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 圍爐詩話
- 吳喬
- 938字
- 2015-12-26 18:31:57
“昆吾御宿”三聯,皆敘昔之繁華,必玄宗時事,肅宗草草,無此事也。“彩筆”句,追言壯年獻賦,及天寶六載就試尚書省,并疏救房事也。獻賦不得成名,就試乃為林甫所掩,奔迸賊中,萬死一生,以至行在,僅得一官。又以房事被斥,忍饑匍匐以入蜀。幸得嚴武以父友親待,而武不久又死,孑居夔門,進退維谷。其曰“白頭吟望苦低垂”,千載下思之,猶為痛哭。若宋人作此八首詩,自必展卷知意,不須解釋,而看過即無回味。此詩及義山之《無題》,飛卿之《過陳琳墓》,韓之《惜花》諸篇,皆是一生身心苦事在其中,作者不好明說,讀者不能即解。子美《秋興》,人不當知,知之者無狀。第四首“金鼓振”、“羽書遲”,似平可望矣,而第六篇言“圍黃鵠”,幾于無人,第七篇更甚,何其不倫也?此必有故,當更求之。或“振”是“震”之訛,“遲”是“馳”之訛乎?“昔年文采動天子,今日饑寒趨道旁”,是“彩筆”句之注腳。
子美只《宿昔》一篇,壓倒太白《清平調詞》、《宮中行樂詞》諸詩。
杜詩無可學之理,詩人久道化成,則出語有近之者。如韋左司之“身多疾思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義山之“雪嶺未歸天外使,松州猶駐殿前軍”,王介甫之“未愛京師傳谷口,但知鄉里勝頭”是也。亦有天降名世,匠心出語近之者,如范文正公之“雷霆日有犯,始可報吾親”,“寸心如春草,思與天下共”,王伯安之“客來湖上逢起,僧在峰頭話月明”是也。詩人字句步趨,全不相干。李詩亦然。
覓杜詩好處,極難入頭,入得有益于己。覓杜詩不好處,極易覓得,于己略無所益。近世有人涂抹杜詩,災木行世,自謂高識,實無見于杜也。讀其自作,真合涂抹杜詩。
馮定遠曰:“東坡謂詩至子美為一變。蓋大歷間李、杜詩格未行,元和、長慶如變,此實文字之大關也。然當時以和韻長篇為元和體,但言時代,則韓、孟、劉、柳、左司、長吉、義山,皆詩人之赫赫者也。”
又曰:“太白雖奇,而語多本于古人;子美直用當時語,而古人謂杜詩無一字無來處也。”
又曰:“古來善讀齊、梁詩,莫如子美,瑕瑜不掩,馀人望影子語耳。”
又曰:“庾子山詩,太白得其清新,子美卻得其縱橫處。”
又曰:“千古詩人,惟子美可配陳思王。”
又曰:“或問:‘老杜學何人而致此?’答之曰:‘《風》、《雅》之道,未墜于地,識大識小,各有其人,子美焉不學而未有常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