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2章

  • 萬病回春
  • 龔廷賢
  • 3803字
  • 2015-12-26 18:21:51

香港腳腫屬濕熱者,宜徹其邪也。

當歸拈痛湯 治濕熱香港腳為病,四肢骨節煩疼、肩背沉重、胸脅不利、遍身疼痛,下注足脛,腫痛生瘡、赤腫、膿水不絕,或癢或痛,并宜服之。

羌活 當歸(酒洗) 豬苓 澤瀉 知母(酒炒) 白術(去蘆,各五分) 人參 苦參 升麻 葛根防風 蒼術(各四分) 黃芩(酒炒) 茵陳(酒洗) 甘草(炙。各五分)上銼一劑,水煎空心服。

香港腳熱痛如火燎者,此濕熱盛也。

加味二妙丸 治兩足濕痹疼痛,或如火燎,從足 熱起,漸至腹胯,或麻痹痿軟,皆是濕熱為病,此藥神效。

蒼術(米泔浸一宿,切片曬干,四兩) 黃柏(酒浸一宿曬干,二兩) 川牛膝(去蘆酒洗) 漢防己(酒洗) 當歸(酒洗) 川萆 (酒洗。各一兩) 敗龜板(酥炙,一兩,要自斃者佳,多難得,市貨多以不效,不然,以懷熟地一兩代之可也。)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鹽湯送下。

三妙丸 治濕熱香港腳,或腫痛俱可服。

蒼術(冬月用四兩,夏月用二兩,米泔浸一宿。切片曬干) 黃柏(冬月用三兩,夏月用四兩,切片酒浸一宿曬干) 川牛膝(去蘆,酒洗曬干,二兩)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酒亦可。

香港腳屬血虛濕熱者,宜除濕潤燥也。

滋榮舒筋健步丸 治痰濕手足小便,血虛注下,筋軟不能行步,兼痛者。

當歸(酒洗,一兩) 白術(去蘆,二兩) 熟地黃(酒洗,一兩二錢) 川芎(七錢) 白芍(酒炒,一兩) 茅山蒼術(米泔浸,二兩) 羌活(七錢) 防風(七錢) 牛膝(去蘆,酒洗,一兩) 獨活(酒浸一宿,焙,七錢) 桑寄生(酒炒,六錢) 木瓜(酒浸,焙,七錢) 防己(酒浸,焙,七錢)肉桂(濃者四錢) 一方加虎脛骨(一兩酥炙)、杜仲(酒炒,一兩)上為細末,酒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淡鹽湯送下。天陰姜湯下,酒亦可。

神仙飛步丸 治腳膝疼痛。

當歸(酒洗,一兩) 川芎(八錢) 白芍(酒炒,錢半) 黃柏(酒洗) 生地(酒洗) 知母(酒洗,炒) 蒼術(米泔浸) 牛膝(去蘆,酒洗) 木瓜(酒洗) 杜仲(去粗皮,姜酒炒) 薏苡仁 黃連(酒炒) 黃芩(酒炒) 陳皮 半夏(姜汁炒) 茯苓(去皮。各一兩) 防己(酒炒) 防風(去蘆)威靈仙(酒洗) 桃仁(去皮) 紅花(各七錢) 肉桂 甘草(各三錢)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鹽湯下。若肝腎虛損而足無力者,用六味丸加牛膝、杜仲、木瓜、蒼術、黃柏酒炒。(方見補益。)香港腳 熱紅腫痛者,此風熱也。

人參敗毒散 治三陽經香港腳流注,腳踝上 熱赤腫,寒熱如瘧,自汗惡風。根據本方各一錢,加蒼術、大黃酒蒸各二錢、生姜五片,煎服。皮膚搔癢加蟬蛻。

香港腳屬虛寒濕者,宜溫下元也。

五積散 治風濕流注、兩腳酸疼。(方見中寒。)根據本方加羌活、獨活、檳榔、烏藥、木香。

二十四味飛步散 治下元虛損,腳膝酸軟疼痛,并寒濕風氣,麻木不仁,及打傷跌損,行步艱辛。

當歸 白芷 赤芍 牛膝(酒洗) 杜仲(姜汁炒) 木瓜 茯苓(去皮) 骨碎補 烏梅 何首烏川續斷 破故紙 小茴香(鹽水炒) 獨活 桑寄生 五加皮 蒼術(米泔浸) 陳皮 防風(去蘆)天麻(各一兩) 川芎 檳榔 半夏(姜汁炒,各五錢) 甘草(三錢)上銼生姜三片,水煎熱入酒一半,空心服。或用好酒五壺,煮前藥服之亦可。忌生冷。

青囊藥酒 治男、婦風濕相搏,腰膝疼痛,或因坐臥濕地,雨露新襲,遍身骨節疼痛,寒濕氣宜服。

蒼術(米泔浸炒) 烏藥 牛膝(去蘆) 杜仲(姜汁炒。各二兩) 陳皮 濃樸(姜汁炒) 當歸枳殼(去瓤,麩炒) 獨活 檳榔 木瓜(各一兩) 川芎 白芍 桔梗(去蘆) 白芷 茯苓(去皮)半夏(姜汁炒) 麻黃 肉桂 防己 甘草(各一兩)上銼,以麻布袋盛之,用酒三斗,將藥懸壇內,密封壇口,鍋內煮一時久,然后取出,過三日后,去藥,隨量飲之。渣曬干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酒送下。

追風丹 治腰腿腳膝疼痛。

蒼術(米泔浸炒) 草烏(炮) 白芷 羌活 當歸 赤芍 虎脛骨(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五七分,酒調服。為丸亦可。

二術散 治香港腳痛。

蒼術(米泔浸,炒) 白術(去蘆) 牛膝(酒洗。各三錢)上銼一劑,黃酒二鐘煎至一鐘,空心服,出汗即愈。

香港腳腫痛屬風濕者,宜外治也。

除濕湯 治香港腳疼痛,多是風濕凝注。用人言二兩,水煮滾熱,再入氈片剪如底樣五六片,入內同煮,令汁干為度,取出氈片曬干或焙干,裹腳板上出汗。如氈濕透,再換一片。

出令汗盡即已。

洗足湯川椒(一兩) 獨活 羌活 木瓜(各五錢) 白芷(三錢) 荊芥穗(一兩)上銼劑,用水一壺,煎至半壺,傾出,去渣,于避風處溫浴,洗后拭干,仍用花椒炒熱,絹包裹熨患處,或炒鹽亦可,熨之。

香港腳沖心者,最為惡候也。四物湯治香港腳沖心。根據本方加炒黃柏,更于涌泉穴用附子末津唾調,捏作餅子貼穴上。

香港腳轉筋者,屬血熱也。四物湯治香港腳轉筋。根據本方加酒炒黃芩、紅花。

又方 治腿轉筋,用油松節醞酒煎服。一方加乳香少許。

腳跟腫者,有痰、有血熱也。腳跟熱者,四物湯加黃柏、知母、牛膝之類;有痰唾者,五積散加木瓜。

兩膝痛腫,腳脛枯細者,名鶴膝風也。四物湯加黃 、人參、白術、附子、牛膝、杜仲、防風、羌活、甘草。又宜五積散加松節、杉節。

灸法 治兩腳俱是青疙瘩,腫毒骨痛。用獨蒜切片,鋪放患處。每處一片,用艾灸二壯,去蒜,再換再灸,至愈。

補遺方一粒金 專治風寒暑濕香港腳,不問遠年近日,一切走注疼痛不可忍,臨發時空心服一丸。趕到腳面上赤腫痛不散,再服一丸。趕至腳心中出黑汗,乃除根。如病在上,食后臨臥酒下,自然出汗,定痛為驗。及中風癱瘓,麻痹不仁,手足不能屈伸,偏枯,酒下二丸,日進二服。國中風,不省人事,牙關不開,研一丸酒調灌下,一醒是驗。

白膠香(另研) 草烏(去皮臍) 五靈脂 地龍(去土) 木鱉子(捶去油。各二兩五錢) 乳香沒藥 當歸(各七錢五分) 麝香(二錢二分) 京墨(炙煙盡,一錢五分)上為細末,糯米粉糊為丸,如芡實大,溫酒研化一丸,神效。

膝風 陳艾 菊花。二味作護膝內,久自除患。

立患丹 治濕氣兩腿作痛。

艾葉(二兩) 蔥頭(一根搗爛) 生姜(一兩五錢搗爛。)上用布共為一包,蘸極熱燒酒擦患處,以痛止為度。

寒濕香港腳腫痛 花椒 陳皮(各四兩)。同炒熱,用絹袋裝在火箱上,以腳底踏袋熏之最效。不可水洗。

一婦人,兩足發熱,兩腿作痛,日晡熱甚。余以為肝腎血虛。用加味逍遙散、六味丸五十余劑,諸癥悉愈。

加味逍遙散(見婦人虛勞);六味丸(方見補益)。

陳大尹,兩腿酸軟,或赤或白,足跟患腫,或痛或癢后痛,而或如無皮,或如皺裂,日晡至夜脹痛 熱。

用補中益氣湯加八味丸料,補其肝腎而愈。(二方俱見補益。)一儒者,腳心發熱作癢,以滾湯浸漬,潰而出水,肌體骨立,作渴吐痰。此脾腎虛而水泛為痰也。服補中益氣湯、六味丸,年余元氣復而諸癥愈。(方見補益。)

脈:疝脈弦急,積聚所釀;察其何部,肝為本臟,心滑肺沉,風疝易蕩;關浮而遲,風虛之恙;陽急為瘕,陰急疝狀;沉遲浮澀,疝瘕寒痛;痛甚則伏,或細或動;牢急者生,弱急者喪。

疝氣者 疝本肝經,宜通勿塞,絕與腎經無干。或無形有聲,或有形如瓜,有聲似蛙,是疝氣病也。始初濕熱在經郁久,后感寒氣外束,不得疏散,所以作痛。不可執作寒論,須用寒熱相兼,用神效湯加減,川烏以散寒氣,山梔以清濕熱,皆是下焦主藥,其效速。

腸中走氣作聲,或痛者,是盤腸氣也。小腸陰囊,手按作響聲痛者,是膀胱氣也。小腸臍旁一梗升上釣痛者,是小腸氣也。小腹下注,上奔心腹急痛者,是腎虛也。陰子偏大偏小者,是偏墜也。陰子雖硬,大而不痛者,是水腎氣也。一切疝氣者,多因熱郁于中而寒束于外也。(以上俱宜后方。)神效湯 治一切疝氣。

木香(另磨) 吳茱萸(各七分) 茴香(酒炒) 玄胡索 益智仁 蒼術(米泔浸) 香附 當歸川烏(炮去皮減半) 山梔(炒各一錢) 砂仁(七分) 甘草(三分)上銼一劑,姜三片,燈芯一團,水磨廣木香調服。脹悶如痛加乳香、枳實;有瘀血脹痛加桃仁、川芎,去益智、山梔;腎氣注上,心痛悶欲絕者,加沉香、枳實,去益智、山梔。

烏苓通氣散 治一切疝氣,無問遠近、寒熱、風濕寒氣。

烏藥 當歸 芍藥 香附 糖球 陳皮(各一錢) 茯苓 白術(去蘆) 檳榔 玄胡索 澤瀉(各五分)木香 甘草(各三分)上銼一劑,生姜三片,水煎服。如惡寒、脈沉細加吳茱萸。

木香金鈴丸 治疝氣,外腎腫痛,如神。

木香 乳香 沒藥 大附子(炮去皮臍) 小茴香(鹽水炒) 全蝎(去毒) 玄胡索 川楝子(去核)人參(去蘆。各等分)上為細末,好酒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黃酒送下,一服即止。

神妙丸 治小腸氣、膀胱氣、疝氣、盤腸氣、水腎氣、偏墜。

硫黃(熔化傾入水中,撈起研細末,二分) 荔枝核(一錢五分,砍碎炒黃色) 川芎(鹽水煮,撈起切片,五分) 吳茱萸(鹽、酒炒,一錢) 大茴香(一錢半) 木香 沉香 乳香 橘核(各一錢)上為末,酒糊為丸。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湯下,酒亦可。

疝氣因氣惱而起者,宜順氣也。

行氣香蘇散 治偏墜氣疼痛,初發憎寒壯熱甚效。(方見傷食。)根據本方加茴香、青木香、三棱、莪術、木通。

香楝酒 治偏墜氣。

南木香 小茴香 大茴香 川楝肉(各三錢)上合作一服,鍋內炒至香,入蔥白連須五根,用水一碗,淬入鍋內,以碗罩住,候煎至半碗取出去滓,加好酒半碗合和,入炒鹽一茶匙,空心熱服。極痛者,一服立愈。

疝氣因勞役而發者,此夾虛也。每遇勞役即發,其脈沉緊、豁大無力,是夾虛也。其痛亦輕,但重墜牽引耳。

和氣益榮湯 治夾虛疝痛。

人參(五分) 當歸 川芎 青皮(去瓤) 茴香(鹽、酒炒) 玄胡索 蒼術(米泔浸。各一錢)木香(另磨) 沉香(另磨) 川烏(炮,去皮。各五分) 山梔 砂仁 吳茱萸(各七分,炒) 甘草(二分)上銼一劑,姜一片,水煎,磨沉、木香調服。發熱加柴胡,去吳茱萸;腹痛加枳實、沉香,去人參。

疝氣發于寒月者,多是寒邪入膀胱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岗市| 东莞市| 玛沁县| 综艺| 得荣县| 晋江市| 德令哈市| 岳西县| 青浦区| 岫岩| 宜黄县| 疏附县| 水富县| 阿城市| 宝山区| 嘉禾县| 阿克陶县| 淳安县| 纳雍县| 轮台县| 大理市| 深水埗区| 佳木斯市| 察哈| 玛纳斯县| 孟连| 吴桥县| 神池县| 和林格尔县| 通化市| 常山县| 利津县| 阳泉市| 嘉义市| 苍山县| 靖江市| 昌图县| 皮山县| 华容县| 鄱阳县| 大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