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絕賣盡根契字貓盂社番叢明生,有承祖父遺下山埔園三段,坐落土名在宛里坑內柴牛欄口坑溝。西畔一段,東至坑溝底為界,西至山腳透湖仔底對直為界,南至溝底為界;北至溝底為界。又東畔一段,東至溝底為界,西至溝底為界,南至雙洽水為界,北至山腳為界。又北畔山埔地一段,東至半山為界,西至溝底為界,南至溝底為界,北至小湖水流為界。共三段,四至界址分明。今因乏銀應用,愿將園出賣,先問房親叔侄兄弟不欲承受,外托中引就向與漢人呂達官出首承買,時憑中三面議定出得依時價佛面銀三十大元正。即日同中立契,其銀、契兩相交收足訖;其埔園隨即同中踏明界址,交付買主掌管耕作,出贌收租,永為己業,不敢異言生端滋事。保此埔園系是明承祖父明買物業,與別房親無干,亦無重張典掛他人財物為礙,及上手交加來歷不明等情;如有情弊,明出首一力抵擋,不干買主之事。自此一賣千休,寸土不留,永斷葛藤,以及日后子孫不敢言贖言找。此乃二比甘愿,各無反悔,口恐無憑,今欲有憑,立絕賣盡根契字一紙,并繳上手契三紙,計共四紙,付執為照。
批明:即日同中親收過盡根契字內佛面銀三十員正完足,再照。
再批明:歷年配納番租粟三斗正足,又照。
咸豐十年十一月日。
代筆人兒林壽
為中人陳和興
在場人林青山
立絕賣盡根契字貓盂社番叢明生
(七八)
立開墾契字人東螺社番論未說,有承祖父建置荒地一所,坐落在番仔寮東勢苦苓腳莊前埔仔,東、西、南、北四至界址,憑石釘為界。今因乏銀使用,情愿將此埔踏明,托中招到苦苓腳莊陳萬得官出手承墾,同中三面言議時出佛銀十員正。其銀即日同中交收足訖;其埔隨即踏明界址,交付銀主前去掌管,永為己業。任從開筑成功,年配納番租銀一角,逐年給單完納,不敢異言生端滋事。保此埔系論未說承祖父建置,與別房親人等無干,亦無重借他人財物,以及來歷不明;如有之,論出首一力抵擋,不干銀主之事。此系二比甘愿,各無抑勒反悔,恐口無憑,立開墾契字一紙,付執為照,行。
即日同中親收過開墾契字內銀十大員正完足,再照,行。
同治六年十月日。
代書人王青云
為中人劉成
立開墾契字人東螺社番論未說
(七九)
立墾契字人黃天肥,有管過荒埔三段:其第一段,東至黃接茅埔界,西至黃龍貴園界,南至黃龍貴園界,北至黃柱并螺園界;坐落土名北吉莊外中灘。其第二段,東至山界,西至坑界,南至黃龍貴園界,北至黃得祿園界;坐落土名九林腳。其第三段,東至山界,西至坑崁界,南至坑崁界,北至黃龍貴園界;坐落土名蒿坑口。其四至界址,各段俱明白。今因佃人黃達理耕力有余,爰是托中向墾,三面言議時備墾底銀二大員正,明約逐年應納口糧粟一石。其銀即日收過;其埔隨即踏明界址,交付理掌管開耕為己業,日后不敢異言滋事。此系二比甘愿,各無反悔,口恐無憑,今欲有憑,立墾契字一紙,付執為照。
光緒五年十月日。
代筆人劉禎祥
為中人黃南斗
立墾契字黃天肥
(八○)
立開墾永耕字人蔡中庸,有承故弟光欽三生母感恩社番涼仔三遺下自己應份埔園一所,坐落土名址在場厝寮莊西畔,東至許沛源園為界,西至許沛源園為界,南至車路為界,北至車路為界;四至界址明白。今因乏銀費用,愿將此埔園出盡根與人永耕,先盡問諸社番以及房親伯叔兄弟侄等皆不欲承受,外托中引就向與楊厝寮莊黃念、黃媽團、黃論、黃土丁等前來出首永耕,時同中三面議定時值得永耕價佛銀三十二大員正。其銀即日同中交收足訖隨即將此埔園踏明界址,交付銀主前去掌管耕作,永耕為業。每年配納大租榖一斗,給完單為憑。自此永耕兩愿,并不敢異言生端滋事。保此埔園系庸三子柏三接光欽三禋嗣,明系故弟光欽三生母涼仔三應得物業,與社番人等無干,亦無重張典掛他人借項為礙,并無來歷交加不明等情滋事;如有來歷不明等情滋事,該庸父子出首一力抵擋,不干銀主之事。此系兩愿,各無反悔,口恐無憑,同立永耕字一紙,并繳上手招贌耕字一紙,共二紙,付執為照。
批明:即日同中親收過永耕字內佛銀三十二大元正足訖,具批明存照。
再批明:此埔園念得其半,論、團、丁等得其半,具批明,再照。
光緒二年十月日。
代筆人鄭有聲
為中人蔣士居
在場知見感恩社通事囗囗囗
蔡中庸
立開墾永耕字
蔡柏三
(八一)
立永耕找洗園契字番萬歷佃,有承祖父埔園一坵,址在土地公埔,東至陳皆得園為界,西至吳吉春園為界,南至大車路為界,北至自己園為界;四至界址面踏分明;歷年配帶納大租一斗正。今因乏銀費用,先盡問至親伯叔兄弟侄人等不能承受,外托中引就向與吳厝莊漢人王悟官出首承買,同中三面言議時值園價銀八大員正。其銀交收足訖;其園付與銀主前去掌管耕作,永為己業,不敢阻擋,亦不敢異言生端滋事。保此園系是番萬歷佃承祖父物業,與別番親無干,亦無重張典掛他人,以及交加來歷不明為礙;如有不明等情,萬歷佃出首一力抵擋,不干銀主之事。仁義交關,二比甘愿,各無反悔。恐口無憑,今欲有憑,立永耕找洗園契字一紙,今執為照。
即日同中親收契內佛頭銀八大元正完足,再照。
光緒六年十月日。
代筆人王添月
為中人許加齊
立永耕找洗園契字萬歷佃
(八二)
立給開墾永耕契字大甲新社番婦乃秀海生,有承祖父遺下水田并埔園一所,址在頂店飯店仔浚北畔,東至車路為界,又帶南勢田一埒,西至大路為界,南至石墩為界,又帶連石墩下田四埒,北至溪為界。四至界址踏明為界,原帶大安溪埤圳水通流灌足。今因自己乏力開辟,愿將此田園給出與人開墾永耕,先問盡番親等俱不欲承受,外托中引就與大甲街黃嚴官出首承墾,當場三面議定實出開墾永耕時價佛面銀二百五十大員正。銀即日同中交收足訖;隨將此一所田園,踏明界址,交付黃嚴官前去掌管,贌佃收租,永為己業,逐年配納大租榖一斗正。自此一墾千休,葛藤永斷,日后乃秀海生及子孫等永不敢言及找贌添貼生端滋事。保此田園系乃秀海生承祖父之業,與別番親等無干,并無上手交加來歷不明,及重張典借他人財物等情為礙;如有是情,乃秀海生自應出首抵擋,不干承墾之事。此系二比甘愿,各無反悔,口恐無憑,同立給墾永耕契墾一紙,付執為照。
即日同中親收過開墾永耕契字內時價佛面銀二百五十大員正足訖,照。
批明:郭扁所耕主田園,均系乃秀之業,如要開筑水道,任從其便,不得刁難阻擋,又照。
光緒七年(辛巳歲)十月日。
代書人郭清臣
為中人陳隆
在場囗囗囗
立給開墾永耕契字大甲新社番婦乃秀海生
(八三)
立給墾永耕盡根找洗田契字大甲西社番巧清安四老,有承祖父遺下水田七段,址在北汕莊東畔,東至潘萬壽田,西至巧連技田,南至大溪,北至車路;四至界址俱各面踏分明。原帶大安溪埤泉水通流灌溉充足,歷年配納大租粟五升正,并帶荒埔厝地、禾埕一切在內。今因乏銀別創,愿將此田出墾,先問房親伯叔兄弟侄等俱各不欲承受,托中引就向與陳進出首承墾,三面言定時值給墾田價銀一百大員正。銀、契即日同中兩相交收足訖;其田厝等項隨即踏明界址,交付進前去管掌,永為己業。自此一墾,葛藤永斷,寸土不留,日后安以及子孫永不敢言贖,亦不敢言找。保此業系是安承祖父之業,與別房親人等無干,亦無重張賣過他人,并無上手交加不明為礙;如有不明,安一力抵擋,不干進之事。此系番、漢兩愿,各無反悔,今欲有憑,立給永耕盡根田契字一紙,付執為照。
即日同中親收過墾字內佛銀一百大員正完足,再照。
光緒八年八月日。
代筆人鄭迪徐
為中人囗囗囗
知見人囗囗囗
立給墾永耕盡根田契字大甲西社番巧清安四老
(八四)
立永耕字遷善北社番文瑞山悅,有承祖父遺下應份山埔一處,坐落土名本社后北勢溪仔邊,東至水溝界,西至路界,南至溪界,北至東路界;四至界址明白。今因自己無力耕作,乏銀費用,愿將此業出賣,內先問社親房戚不欲承受,外托中引就向與竹林莊漢人陳春官前來出首承受,永遠耕作,當時三面議定備出契面銀五十大員正。即日同中交收足訖;其山埔隨付銀主前去掌管,永為己業,不敢阻擋。歷年配納大租榖四斗,給單存照。其山埔自此一賣千休,寸土不留,日后子孫不敢言及生端滋事,亦不敢言及找洗貼贖。保此業系是悅承祖父物業,與社內番親伯叔兄弟侄姊妹人在無干;如有為礙不明等情,悅一力出首抵擋,不干銀主之事。此系二比甘愿,各無反悔,口恐無憑,合立永耕字一紙,付執永遠為照。
即日同中親收過永耕字內契面銀五十大員正完足,再照。
光緒十八年十月日。
代筆錦仔祿
為中囗囗囗
知見囗囗囗
立永耕字遷善北社番文瑞山悅
(八五)
立開墾永耕契字東螺社番豹天居,有承祖父遺下復溪埔園一段,坐落在苦苓腳莊前,東至溪,西至李、陳二家園;南至黃約園;北至來發并騫園。又一段,東、南俱至李家園,西至黃犬園,北至鄭騫、陳乞園。此二段、四至界址明白。今因乏銀,愿將此浮復溪埔園托中引就向與頂厝仔莊鄭涂官出省承墾,三面議定時值開墾價銀五大員正。其銀即日同中交收足訖;其園隨即踏明界址,交付與銀主前去掌管耕作,收成納課,永為耕種,年配納番租銀二角正,各成完納付單,不得刁難。保此園居承祖父物業,與別番親無干,亦無重張典掛他人財物,與交加不明各等情;如有此情,居自出首一力抵擋,不干銀主之事。此系甘愿,各無反悔,口恐無憑,今欲有憑,立開墾永耕契字一紙,付執為照,行。
即日同中親收過開墾永耕字內銀五大員正完足,再照,行。
光緒二十五年月日。
代筆人許榮宗
為中人乃賜桂
知見人母親劉緞
立開墾永耕東螺社番豹天居
(八六)
立給開墾字人二林上堡番社潘仁才,有承祖父朝廷恩賜開墾埔園一坵,土名坐落址在本堡番婆莊北畔,東至圳溝為界,西至大墓口為界,南至消水溝為界,北至埔為界;四至明白為界;每年配納業主潘大租銀五點正。今因招佃開墾永耕,托中引就與同堡竹園莊佃戶陳刑官前來承墾,當場三面言議時值價墾底銀四大員正,庫平二兩八錢。銀即日交收足訖;其園隨即踏界,交付銀主前去掌管耕作,永為己業,不敢阻擋。保此園系是仁才承祖遺下物業,與房親人等無干。自此以后,一賣千休,日后開筑成田,按配納地租,載議定規。此系二比兩愿,各無反悔,恐口無憑,今欲有憑,立開墾永耕字一紙,完單一紙,共二紙,付執為照。
即日同中收過墾底銀完足,再照。
業主。
光緒二十七年十一月日。
代筆人潘朝宗
為中人潘囗觀
立出開墾永耕字潘仁才
第四節番業戶給墾字
(一)
立補給墾批字業主黃燕禮,有先年承買南宵虎茅莊課地一所,坐落土名茄苳溪,其東至翁孟埔為界,西至李家田直透溪為界,南至大路為界,北至管元興圳為界;四至分明。有佃人張綿向前業主薛啟龍給墾耕種,因乾隆五十一年地方擾亂,墾批失落無存,后其子張矍、張聰、張陸、張針、張請兄弟等前來到館懇求補給,即伊父原給四至界址,前去自備工本,架造房屋、農器,開辟成田,以供國課。倘三年不開墾,另招別佃,佃人不得異言。歷年耕種雜仔等項,依照例一九五抽的,限早季運至公館,風煽精凈交納,向給完單執照。倘日后開出有大坡圳水,應宜清丈,按甲供租,或日后欲退售回籍別創,須擇誠實后頂,通知業管租清割佃,不得私相授受。今欲有憑,立補給墾批一紙,付執為照,行。
業主。
乾隆五年八月日給。
(二)
立合約業戶貓霧捒社番投仔、愛箸轆、愛箸仔等,有草地一所,坐落莊北仔,東至溪,北至竹腳下,西至水圳,南至饒若浩田為界;四至分界。于雍正二年十月,給饒盛伯前去開墾水田,盛伯又退于蔡彌偉耕作。至雍正十二年,彌偉又退于張福運承買,經有土官、社主等丈過二回。至于乾隆五年十月,土官、社主同張福運又另清丈過田甲九甲七分實,每甲照莊例納租粟八石滿,共該租粟七十七石六斗滿,無青埔留存,永為定例。業佃二比甘愿,不得異言爭多取少,兩無逼勒,恐口無憑,各立合約一紙執照。
批明:租粟番自己到莊車運,再照。
乾隆五年十二月日。
(代筆在見)囗囗囗
投仔
立合約業戶番愛箸轆
愛箸仔
(三)
立招佃業主岸里社土官敦仔,自己本社馬崗厝后埔地,招得黃禿錫兄前來贌墾犁份一張,配丈五甲,東至番田為界,西至王良田為界,南至徐獻芹田為界,北至岸番埔園為界;四至分明當日即收過埔底銀三十兩,其埔丈明五甲,議定首年每甲納租榖四石,次年納租榖六石,三年納租榖八石,三年以后,每甲八石,永為定例。其租榖要重風干凈,不得以濕冇抵塘等情。其榖在莊交納,每石照莊例貼車工銀四分五蘆。其租粟蒔早冬,即早冬交納;若插蒔晚冬,俟晚冬完納;年有豐兇,兩無加減。至莊修筑坡圳、橋路雜費等項,系佃人自己料理,不干業主之事;倘欲別創及退回內地,必先問明業主,查無拖欠租粟,及承退之人誠實,準其退回犁頭工本銀兩,業主不得異言阻擋。今欲有憑,立招佃批一紙,付為執照。
乾隆五年五月日。
代筆通事張達京
立招佃批業主囗囗囗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