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四互三五為離。離、坎之反、有血去惕出之象。血去、身可無傷。惕出、心可無憂。得以無咎矣。占者必誠信感人、乃可遠害。若不然、則兇咎也。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上合志、謂二陽與四同心畜乾也。

九五。有孚攣如。富以其鄰。

五上同為巽體、與四合志畜乾者也。而九五居中處尊、勢能有為以兼乎上下。四中虛、五中實、皆言有孚。中虛者、信之本。中實者、信之質也。攣與牽、皆有相連之義。二連初以上進、有牽引之象。五合四上以畜乾、非攣固不可。然唯五居尊、能使之攣如也。上比上、下比四、有鄰象。

四陰虛乏而五陽實、又巽為利市三倍、有富象。推其富以助六四而畜之、是為以其鄰之象。以陰畜陽、雖能有所畜、終非圣人之所與也。故初二皆有吉占、而四五則否。

象曰。有孚攣如、不獨富也。

言助四以畜乾也。

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兇。

上九變巽為坎、為雨為月之象。畜極而成、陰陽和矣。不雨者既雨矣。

尚往者既處矣。尚、尊之也。載、積而滿載也。猶詩言厥聲載路也。陰不盛不能畜陽。今既雨既處、由于尊尚陰德至于積滿而然也。婦德如此、雖正亦厲。蓋陰盛抗陽、如月之將望。君子不可以有行矣。婦雖貞亦厲、戒陰不得加陽。君子有征必兇、戒陽不可失道、以受制于陰也。

象曰。既雨既處、德積載也。君子征兇、也有所疑也。

由積載而雨處、則陰之積當防其漸矣。巽為畜者、必有孚而后可畜。

而乾上進者、必有疑而后免兇。蓋陰疑于陽必戰、有兇象。有所疑而豫制之、或可免于兇也。陽為君子。上與三應。上畜已極、三進不已。至于反目、所謂征兇也。全卦為小畜、其象不雨、故陽道可亨。上爻變為需、則云上于天而雨。則向之尚往者、至此而征兇矣。易之大旨扶陽抑陰、而此卦最重此意。乾受畜者、以尚往而不受所畜為善。故初得正應。而二以剛中。皆得吉占。獨三以不中而非正應、為反目。巽為畜者、以合志同力為善。然主畜者有防患之危、而僅免于咎。以鄰者有攣如之固、而未得吉占。

至于畜極而成、猶云雖正亦厲。雖戒君子之征、實畏陰德之盛也。占者得此、當各從其類以為占。大抵陽為君子為夫為大事為善、陰為臣為小人為妾婦為小事為惡。又論我之所處。主于畜人或受人所畜、隨事以求其吉兇、不可執一以論也。又按、來注以五上二爻不宜作同力畜乾、宜作與陽同德。

引陽尚往。蓋謂陽為君子、陰為小人。五上不宜佐小人以防君子。又以彖有剛中志行為陽之亨、故以德積載為載三陽俱上也。不知陽雖可亨而卦本取于畜、原不必拘君子小人之解。即以君子小人論之。小人之畜君子、非盡害之也、正欲引用之耳。如季桓子之于孔子、蔡京之于楊龜山。乃可為小畜、蓋牢籠羈縻之而已。君子雖為所引、不受其牢籠。故陽德猶可往、所以為小畜。彖就全卦言之、故以五為剛中志行。若單就五一爻而言、自宜主畜乾之說。蓋五變則為大畜。君子不家食、引正小人引用君子之時也。

若上變為需、則畜極而陰已盛矣。故戒君子之往、非能載三陽以上也。

履履卦、下兌上乾。兌一陰見于二陽之上、其德為說、其象為澤。天在上而澤居下。上下之分、尊卑之義、理之常也。禮之本也常、履之道也。

又內和悅而外尊嚴、禮之象也、故為履。履卦次小畜。按序卦、物畜然后有禮、故受之以履。物既畜聚、則有大小之別、高下之等、美惡之差、而禮起、履所以次小畜也。人之所履、和悅卑遜。斯為有禮。全彖以和柔躡剛強之后、處危而不見傷。九五陽剛居尊、所履中正。其道光明、有亨之象。在上陽剛中正、在下和柔卑順、禮也。人之所履當如是也。此全彖之大旨也。又禮主謙柔。陽爻處陰位、謙也。故六爻以剛履柔者吉、以柔履剛者兇、以剛履剛者厲。初言往、上言旋、一進一反、有踐履之義。初陽履剛、以在下而無咎。九二之幽人、九四之愬愬、上九之考祥、皆以剛履柔。能行而不輕于行、所以吉也。六三之跛履、以柔履剛。不能行而強于行、所以兇也。九五之夬履、能行而決于行、所以厲也。此六爻之大略也。

履虎尾、不咥人、亨。

程傳以履為承藉之義。謂乾上而兌下、乾乘兌而兌承之也。本義以履為躡后之義。謂乾前而兌后、剛在前而兌以柔和踵其后也。今按、虎尾字則躡之意為是。乾剛強有虎象。兌以和躡之、有履虎尾不見傷之象。人之入世、多近危機。不為所傷、乃見所履以柔應剛。謙以自處、其道自亨。

惟禮可以免禍也。按、來注以兌錯艮為虎象、遂以履作踐履之履。不知震為龍、乾亦為龍、取其陽也。艮為虎、乾亦為虎、取其剛也。若必作踐履、于彖傳履剛句不通矣。

彖曰。履、柔履剛也。

以柔弱躡剛強之后、此以二體釋卦名義也。

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

此以卦德釋彖辭也。以兌說應乎乾剛、則和而不激、順而不拂、可以亨矣。

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上文釋彖已畢、此又專就九五一爻推廣其義。二三四互為離、有光明象。以剛居尊位而得正、所履之無咎者也。德盛輝光、功業顯著、豈不亨乎。此又發彖辭言外之意。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立卦之義取乎踐履。人之所履禮而已矣。禮者、所以辨上下、定民志。

古人位必稱德、終身居之、得其分而志安焉。位或未稱、則君進之。士修其學、學至而君求之、已無所慕也。農工商賈各勤其業、所享亦有定限、無所貪也。此上下之志定、而天下之治定也。后世位不稱德、則上下不辨。

不辨則公卿妄意尊榮、士庶僥倖求利。分不明則志不定、治所以難也。此君子觀履之象而分別上下、使各當其分以定民志也。

初九。素履往。無咎。

初九以陽在下、居履之初。未為物遷、率其素履以往。所謂素位而行。

可無咎也。六爻皆以陽居陰為善。初雖陽位而在下、在下能安其素、不變所守、雖未得吉、咎可無矣。

象曰。素履之往、獨行愿也。

初無應故曰獨。獨行其志愿、不為紛華所奪。即所謂不愿乎其外也。

民有志、必辨分而始定。士有愿、則能獨行其素矣。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二變震為大涂、履道坦坦之象。剛中在下、無應于上、幽獨守貞之象。

人之所履、未有不合道而吉者。以剛居中、道也。剛而居柔、坦也。在下無應、幽也。坦則平易而無險阻、幽則恬靜而不炫耀。又幽獨之人、多賢者之過、坦坦則不索隱行怪以驚世駭俗、宜其貞吉矣。以陽居陰、不得言正。而曰貞吉者、戒辭。恐其幽靜難久、剛化為柔、故戒以惟貞吉也。此卦二五皆剛中、二貞吉而五貞厲者。二以剛居柔、五以剛居剛也。以剛居柔、所履謙下、禮之本也。故六爻唯九二盡履之道。

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二有中德、在幽而貞、外物不得而亂之也。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兇。武人為于大君。

視不正曰眇。行不中曰跛。六三互二四為離有目象。互四五為巽有股象。兌為毀折、有眇跛之象。逼近于乾、有履虎尾之象。獨與上應、履其尾而首應之、有咥人象。陽主寬和、陰主肅殺。六三以一陰成卦之主、欲統五陽、又以兌陰變為陽為純乾、有武人為大君之象。六三不中不正、柔而志剛以履乾、必見傷害、故占為兇。又如剛武之人得志肆暴、必不能久也。

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咥人之兇、位不當也。武人為于大君、志剛也。

自以為能視、明實不足。自以為能履、行實不足。爻柔故不足、位剛故自以為能。不中不正、位之不當。以柔居三、其志務剛。皆兇道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

愬愬、畏懼之意。九四亦以不中不正履九五之剛。然以剛居柔、故有履危知戒而終得吉之象。全卦以乾為虎、此爻又以五為虎。唯五以剛居剛也。卦彖爻之三言履虎尾、而吉兇不同者。全卦以和說履乾剛之后、故不咥人亨。三以柔居剛、故咥人而兇。四以剛居柔、故畏懼而吉也。二與四皆以剛居柔、而二有坦坦之安、四有之愬愬危者。二得中而四不得中也。

象曰。愬愬終吉、志行也。

以剛居柔、謙志得行、所以終吉。志剛者不足與行、愬愬者其志得行、而人可審所履矣。時解以此爻作大臣畏慎、得君行志言。蓋初曰獨行、遠君也。四曰志行、近君也。柔順以事剛決之君、得行其志也。亦是、但不必拘。

九五。夬履。貞厲。

九五以陽剛中正履帝位、而下以兌說應之。凡事必行、無所疑礙、故有夬決其履之象。然在上者純任其剛、在下者一主于悅。君驕臣諂之漸也、故雖貞亦厲。蓋在下者不患其不憂、患其不能樂。故二之履坦曰貞吉、喜之也。在上者不患其不樂。患其不能憂。故五之夬履曰貞厲、戒之也。然彖辭剛中正光明、而爻辭則厲、何也。蓋以全卦言。六爻未動、剛中正所以為善。此就九五一爻言之。且變乾為離、自恃其明、愈過于夬決。在本卦上決下說、變又上下成睽、此所以厲也。

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以剛居五、正當尊位、傷于所恃故也。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履上與小畜上皆不取本爻義。小畜取畜之極、從六四一陰來、以陰盛為兇。履取履之終、合諸爻而觀其始終、故以其旋為元吉。旋謂周旋無虧欠也。吉事有祥。祥非外來、視吾所履、則祥可考。若以此往、此旋皆無虧欠、則得大善之吉矣。又按、來注以視履為句、其旋為句。言周旋中規、折旋中矩、則履之盡善者、可以大吉也。意同本義、而解旋字更順。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人心難于有終。元吉在上、是所履至終大善、故福慶亦大也。全卦以履為禮、又取踐履為義。大抵危而能亨、乃見所履之善。剛而居柔、乃獲所履之吉。觀履之吉兇、而處世可悟矣。

泰泰卦、乾下坤上。內陽外陰、天地氯交、萬物生成。君子進用、世道方亨。故為泰。泰次于履。按、序卦、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蓋履得其所、乃得安舒、履所以次之以泰也。泰以中為善。故二為輔泰之臣。

五為保泰之君。皆得吉占。初為君子進用之始。四則過中欲否之時矣。三為消長之會、猶可有為。上則極盛而衰、不免于吝矣。自有天地人物以來、蒙以教之、需以養之、訟以平之、師以衛之、比以附之、畜以聚之、履以辨之、而后得泰。乃過中而否之幾伏矣。甚矣、致泰之難、保泰之不易。

雖曰天數、不可無人事也。

泰。小往大來、吉亨。

泰、通也、天地交而二氣通、故為泰。內卦三陽、正月之卦也。陰小陽大。坤往居外、乾來居內。以綜卦言之、有小往大來之象。占者有陽剛之德、則吉而亨也。蓋坤本在下之物、自下而上故曰往。陽本在上之物、自外而內故曰來。往者去而來者當時用事、故為吉亨。

彖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內陽而外陰、內鍵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天地高卑之形不可交而氣可交、交則萬物化生。君臣上下之分不可交而心可交、交則君臣同德。陰陽以氣言、順健以德言。此二句、造化之小往大來也。君子小人以類言。此三句、人事之小往大來也。內外釋往來之義。陰陽、健順、君子小人、釋大小之義。蓋陰陽不能相無者、天地之氣。

而欲天下皆君子而無小人者、圣人之心。泰否之機歸宿于君子小人之消長、主持世運者所當知也。然小人必不能盡去。但使君子居中、而制其命。小人在外、不為無措。君子之氣已伸、天下已泰矣。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天地之道、以形氣全體言。財成、在在其過也。如氣化流行相續、圣人分之以春夏秋冬。地形廣邈交錯、圣人限之以東西南北之類是也。天地之宜、以時勢所適言。輔相、以補其不及也。如春生秋殺、圣人使春耕秋斂。高燥下濕、圣人使高黍下稻之類是也。裁成輔相、皆所以左右輔助乎民。自乾坤以后、陰陽各三十畫而為泰。而泰之陰陽各三、是泰由陰陽無過不及而成。故既泰之后、裁其過、補其不及、所以保泰也。

初九。拔茅茹以其彚。征吉。

乾初變巽、坤初變震、皆屬木。三陰三陽皆相連以上、故泰否初爻皆有拔茅茹之象。茹、根之牽連者。三陽在下、初動則相連以進。眾君子同德以升、泰運初開之時。占者有陽剛之德、則往而得吉矣。初曰以其彚。

三陽欲進而以之者在初、君子與君子為類也。四曰以其鄰。三陰欲復而以之者在四、小人與小人為類也。初曰征吉、四則否者、易為君子謀也。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君子之志在天下、不為一身。故當泰之時、志欲上進也。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二手房| 景洪市| 淳安县| 苍溪县| 汝阳县| 平乐县| 安平县| 镇江市| 齐河县| 罗平县| 华坪县| 洞头县| 达拉特旗| 全南县| 那坡县| 华阴市| 抚远县| 武隆县| 搜索| 宁陵县| 三门峡市| 桐梓县| 宝兴县| 庄浪县| 南部县| 遵义县| 冀州市| 丽江市| 鹤山市| 桑植县| 安图县| 行唐县| 弥勒县| 湖州市| 图木舒克市| 永定县| 苏尼特左旗| 连南| 通海县| 二连浩特市| 华阴市|