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4章 中山經(13)

  • 山海經校注
  • 郭璞
  • 4241字
  • 2015-12-27 00:07:19

1 郭璞云:“言噉桑而吐絲,蓋蠶類也。”珂案:博物志異人云:“嘔絲之野,有女子方跪據樹而嘔絲,北海外也。”嘔絲即歐絲;嘔,歐俗字。說文八云:“歐,吐也。”故郭注以噉桑吐絲為言。畢沅云歐當作漚,非也。此一簡單神話,蓋“蠶馬”神話之雛型也。傳為三國吳張儼所作恐亦仍出六朝人手筆之太古蠶馬記(見搜神記卷十四)敘此神話云:“舊說太古之時,有大人遠征,家無余人,唯有一女。牡馬一匹,女親養之。窮居幽處,思念其父。乃戲馬曰:『爾能為我迎得父還,我將嫁汝。』馬既承此言,乃絕?而去,徑至父所。父見馬驚喜,因取而乘之。馬望所自來,悲鳴不已。父曰:『此馬無事如此,我家得無有故乎?』亟乘以歸。為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加芻養,馬不肯食。每見女出入,輒喜怒奮擊,如此非一。父怪之,密以問女,女具以告父:『必為是故。』父曰:『勿言,恐辱家門。且莫出入。』于是伏弩射殺之,暴皮于庭。父行,女與鄰女于皮所戲,以足蹙之,曰:『汝是畜生,而欲取人為婦耶?招此屠剝,如何自苦……』言未及竟,馬皮蹶然而起,卷女以行。鄰女忙怕,不敢救之。走告其父。父還求索,已出失之。后經數日,得于大樹枝間,女及馬皮,盡化為蠶,而績于樹上。其?綸理厚大,異于常蠶。鄰婦取而養之,其收數倍。因名其樹曰桑。桑者,喪也。由斯百姓競種之,今世所養是也。”此蓋是神話演變之結果也。前乎此(歐絲之野神話)者,有中次一十一山經所記“宣山,其上有桑焉,大五十尺,其枝四衢,其葉大尺余,赤理、黃華、青葉,名曰帝女之桑”之帝女桑,惟僅著異桑,然已“女”“桑”相連為文。后乎此者,有荀子蠶賦:“身女好而頭馬首”,狀蠶之態,已近“蠶馬”。則知演變之跡象,實隱有脈絡可尋也。吾國蠶絲發明甚早,婦女又專其職任,宜在人群想象中,以蠶之性態與養蠶婦女之形象相結合。至于玉函山房輯佚書輯河圖括地象云:“化民食桑,二十七年而身裹,九年生翼,十年而死之焉。”則是蠶桑神話之異聞,非關此也。

三桑無枝,在歐絲東,其木長百仞,無枝1。

1 郭璞云:“言皆長百仞也。”珂案:大荒北經云:“有三桑無枝。”北次二經云:“洹山,三桑生之,其樹皆無枝,其高百仞。”即此。此無枝之三桑,當即跪據樹歐絲女子之所食也。

范林方三百里1,在三桑東,洲環其下2。

1 郝懿行云:“范、泛通。太平御覽五十七卷引顧愷之啟蒙記曰:『泛林鼓于浪嶺。』注云:『西北海有泛林,或方三百里,或百里,皆生海中浮土上,樹根隨浪鼓動。』即此也。”

2 郭璞云:“洲,水中可居者;環,繞也。”

務隅之山1,帝顓頊葬于陽2,九嬪葬于陰3。一曰爰有熊、羆、文虎、離朱、(丘鳥)久、視肉4。

1 珂案:海內東經云:“漢水出鮒魚之山,帝顓頊葬于陽,九嬪葬于陰,四蛇衛之。”大荒北經云:“附禺之山,帝顓頊與九嬪葬焉。”即此務隅,皆聲近字通也。

2 郭璞云:“顓頊,號為高陽,冢今在濮陽,故帝丘也。一曰頓丘縣城門外廣陽里中。”珂案: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皇覽云:“顓頊冢,在東郡濮陽頓丘城門外廣陽里中。”郭注蓋本此。

3 郭璞云:“嬪,婦。”

4 畢沅云:“一本多此十四字也。”珂案:上述各物已見海外南經“狄山”節。(丘鳥)久,藏經本作鴟久,郝懿行于海外南經注亦謂(丘鳥)當作鴟。孫星衍校同郝注。

平丘1在三桑東,爰有遺玉2、青鳥3、視肉、楊柳、甘柤4、甘華5,百果所生6,有7兩山夾上谷,二大丘居中,名曰平丘。

1 畢沅云:“淮南子(墬形篇)云:華邱。”郝從畢說。珂案:畢、郝之說非也。淮南子墬形篇明云:“昆侖華邱在其東南方。”則華邱者,應是海外東經“自東南陬至東北陬者”篇首之嗟丘。郭注云:“音嗟,或作發。”嗟、發、華,蓋一音之轉也。此云平丘,地在東北,方位既異,音復不同,何得以品物相類便遂斷為淮南子邱乎?

2 郭璞云:“遺玉,玉石。”郝懿行云:“吳氏(任臣——珂)云:『遺玉即瑿玉;琥珀千年為瑿。字書云:瑿,遺玉也。』吳氏之說,據本草舊注,未審是否。瑿,黑玉也。說文無此字,而有囗。云:『遺玉也,從玉,囗聲。』是遺玉名囗,與瑿形聲皆近,當從說文也。”

3 珂案:青鳥,藏經本作青馬;海外東經嗟丘、淮南子墬形篇華丘亦俱作青馬:則作青馬是也。

4 郭璞云:“其樹枝干皆赤,黃華,白葉,黑實。呂氏春秋曰:『其山之東,有甘柤焉。』音如柤梨之柤。”珂案:柤梨之柤,音渣。甘柤形狀,見大荒南經:“有蓋猶之山者,其上有甘柤,枝干皆赤,黃葉,白華,黑實。”是郭注所本。然黃華白葉,當為黃葉白華,字之訛也。其山即箕山,籀文箕作其也。今本呂氏春秋本味篇云:“箕山之東,青鳥之所,有甘櫨焉。”是郭所引者,惟甘櫨作甘柤是其異耳。或古本如此,未可知也。甘柤維何?曰蓋是梨木之神異者。禮內則云:“柤,梨曰鉆之。”注:“柤,梨之不臧者。”疏:“恐有蟲,故一一鉆看其蟲孔也。”柤,爾雅釋木作樝,郭璞注云:“樝似梨而酢澀。”此云甘柤,明其不同于常柤矣。神異經南荒經云:“大荒之中有樹焉,名曰柤稼囗。柤者,柤梨也;稼者,株稼也;囗者,親囗也。三千歲作華,九千歲作實,實長九尺,圍如其長,而無瓤核,以竹刀剖之如凝蜜,得食者壽一萬二千歲。”當即此甘柤之屬。述異記上云:“北方有七尺之棗,南方有三尺之梨,凡人不得見,或見而食之,即為地仙。”謂是也。

5 郭璞云:“亦赤枝干,黃華。”珂案:大荒南經云:“(蓋猶之山)東又有甘華,枝干皆赤,黃葉。”則黃華當作黃葉。

6 珂案:齊民要術十引此經生作在。

7 珂案:經文有,宋本、吳寬抄本、毛扆本、藏經本均作在。

北海內有獸,其狀如馬,名曰騊駼1。有獸焉,其名曰駁,狀如白馬,鋸牙,食虎豹2。有素獸焉,狀如馬,名曰蛩蛩3。有青獸焉,狀如虎,名曰羅羅4。

1 郭璞云:“陶涂兩音,見爾雅(釋畜)。”郝懿行云:“爾雅注引此經騊駼下有『色青』二字,史記匈奴傳徐廣注亦云:『似馬而青。』疑此經今本有脫文矣。”珂案:周書王會篇:“禺氏騊駼、駃騠為獻。”則騊駼者,野馬之屬也。

2 郭璞云:“周書(王會篇)曰:『義渠茲白,茲白若白馬,鋸牙,食虎豹。』按此二說與爾雅(釋畜)同。”珂案:郭注“二說”云者,指經文與周書王會篇之說也。西次四經云:“中曲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駁,是食虎豹,可以御兵。”較茲所記又加詳焉。而管子小問篇云:“桓公乘馬,虎望見之而伏。桓公問管仲曰:『今者寡人乘馬,虎望見寡人而不敢行,其故何也?』管仲對曰:『意者君乘駿馬而洀(古盤字)桓,迎日而馳乎?』公曰:『然。』管仲對曰:『此駁象也,駁食虎豹,故虎疑焉。』”則已演為故事而著之簡冊矣。

3 郭璞云:“即蛩蛩鉅虛也,一走百里,見穆天子傳(卷一);音邛。”珂案:周書王會篇云:“獨鹿邛邛,善走也。”孔晁注:“獨鹿,西方之戎也;邛邛,獸,似距虛,負囗而走也。”實則邛邛、距虛乃是一物,即爾雅釋地所記“邛邛岠虛”也。呂氏春秋不廣篇云:“北方有獸,名曰蹶,鼠前而兔后,趨則跲,走則顛,常為蛩蛩距虛取甘草以與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虛必負而走。”是猶比肩之獸也。

4 吳任臣云:“駢雅曰:『青虎謂之羅羅。』今云南蠻人呼虎亦為羅羅,見天中記。”

北方禺強,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青蛇1。

1 郭璞云:“字玄冥,水神也。莊周(莊子大宗師)曰:『禺強立于北極。』一曰禺京。一本云:北方禺強,黑身手足,乘兩龍。”

珂案:大荒北經云:“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禺強。”與此經文略異。又大荒東經云:“東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黃蛇,踐兩黃蛇,名曰禺(豸虎)。黃帝生禺(豸虎),禺(豸虎)生禺京,禺京處北海,禺(豸虎)處東海,是為海神。”郭璞于“禺京”下注云:“即禺強也。”強、京一聲之轉。則作為北海海神之禺京,與其作為東海海神之父禺(豸虎),同為人面鳥身。然竊有疑焉。莊子逍遙游云:“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似乎非僅寓言,實有神話之背景存焉。此背景維何?陸德明音義引崔譔云:“鯤當為鯨。”是也。爾雅釋魚:“鯤,魚子。”大無以致千里。莊生詼詭,以小名大,齊物之意也,鯤實當為鯨。而北海海神適名禺京,又字玄冥,此與莊周寓言中北冥之鯤(鯨)豈非有一定之關聯乎?而鯨,字本作囗,說文十一云:“囗,海大魚也,從魚,?聲。”又與禺強(禺京)之“強”合。郭注引一本云:“北方禺強,黑身手足,乘兩龍。”疑“黑身”乃“魚身”之誤,“黑”與“魚”形近而致訛也。海外東經云:“雨師妾在其北,為人黑身人面。”未言手足。以身既人身,手足自具,無煩更舉。海內北經云:“陵魚人面、手足、魚身,在海中。”此人形之魚,身仍為魚,而有手有足,故特著手足,以彰其異。由是言之,“黑身手足”之禺強,猶“手足魚身”之陵魚,均人魚之類,“黑身”蓋“魚身”之訛也。其為海神之時,形貌當即是“魚身手足”。然而禺強不僅海神而已,實又兼風神職司。淮南子墬形篇云:“隅強(禺強),不周風之所生也。”史記律書曰:“不周風居西北,主殺生。”此生于不周風之禺強,實當即是主不周風者。淮南本經篇載堯時害民之物,有所謂“大風”者,實即大鳳,亦即莊子逍遙游之大鵬,高誘注以為風伯,又以為鷙鳥。此風伯若鷙鳥者,自非山海經所記人面鳥身之禺強莫屬。故謂其不僅海神,實又職兼風神。當其為海神之時,固“魚身手足”之“鯤(鯨)”也,固“大不知其幾千里”也,然而一旦“化而為鳥”,則又“人面鳥身”之“鵬”也,則又“背不知其幾千里”、“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也:莊周詼詭之寓言,證以此經所記禺強之形貌,豈非實有神話之背景存于其間乎?推而論之,東海海神禺(豸虎)之貌,或亦非僅具“鳥身”,實且兼有魚形,亦當為海神而兼風神也。惜乎文獻缺略,無由引證矣。

肆(聿改差)丘1,爰有遺玉、青馬、視肉、楊柳2、甘柤3、甘華,百果所生。在東海,兩山夾丘,上有樹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堯葬東4。

1 郭璞云:“音嗟,或作發。”郝懿行云:“北堂書鈔九十二卷引嗟正作發,即郭所見本也。嗟,古或作肆(聿改差),爾雅釋詁云:『嗟,咨也。』廣韻作嗟丘。玉篇云:『(上髟下左),好也。』義與此異。淮南墬形訓作華丘。”

2 珂案:淮南子墬形篇作楊桃。

3 珂案:甘柤,已見海外北經“平丘甘柤”節注4;淮南子墬形篇作甘樝。

4 珂案:堯葬狄山,已見海外南經。

大人國1在其北,為人大,坐而削船2。一曰在肆(聿改差)丘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全县| 婺源县| 军事| 祁连县| 高安市| 浏阳市| 淳化县| 刚察县| 曲水县| 加查县| 藁城市| 茂名市| 海晏县| 五寨县| 松溪县| 汶上县| 东丽区| 图木舒克市| 太仓市| 迁安市| 雷州市| 屯留县| 甘谷县| 鹤峰县| 德惠市| 武隆县| 卫辉市| 巴楚县| 上饶县| 玛多县| 修水县| 方山县| 天峻县| 通河县| 永登县| 八宿县| 华阴市| 塔城市| 招远市| 江都市| 尚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