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東山經(2)

  • 山海經校注
  • 郭璞
  • 2609字
  • 2015-12-27 00:07:19

又南五百里,曰緱氏之山1,無草木,多金玉。原水出焉,東流注于沙澤。

1 郭璞云:“一曰俠氏之山。”

又南三百里,曰姑逢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鴻鴈,其名曰獙獙1,見則天下大旱。

1 郭璞云:“音斃。”

又南五百里,曰鳧麗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箴石。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1,名曰蠪侄2,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1 郝懿行云:“廣韻說蠪蛭無九首二字,余并同。”

2 郭璞云:“龍蛭二音。”珂案:經文蠪侄、注文龍蛭,王念孫、郝懿行并校作蠪蛭、龍侄。

又南五百里,曰(石垔)山1,南臨(石垔)水,東望湖澤。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羊目2、四角、牛尾,其音如?狗,其名曰(上山下攸)(上山下攸)3,見則其國多狡客4。有鳥焉,其狀如鳧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絜鉤,見則其國多疫。

1 王崇慶云:“(石垔)音真。”

2 郝懿行云:“藏經本目作首。”

3 郭璞云:“音攸。”郝懿行云:“說文、玉篇無(上山下攸)字,疑(上山下攸)當為,古從艸之字或從屮,屮亦艸也,海內經有(上山下囷)狗,即菌狗,亦其例。”

4 郭璞云:“狡,狡猾也。”

凡東次二經之首,自空桑之山至于(石垔)山,凡十七山,六千六百四十里。其神狀皆獸身人面載觡1。其祠:毛用一雞祈,嬰用一璧瘞。

1 郭璞云:“麋鹿(屬)角為觡;音格。”

又東次三經之首1,曰尸胡之山,北望(歹羊)2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棘。有獸焉,其狀如麋而魚目,名曰妴3胡,其鳴自?。

1 珂案:汪紱本東次三經上無又字,是也。

2 郭璞云:“音詳。”

3 郭璞云:“音婉。”

又南水行八百里,曰岐山,其木多桃李,其獸多虎。

又南水行五百里,曰諸鉤之山,無草木,多沙石。是山也,廣員百里,多寐魚1。

1 郭璞云:“即鮇魚;音味。”

又南水行七百里,曰中父之山,無草木,多沙。

又東水行千里,曰胡射之山,無草木,多沙石。

又南水行七百里,曰孟子之山1,其木多梓桐,多桃李,其草多菌蒲2,其獸多麋鹿。是山也,廣員百里。其上有水出焉,名曰碧陽,其中多鳣鮪3。

1 珂案:畢沅本作孟于之山,云據藏經本。

2 郭璞云:“未詳。”

3 郭璞云:“鮪即?也,似鱣而長鼻,體無鱗甲,別名(魚亙),一名(魚黃)也。”

又南水行五百里,曰流沙,行五百里1,有山焉,曰跂2踵之山,廣員二百里,無草木,有大蛇,其上多玉。有水焉,廣員四十里皆涌3,其名曰深澤,其中多蠵龜4。有魚焉,其狀如鯉,而六足鳥尾,名曰鮯鮯5之魚,其名自叫6。

1 珂案:疑經文本作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五百里,曰、行二字衍;有北次二經洹山、東次二經葛山之尾及北姑射之山相同句式可證。

2 郭璞云:“跂音企。”

3 郭璞云:“今河東聞喜縣有瀵水,源在地底,濆沸涌出,其深無限,即此類也。”

4 郭璞云:“蠵,觜蠵,大龜也,甲有文彩,似?瑁而薄。”珂案:蠵音攜。

5 郭璞云:“音蛤。”

6 郝懿行云:“名,藏經本作鳴,是。”珂案:汪紱本、吳任臣本、畢沅校本均作鳴。

又南水行九百里,曰踇隅之山1,其上多草木,多金玉,多赭。有獸焉,其狀如牛而馬尾,名曰精精,其鳴自叫。

1 郝懿行云:“玉篇廣韻并作踇偶山。”珂案:踇隅音畝宇。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無皋之山,南望幼海1,東望榑木2,無草木,多風。是山也,廣員百里。

1 郭璞云:“即少海也;淮南子曰:『東方大渚曰少海。』”

2 珂案:即扶桑。見海經新釋卷四“湯谷十日”節注2。

凡東次三經之首,自尸胡之山至于無皋之山,凡九山,六千九百里。其神狀皆人身而羊角。其祠:用一牡羊,米用黍。是神也,見則風雨水為敗1。

1 珂案:言人身羊角之神見,則風雨水敗害田禾也。

又東次四經之首,曰北號之山1,臨于北海。有木焉,其狀如楊,赤華,其實如棗而無核,其味酸甘,食之不瘧。食水出焉,而東北流注于海。有獸焉,其狀如狼,赤首鼠目,其音如豚,名曰猲狙2,是食人。有鳥焉,其狀如雞而白首,鼠足而虎爪,其名曰鬿雀3,亦食人。

1 珂案:汪紱本東次四經上無又字,是也。

2 郝懿行云:“經文猲狙當為獦狚,玉篇廣韻并作獦狚,云,狚,丁旦切,獸名,可證今本之訛。”珂案:王念孫校同。

3 郭璞云:“音祈。”郝懿行云:“楚詞天問云:『鬿堆焉處?』王逸注云:『鬿堆,奇獸也。』柳子天對云:『鬿雀在北號,惟人是食。』則以鬿堆為即鬿雀字之誤,王逸注蓋失之。”

又南三百里,曰旄山,無草木。蒼體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展水。其中多(魚羞)魚1,其狀如鯉而大首,食者不疣2。

1 郭璞云:“今蝦?字,亦或作(魚羞);音秋。”珂案:(魚羞)即鰍,俗名泥鰍。

2 郝懿行云:“疣當為?。”珂案:即贅?。

又南三百二十里,曰東始之山,上多蒼玉。有木焉,其狀如楊而赤理,其汁如血,不實,其名曰芑1,可以服馬2。泚水出焉,而東北流注于海,其中多美貝,多茈魚,其狀如鮒,一首而十身3,其臭如蘪蕪,食之不(米費)4。

1 郭璞云:“音起。”郝懿行云:“李善注西京賦引此經作杞,云『杞如楊,赤理』,是知杞假借作芑也。經內多此例。”

2 郭璞云:“以汁涂之,則馬調良。”

3 珂案:何羅魚亦一首十身,見上文北山經譙明山。

4 畢沅云:“廣韻云:『(米費)同屁,氣下泄也,匹寐切。』”

又東南三百里,曰女烝之山,其上無草木。石膏水出焉,而西注于鬲水,其中多薄魚,其狀如鳣魚而一目,其音如歐1,見則天下大旱。

1 郭璞云:“如人嘔吐聲也。”

又東南二百里,曰欽山,多金玉而無石。師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皋澤,其中多(魚羞)魚,多文貝。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牙,其名曰當康,其鳴自叫,見則天下大穰1。

1 郝懿行云:“當康大穰,聲轉義近,蓋歲將豐稔,茲獸先出以鳴瑞,故特記之。”

又東南二百里,曰子桐之山,子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余如之澤。其中多?魚1,其狀如魚而鳥翼,出入有光,其音如鴛鴦,見則天下大旱。

1 郭璞云:“音滑。”

又東北二百里,曰剡山,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彘而人面,黃身而赤尾,其名曰合窳1,其音如嬰兒。是獸也,食人,亦食蟲蛇,見則天下大水。

1 郭璞云:“音庾。”

又東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楨木1。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2,行水則竭,行草則死,見則天下大疫3。鉤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勞水,其中多(魚羞)魚。

1 郭璞云:“女楨也,葉冬不凋。”

2 郭璞云:“音如翡翠之翡。”

3 郭璞云:“言體含災氣也。”

凡東次四經之首,自北號之山至于太山,凡八山,一千七百二十里1。

1 珂案:畢沅本里字作三,有注云“此下當脫里字”。又此經不言神狀及祠物,疑文有闕脫。

右東經之山志,凡四十六山,萬八千八百六十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科技| 蕲春县| 慈利县| 佛山市| 宁强县| 磴口县| 西昌市| 普安县| 古交市| 宁陵县| 大埔县| 贵南县| 榆社县| 永寿县| 加查县| 建水县| 天全县| 石渠县| 绍兴县| 浮梁县| 石阡县| 崇明县| 衡水市| 昌吉市| 绵阳市| 松阳县| 临江市| 中宁县| 石渠县| 红原县| 巴楚县| 汝阳县| 天津市| 闽侯县| 牡丹江市| 新宾| 福清市| 河池市| 青铜峡市| 新巴尔虎右旗| 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