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轉約永耕旱埔字社寮番白土馬下六,有承祖父遺下火燒坪荒埔一處,東至馬下六學老埔為界,西至茅格界且為界,南至崁為界,北至二坪山崁為界;四至界址分明。情因馬下六乏力開辟,經通土書給墾約,招得漢佃張清德兄弟出首承墾永耕,佃人備出埔底銀三大員正足訖。復經通土甲立約,將旱荒埔仍交德管業,三面言定每年八月期,佃人備出大租錢四百文正,永遠定例。保此旱埔委系馬下六承祖父遺管之業,與別番無涉,并無重張掛礙他人財物,亦無來歷不明情弊;如有不明等情,系番主一力抵擋,不干佃人之事。若佃人大租錢逐年供納清款,馬下六永不敢另招別佃;倘佃人埔有種作,缺欠租錢,任從番主另招別佃;若遇年辰荒旱,無種失收,番主不得固執討租;抑或佃人日后要回籍別創,任其退回工本,六不敢異言阻止。此系人番兩愿,各無反悔,今欲有憑,立轉約永耕旱埔字一紙合約,分執為照。
即日批明:馬下六又向德頭家手內收過無利埔底銀三大員正領訖,批照。
又批明:丁酉年,番主再向原佃張清德供過佛銀四大元,限四全年,若無銀還,將此租錢抵消,日后子孫不得言贖言找,取批是實,立批。
道光(丙申)十六年十月日。
在場社丁囗囗囗
知見囗囗囗
代筆人囗囗囗
轉約永耕旱埔字土官馬下六古乃
(六七)
立招贌永耕磧底銀字人陳淼,今同向得崎仔下社番阿巴毛干自有承管山埔園,坐土名在陂頭山上茅坪倒吊嶺贌,四至界址在墾契分明,遞年額租榖的銀一元正。即日當社經土甲三面言定,愿將此山埔園付交銀主贌耕收管,淼備出無利磧底銀一十五大元正,交收足訖。其議先納后耕;倘遇租銀不清,任從埔主另招佃;如無欠租,不敢另招別佃。此系人番二比甘愿,倘有來歷不明,系番主一力抵擋,不干耕人之事。口恐無憑,立招贌永耕磧底銀字一紙,付執為照。
即日批明:實收陳淼備出字內無利磧底銀一十五大元正足訖,批照。
再批明:字內生借過佛銀二大元正,言定每月每元愿貼利錢三分,批照。
道光十六年(歲次丙申)六月日。
在場代筆潘明忠
同夫阿威大完
立招贌永耕磧底銀字阿巴毛干
(六八)
立招贌荒山字社寮社白番大完打包,今有承祖父遺下自己有荒山一處,土名仙堂坪馬安凹,東至坎頭為界,西至坑尾直透口鄧姓田為界,南至仙堂坪坎為界,北至火燒坪坎為界;四至界址面踏分明。今因自己無力經管,招得漢人管光祖頭家自備工本伙食,其荒山任光祖兄墾開栽種竹木、果樹,架造房屋等項。當日三面言定,其荒山自丁酉冬起,至甲辰冬止,限滿之日,其荒埔山每年應納租榖三斗正。當日又備出磧地佛銀四大元正,交與大完清收足訖。自贌之后,交于光祖頭家永遠掌管,番主不敢另贌他人等情。此系大完承祖父之業,并無包贌他番之業,亦無別贌與人,亦無來歷不明;如有不明,不干光祖兄之事,系大完一力抵擋。此系人番甘愿,今欲有憑,立招贌荒山字二紙,各執一紙存照。
當日批明:其界址內仙堂坪有小坑,直透至鄧姓田口為界。又火燒坪有小坑,透坎頭為界,批照。
道光(丁酉)十七年七月日。
依口代筆劉公命
在場見囗囗囗
邱雙興母
阿歪四老
茅格斤丹
立招贌荒山字社寮社番大完打包
(六九)
立招贌開墾字人黃天水,今來向得茅烏噠加六社馬六千大完同婿打必里阿目承宜遺下有荒山一處,坐落土名食水窠尾,東至馬六千老田石崁為界,西至七分崁唇為界,南至大完四老小圳為界,北至打歪孝燕小坑為界;各有四至界址分明。當日三面經通土甲言定,千收到埔底一十八大元正,當日交收足訖。水自備工本伙食,開辟成田,園埔任從栽種竹木、果樹等項,目不得另招別佃滋事。倘有上手來歷不明,系番主一力抵擋,不干承人之事。此系二比兩愿,各無反悔,口恐無憑,立招贌開墾合同字二紙,各執一紙,付執為照。
即日批明:千實收到埔底銀一十八大員正足訖,再照。
再批明:水倘日后別創,退回工本伙食資費,番主不得阻擋,批照。
又再批明:此界內任從天水修種,番主不敢阻擋,是實,照。
道光(戊戌)十八年十月日。
代筆林佛國
在場囗囗囗
胞叔知見囗囗囗
在場見同婿打必里阿目
立招贌開墾字番馬六干大完
(七○)
同立開墾字人東螺西堡眉里社番巴難胡、水生大怡得意、雪加成等眾番,有曠埔地一所,坐落土名在茄苳腳莊西勢車路墘,東至茄苳腳莊為界,西至大圳為界,南至車路為界,北至眾番園為界。因春雨淋濟,車路泛湳,牛車以及行人往來甚是艱難,眾番無暇裨補。至道光十九年間,與茄苳腳莊漢人王喝官修筑成路,無致如前泛湳,工資費用甚多,是以眾番念及王喝官勤勞功力甚大,所有車路邊曠地一埒,眾番等愿將此曠地給付與王喝開墾為田,永為己業,以報勤勞之功。今已成田,同眾番約自道光十九年起,帶納番租銀二元,抽出一元以為天上圣母,又一元以為福德爺演戲費用。保此田系是眾番公地,與別漢人無干,同立開墾字付與王喝官管種以為己業,日后各無反悔。口恐無憑,今欲有憑,同立開墾字二紙,各執一紙,付執為照。
道光十九年月日。
代書傅快仔
江知蚋
泰第兄
立同開墾眉里社番
水生大怡
雪加成
(七一)
立給永耕田契字大甲西社番東虎豹厘,有明買過妻舅潘慶秀、潘金遵熟耕水田一所,坐貫土名在頂店鐵砧山腳過大圳下,東至大圳為界,西至王家田為界,南至大圳為界,北至水溝為界;四至界址俱各明白。原帶大安溪水通流灌足,每年配納大甲西社番私租粟二斗正。今因乏銀費用,愿將此田退耕,先盡問房親及社中人等各不承受,外托中引就向與漢人鄭玉磬官出首承耕,當三面言定時值田價佛銀六百六十五大員正。其銀、契字即日同中兩相交收足訖;遂即將田踏明界址,付銀主前去掌管耕作,永為己業。一給千休,價足契清,厘及日后子孫不敢言及找贖生端等語。保此田系厘明買物業,與房親人等無干,亦無重張典掛他人財物不明為礙;如有不明情弊,厘出首抵擋,不干銀主之事。此系二比甘愿,各無反悔,口恐無憑,立給永耕契字一紙,并繳李紅贖耕字一紙,共二紙,付執為照。
批明:即日同中親收過永耕字內佛銀六百六十五大元正足訖,再照。
道光二十一年十月日。
代筆東明哲
為中人郭志成
在場妻舅潘慶秀
立給永耕田契字大甲西社番東虎豹厘
(七二)
立杜賣盡根埔園契字吞霄社番加蒲蚋女、古老烏踏,承祖父遺下有埔園一處,坐落土名圳頭內大路南片檨仔樹腳,東至大溝透溪為界,西至陳家毗連園學透南溪透北車路為界,南至溪為界,北至車路為界;四至界址面踏分明。并帶園壆、竹木等項,每年配納口糧租粟四斗正。今因乏銀應用,愿將此處埔園杜賣,先問番親人等俱各不欲承受,外托中引賣與漢人歐軟官出首承買,當日憑中三面言定時值埔園價銀三十七大元正。即日銀、契兩交收訖,并無短少等情;此埔園即交付買過手耕管,永為伊業。保此業明系加蒲、古老承祖父遺下之業,與別房人等無涉,并無來歷不明等情;如有不明,不干承買人之事,系賣主一力抵擋。此業一賣永斷,不得言贖,亦不得言增找洗等情。此系二比甘愿,兩無逼勒,恐口無憑,立杜賣盡根園契字一紙,并帶上手永耕字一紙,付執為照。
批明:即日親收過杜賣盡根園契內價銀三十七大元正足訖,批照。
道光(甲辰)二十四年十月日。
知見六觀
在場通事囗囗囗
說合中張虎把厘
依口代筆古才連
加蒲蚋女
立杜賣盡根埔園契字吞霄社番
古老烏踏
同男厘生
(七三)
立給墾永耕字人大肚中北社番阿媽九,有承祖父遺下埔地一處,坐落井仔頭莊后,東至車路為界,西至車路為界,南至尖尾為界,北至林家園為界;四至界址清楚。今因乏銀費用,欲將此埔地出墾,外托中出依口人向與井仔頭莊林水出首承墾,三面議言墾底銀一員,逐年配大租銀四十文。同中銀、字兩相交收;其埔地即踏界址,交付墾耕佃人開耕成業,永遠耕作。此系甘愿,立給墾永耕字一紙,付執為照。
即日同中見收過永耕字內銀一員正,再照。
道光二十五年十月日。
依口人林成
給墾永耕字人阿媽九
代筆人陳作中
(七四)
同立永耕開墾字里腦社化番那眉奪枝來、阿八奪枝來等,有承父遺下沙壓之埔地一段,坐落土名址在冬瓜山莊囗〈徙,阝代彳〉門頭番仔陂堵,東至劉壽,西至李家亮,南至武歹并水溝,北至八寶李家亮為界;四至界址面踏分明;并帶圳水通流灌溉充足。今因缺乏工本開辟,情愿將此沙壓埔地與人開辟永耕,得些粟石、銀兩,以為饔飧之資。爰是托中招得漢人楊生官前來開墾永耕,當日三面議定時值沙壓地價早粟九十九石,又佛銀二十六大員正。其早粟并佛銀即日量明交收足訖;而沙壓之埔地隨即踏明界址,交付楊生官前去掌管,費用工本開辟耕作。后日若開辟成日,任從楊生官報升給單,收租納課,永為己業,那眉奪枝來等不敢異言生端。保此業明系那眉奪枝來等承父之業,與親疏番丁無干,亦無重張典借他人財物,以及來壓交加不明等弊;倘或有此等弊,那眉奪枝來等務宜出首抵當,支理明白,不干楊生之事。此沙壓埔地一永耕千休,割藤永斷,四至界址內寸土不留,后日雖價值千金,那看奪枝來等以及子孫不敢言贖言找,亦不敢異言滋事。此系二比甘愿,各無反悔抑勒,異言生端,今欲有憑,同立永耕開墾字帶手摹一紙,付執為照。
即日批明:那眉奪枝來、阿八奪枝來等親收過永耕開墾字內沙壓地價旱粟九十九石,又收過佛銀二十六大員正足訖,再照。
咸豐八年十一月日。
代筆人俞傳芳
荖往比蘭
為中人番耆
楚目果光
林德
在場知見人管社
陳順
芥埒
打立楚目
胞兄宛囗〈口女〉
在場知見
長男囗〈口六〉乃
沙那萬打吉
那眉奪枝來
同立永耕開墾字里腦社化番
阿八奪枝來
(七五)
立招佃永耕字西勢抵美簡社番加丁緣,有承祖父遺下本社東畔水田一段,東至彩屘杜允,西至自田,南至武里學社,北至水溝。又乙段,東至水溝,西至彩屘,南至加祿;北至杜允。又一段,東至杜允阿且加祿,西至荷包臭人武里,南至貓英自田,北至彩屘舍一自田。以上共田一甲九分二厘一毫零,系是明丈,四至界址明白,并帶圳水通流灌溉充足。今因該田前年浸水淹壓,無力改墾成業,于是先盡番眾人等不欲承墾,外托囗囗囗囗囗社遵照加留余埔之例,招得漢佃黃協和出首承墾永耕。當日同土目人等議定佃人備出地底銀四百六十大員正,即日同中見、人番等銀、字兩相交收足訖;其田隨即踏明界址清楚,交付黃協和前去改墾掌管,報官升科,給領丈單,每甲配納本社口糧一石,永遠耕種。自此招佃永耕,葛藤已斷,四至內無論湳溝水窟,任從填辟耕種,寸土不留,日后價值數倍,丁及子子孫孫終不敢找贖翻異,生端滋事。保此田地委系丁承祖父遺下之業,與別番無干,亦無重張借貸他人財物,及上手來歷交加不明等情;如有此情,丁甘愿一肩挑盡,不干永佃之事。此系遵例招佃永耕,番、漢二比兩愿,并無抑勒反悔,口恐無憑,依口代書合立招佃永耕字一紙,付執為照,行。
即日同土目中見親收過字內地底銀四百六十大元足訖,是實,再照,行。
咸豐八年十一月日。
代筆人陳從謙
為中人社黃甘露
公見人黃通事
場見囗囗囗
立招佃永耕字西勢抵美簡社番加丁
(七六)
立永耕字感恩社番媽愿愛奪、安生愛奪等,承祖父遺下應分番丁水田三處,土名一處在本社前碑口,東至大宇罵田界,西至愛箸高甲田界,南至溝界;北至再生田界。又一處田在社口莊前三址,東至埤溝界,西至高甲田界,南至高甲田界;北至紀家田界。又一處田在芋蓁圳下,東至大宇拔田界,西至圳界;南至楊家田界;北至阿萬斗田界。以上三處田,各四至界址明白,年載納本業大租粟二斗正,各配埤水通流灌溉。今因無力自耕,又兼見銀別置,愿將此田出贌別人耕作,先問番親等不欲承受,外托中就與漢人楊水信官前來承受,永為耕作,時三面議值磧地佛銀六百四十四大員。即日同中交收足訖;田三處隨踏明界址,交付銀主前去永為耕作,奪等日后子孫不得再言貼贖洗找等情。保此田系是奪承祖父物業,與別番親等無干,亦無重張典掛他人,來歷交加不明為礙;如有不明等情,奪等自當出首抵擋,不干銀主之事。此系二比甘愿,各無反悔,今欲有憑,立永耕字一紙,付執為照。
即日同中親收過永耕字內佛銀六百四十四大員正完足,再照。
咸豐十年十月日。
代筆并為中人蒲文舉
在場母親搭姨大耳
媽愿愛奪
立永耕字感恩社番
安生愛奪
(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