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番大租(17)
- 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
- 佚名
- 4936字
- 2015-12-26 18:25:37
立給墾批感恩社業戶蒲氏悅,有埔地一所,坐落橋頭莊。茲招到佃人林元璸自出工本,前來開辟,即日收過犁頭埔底銀三十九兩正,經丈明三甲一分正,遞年每甲大租八石,俱早季揚凈,佃人車運社內交納,不得拖欠。倘日后要退賣別創,先聲明業主,查其誠實之人承頂其田,不得私相授受,亦不得莊中窩匪窩賭等情。口恐無憑,立給墾批一紙,付執存照。
即日收過埔底銀三十九兩完足,再照。
乾隆九年十月日。
立給墾批感恩社
(五)
立給佃批墾耕字本半線社番業主阿國迭等,承祖遺下有產山帶園厝,地址在烏瓦窖仔莊山,東至侖尾山為界,西至大車路為界,南至黃備觀山為界,北至園蓋云山為界;四至明白。今因嘓迭不能耕作,情愿將此產山及園厝地托中就與漢人林壽官自立招佃墾耕字執掌,自出工本栽種樹木、竹圍,年帶貼納山租二錢五分正。其山隨付與漢人林壽官永遠己業,管掌耕作,帶納社租,不敢刁難,任從招佃給墾,不敢異言滋事。此山系迭承祖遺下物業,與內外番親人等無干,亦無來歷交加不明為礙;如有不明,迭自出首一力抵擋,不干掌主之事。此系二比甘愿,各無反悔,口恐無憑,立給佃墾耕字二紙,各執一紙,付執為照。
乾隆十二年十一月日。
為中人邱朝明
代書番林志和
立給佃墾耕字番半線社業主阿嘓迭
(六)
立給佃批貓兒掟業主郭朝選,有熟園一所,坐落土名鳳山崎大圳下,東至宗元園畔隔界,南至旱溪,西至梁堀,北至大圳。今有佃人田嘉禎前來給批承耕,即日收過園底銀完足,佃人乃去耕作。議定歷年之租一九五抽分,其租佃人車運業主家中交收;如所約之租不清,將園底聽從業主另招別佃頂耕;如租無欠,日后佃人倘或回唐售賣,亦不得阻擋。此系業佃兩愿,日后不得異言等情,今欲有憑,立給佃批一紙,付執為照。
業主。
乾隆十七年十一月日立給佃批。
(七)
立給佃批阿束社番業主臺灣霞,即阿麟,因本界內埤仔頭莊前車路下剩有荒埔一處,約二厘零之地。因離社遠涉,難以耕鑿,愿將此埔招與漢人張光箸出首前來承贌為佃,永遠為業。即日收過犁頭銀五大員正;其埔任聽銀主前去開墾耕作,成田之日,每年貼納大租粟四升正,不得少欠。口恐無憑,立給佃批一紙,付執存照。
即日同中收過犁頭單銀五大員正,再照。
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日。
為中人林情叔
立給佃批番臺灣霞(即阿麟)
(八)
立給墾批人業主瑪珯,今有番佃邱待老原佃墾大浪泵社埔地一所,坐址本厝后,遞年大租納社番明白。佃人自筑坡圳,經已陸續開墾,頗成下則田園。因眾番未有請升報課,本年六月內,蒙分憲夏票差清查,哋珯充當業戶,呈報升科。蒙憲著弓書承差到處按段明丈,議約水田每甲遞年納大租榖六石,旱田每甲遞年納大租榖五石,旱園每甲遞年納大租榖四石,自本年為始,永為定例,日后不得克戈翻丈,加增租榖。茲明丈過○○○分下水田○段,共○○○甲○分○厘○毛○絲○忽,遞年該納大租榖○○石○斗○升○。合園一段,共○○○甲三分○厘○毛○絲○忽,遞年該納大租榖一石二斗○升○合,早、晚二季車運到本社聽業主經風搧凈明量,每石早七晚三,交納足數,付業主完納正供,并散給該社番原租雜費等項。倘有別費,業主自當支理,不干佃人之事;而佃人應納大租榖不得少欠升合,如少欠者,即將田園付業主召佃別耕,抵完租課。倘再開坡圳,系佃人自出工本。如欲轉售別創,宜報知業主過佃,不許私相授受,亦不許在莊聚賭窩匪誘番滋事。今欲有憑,立給佃批一紙,付執為照。
業主。
乾隆二十九年十月日給。
尺〔其戈尺一丈三尺一寸為一戈〕式
(九)
立給佃批三重埔莊業主瑪珯,就本莊批給旱園二張七分,年應科納大租課粟照就莊例抽的。東至大港,西至趙盛園、隆君孝港,南至余家園,北至陳浩園為界;批付陳請前去耕作納租,永遠為業。其大租務須曬干車運到本社,或至港經風搧凈交納,不得少欠升合;如有少欠,愿聽業主招佃別耕,不敢阻擋。仍不許在莊窩匪聚賭犯律情弊;倘有不法,任業主合眾指實形跡,公逐出莊,原業另招頂耕,不得異言,各宜安守物業,合給批照。
業主。
批明:后來或開水灌筑成田,照莊例按甲納租,批照。
乾隆二十九年十月日給。
批明:此墾內埔園,東至大港,西至舊竹圍腳,南至汪家園,又竹圍內南亦至汪家竹圍;北至陳誥園。于道光十四年十一月,榮、基等叔侄乏銀費用,經已折出此業,盡根賣與邵春燕、邵清甘官。茲陳宅墾內尚剩舊竹圍田園一段,其墾單尚留與榮、基等收存,日后邵家要用墾單,榮、基等當即遞出應付閱明取用,不得刁難,不敢妄批,所批是實,再照。
(一○)
立給送坡地牛埔墾批字霄里莊業主黃燕禮,同股伙等,先年承買薛家大莊業大租四至界址,及正供錢糧社課各款,但載契約造冊內注明,歷管無異。其各莊田業俱各田頭筑坡,堵水灌囗〈氵蔭〉,田業未有大溪泉源圳水通流灌囗〈氵蔭〉。茲因霄里山下新興莊眾佃所有給墾開辟田業既盡,各墾內未曾余埔筑坡牧牛,只有山下莊崁而荒埔一所未有給墾與人,是業主該管之界,內原系赤爍之地,旱埔不能墾辟成田,僅可給眾佃以為筑坡牧牛。眾佃吳永輝、吳永岐、徐時偉、張子敏、楊惠初、謝廷松、謝廷玉、何發伯、游榮順、李奕能同莊眾等前來與業主商酌山下莊田業乏水灌囗〈氵蔭〉,無坡地可筑,亦無牛埔可牧,眾佃備出花紅銀二十四大員正,求業主墾給佃批霄里山下崁面荒埔四至界址,東至眾佃屋背崁頂路為界,西至社仔背窩透至后寮湖為界,南至官路闕,與業主埔毗連為界,北至往中壢路為界;四至界址踏明,隨即交付眾佃吳永輝等同前去掌管,筑坡牧牛。況此埔真旱瘠之地,無論何人倘有向前業主給出墾批字約,不堪照用。其眾佃倘有栽種雜物等項,照莊例一九五抽的。此系業佃相依,口恐無憑,今欲有憑,立給送坡地牛埔墾批字一紙,付與眾佃永遠為照。
即日批明:業主實收到墾批銀二十四大元正足訖,批照。
業主。
乾隆三十年正月日立給。
(一一)
立招墾字雷朗社番業戶君孝仔,有承祖遺下番口糧埔地一段,坐落大坪林溪中,土名溪中央中州樹林。埔地一所,東至溪頭,西至溪尾,南至大溪,北至溪仔;四至界址明白。今因眾番口糧無資,無力開墾,議招漢人張直篇前去自備工本伐木墾種,時收過犁頭單銀完足正。即日公同收訖,分給眾番口糧;其溪中州踏付張直篇掌管,永遠為業。議定墾成三年外,所種雜物照例報業戶一九五抽的,或開有成園者,聽業戶丈量甲數,園每甲年納社租三石,以為分撥眾番口糧,不得增多減少。所納租榖分作早、晚二季交納,不得拖欠;倘墾人如要別置,對戶過佃收租,余任從其便,不敢阻擋。后來恐遭洪水漂流,大租榖存不敢取討。保此溪州埔地系孝承祖遺下物業,與別番無干,亦不敢重招墾贌他人不明為礙;如有不明,孝自一力抵擋,不干墾人之事。此系二比甘愿,各無異言,口恐無憑,立出墾字一紙,付執為照。
乾隆三十二年三月日。
代筆人李志榮
立招墾雷朗社番君孝
(一二)
立墾佃給批人北投社番業主買奕,有祖遺下鬮分水田一小坵,并帶水分灌溉。內園一坵,南至圳,北至大車路,東至火巴連園,西至朝用田;四至界限明白。因筑守隘口,自己不能耕作,今招得漢人陳仕官前來頂耕,時收超開辟埔底辛勞銀三十大員正。其銀即日同中交收足訖;其田并園隨踏付佃人管耕,永遠為業,并付起蓋栽插,歷年配納大租粟二斗,永遠定例,付業主車運,不得增多減少。自給之后,永斷葛藤,佃人管耕,世代久遠相承,業主不敢藉端自耕,亦不敢另給他人。倘佃人要回唐,聽其轉遞,業主不得阻擋生端。今欲有憑,合立給批一紙,永遠為照。
即日收起開辟辛勞完足,再照。
乾隆三十四年二月日。
知見人通土朗
業戶余啟章
在場人大巴連
代筆人黃成業
中人張安觀
母大目斗
番婦蹈投
立招佃給批番業主買奕
(一三)
立給佃批雷朗等番業戶土目東義乃,緣漳和永三莊奉憲清丈,溢出田二百四十七甲零,遭例赴府憲呈請歸番。現蒙恩移廳憲議詳歸番在案。茲永豐莊溢額各佃,經同業戶林成祖與乃等議約,永豐莊埔地原系磽瘠,且成祖同佃人開鑿埤圳工本浩繁,因是酌以每甲田納大租六石,內乃番等收園租三石,業戶林成祖收水租三石,永遠定例;倘業佃頂換,永無增減。茲佃楊切名下溢額田○甲八分八厘二毫八絲,每甲照三石完納,約早、晚二季車運至枋寮館各半完納,不得少欠。此田經憲迭丈,寸土無匿,日后不得藉端再丈。今欲有憑,立給佃批一紙,付執永耕為照。
乾隆三十六年月日給。
番業戶。
(一四)
立杜賣契人南崁社業主大頭朗,有承祖遺下草地一所,坐落土名大坪頂坡仔頭,東至崩坡侖車路為界,西至陳家侖分水為界,南至坡頭乃乃車路為界,北至坑仔口車路為界;其四至同中踏勘指定明白。今因欠銀費用,將此草地一所,托中與李從炳出頭承買,三面言議時值銀十四大員正。銀即日同中交訖;其草地聽銀主前去用力筑坡,開鑿成田,起蓋厝宅,居住耕種,不敢阻擋。每年言約租銀一兩正,日后業主不敢爭多,佃人亦不敢減少。此系二比甘愿,并無重張不明為礙;如有不明,業主一力抵擋,不干銀主之事。保此業日后不敢言及貼贖生端等情,今欲有憑,立杜賣契一紙,付執為照。
乾隆三十八年七月日。
代筆人囗囗囗
在場人甲頭本屐
知見中人李宇官
立杜賣契人南崁社
(一五)
立給佃批霄里業主黃,今有佃人陳盞、邱頭、邱強芝、李君欽前來承墾,課地界內給出埔地一塊,東至邱東進埔尾牛湖堀邊,西至麻園莊人往中莊路,南至中溝自中莊路起算六個工牛為界;北至大驛路為界。自給墾后,付佃前去自用工本開墾耕種。其田埔所種粟頭、雜仔,照例一九五抽的,佃得八五,業得一五,收成運至公館交納,以供國課社租,不得久抗拋荒。若給墾三年后不去耕種納租,聽另招別佃,日后開出大埤圳水照通莊篙尺清丈,每甲八石完收,不得拖欠升合。至開大埤圳公費,照業四佃六勻派,其小陂塘圳水佃人自備。倘日后佃人回籍別創,欲退此業,須擇誠實人承頂,通知業管到場,租清割佃,不得私相授受。今欲有憑,立給佃批字付執為照。
批明:東界外中湖堀,倘日后有人筑陂堵水,侵浸界內埔地,不得阻執。本界埔內倘有墳墓,任從修筑,不得阻執犁場,批照。
業主。
乾隆四十二年十一月日給。
(一六)
立給霄里莊佃批黃,今佃人李瑞芳前來認墾,課地界內給出缺仔面土牛溝內青埔一處,共一十張犁份,東至黃宅埔,西至缺仔崁面大坑缺橫車路直透,南至土牛溝,北至溝為界。自給墾以后,付佃前去自用工本開墾耕種。其埔所種雜物,照莊例一九五抽得,佃得八五,業得一五,收成運至公館,風凈交納,以供國課,不得拋荒。若給墾三年以后,不去耕種納租,愿從另招別佃。日后開出大埤圳水照通莊篙尺清丈,每甲八石完收,不得拖欠升合。至開大埤圳公費,業四、佃六勻派;其小埤圳佃人自理。倘日后佃人欲回籍別創,退賣此業,須擇誠實人承頂,通知業管到場租清割佃,不得私相授受。今欲有憑,立給佃批,付為執照。
業主。
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日給。
(一七)
立給批字感恩社業戶蒲天開,有應管得荒埔一處,坐落土名菁埔莊后,東至李家園界,西至車路界,南至溝界,北至牛路界;四至界址明白。今因荒廢,無力墾耕,托中引就與鄭應元、鄭應魁兄弟出首承給,當日三面言約給批銀一十二大員正。銀即日同中收訖;其荒埔時交付鄭應元、鄭應魁兄弟前去開筑風水,安葬祖墳,抑或墾成田園,聽從其便,不敢阻擋。保此荒埔系開應管物業,與別親人等無干,亦無重給他人不明為礙;如有不明情弊,開出首一力抵擋。不干鄭家之事。此系仁義交關,二比甘愿,各無反悔,今欲有憑,立給批字一字,付執為照。
批明:即日同中收過字內銀齊足,再照。
乾隆四十四年正月日。
為中人吳瑞桐
代筆人李生
立給批字囗囗囗
(一八)
立給佃字小圭籠社業主馬眉甲首己力氏同眾番媽那居、厘氏等,有承祖遺下山林一座,坐落土名楓樹林,東至貓尾侖分水,西至石角坑,南至橫山崁,北至林外草山;四至明白為界;并帶火坑水源灌溉充足。茲因乏欠公項,無可完繳,托中引就與許成萬官前來承給,三面讓定埔底銀五十大員正。同中即日銀、字兩相交訖;其林地隨即踏付佃人前去自備工本,開埤筑圳,墾成田園,以為永佃己業。茲因山林叢穢,工本洪大,公同議定遞年貼納口糧大租粟四石正,不得少欠升合。此系山林崎嶇,日后佃人備本開筑埤圳,將山筑成水田,系山石不堪甲聲,業主不得生端清丈,及議貼增租;倘無力開田,及山園荒蕪,佃人亦不得短少口糧大租。此系業佃兩愿,各無反悔,恐口無憑,立給墾佃批字一紙,付執為照。
即日同中收過墾批字內林底銀五十大員足訖,再照。
乾隆四十四年十月日。
代筆人潘大成
為中人林陰觀
立給佃批字業主囗囗囗
甲首囗囗囗
媽那居
厘氏
老番囗囗囗
老婆囗囗囗
吧那留
(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