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
靈蘭秘典論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注 小腸居胃之下,胃之運化者賴以受盛,而凡物之所化者從是出焉。】
氣厥論
膀胱移熱于小腸,鬲腸不便,上為口糜。【注 小腸之脈,絡心,循咽下膈屬小腸。小腸之下,名曰闌門。濟泌別汁,滲入膀胱。膀胱反移熱于小腸,是以膈腸不能下滲濕熱之氣,反隨經上逆,而口為之糜爛矣?!?
靈樞經
本輸篇
手太陽小腸者,上合于太陽。出于少澤,少澤,小指之端也,為井金。溜于前谷,前谷,在手外廉,本節前陷者中也,為滎。注于后溪,后溪者,在手外側本節之后也,為俞。過于腕骨,腕骨,在手外側腕骨之前,為原。行于陽谷,陽谷,在銳骨之下陷者中也,為經。入于小海,小海,在肘內大骨之外,去端半寸陷者中也,伸臂而得之,為合。手太陽經也。
【注 大腸小腸,皆屬于胃,出于陽明之巨虛下廉,故曰手太陽小腸者,上合于太陽?!?
邪氣臟腑病形篇
小腸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睪而痛;時窘之后,當耳前熱;若寒甚,若獨肩上熱甚,及手小指次指之間熱;若脈陷者,此其候也,手太陽病也。取之巨虛下廉。
【注 小腸為受盛之腑,其氣與膀胱相通,是小腹痛,腰脊控睪而痛。時窘之后,當耳前熱者,病腑氣而痛窘之后,則入于手之經脈矣。手太陽之脈起于小指之端,循臂出肩解,上頰入耳中,至目眥脈陷者,此太陽之經脈病也。腑氣之從下而上,合于手太陽之經,故當取之巨虛下廉?!?
經脈篇
小腸手太陽之脈,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筋之間,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其支者,別頰上(出頁),抵鼻,至目內眥,斜絡于顴。是動則病咽痛,頷腫不可以顧,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聾,目黃,頰腫,頸頷、肩臑、肘臂外后廉痛。
【注 是動則病嗌痛頷腫,乃病氣而及于有形。小腸化水谷之精微,故主液所生病者,為耳聾、目黃、頰腫、頸項肘臂痛,皆經脈所循之部分而為病也?!?
【小腸經諸穴歌 小腸穴,十九終,少澤、前谷,后溪隆。腕骨、陽谷、養老崇。得支正于小海,逐肩貞以相從。值臑俞兮遇天宗,乘秉風兮曲垣中。肩外俞兮肩中俞,啟天窻兮見天容。匪由顴髎,易造聽宮?】
【分寸歌 小指端外為少澤,前谷外側節前覓。節后捏拳取后溪,腕骨腕前骨陷側。兌骨下陷陽谷討,腕上一寸名養老。支正腕后量五寸,小海肘端五分好。肩貞胛下兩骨解,臑俞大骨下陷保。天宗秉風后骨中,秉風髎外舉有空。曲垣肩中曲胛陷,外俞胛后一寸從。肩中二寸大杼旁,天窻扶突后陷詳。天容耳下曲頰后,顴髎面頄銳端量。聽宮耳端大如菽,此為小腸手太陽。】
經水篇
手太陽外合于淮水,內屬于小腸,而水道出焉。
【注 小腸受盛胃之水液,而濟泌于膀胱,故外合淮水,內屬小腸。】
淫邪發夢篇
厥氣客于小腸,則夢聚邑沖衢。
【注 厥氣者,虛氣厥逆于臟腑之間。客者,薄于臟腑之外也。夢聚貨物之衢邑者,小腸之氣虛也。】
扁鵲難經
小腸形象
四十二難曰:小腸大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長三丈二尺,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重二斤十四兩,長三丈二尺,廣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左回迭積十六曲,盛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
小腸腑形象之圖
見圖
金匱要略 【漢 張機】
小腸寒熱
小腸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熱者必痔。
中藏經 【漢 華佗】
論小腸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
小腸者,受盛之腑也,心為表里也,太陽是其經也。心與小腸絕者,六日死。絕則發直如麻,汗出不已,不得屈伸者是也。又心病久,則傳小腸,小腸咳,則氣咳一齊出也。小腸實則傷熱,熱則口瘡。虛則傷寒,寒則泄膿血,或泄黑水,其根在小腸。又小腸寒則下腫重,熱久不出則漸生痔疾。若積多發熱則上病,若氣多發冷則腰下重,食則窘迫而難,是其候也。小腹脹,則小腹膜脹,引腰疼,厥則邪入小腸,則夢聚井邑中,或咽痛頷腫,不可回首,肩如杖,腳如折。又黃帝曰:心也者,神之舍也。其臟周密而不傷,傷則神去,神去則身死矣。故人心多病,病即死,不可治也,小腸受病也。又左手寸口陽絕,則無小腸也,六日死,病則臍旁小腹中有疝瘕也。右手寸口實大者,小腸實也,有熱,小便赤濇。又實則口瘡,身熱去來,心中煩滿,體重。又小腸主于舌之官也,和則能言,而機關利健,善別其味也。虛則左寸口脈浮而微,軟弱不禁按,病驚狂無所守,下空空然不能語者是也。
千金方 【唐 孫思邈】
小腸腑脈論
小腸腑者,主心也,舌是候也,心合于小腸。小腸者,受盛之腑也,號監倉吏。重二斤十四兩,長二丈四尺,廣二寸四分,后附脊,左回迭積。其注于回腸者,外傅臍上,回運環反十六曲,常留水谷二斗四升,其一斗二升是水,一斗二升是谷,應主二十四氣也。唇厚人中長,以候小腸。小腸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睪而痛,時窘乏,復耳前熱,若寒甚,獨肩上熱,及手小指次指之間熱,若脈滑者,此其候也。
小腸實熱
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脈陽實者,手太陽經也。病苦身熱來去,汗不出,心中煩滿,身重,口中生瘡,名曰小腸實熱也。
小腸虛寒
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脈陽虛者,手太陽經也。病苦顱際偏頭痛,耳頰痛,名曰小腸虛寒也。
河間六書 【金 劉完素】
控睪證 【主小腸】
小腸病結于腰上而不下,痛沖心,肺邪所系,茴香楝實丸主之。
醫學入門 【明 李梴】
小腸腑賦
小腸上接胃口,受盛其糟粕,傳化下達膀 【胱】 廣 【廣腸、大腸,】 泌別其清濁宣通。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凡胃中腐熟水谷,其滓穢自胃之下口,傳入于小腸上口,自小腸下口泌別清濁水,入膀胱上口,滓穢入大腸上口?!?
居臍上而長三丈二尺,脈紆則結,曲十六而大二寸有四,形小難容。
【左回迭積六十曲,胃之下口,乃小腸之上口;臍上一寸水分穴,則小腸下口。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但腸有厚薄大小之分,從脈知之,諸陽經脈皆紆曲,小腸氣結?!?
熱入口渴生瘡,火逆嘔脹有異。
【心熱入小腸者,血熱煩悶作渴,或虛火反逆入胃而為嘔噦,小便不通,中滿腹硬脹急不作渴者,未可以淡滲也,古方滋腎丸最宜。】
虛陷遺精懊憹,隱曲帶濁相同。
【心虛入小腸者,神魂恍惚狂亂,夢中遺精,男子赤白濁,婦人赤白帶,或陰中瘡瘍,隱曲不利,皆宜清上固下,未可以大寒大熱峻攻也?!?
冷凝水谷不化。
【寒入下焦腸痛。】
血滯肩頷腫紅。
【氣熱反上,則為頭痛咽痛,頷腫不可以顧,肩如拔,臑似折。血熱反上,則為耳聾,目黃,腮頰腫痛?!?
溫則茴、戟。
【大茴、小茴、巴戟、烏藥之類。】
涼以通、芩。
【通草、黃芩、天花粉、茅根之類。】
補以牡蠣、石斛,瀉則金砂、續隨。
【補用牡蠣、石斛。瀉用海金砂、續隨子、蔥白、荔核、紫蘇之類?!?
降火邪二便自順,灸水分一陽遂充。
體仁匯編 【明 彭用光】
小腸藥性
小腸乃手太陽之經,多血少氣。
【其經起自少澤穴,在手小指之端;終于秉風穴,在肩上舉臂有空?!?
丙火之臟,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謂司受糟粕,受已復化,傳入大腸,故云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肚Ы稹诽柋O倉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