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5章

  • 瘍醫大全
  • 佚名
  • 4377字
  • 2015-12-26 19:08:39

乳巖陳遠公曰∶有生乳癰,已經收口,因不慎色,以至復爛,變成乳巖。現出無數小瘡口,如管如孔,如蜂窩狀,肉向外生,經年累月不愈,服敗毒之劑,身益野狼狽,瘡口更腐爛,人以為毒深結于乳房也,誰知氣血大虧乎?凡人乳房內肉外長而筋束于乳頭,故傷乳即傷筋也。此處生癰,原宜急散,遲恐有筋弛難長之患,況又泄精損傷元氣,安得不變出非常乎!當失精后,即大用補精填髓之藥,尚不至如此之橫,今既陰虛而成巖,又因巖而敗毒,不亦益虛其虛乎?治法必大補氣血,以生其精,不必泄毒,以其無毒可泄耳。用化巖湯∶人參、黃 、忍冬藤、當歸各一兩,白術二兩,茜草、白芥子各二錢,茯苓三錢。水煎服。二劑生肉,又二劑膿盡疼止,又二劑漏管重長,又二劑全愈,再二劑不再發也。此方全補氣血,不去敗毒,雖忍冬乃消毒之味,其性亦補,況入于補藥亦純于補矣。惟是失精以變巖,似宜補精,今止補氣血何也?蓋精不可速生,而功又緩,不若大補氣血,反易生精,且乳房屬陽明,既生乳巖而陽明必無多氣多血矣。今補氣血則陽明經旺,自生精液以灌乳房,又何必生精以牽制參 之功乎?所以不用填精之味也。(《冰鑒》)陳實功曰∶乳巖乃憂郁傷肝,思慮傷脾,積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以致經絡痞澀,聚結成核。初如豆大,漸若棋子,半年一年,三載五載,不疼不癢,漸長漸大,始生疼痛,痛則無解,日后腫如堆栗,或如覆碗,紫色氣穢,漸漸潰爛,深者如巖穴,凸者如泛蓮,疼痛連心,出血則臭,其時五臟俱衰,四大不救,名曰乳巖。凡犯此者,百人百死,如能清心靜養,無掛無礙,不必勉治,尚可茍延,當以益氣養榮湯主之。(《正宗》)又曰∶凡中年無夫之婦,得此更易于死。

又曰∶男子患此,名曰乳節,與婦女微異。女傷肝胃,男損肝腎。蓋怒火房欲過度,由此肝虛血燥,腎虛精怯,氣脈不得上行,肝經無以榮養,遂結腫痛。

又曰∶治當八珍湯加山梔、丹皮;口干作渴,宜加減八味丸、腎氣丸;已潰十全大補湯,則易于生肌完口也。

汪省之曰∶乳巖四十以下者可治,五十以下者不治。治之則死,不治反得終其天年。(《理例》)馮魯瞻曰∶婦人有憂怒抑郁,朝夕累積,脾氣消阻,肝氣橫逆,氣血虧損,筋失榮養,郁滯于痰,結成隱核,不赤不痛,積之漸發,數年漸大,內潰深爛,名曰乳巖,以其瘡形似巖穴也。慎不可治。此乃七情所傷,肝經血氣枯槁之證。治法 痛寒熱初起,即發表散邪,疏肝之中兼以補養氣血之藥,如益氣養榮湯、加味消遙散之類,以風藥從其性,氣藥行其滯,參、 、歸、芍補氣血,烏藥、木通疏積利壅,柴、防、蘇葉表散,白芷腐膿,通榮衛,肉桂行血和脈。輕者多服自愈,重者尚可茍延。

若以清涼行氣破血,是速其亡也。(《錦囊》)竇漢卿曰∶女子已嫁未嫁俱生此候,乃陰極陽衰,虛陽與血相積,無陽積安能散,故此血滲入心經而成此疾也。若未破可治,已破即難治。

胡公弼曰∶乳巖乃性情每多疑忌,或不得志于翁姑,或不得意于夫子,失于調理,忿怒所釀,憂郁所積,濃味釀成,以致厥陰之氣不行,陽明之血騰沸,孔竅不通,結成堅核,形如棋子。或五七年不發,有十余年不發者,或因歲運流行,或因大怒觸動,一發起爛開如翻花石榴者,名曰乳栗,凡三十歲內血氣旺者可治,四十以外氣血衰敗者難治。(《青囊》)

乳巖門主方

內消乳巖、乳癖奇方 將壁上活壁 用針扦住,乘活以竹紙包如小球,食后白湯吞下。每日服一次,不過數日,乳內即癢,如 蛛走狀,其核自消。

又方 生蟹殼砂鍋內炒脆,磨極細末,熱酒調服二錢,或打糊為丸,每服三錢,酒下不可間斷,消盡為止。

乳吹乳痞乳巖并一切無名大毒。

黃牛大角內嫩角(火 存性一兩) 鹿角(火焙黃色八錢) 枯白礬(三錢)和研極細末。熱酒調服三錢。

乳中有小塊不消不痛不癢,即名乳巖,宜早治,至六七年后,潰爛不救。(錢青掄。)川貝母 連翹 栝蔞仁 當歸 炙甘草(各二錢) 柴胡 金銀花 白芨 何首烏白芷 蒲公英 半夏(各一錢五分) 川黃連(酒炒) 漏蘆(各一錢) 金橘葉(四十片) 半枝蓮(搗碎二兩)先將夏枯草半斤和酒水五碗,煎至三碗,去渣入前藥同煎就一大碗,加去油乳香、沒藥細末各七分,不拘時服,外用五倍子焙干為末,醋調服。

消乳巖丸方(錢青掄。)夏枯草 蒲公英(各四兩) 金銀花 漏蘆(各二兩) 山茨菇 雄鼠糞(兩頭尖) 川貝母(去心) 連翅 金橘葉 白芷 甘菊花 沒藥(去油) 栝蔞仁 乳香(去油) 茜草根 甘草廣陳皮 紫花地丁(各一兩五錢)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早晚食后送下二三錢,戒氣惱。一方去栝蔞仁加天花粉、桔梗、廣膠,用夏枯草熬膏為丸。

乳巖初起。(錢青掄。)青皮 甘草(各等分)共研細末,每服二錢,用人參湯入生姜汁調,細細呷之,一日夜五六次至消乃已,神驗。年壯者不必用人參。

乳少門主論

馮魯瞻曰∶乳汁不行有二∶有氣血盛而壅閉不行,有氣血虛而燥澀不行。虛者補之,如十全、八珍之類是也;盛者疏之,如麥門冬、栝蔞仁、葵子、豬胰、木通、漏蘆、豬蹄之類是也。(《錦囊》)產婦沖任血旺,脾胃氣壯,飲食調勻,則乳足而濃,以生化之源旺也。若脾胃氣弱,飲食少進,沖任素虧,則乳少而薄,所乳之子,亦怯弱而多病。其乳以濃白光彩,入盞中上面瑩然如玉為上,黃色清薄為下,不可哺兒。乳母宜擇肥瘦適中,無病經調善食者佳,太肥則多痰,太瘦則多火,兒飲其乳亦復如是。如一兒昏睡,竟日不醒,舉家驚惶,求醫投藥罔效,一高醫診之曰∶此兒中酒,得乳母曾痛飲乎,詢之果然,停藥而醒,可見利害相關明矣。然李時珍曰∶人乳無定性,隨飲食性氣而變。故飲食調攝乳母,不可不慎也。

乳少門主方

通脈湯 治乳少或無乳。

生黃 (一兩) 當歸 白芷(各五錢)七孔豬蹄一對煮湯,吹去浮油煎藥一大碗服之。覆面睡,即有乳。或未效,再一服,無不通矣。

如新產無乳者,不用豬蹄,只用酒水各一半煎服,體壯者加好紅花三五分,以消惡露。

乳少 紅豆煮熟連湯吃。乳如涌泉。

下乳天漿飲當歸 白芍藥 川芎 麥門冬 通草 穿山甲(炒) 漏蘆 天花粉 甘草 白茯苓 熟地 王不留行(各一錢) 白水煎。

又方 通草煨豬前蹄連湯食之。

又方穿山甲 王不留行(各等分)研細末熱酒調服三錢催乳。

穿山甲( 赤色五錢) 陳皮(酒制三錢)研細末分三服,米泔水調下,一日夜服完。

產后乳脈不行身體壯熱宜玉露散(《良方》)桔梗 川芎 白芷 赤芍 人參 赤茯苓 當歸 甘草 水煎服。

又方 萵苣子、糯米各一半,細研,水一碗攪勻,入甘草末一錢煎,頻頻呷服。

催乳。

當歸 生黃 通草(各二錢) 木通(一錢) 穿山甲(炒研) 瞿麥(各一錢五分) 王不留行(一錢二分)雄豬七星蹄酒煮連湯飲。

產后無乳。

穿山甲七片炒研,王不留行三錢,犍豬蹄七星者一只,同煮汁飲之,其乳如泉。

乳少 雄豬外腎一具,陰陽瓦焙存性研末,無灰酒沖服,乳汁必多。

乳汁清稀 產婦初生三日,用炭灰少許和粥內食之,乳汁自稠。

下乳 萵苣五根煎湯服。

下乳 穿山甲五錢燒存性,研細末酒調服。

回乳門主論

薛立齋曰∶婦人氣血方盛,乳房作脹,或斷乳脹痛,牽引胸脅,服之自消。

麥芽三兩炒,熱水煎服,立消。(麥芽取其消散精華以絕乳之源也。麥芽耗散之力可見,故本草謂其能消腎也。)

回乳門主方

回乳四物湯 產婦無兒食乳,以致乳汁腫脹堅硬,疼痛難忍。

熟地 當歸 白芍藥 川芎(各二錢) 大麥芽(二兩炒為粗末)水二盅,煎八分,食遠服。用裹腳布速緊兩乳,以手揉按,其腫自然消散,甚者再用一服。

又方 浮小麥煎濃汁,服之自消。

乳汁閉塞脹痛門主方

驗法 用有嘴茶壺內貯滾湯半壺,將腫乳塞住壺內,使壺中熱氣熏乳,再令一人口含壺嘴吸之,其竅即通,候水溫,看水面所浮皆乳,即其驗也。

又法 用貓胡子向乳竅內通之,并不痛;找出貓胡子,乳汁自通。

又法 用大兒頻吮自通。

又法 谷樹葉同糟鹽煨熱縛乳上,自通。

斷乳門主方

畫眉膏 斷小兒乳。

梔子(三個燒存性) 雄黃 輕粉 辰砂(各少許)為末香油調勻,俟兒睡著濃沫兩眉,醒來自不思乳,未效再用。

腕疽門主論

申斗垣曰∶腕疽乃足三陰三陽之所,發于腋下近脅,乃手厥陰心包絡經,多血少氣,天池穴初起脅肋下及兩腿、足,生赤腫癢。二十五日不潰者死。九日刺膿赤者可治。如內罨周遭赤干,瘡口內見脂膜黑者不治。此證多因捕打而生。(《啟玄》)腕疽

血胤瘡門主論

申斗垣曰∶血胤瘡,乃足少陽膽經多氣少血,生于淵腋脅肋旁,赤色或有頭,無頭如肥皂核大,在肉中如針刺痛,忽長大至胸,兼足厥陰肝經多血少氣,發于期門,名曰腋 。女人患此走諸處,二三年變名結 。三五年出黑水死。(《啟玄》)血胤瘡

傳心疽門主論

申斗垣曰∶傳心疽,生于脅下京門、帶脈二穴之次,乃足少陽膽經多氣少血,痛癢徹心,如針刺之,痛漸潰至臍者死。(《啟玄》)傳心疽

脅痛門主論

朱丹溪曰∶兩脅走痛,是痰實者,可用控涎丹。左脅痛為肝經受邪,宜柴胡疏肝湯。右脅痛為肝經移病于肺,宜推氣散。食積痛,凡痛有一條扛起者是也,宜消積。

氣弱人脅痛,脈細緊而弦,多從勞役怒氣得者,八物湯加木香、青皮。肥白人氣虛,發寒熱而脅下痛,用參 補氣加柴胡、木香、青皮調氣。瘦人發寒熱,脅痛多怒者,必有瘀血,宜桃仁、紅花、柴胡、青皮、大黃、滑石。去滯氣必用青皮,乃肝膽二經之藥,若二經血不足者,先當補血,少加青皮。痰飲停伏脅痛,宜導痰湯。脅下痛而大便秘結者,木香檳榔丸。虛寒脅痛者,必用辛溫補劑,加調氣藥。解痛以琥珀膏貼之,或白芥子研敷之,或吳茱萸醋研敷之,韭菜炒熨亦可。

澄曰∶人有房勞內傷,脅下有一點痛者,名干脅痛,難愈。當大補氣血以養肝,大滋腎水以補母。

又曰∶左脅痛、胃脘痛二證,婦人多有之。以其憂思忿怒之氣,素蓄于中,發則上沖,被濕痰死血阻滯其氣,而不得條達,但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肝木之邪,得以乘機侵侮,而為病也。故治婦人諸痛諸疾,必以行氣開郁為主,破血散火兼之。諺云∶香附、縮砂、婦人之至寶,山藥、蓯蓉,男子之佳珍,此之謂也。

脅痛門主方

脅痛。(《秘方》)小茴(一兩炒) 枳殼(五錢麩炒)研末每服二錢鹽湯調服。

脅痛紅及半身甚發水泡者。(《醫旨余緒》)大栝蔞(一個,重一二兩,連皮搗爛) 粉甘草(二錢) 紅花(五分) 一劑而愈,真神方也。

脅疽門主論

脅疽《靈樞》云∶發于脅,名曰敗 。敗 者,女子之病也。灸之,其狀大癰膿,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治之銼 翹草根各一升,(《甲乙經》銼 草、赤松根各一升。)以水一斗六升煮之,竭為取三升,即強飲濃衣,坐于釜上,令汗至足已。

王肯堂曰∶脅疽屬手厥陰、心包絡、足厥陰肝火熱毒,怒氣相并而作,宜速治,不然潰爛不斂,多致危殆。(《準繩》)陳實功曰∶脅癰多從郁怒肝火而發。虛怯人多有之,肥胖內實者無此證。初起宜梔子清肝湯,解郁瀉火;已成四妙湯加香附、青皮;膿成者即針之,勿傷內膜;潰后八珍湯加山萸肉、牡丹皮、澤瀉,兼滋腎水。若虛勞而得者,破流臭敗稀膿,補托不應者,俱死。(《正宗》)汪省之曰∶脅癰即穿脅癰,左為癰,右為疽,乃風濕入于骨間,日久不散,漸覺皮麻骨痛,發于腰脅。氣虛胃弱之人,切不可過與補陽之藥,恐內受熱劑則虛熱愈盛,盛則透傷內膜,切宜慎之。(《理例》)又曰∶昔一人脅下生癰,后成漏瘡,狀如牛眼,膿血不止。治法以鹽少許納牛耳中,然后取牛耳中垢敷漏上,數次即瘥。如不用鹽,牛耳不癢,垢亦難取,故取垢必須鹽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重庆市| 博爱县| 绥化市| 岐山县| 神池县| 衢州市| 岱山县| 汪清县| 福清市| 金溪县| 金山区| 太仓市| 镇江市| 静海县| 西吉县| 牟定县| 孝感市| 商丘市| 长武县| 六枝特区| 蓬溪县| 中牟县| 焉耆| 常德市| 丰台区| 新野县| 金塔县| 黎平县| 拜泉县| 广宁县| 凤山市| 临澧县| 共和县| 绥德县| 姜堰市| 耒阳市| 沐川县| 澄城县| 长治县| 商水县| 金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