳥)。說文云:『(昏鳥),鳥也。』廣韻云:『(昏鳥)鳥似翠而赤喙。』”

3 郭璞云:“翠似燕而紺色也。”

4 郭璞云:“畜之辟火災也。”

又西六十里,曰石脆1之山,其木多棕柟,其草多條,其狀如韭,而白華黑實2,食之已疥。其陽多(王雩)琈之玉,其陰多銅。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禺水。其中有流赭3,以涂牛馬無病4。

1 珂案:脆,王念孫、畢沅、郝懿行并校作?。

2 珂案:條草與上文同名異狀。

3 郭璞云:“赭,赤土。”

4 郭璞云:“今人亦以朱涂牛角,云以辟惡。馬或作角。”

又西七十里,曰英山,其上多杻橿1,其陰多鐵,其陽多赤金。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水2,其中多(魚豐)魚3,其狀如鱉,其音如羊。其陽多箭(上竹下媚)4,其獸多(牛乍)牛、羬羊。有鳥焉,其狀如鶉,黃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遺,食之已癘5,可以殺蟲。

1 郭璞云:“杻似棣而細葉,一名土橿,音紐;橿,木中車材,音姜。”

2 郭璞云:“音韶。”

3 郭璞云:“音同蚌蛤之蚌。”

4 郭璞云:“今漢中郡出(上竹下媚)竹,厚里而長節,根深,筍冬生地中,人掘取食之。(上竹下媚)音媚。”

5 郭璞云:“癘,疫病也;或曰惡創。”失名云:“一音賴。”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喬木,其陰多鐵。有草焉,其名曰黃雚,其狀如樗,其葉如麻,白華而赤實,其狀如赭1,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2。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陽多竹箭3,多蒼玉。丹水出焉,東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魚4。有獸焉,其狀如豚而白毛5,大如笄6而黑端7,名曰豪彘8。

1 郭璞云:“紫赤色。”

2 郭璞云:“治胕腫也;音符。”

3 郭璞云:“箭,筱也。”珂案:筱,小竹也,見說文。

4 郭璞云:“如(魚帝)魚四腳。”珂案:關于人魚,見海經新釋卷七“陵魚”節注1。

5 珂案:王念孫、郝懿行俱校毛下復有毛字,屬下讀,是也。

6 郭璞云:“笄,簪屬。”

7 珂案:文選長楊賦李善注引此經黑端下有以毛射物四字,疑今本脫去之。

8 珂案:即豪豬,俗稱箭豬。

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多盼木1,枳葉而無傷2,木蟲居之3。有草焉,名曰熏草,麻葉而方莖,赤華而黑實,臭如蘼蕪4,佩之可以已癘。

1 郭璞云:“音美目盼兮之盼。”郝懿行云:“郭既音盼,知經文必不作盼,未審何字之訛。”

2 郭璞云:“枳,刺針(針)也,能傷人,故名云。”珂案:廣雅云:“傷,箴也。”此言枳葉有刺,盼木葉似枳葉而無刺,故云無傷也。

3 郭璞云:“在樹之中。”

4 郭璞云:“蘼蕪,香草;易曰:『其臭如蘭。』眉無兩音。”

又西七十里,曰羭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上多棫橿1,其下多竹箭,其陰多赤銅,其陽多嬰垣之玉2。有獸焉,其狀如禺而長臂,善投,其名曰囂3。有鳥焉,其狀如梟,人面而一足,曰橐(上非下巴)4,冬見夏蟄,服之不畏雷5。

1 郭璞云:“棫,白桵也;音域。”

2 郭璞云:“垣或作短,或作根,或作埋,傳寫謬錯,未可得詳。”珂案:經文嬰垣之玉,江紹原謂當即嬰脰之玉,見下文西次三經“泑山”注2。

3 郭璞云:“亦在畏獸畫中,似獼猴投擲也。”珂案:囂,郝懿行云,囂、夒聲相近;畢沅校本作囂,云囂、夒形相近;說文云:“夒,母猴,似人。”囂當即夒之訛變也。參見海經新釋卷九“東海夔牛”節注2。

4 郭璞云:“音肥。”珂案:經文曰橐(上非下巴)上王念孫校增名字。

5 郭璞云:“著其毛羽,令人不畏天雷也。或作災。”

又西百五十里,曰時山,無草木。逐1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水玉。

1 郭璞云:“或作遂。”

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上多丹粟。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獸多猛豹1,鳥多尸鳩2。

1 郭璞云:“猛豹似熊而小,毛淺,有光澤,能食蛇,食銅鐵,出蜀中。豹或作虎。”郝懿行云:“猛豹即貘豹也,貘豹、猛豹聲近而轉。”

2 郭璞云:“尸鳩,布谷類也。鳩或作丘。”郝懿行云:“鳩或作丘者,聲近假借字。”

又西百八十里,曰大時之山,上多谷1柞2,下多杻橿,陰多銀,陽多白玉。涔3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清水出焉,南流注于漢水。

1 珂案:谷字吳任臣本作榖,是也,即構,諸本作谷皆誤。

2 郭璞云:“柞,櫟。”

3 郭璞云:“音潛。”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冢之山1,漢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沔;囂水出焉,北流注于湯2水。其上多桃枝鉤端3,獸多犀兕熊羆,鳥多白翰4赤鷩。有草焉,其葉如蕙5,其本6如桔梗,黑華而不實,名曰蓇蓉7,食之使人無子。

1 郭璞云:“嶓音波。”

2 郭璞云:“或作陽。”

3 郭璞云:“鉤端,桃枝屬。”珂案:桃枝,竹名;爾雅釋草:“桃枝四寸有節。”疏:“凡竹相去四寸有節者,名桃枝竹。”

4 郭璞云:“白翰,白鵫也,亦名鵫雉,又曰白雉。”

5 郭璞云:“蕙,香草,蘭屬也。”

6 郭璞云:“本,根也。”

7 郭璞云:“蓇音骨。”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上多棕柟,下多菅蕙1。有獸焉,其狀如狗,名曰溪邊2,席其皮者不蠱。有鳥焉,其狀如鶉,黑文而赤翁3,名曰櫟4,食之已痔。有草焉,其狀如葵5,其臭如蘼蕪,名曰杜衡6,可以走馬7,食之已癭8。

1 郭璞云:“菅,茅類也。”

2 郭璞云:“或作谷遺。”

3 郭璞云:“音汲甕之甕。”珂案:說文四云:“翁,頸毛也。”

4 郭璞云:“音沙礫之礫。”

5 郭璞云:“史記司馬相如傳索隱引此經作葉如葵。”

6 郭璞云:“香草也。”

7 郭璞云:“帶之令人便馬;或曰,馬得之而健走。”

8 郝懿行云:“說文云:『癭,頸瘤也。』淮南墬形訓云:『險阻氣多癭。』”

西南三百八十里,曰皋涂之山1,薔2水出焉,西流注于諸資之水;涂水出焉,南流注于集獲之水。其陽多丹粟,其陰多銀、黃金,其上多桂木。有白石焉,其名曰礜,可以毒鼠3。有草焉,其狀如槁茇4,其葉如葵而赤背,名曰無條,可以毒鼠。有獸焉,其狀如鹿而白尾5,馬腳人手6而四角,名曰如7。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足,名曰數斯,食之已癭8。

1 郝懿行云:“史記司馬相如傳索隱引此經作鼻涂。”

2 郭璞云:“音色;或作蕢,又作葍。”

3 郭璞云:“今礜石殺鼠,音豫;蠶食之而肥。”

4 郭璞云:“槁茇,香草。”畢沅云:“即槁本也;本、茇聲之緩急。”珂案:槁本見中次三經青要之山,槁作 ,字同。

5 郝懿行云:“史記司馬相如傳索隱引此經無白尾二字。”

6 郭璞云:“前兩腳似人手。”

7 珂案:王念孫、郝懿行并校如當作玃如。

8郭璞云:“或作?。”

又西百八十里,曰黃山,無草木,多竹箭。盼水出焉1,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玉。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蒼黑大目,其名曰(敏牛)2。有鳥焉,其狀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3。

1 郭璞云:“音美目盼兮之盼。”郝懿行云:“郭既音盼,知經文必不作盼,未審何字之訛。”珂案:上文浮山盼木,郭音與此相同。

2 郭璞云:“音敏。”珂案:周書王會篇云:“數楚每牛,每牛者,牛之小者也。”即此。

3 珂案:即鸚鵡。

又西二百里,曰翠山,其上多棕柟,其下多竹箭,其陽多黃金1、玉,其陰多旄牛、¤、麝2;其鳥多鸓3,其狀如鵲,赤黑而兩首四足,可以御火。

1 珂案:項絪本、畢沅校本、百子全書本黃下無金字。

2 郭璞云:“¤似羊而大角細食,好在山崖間;麝似獐而小,有香。”

3 珂案:經文鸓,王念孫、畢沅、郝懿行并校作(疊鳥);音疊。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山1,是錞2于西海,無草木,多玉。凄3水出焉,西流注于海,其中多采石4、黃金,多丹粟。

1 郭璞云:“音巍;一音隗囂之隗。”

2 郭璞云:“錞猶堤埻也;音章閏反。”汪紱云:“錞猶蹲也。”珂案:汪說于義近之,錞蓋蹲字假音也。

3 郭璞云:“或作浽。”

4 郭璞云:“采石,石有采色者;今雌黃、空青、碧綠之屬。”

凡西經之首,自錢來之山至于騩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華山冢也1,其祠之禮:太牢2。羭山神也,祠之用燭3,齋百日以百犧4,瘞用百瑜5,湯6其酒百樽,嬰7以百珪百璧。其余十七山之屬,皆毛牷8用一羊祠之9。燭者百草之未灰10,白席采等純之11。

1 郭璞云:“冢者,神鬼之所舍也。”

2 郭璞云:“牛羊豕為太牢。”

3 郭璞云:“或作煬。”郝懿行云:“說文云:『燭,庭燎火燭也;煬,炙燥也。』”

4 郭璞云:“牲純色者為犧。”珂案:經文齋,汪紱本作齊,是也,古齋字多作齊。

5 郭璞云:“瑜亦美玉名;音臾。”

6 郭璞云:“或作溫。”郝懿行云:“湯讀去聲;今人呼溫酒為湯酒本此。”珂案:湯酒,今作燙酒。

7 郭璞云:“嬰謂陳之以環祭也;或曰嬰即古罌字,謂盂也。”珂案:江紹原中國古代旅行之研究第一章注10云,嬰系以玉祀神之專稱,其說近是,可供參考。

8 郭璞云:“牷謂牲體全具也。”珂案:牷音全。

9 失名云:“二吳(吳管、吳任臣)本均作牢,恐非。”珂案:經文用一羊祠之,汪紱本無用字。

10郝懿行云:“此蓋古人用燭之始,經云『百草未灰』,是知上世為燭,亦用麻蒸葦苣為之。詳見詩疏及周禮疏。”

11郭璞云:“純,緣也;五色純之,等差其文彩也。”

西次二經之首,曰鈐山1,其上多銅,其下多玉,其木多杻橿。

1 郭璞云:“音囗鉗之鉗;或作冷,又作涂。”

西二百里,曰泰1冒之山,其陽多金,其陰多鐵。浴水2出焉,東流注于河,其中多藻玉3,多白蛇4。

1 郭璞云:“或作秦。”珂案:初學記卷六及太平御覽卷六二引此經正作秦。

2 珂案:浴水,初學記及御覽并引作洛水,是也。

3 郭璞云:“藻玉,玉有符彩者;或作柬,音練。”珂案:初學記及御覽引此經多作有。

4 郭璞云:“水蛇。”

又西一百七十里,曰數歷之山,其上多黃金,其下多銀,其木多杻橿,其鳥多鸚。楚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渭,其中多白珠1。

1 郭璞云:“今蜀郡平澤出青珠。尸子曰:『水員折者有珠。』”

又西北五十里高山1,其上多銀,其下多青碧2、雄黃,其木多棕,其草多竹。涇3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渭,其中多磬石、青碧。

1 珂案:宋本、吳寬抄本、吳任臣本、汪紱本、畢沅校本、百子全書本,經文高山上并有曰字,此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安县| 新疆| 长海县| 桐庐县| 苍梧县| 平谷区| 四子王旗| 南充市| 蒙城县| 蒙山县| 台南市| 镇安县| 同仁县| 专栏| 彩票| 新化县| 客服| 克东县| 格尔木市| 侯马市| 连州市| 离岛区| 东光县| 沅江市| 永安市| 高碑店市| 广平县| 永胜县| 吴江市| 莆田市| 莲花县| 安徽省| 新泰市| 玉门市| 乌拉特后旗| 邵东县| 阿拉善左旗| 庄浪县| 鄂托克前旗| 杭锦旗| 信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