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坤上坎。以二體言之。水之在地上、親切無間、有比之象。
又卦以九五一陽為上下五陰所親附、亦比之義。故曰比也。比卦次師。按、序卦、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人類既多、必相親附而后能安、比所以次師也。卦以九五為君象、陽剛中正、為眾所歸、相親相輔。但當自審于先、不可失之于后。此全彖之大旨也。六爻以五為比之王、五陰皆求比之。
初以先而吉。上以后而兇。二以應五為自內。四以承五為外比。故皆吉。
唯三失其所比、離五既遠、而應于無位之上、所以傷也。此六爻之大略也。
比。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后夫兇。
比、親輔也。卦以九五一陰為上下眾陰所歸、以一人而撫萬邦、以四海而仰一人、故有親輔而吉之象。原筮、再筮也。蒙卦坎一陽在下曰初筮、比坎一陽在上曰原筮。比本坤卦、以再筮得乾之五。具乾之與坤之永貞、故有原筮元永貞無咎之象。水性流動、終有所歸、有不寧方來之象。九五一陽已為眾所歸、上后來以陰變陽、兩雄不并棲、有后夫兇之象。占者得此、則我當為人所親輔而吉。然人之歸我、歸于德也。必我有元善永長正固之德、然后可以當眾之歸而無咎。其未比于我而有所未安者、亦將來歸。
若彼遲而后至、則此交已固、彼來已晚而得兇矣。卦就人比我言之。本義謂我比人、以是反觀。然玩彖意、則比人之占已在其中。蓋卦以坎五為比之主、故我有元永貞之德、則人自當速比于我、而彼之后至者兇矣。若我無其德、則必求有是德者比之、我不可自取后夫之兇。蓋卦具此象、筮者各隨所問以為占、不可執(zhí)一而論也。
彖曰。比、吉也。
本義謂三字皆衍。大全謂衍也字、今從之。
比、輔也、下順從也。
比之所以吉者、以比有輔之義、臣下皆順從之、所以吉也。順者、情不容己。從者、分不可逃。謂陽居尊而陰在下也。此以卦體釋卦名及比吉之義。
原筮元永貞、無咎、以剛中也。不寧方來、上下應也。后夫兇、其道窮也。
此亦以卦體釋卦辭也。剛謂五。以者、因也。因剛中則私無所留、所以為元。剛中則健而不息、所以為永。剛中則正固不偏、所以為貞。上下謂五陰。凡卦皆以剛柔兩爻相應、此則以五陰應五之一陽、又為一例。然師亦一陽五陰、以專以五為應者。師以君任將、則其任專。比以君臨下、則其分嚴也。既曰上下應、又曰其道窮者。五陰皆有當應之道。獨上以一陰在最后、勢處于窮、所以兇也。乾上九曰窮之災、坤比上六皆曰道窮、皆以處上極窮故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水比于地、不容有間。先王畫疆分國[文瀾本“國”作“野”]、使連屬相親。則諸侯知尊君親上、而天下從之矣。本義謂彖意人來比我、此取我往比人。然封建以治天下、使天下親于諸侯、即使諸侯親于天子、亦人來比我之意也。井田封建、先王治天下之大者也。于師得井田之法、使民自相合而無間。于比得封建之法、使君與民相合而無間。
初六。有孚比之。無咎。有孚盈缶。終來有他吉。
易六爻皆歸正應、獨比諸多皆以比五為義。他卦陽爻皆言有孚、此陰爻亦言有孚。程子所謂中實者信之質、中虛者信之本也。當比之始、虛中求比、意無他適、有有孚比之無咎之象。坤為土。缶、土器。以陰變陽、又為仰盂。坎水下流、初變?yōu)橥汀M驼摺⒂病S兴饔局蟆2慌c五應、而終比于五、有終來有他吉之象。言凡比之初、貴乎有信、則可以無咎。若誠信之心既充、則在我無他向之心。不但無咎、終且有他吉之來也。
時解就人臣始仕者言、亦不必拘。凡事君交友有所資于人、皆從其占也。
象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言他吉、即于其初而信之、不待其終而見之也。
六二。比之自內、貞吉。
內外卦之分始見于此。以二應五、故曰比之自內。謂之自內、則涵養(yǎng)有素。道可格君、學可匡時。非以名求、以偽應者也。柔順而中正、故曰貞吉。
象曰。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陰柔恐自失其身、得正則不自失矣。已無所失、然后可以比人也。
六三。比之匪人。
六陰柔而居三、不中不正。承四乘二應上皆陰、所比皆非其人、不言兇而兇可知矣。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比以求安也。上無首而三應之、所以傷也。承乘應皆陰。所應非人、尤重所應、如所事非人。所承所乘、如居之有鄰、學之有友、仕之有同寮皆是也。二、四皆吉、然皆陰爻、故統(tǒng)謂之匪人。
六四。外比之、貞吉。
以柔居柔、外比九五為得其正、吉之道也。初不係四而比五曰他。四不係初而比五曰外。二曰自內、有以心許國之意。四曰外比、有公爾忘私之意。陰柔近君近于媚、故皆戒以貞吉。
象曰。外比于賢、以從上也。
五以剛明中正之賢、又居君位。四外比之、豈徒以其賢哉。正以上下之分、有所必從、無所逃也。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
五以一陽居尊、為眾陰所附、陽明光顯、有顯比之象。比為師之反。
陽在上而統(tǒng)眾、有王用三驅之象。四陰皆順乎五。獨上背之、而五無容心、有失前禽之象。坤為土為邑為眾。五下四陰皆比、聽上之背去、邑人不誡之象。三驅宜從舊解、三度逐禽而射之也。失前禽者。古田獵之禮。置旃以為門、刈草以為圍。獵者三面合圍、開其前門。天子自門驅而入、車三發(fā)、徒三刺謂之三驅。禽獸由門而出者皆免、惟在圍之中者殺之。圍三面而空其門、所謂天子不合圍、開一面之綱者此也。從門出者為前、故曰失前禽也。王用三驅句、不過言天子之田。失前禽句、中自有三面不合圍之意。若以三驅為三面驅禽以待射、則非矣。邑人不誡者、天子聽其去而不問。既無必得之心、則邑中之人亦無警備之意也。師比之五皆取禽象。然師之田有禽、害物之禽也。在師則執(zhí)之、王者之義也。比之前禽、遠我之禽也。在比則失之、王者之仁也。然使邑人不喻上意、有唯恐失之之心、則禽無遺類、其仁不廣矣。故失前禽而邑人不誡、乃為吉也。此爻取象極得帝王之用心。蓋王者未嘗不欲萬國皆在綏懷之中、然惟順我撫而親之、其叛去者亦姑舍之。在內者安之、在外聽之。其心光明正大、在下亦相忘其化、王道所以隆也。
象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順、失前禽也。邑人不誡、上使中也。
位在正中、心無偏黨、比之所以顯而得吉也。舍逆取順者。古人之獵、喜其向我而縱、惡其背我而殺之、似縱其順而殺其逆。今借以為喻。但取往者不追、來者不拒之意。故以向我出圍者為逆、以縱之為舍。以背我入圍者為順、以殺之為取。舍逆取去、取其順者。順逆兩忘、德怨不任也。
上使中者。王心無取舍、邑人亦無得失。共化于中、若上使之也。
上六。比之無首。兇。
按、王注云、乾剛惡首、比吉惡后。五君元首之象、上六居五之后、比之不先、無首之象。即卦所謂后夫兇者也。本義謂陰柔居上、無以比下、為無首之象。蓋以卦畫之序言之、則上為后而初為先。以上下之體言之、則上為首而初為足。其才既不足以高人而為人之首、又不能自卑以后人而失其首。二意亦相貫也。乾以純剛盡變?yōu)槿嵩粺o首、比以陰居上亦曰無首。
而吉兇各異者。乾之無首、剛而能柔、不為首者也、故吉。比之無首、陰柔不足為首者也、故兇。
象曰。比之無首、無所終也。
其德不足以為首、則其效不能以有終矣。全卦以一陽統(tǒng)眾陰、有君臨萬邦之象。故五陰皆以比五為義、而不論爻位之相應。五為人所比。貴于顯、顯則正大光明。取內四陰之比、而舍上之后比、不以為嫌。余五爻皆比人者。惡其后、后則無始無終。故三以應上而傷。初以能比于先而吉。
二以中正內比。四以得正外比。故皆有貞吉之占也。卦爻大意、取象于事君交友。而得此卦者、亦隨事以為占、不必泥也。
小畜小畜乾下巽上。巽一陰伏于二陽之下、故其德為巽為入、其象為木為風。畜、止之也。畜止剛鍵、莫如巽順。乾在上之物、乃居巽下、為巽所畜、故為畜也。然以陰畜陽、能係而不能固。以柔順柔其剛健、非能力止之也。所畜者小之義也。又卦唯六四一陰得位、上下五陽說之、皆為所畜。
陰小陽大、以小畜大之義也。故為小畜。彖傳不及二體、但言六四畜諸陽、蓋舉其重言之也。小畜次比。按、序卦、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相比附則為畜聚、又相親比則志相畜、小畜所以次比也。全彖內健外巽、二五剛中、其志得行、有可亨之道。然其畜未極、則施亦未行。占者得此、能亨而未可大有所為。此全彖之大旨也。六爻上三爻巽為畜者也、下三爻受畜者也。初與四為正應、二近初而剛中、故初復自道、而二亦以牽復而吉也。三近四而非正應、故為反目。四以一陰畜眾陽、在憂懼之中、故有孚而血去惕出也。五助四以畜乾、四得五為合志。五合志于四、為以鄰也。
至上則畜極而成。然以陰畜陽、圣人憂之、故危詞示戒。此六爻之大略也。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卦以巽陰畜乾陽、爻以一陰畜五陽、皆以小畜大、畜而不固、小畜之義也。以卦德言之、內健外巽。有可為之才。以卦體言之、二五皆以陽剛居中。有得為之勢。其道有可亨也。陰在天上、有云象。云雖密而陽多、足以制之。又坎為雨。三四五互為離、坎之反也、故為不雨象。互體得兌為西方、有西郊象。四為主。四互成兌在外卦。又為巽風。云氣雖密、遇巽風。云自西而東、陰倡而陽不和、不能成雨。故有密云不雨、自我西郊之象。占者得此、其道可亨、而不能大有所為。或以臣畜君。則臣道雖盛、未能得君以施其澤。或以小人畜君子。則雖受其拘縻、而守道不為所困。
或以應事。則大事未有所成、而為小事所阻。不必執(zhí)一以論也。本義以為文王與紂之事、似亦不必拘。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
柔得位、六居四也。上下應、五陽也。卦為一陰、則四為主。故獨言其得位。四得位而不能大有所畜者、陰柔故也。此以卦體釋卦名義也。
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亨。
剛健果決、則能秉正嫉邪。巽順舒徐、則非用壯用罔。五剛中正、二與合德。君子居中用事、正氣得伸、志可行也、乃亨。乃者、亦難之之詞。
陽為陰畜、宜不亨矣。以健巽剛中志行、乃亨也。此以卦德卦體而言、見陽道猶可亨也。
密云不雨、尚住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尚往、陽也。指二五兩陽而言。陽升而陰不能固止之、陽以得行為亨也。施未行、陰也。指六四一陰而言。陰不能固諸陽、未能郁蒸成雨、所施未得行也。然曰未行、則非終不行。上九既雨既處、則畜極而雨、陰施亦行矣。蓋上九論一爻之德、則有畜極而施之理。彖論全卦之體、則有密云不雨之象。夫子彖傳于陽則曰志行、于陰則曰未行、則又扶陽仰陰之微旨也。
象曰。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陰陽和、則畜極而為雨。陽氣盛而畜之不固、則散而為風。雨則澤施。
風則號令雖布、所施猶未行。此風行天上、所以為小畜也。本義謂風有氣無質、能畜而不能久。蓋對大畜言之。謂山體剛而風質柔、然不必泥。懿、美也。大畜多識前言往行、所畜者大。道德經(jīng)論之事也。小畜未能厚積遠施、所畜者小。但美其文德、如文回才藝之末而已。
初九。復自道。何其咎。吉。
下卦乾體純陽、本在上之物、故自下升上。曰復自道、言由其故道也。
本義謂初九居下得正、前遠于陰。雖與四為正應、而能自守以正、不為所畜。故有進復自道之象。今時解皆從之、謂如君子不援小人以進也。然爻義雖取進復、全卦則取畜止。四以一陰畜眾陽、初適與應、自有畜象。但九居初、自處以正、而所應又正。雖為所畜而其進以道、則不受其拘縻。
所以為小畜也。此與本義不為所畜意稍異、然于卦義為順。以人事言之、則如孔子之于季桓子。雖為所召而墮其都、亦復自道之義也。如此、則無咎而吉可必矣。
象曰。復自道、其義吉也。
吉斷以義、不待事后始知也。
九二。牽復吉。
王注程傳皆以二五同志為牽復、本義以連初為牽復。今從本義。蓋五與四鄰、主畜者也、不得牽二。下卦三陽、同志上進者也。二漸近陰、似不能復矣。然以剛居中、故能與初九牽連而復。譬則君子同道彙征。亦吉道也。
象曰。牽復在中、亦不自失也。
初復自道、固不失已。二有剛中之德、亦可同道、不至自失也。
九三。輿說輻。夫妻反目。
按、來注、乾錯坤、有輿象。今按、坤為輿、取其能載。然乾亦可為輿、取其健行。如震為龍、乾亦為龍。不必從錯卦取象也。輻、車、所以利輪之轉也。輻無脫理、必輪破轂裂而后可脫。三與四本非正應也、志從上進而迫近于陰。見制于四、為陰所畜、不能自進。互四得兌為毀折、有輿脫輻之象。以陽遇陰、受其畜而不能平。乾為夫。巽長女為妻。有夫妻象。互四兌又為口舌。互四五得離為目。有夫妻不和、反轉其目、不相對視之象。重剛非正、故不能如初之自道。不中、故不能如二之牽復。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夫不能正其室家、由自處不以道也。三剛而不中、四為卦主、自制于四。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無咎。
外卦主為畜者、四又畜之主也。以一陰畜眾陽、本有傷害憂懼。以其柔順得正、虛中巽體、而五上二陽助之、有有孚之象。坎為血、又為加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