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 傷寒大白
  • 高世栻
  • 3045字
  • 2015-12-26 23:41:45

桂枝人參芍藥湯桂枝 人參 白芍藥 生姜 甘草 大棗此方治里氣虛寒,發汗后身仍痛,邪仍在,脈沉遲,不可再發汗,故以小建中湯加人參,扶元氣以逐表邪。

黃 建中湯白芍藥 甘草 桂枝 黃此方治表虛身痛,誤汗亡陽者也。前以里氣虛,不能逐邪外解而痛,故用建中湯加人參。

此以表氣虛,不能衛外而痛,故用建中湯加黃 。一以人參、桂枝同建功于內,逐邪于外;一以黃 、桂枝同實表于外,固密衛陽。

四逆湯附子 干姜 廣皮 甘草陰癥身痛,四肢厥冷,以此方溫里,加廣皮,則陽氣愈和。

理中湯 見漱水不咽。

陰癥身痛,皆由中氣虛寒,用理中湯,則陽氣周流,表里通達。

犀角地黃湯生犀角 山梔 生地 赤芍藥 當歸尾 澤蘭葉 荊芥 楂肉 牡丹皮 紅花熱邪不得外發,瘀熱伏結血分,故發熱面目皆黃,遍身疼痛。用此方清上焦之熱,消上焦之血也。

桃仁承氣湯 見蓄血。

人參白虎湯 見潮熱。

羌活防風湯 見發黃。

防風神術湯 見頭痛。

石膏神術湯石膏 熟蒼術 甘草此濕溫身痛之方。上部痛,加防風、荊芥、白芷、川芎;下部痛,加防己、秦艽、黃柏。

大青龍湯 見煩躁。

平胃發表湯 家秘治寒熱胸滿無汗癥。

羌活 柴胡 干葛 枳樸 半夏 廣皮理肺發表湯 家秘治寒熱喘咳無汗癥。

羌活 柴胡 干葛 枳殼 桔梗 桑皮上二方,家秘一以治胃主肌肉,胃家凝結,胃陽不得敷布作汗散邪;一以治肺主皮毛,肺受外邪,皮毛閉塞不得作汗。此二條不獨治身痛,凡系散邪妙訣。足冷腰痛,加獨活,夜間熱,加升麻;汗少,加防風。

頭痛

傷寒頭痛,常痛不休,不比內傷頭痛,時作時止。故傷寒頭痛發熱,三陽經者多。然三陽中,惟太陽經更多。故頭痛身痛,惡寒發熱,兩足常冷,皆太陽表癥也。無汗脈浮緊,北方冬月麻黃湯,南方羌活敗毒散;有汗脈浮緩,北方冬月桂枝湯,南方加減防風湯合川芎湯。

少陽經頭角痛,痛引耳前后,發熱無汗,脈浮緊,柴胡防風湯;脈弦而數,寒熱往來,合目自汗,嘔而口苦,小柴胡湯。通加川芎入膽,上行頭角。陽明經額前痛,痛連眼眶,脈洪而長,發熱無汗者,葛根湯加蔥白、白芷、升麻;有汗發熱,脈洪而數,煩渴引水,白虎湯加葛根、白芷。若手足 多汗,大便不行,臍腹脹滿,雖有頭痛之表癥,亦用大干葛湯下之。又有頭痛鼻塞,咳嗽喘急,每夜寒熱,此風寒入肺,即傷風頭痛也,宜芎蘇瀉白散;若無汗惡寒,脈浮緊,加羌活。又有風溫頭痛,宜防風散加石膏、干葛。濕溫頭痛,宜防風神術湯。又有時常頭風痛者,羌活、選奇湯。頑痰頭痛,胸滿惡心者,二陳湯加南星、海石飲家頭痛,胸脅脹滿,惡心嘔吐,平胃二陳湯、導痰湯,甚者控涎丹,不愈再加瓜蒂散,搐鼻出黃水。又火痰頭痛,梔連二陳湯加膽星。又有陰火頭痛,四物湯加黃柏、知母。另有陰癥頭痛,此直中陰經之寒癥,北方人有之,江浙則少。又有冒寒頭痛,遇冷頭痛,似陰癥頭痛,實非陰癥寒痛,皆是內有痰飲積熱,外遇寒冷搏擊而痛也。

太陽之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此合論太陽經表癥,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宜發汗者。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此分論太陽病中風、傷寒二癥,各立方以主治也。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若欲再傳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

針陽明,刺腕骨、余骨、合谷三穴也。言太陽病頭痛發熱之癥,若七日以上行其經盡,自愈者則已。若不愈,針此三穴,使不傳經。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小承氣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須當發汗。若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

不大便六七日,有里熱,即頭痛,亦宜小承氣湯下之。但驗其小便,若不赤,邪熱未入里,須當發汗,故宜用桂枝湯。若服后頭仍痛者,此熱邪得桂枝之熱,侵入陽明,必迫血從鼻而衄矣。宜桂枝湯句,應在須當發汗句之下。

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散者,乃可攻之。其人 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硬滿,引脅下痛,干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棗湯主之。此條詳注嘔吐門。

陽明病,表里大熱,煩渴引飲,頭痛如破者,宜竹葉石膏湯。

陽明表里之癥,當用干葛石膏湯。今因煩渴引飲,頭痛如破,此火熱上沖猛烈,故用竹葉石膏湯。

陽明頭痛,不惡寒反惡熱,大便實,宜調胃承氣湯。

不惡寒反惡熱,大便實,陽明里熱癥也。不用大承氣者,微示頭痛癥不可大下也。

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不可發汗,汗之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不和則煩而悸。

頭痛發熱,是太陽癥,今脈弦而細,屬少陽之脈,故不可用麻黃湯誤汗。

厥陰頭痛,干嘔吐涎沫,吳茱萸湯主之。

此厥陰經陰癥頭痛也。

麻黃湯 見惡寒。

羌活沖和湯 見發熱。

桂枝湯 見惡寒。

加減防風湯 見身痛。

川芎湯川芎 蒼術 羌活 防風 荊芥 甘草此治太陽經風濕頭痛方也。兼寒者,加細辛;陽明見癥,加白芷;少陽見癥,加柴胡;有火者,加黃芩,即合選奇湯。

柴胡防風湯 即小柴胡湯加防風。

此治少陽風邪頭痛之方。

小柴胡湯 加減詳寒熱門。

二白干葛湯蔥白 白芷 干葛 升麻此陽明表邪頭痛之方。癥兼太陽者,加羌活、防風、川芎。癥兼少陽者,加柴胡、川芎;胸前嘔惡,合二陳平胃散;有火者,加梔連。

白虎葛根湯知母 石膏 葛根 白芷此陽明里熱頭痛之方。若帶太陽表邪,加羌活、防風,癥兼少陽,加柴胡、川芎,小便黃赤,加木通、滑石;大便不通,有下癥者,加酒煮大黃。

大葛根湯干葛 石膏 枳殼 大黃 廣皮 甘草 知母此治陽明表邪未盡,大便秘結,積熱上沖頭痛之方。若帶惡寒表熱,癥兼太陽者,即不可用。

芎蘇瀉白散川芎 紫蘇 防風 桑白皮 地骨皮 荊芥 甘草此治風傷肺氣,咳嗽寒熱頭痛之方。若癥兼太陽,加羌活,兼陽明,加干葛、白芷,兼少陽,加柴胡。

防風散防風 桔梗 濃樸 甘草 石膏 干葛此治肺胃二經,風熱上沖頭痛之方。防風散風,石膏清熱,與桔梗同用,清肺也;與干葛同用,清胃也。濃樸、甘草和胃氣以升降浮沉也。兼少陽者,加柴胡、川芎、薄荷、荊芥。

防風神術湯防風 蒼術 甘草 石膏此治風濕熱三氣頭痛之方。風氣勝者,倍防風加羌活,濕氣勝者,倍蒼術加白芷,熱氣勝者,倍石膏加黃柏;太陽見癥,加 本;陽明見癥,加升麻;少陽見癥,加柴胡。通加川芎少許,上行頭角。

羌活選奇湯羌活 防風 黃芩 甘草此治太陽風熱頭痛之方。若少陽見癥,加柴胡、川芎;陽明見癥,加升麻、白芷。風熱甚,加薄荷、荊芥、 本;里有積熱,加梔、連;若時常痛發,俗名頭風痛者,加蔓荊子、 本;冒寒即痛,加細辛、川芎。

星石二陳湯 即二陳湯加膽星石菖蒲。

此治痰飲凝結中脘,上沖頭額,時常作痛之方。兼風者,加防風、荊芥;兼火者,加梔、連;兼寒者、加細辛、川芎;發熱惡寒,加羌活;頭額作痛,痛連于目,加干葛、白芷、升麻;往來寒熱,痛連頭角,下連耳之前后,加柴胡、川芎。

平胃二陳湯 即二陳湯和平胃散。

時常頭痛,俗名頭風痛。本于內伏痰積,外冒風寒,是以頭痛之癥。若兼惡心飽悶者,必痰積作患。余嘗以此方合保和散,重加豆蔻、石菖蒲、萊菔子,除去在胃之病根,則痛不發。

導痰湯 見似瘧。

頭痛癥,兼嘔吐惡心者,則以此方治痰飲。若外冒寒者,加羌活、細辛、蔓荊子、川芎、本;冒風者,加防風、荊芥;冒暑熱者,加黃連、滑石;冒風濕者,加防風、蒼術、白芷、石菖蒲。

控涎丹甘遂 大戟 白芥子痰飲伏于脅下作痛,名懸飲支飲,用十棗湯。痰伏胃家,上攻頭額作痛,則用控涎丹。同用甘遂、大戟,彼以芫花易白芥子,此以白芥子易芫花。同一痰飲病,一痛于脅,一痛于頭,故有上散下行之不同。

二陳梔連膽星湯 即二陳湯加梔、連、膽星。

上條皆是痰飲,此乃痰火上沖。若外有感冒,加散表之藥,先去外邪。

四物知柏湯 即四物湯加知母、黃柏。

此方本治內傷陰火,內沖頭痛。立此互考,相得益彰。

十棗湯 見脅痛。

竹葉石膏湯 見口渴。

調胃承氣湯 見大便結。

外感頭痛,禁用下行。今以陽明頭痛,不惡寒反惡熱,大便實,故以此方微下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嘉县| 政和县| 谷城县| 达拉特旗| 镇江市| 渝中区| 林州市| 滦南县| 古浪县| 页游| 娄底市| 福州市| 白银市| 定西市| 白银市| 那坡县| 尼玛县| 罗甸县| 丁青县| 克什克腾旗| 曲松县| 沈阳市| 开原市| 西乌珠穆沁旗| 抚宁县| 明溪县| 辽宁省| 寿宁县| 永吉县| 乌兰县| 威远县| 当阳市| 枞阳县| 太保市| 泸水县| 蕉岭县| 木兰县| 拉孜县| 万年县| 鄂伦春自治旗| 桐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