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5章 中山經(14)

  • 山海經校注
  • 郭璞
  • 4123字
  • 2015-12-27 00:07:19

1 珂案:大荒東經云:“東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國。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張其兩臂(臂原作耳,從王念孫、畢沅、郝懿行諸家校改)。”即此大人國也。淮南子墬形篇亦有大人國,高誘注云:“東南墟土,故人大。”蓋本大戴禮易本命篇“虛土之人大”為說也。然北方亦有大人,海內北經云:“大人之市在海中。”大荒北經云:“有人名曰大人。有大人之國,厘姓,黍食。”則不限于東南矣。大人傳說之見于史籍者,始國語魯語。魯語云:“吳伐越,墮會稽,獲骨焉,節(jié)專車。吳子使來好聘,且問之仲尼,仲尼曰:『昔禹會群神于會稽之山,防風氏后至,禹殺而戮之,其骨節(jié)專車。』”其后春秋文公十一年谷梁傳亦記之:“長狄也兄弟三人,佚宕中國,瓦石不能害。叔孫得臣最善射者也,射其目,身橫九畝,斷其首而載之,眉見于軾。”神話中天堂亦有大人:楚辭招魂:“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地府亦有大人:“土伯九約,其角觺觺些;敦?血拇,逐人駓駓些;參目虎首,其身若牛些。”而大人之鼻祖,則在列子湯問篇所記龍伯國大人:“渤海之東有大壑焉,名曰歸墟。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其山高下周旋三萬里,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間相去七萬里,以為鄰居焉。所居皆仙圣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還者不可數焉。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蹔峙焉。仙圣毒之,訴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極,失群仙圣(仙字原無,從楊伯峻列子集釋補)之居,乃命禺強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而不動三字原無,從楊伯峻列子集釋補)。而龍伯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于是岱輿、員嶠二山流于北極,沈于大海,仙圣之播遷者巨億計。帝憑怒,侵減龍伯之國使阨,侵小龍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農時,其國人猶數十丈。”而博物志外國云:“大人國,其人孕三十六年,生白頭,其兒則長大,能乘云雨而不能走,蓋龍類;去會稽四萬六千里。”“龍類”之說,或本此也。

2 郝懿行云:“削當讀若稍,削船謂操舟也。”

奢比之尸在其北1,獸身、人面、大耳2,珥兩青蛇3。一曰肝榆之尸在大人北。

1 郭璞云:“亦神名也。”郝懿行云:“管子五行篇云:『黃帝得奢龍而辯于東方。』又云:『奢龍辯乎東方,故使為土師。』此經奢比在東海外,疑即是也。羅泌路史(后紀五)亦以奢龍即奢比。三才圖會作奢北。又淮南墬形訓云:『諸比,涼風之所生。』諸比,神名,或即奢比之異文也。”

2 珂案:大荒東經云:“有神,人面、犬(宋本作大)耳、獸身,珥兩青蛇,名曰奢比尸。”即此。

3 郭璞云:“珥,以蛇貫耳也,音釣餌之餌。”珂案:郭注“以蛇貫耳”,蓋貫耳以為飾也。山海經記珥蛇之神多處,除此而外,尚有此經之雨師妾“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海外西經之蓐收“左耳有蛇”,海外北經之禺強“珥兩青蛇”,大荒東經之禺(豸虎)“珥兩黃蛇”,大荒南經之不廷胡余“珥兩青蛇”,大荒西經之弇茲“珥兩青蛇”、夏后開“珥兩青蛇”,大荒北經之夸父“珥兩青蛇”。

君子國1在其北,衣冠帶劍,食獸,使二大虎2在旁3,其人好讓不爭4。有熏5華草,朝生夕死6。一曰在肝榆之尸北。

1 珂案:淮南子墬形篇有此國。大荒東經云:“有東口之山,有君子之國,其人衣冠帶劍。”即此。

2 郝懿行云:“后漢書東夷傳注引此經大虎作文虎,高誘注淮南墬形訓亦作文虎,今此本作大,字形之訛也。”珂案:藏經本正作文虎。

3 珂案:經文旁,藏經本作左右。

4 珂案:說文四云:“東夷從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壽,有君子、不死之國。”而博物志外國云:“君子國人,衣冠帶劍,使兩虎,民衣野絲,好禮讓不爭。土千里,多熏華之草。民多疾風氣,故人不蕃息。”適又與之相反。大抵傳聞不同,故各異其辭耳。藝文類聚卷二十一引此經“衣冠帶劍”下有“土方千里”四字,“其人好讓”下有“故為君子國”五字,為今本所無。

5 郭璞云:“或作堇。”

6 郝懿行云:“木堇見爾雅(釋草),堇一名蕣,與熏聲相近。呂氏春秋仲夏紀云:『木堇榮。』高誘注云:『木堇朝榮莫落,是月榮華可用作蒸。雜家謂之朝生,一名蕣;詩(有女同車)云:“顏如蕣華”是也。』藝文類聚八十九卷引外國圖云:『君子之國,多木堇之華,人民食之。去瑯邪三萬里。』”

??1在其北,各有兩首2。一曰在君子國北。

1 郭璞云:“音虹。”

2 郭璞云:“虹,螮蝀也。”

珂案:?即虹字之別寫。爾雅釋天云:“螮蝀,虹。”郭璞注云:“俗名為美人虹。”詩蝃蝀:“蝃蝀在東,莫之敢指。”蝃音帝,蝃蝀即螮蝀也。此在東之蝃蝀蓋暮虹也;虹隨日所映,故朝西而暮東也。見于海外東經君子國北之“??”,亦暮虹;云“各有兩首”者,大約并蜺包括言之。毛詩正義引郭氏音義云:“虹雙出色鮮盛者為雄,雄曰虹;闇者為雌,雌曰蜺。”虹霓之見,古人以為“陰陽交”(古微書輯春秋元命苞),淮南說山篇云“天二氣則成虹”是也。“兩首”者,亦“交”之象也。故詩蝃蝀以刺奔女。去其封建意識,虹固為愛情幸福之象征。詩候人云:“薈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孌兮,季女斯饑。”“朝隮”即朝虹也,“斯饑”,饑于愛也:則虹所象征者,亦已明矣。宋玉高唐賦所記巫山神女之言:“妾在巫山之岨,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聞一多高唐神女傳說之分析以為朝云即朝虹,神女即虹霓之所化,說亦近是。則爾雅“螮蝀”郭注所謂“俗名為美人虹”者,固自有其古傳也。劉敬叔異苑云:“晉義熙初,晉陵薛愿有虹飲其釜澳,須臾?響便竭。愿輦酒灌之,隨投隨涸,便吐金滿釜,于是災弊日祛而豐富歲臻。”黃休復茅亭客話云:“韋中令鎮(zhèn)蜀之日,與賓客宴于西亭,或暴風雨作,俄有虹蜺自空而下,直入于亭,垂首于筵中,吸其食饌且盡焉。其虹蜺首似驢,身若晴霞狀,公懼且惡之。……旬余就拜中書令。”此雖后起之說,然虹見于人家之為禎祥則無異辭也。

朝陽之谷1,神曰天吳,是為水伯。在??北兩水閑。其為獸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黃2。

1 郝懿行云:“爾雅云:『山東曰朝陽(釋山),水注溪曰谷(釋水)。』”

2 郭璞云:“大荒東經云:十尾。”珂案:大荒東經云:“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皆青黃”,何焯校本、黃丕烈周叔弢校本并作“背青黃”,文選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注引此經亦作“背青黃”:作“背青黃”是也。

青丘國在其北1,其狐四足九尾2。一曰在朝陽北。

1 郭璞云:“其人食五谷,衣絲帛。”王念孫云:“此(指郭注——珂)是正文,見御覽南蠻六。”珂案:御覽卷七九0(即南蠻六)引此經云:“青丘國其人食五谷,衣絲帛,其狐九尾。”確是正文而誤作注者。

2 郭璞云:“汲郡竹書曰:『柏杼子征于東海及王壽,得一狐九尾。』即此類也。”珂案:王壽,宋本作三壽。路史后紀十三云:“帝杼五歲,征東海,伐三壽。”國名紀己云:“后杼征東海,伐王壽。”則或“三”或“王”,未易定也。今本竹書作“三壽”,郝懿行引之以證“王壽”之失,蓋未審耳。南山經云:“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青丘之山當即青丘國之山也。周書王會篇云:“青丘狐九尾。”大荒東經亦云:“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郭璞注:“太平則出而為瑞也。”是青丘者乃以九尾狐名,而淮南墬形篇無此國。吳越春秋越王無余外傳云:“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時之暮,失其制度,乃辭云:『吾娶也,必有應矣。』乃有九尾白狐,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證也。涂山之歌曰:“綏綏白狐,九尾厖厖;我家嘉夷,來賓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際,于茲則行。”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謂之女嬌。”此九尾白狐,當即是郭注所謂“太平則出而為瑞”之青丘國九尾狐也。漢代石刻畫像及磚畫中,常有九尾狐與白兔、蟾蜍、三足烏之屬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禎祥,九尾狐則象征子孫繁息(見白虎通德論封禪篇),亦禹娶涂山神話之遺意也。“食人”之傳漸隱,“為瑞”之說終張:神話傳說之演變由野而文,此亦可以窺豹一斑也。

帝命豎亥1步,自東極至于西極,五億十選2九千八百步3。豎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4。一曰禹令豎亥。一曰五億十萬九千八百步5。

1 郭璞云:“豎亥健行人。”郝懿行云:“廣韻作堅(立亥)神人,疑字形之異。”失名云:“豎亥吳越春秋(越王無余外傳)、玉海作孺亥。”珂案:宋本豎作?,四部備要本吳越春秋同。

2 郭璞云:“選,萬也。”

3 王念孫云:“類聚地部(卷六)作八百八步,初學地部上(卷五)同。御覽工藝七(卷七五0)八百下有八十二字。”郝懿行云:“劉昭注郡國志云:『山海經稱禹使大章步自東極至于西垂,二億三萬三千三百里七十一步,又使豎亥步南極北盡于北垂,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今案淮南墬形訓所說,大旨相同。以校此經,無『禹使大章』云云,又其數與劉昭所引不合,未知其審。又中山經(篇末)云:『天地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與此復不同者,此通海外而計,彼據中國谷土而言耳。”珂案:亦神話傳說傳聞不同而異辭耳,非“海外”、“谷土”之謂也。

4 王念孫云:“御覽三十六右作左,左作右。類聚(卷六)同。”郝懿行云:“亦言圖畫如此也。算當為筭;說文(五)云:筭長六寸,計歷數者。”珂案:宋本、藏經本算正作筭。

5 郭璞云:“詩含神霧曰:『天地東西二億三萬三千里,南北二億一千五百里。天地相去一億五萬里。』”

黑齒國在其北1,為人黑2,食稻啖蛇,一赤一青3,在其旁。一曰:在豎亥北,為人黑首4,食稻使蛇,其一蛇赤。

1 郭璞曰:“東夷傳曰:倭國東四十余里,有裸國,裸國東南有黑齒國,船行一年可至也。異物志云:西屠染齒,亦以放此人。”珂案:三國志魏志東夷傳云:“女王國東渡海千余里,復有國皆倭種。又有侏儒國在其南,人長三四尺,去女王四千余里。又有裸國、黑齒國,復在其東南,船行一年可至。”即郭注所引。“四千余里”今本郭注作“四十余里”,字形之訛也。宋本、毛扆本、藏經本四十仍作四千。又文選吳都賦劉逵注引異物志云:“西屠以草染齒,染白作黑。”即郭注所引“西屠染齒”。“亦以放此人”,御覽卷七九0引作“亦以仿此也”,于義為長。大荒東經云:“有黑齒之國。帝俊生黑齒,姜姓,黍食,使四鳥。”周書王會篇云:“黑齒白鹿白馬。”即此黑齒國也。淮南子墬形篇有黑齒民。

主站蜘蛛池模板: 鸡西市| 兴仁县| 大洼县| 长武县| 镇坪县| 乐清市| 个旧市| 建水县| 那曲县| 突泉县| 南京市| 北票市| 稷山县| 龙州县| 南川市| 云南省| 嘉义市| 阜康市| 北辰区| 靖江市| 新余市| 东辽县| 台湾省| 金阳县| 开封市| 准格尔旗| 南丹县| 弋阳县| 马公市| 闻喜县| 拜城县| 勐海县| 余江县| 新化县| 台北市| 太湖县| 岑巩县| 壶关县| 遂川县| 五指山市| 威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