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3章

  • 瘍醫大全
  • 佚名
  • 4351字
  • 2015-12-26 19:08:39

又方東丹(八分) 枯礬(一錢) 真鉛粉 松香(各二錢,入蔥管內飯上蒸化,待冷去蔥用)共研細末。熱香油調搽。

又方黃花(燒灰) 輕粉(少許) 研勻干搽。

小兒頭上肥瘡黃水瘡梅花禿。

銅綠 松香(各三錢) 黃蠟(二錢)香油一兩五錢熬勻,涂之。

頭上生瘡,俗名粘瘡絕妙方(《集驗》)海螵蛸(二錢) 白膠香 輕粉(各五分)研勻。清油潤瘡,以藥干擦。

肥瘡極兇者,苦參、何首烏、當歸、威靈仙、甘草、金銀花、胡麻、石菖蒲、連翹、生地、蟬蛻,酒水同煎。

又方(鴻禧東房傳。)大楓肉(五錢) 白信(三分) 油核桃(五個)共搗勻,作三丸,夜間取一丸在心口用手擦,至二更天藥氣散開,仍聚胸膛,仰面而臥;次夕亦然,間一夜再擦一丸,七日后痊愈。

頭面肥瘡。(《經驗》)輕粉 飛血丹 白礬 雄黃(各等分)研細。裝入蔥管內兩頭扎,煨過加龜版灰少許研,菜油調搓立效。

黃水瘡門主論

申斗垣曰∶黃水瘡又名滴膿瘡。(《啟玄》)陳實功曰∶頭面耳項忽生黃泡,破流脂水,傾刻沿開,多生痛癢,此因日曬風吹,暴感濕熱,或內飧濕熱之物,風動火生者有之。治用蛤粉散,或四味異功散搽之。(《正宗》)馮魯瞻曰∶面上耳邊生瘡,時出黃水,浸淫不愈,名曰香瓣瘡。(《錦囊》)凡初起細瘡,手少動之即破,毒水流入何處,即生大水泡瘡,即為黃水瘡,此熱毒郁于皮毛也。當以湯洗之。(《秘錄》)

黃水瘡門主方

四味異功散 松香(煉老) 生礬 枯礬 銀粉各等分研細。先將 豬湯或米泔水熬洗,去凈瘡靨,拭干穢水,干則麻油調搓,濕則干摻。

面上黃水瘡。

酸棗 荊芥 羊胡(各 灰存性,一錢) 鉛粉(五錢)研細,先以槐條煎水洗凈,將藥敷上,其瘡自好。

洗法(岐天師)雄黃 防風(各五錢)水十碗,數滾去渣,取汁洗瘡即愈。

又方 鉛粉用菜油調涂磁盤內,多卷紙卷點著合熏,時時攪勻待遍黃聽用。將靨剝去搓上立愈。

又方(《周氏抄方》)雄豬膽一個,黃柏一兩,浸,焙干為末,摻之。

白蛇串門主論

申斗垣曰∶白蛇串即白蛇纏,生于腰間,兩頭如蛇形,兩頭相合則必不能救矣。

按《綱目》剪春蘿條下治火帶瘡繞臍腰腹生者,采花葉搗爛,蜜和涂之,即愈。大法宜隔紙膏。(《啟玄》)白蛇纏腰,乃腰里起一紅泡圈子,若不早治,被其纏到者不救。纏腰者如 腰樣也。(錢青掄。)竇漢卿曰∶白蛇串即白蛇纏,又名蛇窠瘡。(《全書》)朱丹溪曰∶此瘡因衣服被蛇游行,或飲食中受沾蛇毒,入于皮毛,致生瘡且痛。

可用艾灸之,瘡頭上或以松針刺血,取蜈蚣浸油搓之,或酒調雄黃白芷搓之。

澄曰∶此患多起于腰間,若不急治,則瘡形灰爛,首尾搭頭無救。

白蛇串門主方

白蛇串劈毒立消丹(吳羹相)。治白蛇纏并蛇蝎蜈蚣瘋犬咬毒,腫痛垂危者。

雄黃(一錢五分) 麝香 冰片(各一分) 牙硝(二錢)上藥端午時虔誠修合,遇證點男左女右眼大 內。痛一盞茶時即止,其腫漸消,其痛漸止,三日痊愈。

隔紙膏(曹羽文)。雄豬油去皮膜熬化,冷定,入劈毒立消丹,再加麻油二茶匙,飛丹三錢收用,攤隔紙膏貼之,神效。

又方 鱔魚血調雄黃末敷上即焦,神效。

又方(秘本)。蛇殼一條 灰存性,坑廁板上浮泥刮下,同研細,用童便調敷數次,一二日即愈。

又方白芨(八錢) 水龍骨(糞船者妙,一兩)共研細,無根水調敷。

又方 鍋臍灰研細,臭淘米泔水腳子調敷。

又方 用紫棉紙三張,作三長條,以火點著,從初起瘡上照至瘡尾,即將紫棉紙灰用燈盞油腳調勻搽之。每日一次,三日痊愈。

又方 豬窠草燒灰,麻油調搓。

禁法 取蛇神紙馬,(如鋪中無此紙馬,可用黃團花折成長條狀如蛇形,頭寬尾細。)放蛇窠瘡上,一面游繞,一面禱祝曰∶家蛇歸洞,野蛇上大路。再將各種蛇名隨意念幾遍,叫他上大路。(如菜花蛇叫他上大路,赤練蛇叫他上大路,馬梢蛇叫他上大路,水蛇叫他上大路。)禱祝畢,即將蛇紙順擱患者家歇房門口門檻上,蛇頭向外,取艾團三個,頭中尾安三處,用火灸艾,俟艾燒盡,再將蛇紙艾火一同燒盡,搽瘡上即止疼。如未痊愈,次日早晚仍照上法治之,不過三日,瘡頭干枯,神驗。

又方陳壁土 頭發灰(各等分) 麻油調搽。

又方人發( ) 黑驢糞( ) 墻上青苔(各等分)共為末,香油調搓,不過三次愈。

又方側柏葉 黃柏 韭地蚯蚓糞 生大黃(各五錢) 赤小豆 雄黃 輕粉(各三錢)研細,用新汲水或香油調搽。

又方 鮮鱔血涂。

又方 黃粟米焙,研細,麻油調搓。

又方 干艾葉搓為紙捻,燒煙熏至黃色即住,神效。

又方 灶心土干研,清油調涂。

白禿瘡門主論

陳實功曰∶白禿瘡俗名瘌痢,乃剃頭時腠理司開,外風襲入,結聚不散,以致氣血不潮,皮肉干枯,遂成白禿瘡,久則發白脫落。(《正宗》)申斗垣曰∶禿瘡乃足太陽膀胱督脈二經受濕熱,生蟲作癢,瘡痂高堆是也。風襲則起白屑,熱甚則禿,久則傷孔不生發也,治當消風除濕,殺蟲止癢養血。(《啟玄》)汪省之曰∶白禿瘡久則發落,根無榮養,如禿斑光澤不癢,內血不潮,以姜擦潤肌膏,常擦其發漸生;如禿斑干枯作癢者,內必有蟲,宜用殺蟲之藥治之。(《理例》)

白禿瘡門主方

驗方 仙人垢(即死人棺底垢膩也。)不拘多少,用鯽魚一尾,香油煎熟,取油調涂一銅錢濃。

又方 黑桑椹子入瓶曬二十一日,化水洗之。

又方 香油一斤入活蜈蚣十條,浸一月,曬二三日,收藏鵝翎攪之。

又方 干蜈蚣不拘多少,入瓶內真麻油浸一七,將頭剃凈,用油搓之。

又方 百草霜研細,麻油調搽。

又方 雞蛋一個,麻油二兩,煎枯取油,用尖檳榔粗碗底磨化,加硫黃、花椒末各三分,攪勻搓之。

又方 濃樸四兩,麻油半斤同煎,待冷搓之。(或研末,冰麝油調搓亦效。)又方百草霜(一兩) 榆皮(三錢) 窯內燒紅土(四兩) 膽礬(六錢) 輕粉(一錢)研細。剃頭后豬膽汁調搽。

香薷煎(馮氏) 治白禿不生發燥痛。

陳香薷(二兩) 胡粉(一兩) 豬脂(五錢)水一大盞,煎香薷取汁三分去滓,入胡粉、豬脂和勻,日日頻涂之。

洗瘌頭 蝸牛三十條,水三碗,煎湯洗之,兩次痊愈。

禿頭生發。

秦椒 白芷 川芎(各一兩) 蔓荊子 云苓 香附(各五錢)俱生用銼碎絹袋盛,浸香油七日,取油日三度擦無發處,其發自生。切勿令油滴白肉上。

禿瘡有蟲癢痛。(《啟玄》)煙膠(五錢) 水銀 雄黃(各一錢) 枯礬 輕粉(各五分)研細,用陳臘豬油或馬脂油調搓。

多年治不好的禿瘡。(《啟玄》)輕粉(一錢) 枯礬(三分)用番木鱉不拘多少,以油煎枯,去木鱉用油調搽。

梅花禿胎毒辣痢 雄豬毛一具揀凈去油膩陰干,入陽城罐封固,火打三炷香,冷定取出為末。每用五分調搽,先用花椒蔥白煎湯洗透,待干搽藥,二七痊愈,發出便佳。

瘌痢瘡(積德堂陸氏) 酒肉店內油透陳竹燈掛一個,劈碎裝瓷瓶內,口上用舊髻鐵絲覆瓶口上倒轉,下再用瓶以此瓶合于下,瓶口上用火 之,其汁溜下取之,搽上神效。

又方(積德堂) 鍛石窯內燒過紅土塹流結上渣,輕虛色赤者,四兩,百草霜、雄黃各一兩,膽礬六錢,榆皮三錢,輕粉一錢研細,剃頭,豬膽汁調搓。

又方(周氏抄本) 黃連末,豬骨髓調搓。

禿瘡 鴿子糞新瓦焙存性,研細,麻油或菜油調勻聽用。如瘡靨堆起,可用清米泔水同蔥川椒煎湯洗去,擦上三次無不愈者。

又方瀝青(二兩) 銅綠(一錢五分) 黃蠟 麻油(各一兩五錢)火熬膏攤貼,神效。

瘌痢白禿 狗油煮馬前子浮起,研細,先用宰豬湯洗凈,搓之。氈帽包頭過三日,一掃光。

小兒頭上白色圈圈白禿 蒜瓣每清晨揩白禿上,自愈。

瘌瘡 松香、明礬,豬板油搗搓,即愈。

小兒白禿 鮮鱔魚一條,搗爛敷。

又方 生鵝油涂在頭上,用舊鞋底洗凈烘熱擦之,擦盡白皮,一連數次,不可洗去。

又方 大紅棗一枚去核,填砒霜入內令滿,扎緊,炭火燒焦存性,研細,米泔水洗凈后涂之。

又方 生黃豆炒黃研末,香油調搽。

肥油膏(吳半千。)番木鱉(六錢) 當歸 藜蘆(各五錢) 黃柏 苦參 杏仁 野狼毒白附子(各三錢) 鯉魚膽(三個)用香油十兩熬至黑黃色去渣,入黃臘一兩二錢熔化,以布攄過收貯,每用少許,用藍布裹手蘸擦。

躑躅花油躑躅花根(四兩搗爛)用香油一碗熬枯去渣,入黃蠟少許,濾清候冷,青布蘸搓,日用三次,氈帽戴之,勿令見風。

又方 驢油頻搓患上,瘡愈發長。

連床散 治瘌瘡及手足身上陰器膚囊,抓爛淋漓。

黃連(五錢) 蛇床子(二錢五分) 五倍子(一錢二分半) 輕粉(二十五貼)為細末。先以荊芥蔥白煎湯洗拭候干,清油調敷。

赤游丹門主論

赤游丹《內經》運氣丹 皆屬火。

經曰∶少陽司天,客勝則丹疹外發,及為丹 是也。

《圣惠》云∶夫一切丹毒者,為人身體忽然變赤如丹之狀,故謂之丹毒也。或發手足,或發腹上如手大,皆風熱惡毒所為,重者亦有疽之類也。若不急治,則痛不可忍;久則壞爛,出膿血數升。若發于節間,便令人四肢毒腫,入于腹則殺人,小兒得之最為急也。

戴復庵曰∶發丹色狀不一,癢痛亦異,大概因血熱肌虛,氣邪所搏而發。然色赤者多,以赤故謂之丹,有發而色白,謂之冷瘼。此病多緣肌肉疏為風邪所襲而成。風熱則赤,風冷則白,今人但呼赤為丹,白為瘼,古方亦名為癮疹,非特分寒熱,亦兼備四氣。近世方論呼白為婆瘼,赤為血風。

朱丹溪曰∶內傷 者,胃氣極虛,一身如火游外所致,宜補以降之。

劉涓子《鬼遺方》云∶丹者惡毒之瘡,五色無痛為丹毒,癢者為風丹。

陳實功曰,赤游丹又名火丹,乃心火妄動,三焦風熱乘之,故發于肌膚之表。有干濕之不同,紅白之各異。干者色紅形如云片,上起風粟作癢發熱,此屬心肝二經之火,治以涼心瀉肝,化斑解毒湯主之。濕者色多黃白,大小不等,流水作爛多痛,此屬脾肺二經濕熱,宜清肺瀉脾,除濕胃苓湯主之。腰脅生之,肝火妄動,又名纏腰丹,柴胡清肝湯主之。甚者急以細磁鋒砭血,精豬肉片貼之。(《正宗》)許學士曰∶飛灶丹從頭頂紅腫光起,(宜蔥白自然汁調白芨末涂。)吉灶丹乃膀胱經風熱,從頭上向腦后紅腫,(宜赤小豆紫荊皮末,用雞子清或酒調涂。)鬼火丹乃手足陽明經風熱,從面上起紅腫,(宜蜜調制柏散或雞子清調伏龍肝末涂之。)天火丹乃腎經中熱毒,膀胱風熱,從脊背起赤腫,(宜一二年陳羊油熔化,調羌活末涂之。)天灶丹從兩臂赤腫少黃色,或一臂,乃手陽明風熱,(宜柳枝燒灰,水調涂之,或沖和膏涂。)水激丹兩脅虛腫紅熱,乃足少陽膽經風熱,(宜有孕母豬屎燒灰,蠟水涂之。)胡吹丹從臍上起黃腫者,是任脈中熱與濕,(宜醋調檳榔末涂,或酒調沖和膏涂。)野火丹從兩腿上起赤腫如火燒,乃足陽明經中風熱,(宜羊油調乳香末涂,或搗火丹草和醋涂,或水調白芨末涂之。)煙火丹從兩足背上起赤腫痛,乃足三陽經風熱,亦有足底心起,是足少陰腎經大熱,(宜香油調豬石槽下土涂之,或蜜調制柏散涂。)胡漏丹從陰上起,或黃腫赤腫,乃足厥陰肝經虛火發于外。(宜羊油調屋漏土涂之,或調制柏散醋涂。)又曰∶此俱小兒受胎內之毒,如三日不治,攻入腸胃必死。

又曰∶凡小兒未滿百日發丹,不拘是何丹,必死。

竇漢卿曰∶游丹發于頭者何以治之,必須將患兒眠在床上,以腳跟一頭加磚一二塊,以墜毒瓦斯于頭,再用磁鋒砭之,使毒瓦斯毒血皆從頭頂而出,若乳母抱立在身砭之,則毒瓦斯順下,遂壅咽喉,必難生矣。近觀同道之友,顛倒砭之,不行其手法以害諸兒,故不辭瑣瑣,又申明之。

又曰∶凡丹入于腹中,飽悶臍凸,體若燔炭者死。

又曰∶內丹從脅下至腰下腫,發赤色至腰則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鲁木齐县| 太和县| 泰来县| 道孚县| 平遥县| 勐海县| 保亭| 景东| 闸北区| 闽侯县| 宿松县| 延川县| 华池县| 河池市| 平武县| 台江县| 渝北区| 进贤县| 修水县| 常州市| 长白| 中西区| 象州县| 土默特左旗| 冀州市| 祥云县| 四川省| 万全县| 浦县| 上蔡县| 侯马市| 个旧市| 天津市| 漳浦县| 元谋县| 靖宇县| 崇仁县| 滦南县| 保康县| 汉寿县| 永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